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6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3月4日      师里召开庆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七周年大会。宣传队的同志做了演出。
      学习雷锋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新的形势下提出,对于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具有特殊的意义。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树有根,水有源,雷锋精神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也离不开雷锋过去的苦难。他永远铭刻着在旧社会三年死去四个亲人的阶级苦,永远牢记着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把毛泽东思想看做是阳光,雨露,方向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让我们高声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我们的战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6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6 19:05 编辑

                            1970年3月4日   
      师里召开庆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七周年大会。宣传队的同志做了演出。
      学习雷锋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新的形势下提出,对于加强战备,准备打仗具有特殊的意义。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树有根,水有源,雷锋精神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哺育的结果,也离不开雷锋过去的苦难。他永远铭刻着在旧社会三年死去四个亲人的阶级苦,永远牢记着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把毛泽东思想看做是阳光,雨露,方向盘。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让我们高声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我们的战友······”
                             1970年3月5日
   
      营长同志指示让我明天去龙镇监运一批农具,然后去哈尔滨办理其他货物。此时, 家里捎来母亲病重的证明和诊断书,还有大姐的信。我也不能请假,打算利用回哈尔滨的机会看一看。想让弟弟请一下假替我回去伺候几天,已经和领导打了招呼,不知能不能行。弟弟现在开车,怕是脱不开,还是要服从大局啊。

       准备了一下东西,给母亲买了糖和罐头。
                            1970年3月6日
      乘师里大客,中午到龙镇。
       龙镇中转站正在搞整建党与三反一打,后勤副政委等同志都在这里,看来很热闹。
        已经拉的货物很少,今天两辆车只装播种机遗留的东西与镇压器,还有一个油罐与圆盘耙之类的东西,还得几个车。
         龙镇招待所管理很乱,我住在6号房间还可以,但需要一天一登记,白天要离开房间,不利于工作和休息。
        在友也到了龙镇开他们的“东方红”。晚上买了一些冻梨,大家爆吃一顿。
                             1970年3月7日
       早晨送走了两台汽车。
       中午,洪参谋来到龙镇,研究了一下工作。明天我还要留在龙镇继续办点事,之后再去哈市,洪参谋今晚先去。
               1970年3月8日
        革命战士要善于把自己生活战斗的地方都看成是自己的家。所谓家,对于革命战士来说就是当好主人,切实地负起责任,勤勤恳恳地工作。那些把离开直接领导到外边独立工作看成是自由自在,可以任所欲为,消极怠工,游手好闲的人,永远不能称的起主人,也没有真正的革命的家。
      我和办公室通了电话,谈了一下工作,明天可派车拉圆盘耙,油罐已经被64团拉走了。又弄了一些钉子,五个规格,250公斤,营里要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7 08:16 编辑

                           1970年3月9日   
       8时48分离开龙镇,晚上6时10分到达哈尔滨 啊哈尔滨,我的家乡,又回到了你的怀抱,向你致敬。
    不过,我的心情又不能不沉重。
    当我走过那熟悉的街道,走上那窄窄的木板桥,踏上高高的堤坝,穿过崎岖的胡同,迈进低矮的家门看到母亲垂危的病情的时候,心情无比沉痛。
     父亲,姨母,大姐,还有邻居们都在母亲的身旁,看到我的突然出现,又高兴又伤感。最近几天,母亲大口吐血,一点东西都不吃,只是念叨我们,按大家的说法已经不行了,都准备好了装老衣服。多亏了大姐日夜奔波,亏了邻居们悉心照看,母亲又脱离了一个又一个的危险。大姐说给我打了几封电报,还打了长途电话,我都没有接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调动的原因。
      看到我,母亲说她好多了。她知道我们在外很忙,只想看看我们兄妹,就是这次不死,将来死了也不叫我们了。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如刀搅。对于死,母亲是那样的淡然,不放在心上,只是牵挂我们,更使我无限惭愧,悲伤。
      为着母亲,我尽的义务太少了。为我们,她熬尽了自己的心血,如今病入膏肓,仍然惦记我们的冷暖。她听了我介绍的情况,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惨淡的笑容。大姐说,今天是母亲最高兴的一天,还吃了两个饺子。但是,我清楚,母亲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来日不多了。站在母亲的炕前,我只能说些安慰的话。
       晚上很晚,我还是无法入睡,还是那间草房,一切都是按原来的位置放着,想到母亲,想到父亲,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8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8 16:55 编辑

                          1970年3月10  
       有感焦裕禄带病深入群众······
       一片心田如火红,
       心肝再痛未怜生。
       一把忠骨换热泪,
       忠魂直举上云中。
                            1970年3月11日
      去年的5月26日是父亲63岁生日,新春很巧在家中进餐并写了一首诗,此次归来发现录下:
       颠簸劳苦大半生,
       辛勤工作度晚年。
       今天寿诞六十三,
       欢欢乐乐进酒餐。
       革命儿女在四方,
       定把二老常思念。
       千里归来逢佳日,
       举杯敬酒祝康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8 16:59 编辑

                    1970年3月12日   
      母亲的病终于有了一些好转,一是药物的作用,二是心情愉快,能吃进一些东西了。
     为了母亲的病,我们要尽一切努力,不惜任何代价。现在每天光药物就要一块多钱,加上其他费用,每月要五六十元。好在我的条件还是可以的,母亲的病才会转轻。不过,这里的地段医不让人满意,一天到家打两次针还不能坚持,让我担心。
       给妹妹写了一封信,希望她正确对待母亲的病,把革命工作和自己的责任处理好。能回来更好,不能回来也不要消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成为大公无私的模范,成为先革命后自己的人。
       和父亲谈起母亲的病何以发展的这样快,主要原因是母亲太要强了,在破旧的小屋里她从来不允许弄得埋汰一点,只要能动,就要干活,就是劳累的原因啊。我很苦恼,在母亲面前我们都远走高飞了,不能尽孝;我也很自豪,有这样伟大高尚的母亲,把自己的儿女都献给了祖国的边疆。母亲的品质,是我们一生都要继承的。在重病之中,在生命的垂危之际,她还关照我们倒灰时要把煤核挑出来,不要浪费用水,要把周围收拾好等等。那朴实亲切的教诲,在今天更让我感到亲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8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8 21:21 编辑

                           1970年3月13日   
     在哈尔滨的采买工作主要是跑路,联系几种东西,借便走访了几个老朋友的家。大家的变化都不小,有几位都结了婚,好快啊。
     无论是姐姐,还是父母,亦或亲戚,都关心我的婚事,尤其是母亲竟在重病中叨念此事。怎么答复呢?曾经发生过爱情的我已经关闭了爱情的大门,对过去的一切还没有进行重新评价,我怎能去关心自己的事情呢?我承认自己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没有了过去的激情,很难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打开自己爱情的大门。我现在就是以革命工作为重,不能去想,也无从去想。
       现在对于母亲来说最大的需要是人,如果有一个人看护,母亲就可以活下去。怎样解决这个人的问题呢?我,妹妹,弟弟都在边疆,应该怎么做呢?我也是一筹莫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8 21:25 编辑

                   1970年3月14日     
      工作的闲暇,总是想和自己的同学和朋友见面,了解他们的情况,追忆童年和学生时代的生活。今天晚上到小学同学耿淑珍那里坐了一会,谈了别后情况和一些老同学的现状。谈到一些人还在家里为个人的出路终日苦恼,我无言以对。一个革命时代的有志青年不走革命的道路,能有什么出路呢?坐在时代的列车上当叫花子,也叫生活吗?
      童年和学生时代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变化是必然的,是社会前进留给我们的纪念品,是严峻的,无情的,要正视这种变化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9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9 06:56 编辑

                               1970年3月15日   
      一场好大的雪足足下了一天。
      这个星期日,我除了与同来的洪参谋诸人在街上喝了一点啤酒,就是坐在家里翻阅我的日记,抄写一些旧时的诗句,追忆逝去的时光留给我的难忘的记忆。
     晚上到初中老同学任桂芝,亓风云,李桂琴处看了看,老同学们还是那么热情,就好像我们不是分开七年了,还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如今,我们都向着三十岁数了,让人怎么能不感慨!我们只有百倍地工作,只争朝夕地前行,才能弥补我们飞快逝去的过去,迎接飞速到来的将来。
           1970年3月16日
     天降偶然,在从兵团招待所回家的电车上,竟然遇到了久无音信的张雪冰,在那一刹间,无数的情感涌上心头。她为什么中断了我们的通讯,为什么在一次和我的父亲邂逅中擦肩而过,这都是我心中的结。当我一再追问她的时候,她的态度令我震惊,她表现出的冷淡,回避,终于激怒了我,我毫不客气地抨击了她,毅然地和她分了手。
       晚上我翻看着过去的日记,回想着过去的时光,感到非常的痛苦。难道我是真的认错人了吗?要推翻过去的一切吗?一个向自己表达过爱情的人,一个和我倾吐过友谊并愿意在革命的征途上永远成为朋友的人,真的失去了吗?多么可笑的爱情啊,多么浅薄的友谊啊,这简直就是无名的耻辱。
       此刻我写一些什么呢,我想起了牛虻,想起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想起了马克思,恩格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9 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9 07:00 编辑

                         1970年3月17日   
      面前一个我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摆在那里:母亲的病是严重的,已经没有好的希望,没有人照顾是根本不成的,何况父亲也需要有人照顾,做饭,没有人也是不成的。
      我们都为革命离开了家,怎么办?
      只有依靠组织的力量,我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我打算到区革委会联系一下,征得他们的意见。犯愁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相信组织,相信毛泽东思想才能解决。
       今天的工作是把一批水暖器材送到包装组包装托运。之后我到儿时玩伴韩昆处坐了半天,谈了很多生活的教训,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感触颇深。
                      1970年3月18日
      今天洪参谋到家看了看,很感不妙。也向我建议向组织反映,能否让妹妹回来。为了个人的事,总是让人感到不光彩。今天在太平安置办,初与李某谈论就使我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人家认为这样的情况很多,被看成是“留恋城市”“倒流城市”。为着自己的事,也只有上访可以决定政策的机关了。
       家庭,父母在革命的天平上应该怎样平衡,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考验着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7-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7-9 21:37 编辑

                                         1970年3月19日      
      看过阿尔巴尼亚电影《创伤》,受到很大的教育。影片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阿尔巴尼亚知识分子改造的必要性和在这场改造中必然要克服的思想敌人。
        影片选材集中,人物性格鲜明,生活气息浓厚,有很多的警句,使人们明白应该向谁学习,又应该批评谁,懂得要走什么样的路。

         影片中的老一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们用对新社会的无比热爱来教育青年人感谢党,感谢人民。不能把人民教育的结果当做向人民讨价还价,甚至是沽名钓誉的手段与资本。影片批判了薇拉这样的边缘人物,告诉知识分子应该向纳依木的同学那样深入实际,深入工人,与朴实的人在一起,纯洁自己的灵魂,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不要像纳依木和追求舒适安逸的薇拉那样。影片反映了阿尔巴尼亚思想革命的进程,给知识分子的改造指明了一条革命的光彩的道路。
                    1970年3月20日
       就我所遇到的家庭与革命的矛盾,给潘复生同志写了一封信。请他为我解答应该怎么做,他毕竟是我们省里最大的权威,应该也能够回答我的问题。我知道他很忙,但他应该有一个班子负责信访,是会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策给以满意的答复的。
        老洪同志已经回孙吴,他交代我办下列事情:
        把在水暖商店买的水暖零件结算,包装,运回;
        继续到五金交化店看有没有新货到;
        再买几块压力表和一些麻刀。
        等候单位汇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2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