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18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4-25 06:10 编辑

      5073.朱利安·巴恩斯作品
      长篇小说
     《伦敦郊区》(1980)
     《她遇见我之前》(1982)
     《福楼拜的鹦鹉》(1984)
     《盯住太阳》(1986)
     《十又二分之一历史》(1989)
     《尚待商榷》(1991)
     《豪猪》(1992)
     《英格兰,英格兰》(1998)
     《爱与其其它》(2000)
     《亚瑟与乔治》(2005)
     《终结感》(2011)
      短篇小说集
     《穿越海峡》(1996)
     《柠檬桌》(2004)
     《脉搏》(2011)
      其他
     《来自伦敦的书信》(1995)
     《有所宣示》(2002)
     《买弄厨艺者》(2003)
     《无所畏惧》(2008)
      侦探小说
     《达菲》(1980)
     《乱弹之都》(1981)
     《猛然一脚》(1985)
     《毁灭》(1987)
      所获荣誉
      2011年获大卫·柯恩英国文学终身成就奖。
      长篇小说《福楼拜的鹦鹉》(1984)、《英格兰,英格兰》(1998)《阿瑟与乔治》(2005)《终结感》(2011)四度获入围曼布克奖短名单。
      2011年以小说《终结感》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同时,他还是获得梅迪西奖和妇女奖的唯一英国作家。
      社会评价
      2011年10月18日,朱利安·巴恩斯以小说《终结感》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评委:“受困于日常生活的悲剧如此感人、如此敏锐,人们只能几乎盲目地、以片断地形式面对——而这,正是真正大师级小说的标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0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5074.《福楼拜的鹦鹉》
     《福楼拜的鹦鹉》曾入围1984年英国布克奖决选名单,并获得杰弗里·费伯纪念奖,一举奠定了朱利安·巴恩斯在英国文坛的重要地位。
      福楼拜的两处故居都有一只鹦鹉标本,究竟哪一只才是福楼拜当年的那只7主人公杰弗里·布拉斯韦特,一位英国老医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对福楼拜的鹦鹉的寻访之旅,引出了有关鹦鹉的主人——福楼拜的作品和生平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以小说的形式为福楼拜立传,又着意打破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在文本形式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实验性。作者阐述了对把握历史的困难、真实与虚构的界限等问题的看法,体现了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1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5075.《10 1/2章世界史》
     《10 1/2章世界史》这部小说是巴恩斯被研究和讨论得最多的作品。
      全书以挪亚方舟的传说为主线,包含十章故事和一章“插曲”(所谓1/2章),或戏说《圣经》,或品评名画,或演义历史,或虚构未来,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历史的虚构性以及虚构的历史是如何产生并变身为“真实”的,以方舟的隐喻讲述了人类在历史的汪洋中孤独漂流,寻求救赎的命运。作者在“插曲”中将挽救历史的希望寄托于爱情,它是人类最后的“方舟”。
全书如同一组拼贴画,呈现出一部寓言式的“世界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2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5076.《亚瑟与乔治》
     《亚瑟与乔治》亚瑟和乔治生于英国十九世纪末,但出生环境截然不同。亚瑟是医生,后成为大名鼎鼎的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作者,乔治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律师,为铁路法而努力呼吁。但在新世纪初,他们因轰动一时的”大沃利帮派”案走在了一起。乔治因此案深受牵连,亚瑟利用一切侦破手段为其鸣冤。作者深入调查,发挥想象,再现了这个被长期遗忘的著名案件,揭示了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环境.反映了罪过与无辜、民族与种族等人类固有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3 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5077.《终结感》
     《终结感》全书讲述一名刚离婚的中年男子,意外得到一份神秘“遗产”。这逼迫他重新检视自己的过去,重新评估人生的价值,这才发现原来他生命的真相遭到掩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4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5078.《柠檬桌子》
     《柠檬桌子》是朱利安·巴恩斯关于变老和死亡的短篇小说集。
      书中的人物大多已步入老年,他们一方面明白留恋激情和欲望是愚蠢的,一方面又将它们虔诚地保存在记忆中。这些自感越来越无力于追求生命之乐的人,正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与死亡,并越发知晓青春和生命的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5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4-25 06:29 编辑

      5079.J.唐利维的《姜人》
      詹姆斯·帕特里克·唐利维出生于美国布鲁克林,二战中他曾在美国海军服役。之后,年轻的唐利维移居爱尔兰并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学习。在英国和爱尔兰生活多年后,1967年他取得爱尔兰公民身份。唐利维的创作吸收了爱尔兰特有的喜剧传统,具有詹姆士·乔伊斯和萨谬·贝克特式的喜剧幽默,他自己却声称亨利·米勒和卡夫卡才是真正影响他文学生涯的两位大师。唐利维的代表作《姜人》(1955)被列为20世纪最优秀的百部英文小说之一,该作品奠定了其狂想的不羁的、跳跃幽默的叙事风格。小说通过讲述美国人塞巴斯蒂安·丹杰在爱尔兰生活、求学的人生际遇,塑造了他作为一个外乡人,在陌生社会中探索和寻求爱情及人生意义的孤独和艰难。小说围绕主人公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学习,爱尔兰的窘迫生活,他与妻子和几个情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在充满敌意的社会中,主人公丹杰是一个孤独的局外人。他贪婪、好色、嫉妒,大部分时间都在追逐女人和酗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6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5080.阿尔贝·加缪
      阿尔贝·加缪(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荒诞哲学”的代表。加缪1913年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其成名作《局外人》也一再重版,印数突破千万册。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年仅47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7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5081.阿尔贝·加缪人物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幼年丧父,靠奖学金读完中学,在亲友的资助和半工半读中念完大学并取得哲学学士学位。希特勒上台后,加缪参加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并一度加入法共,后退党。1944年法国解放,加缪出任《战斗报》主编,写了不少著名的论文。
      加缪1935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曾创办过剧团,写过剧本,当过演员。戏剧在他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剧本有《误会》(1944)、《卡利古拉》(1945)、《戒严》 (1948)和《正义》(1949)等。除了剧本,加缪还写了许多著名的小说。中篇小说《局外人》不仅是他的成名作,也是荒诞小说的代表作。该作与同年发表的哲学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 ,在欧美产生巨大影响。长篇小说《鼠疫》(1947)曾获法国批评奖,它进一步确立了作家在西方当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因为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
      加缪在50年代以前,一直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多次否认。1951年加缪发表了哲学论文《反抗者》之后,引起一场与萨特等人长达一年之久的论战,最后与萨特决裂,这时人们才发现,加缪是荒诞哲学及其文学的代表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4-28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4-28 05:37 编辑

      5082.阿尔贝·加缪生平经历
      1913年11月13日,阿尔贝·加缪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
      1914年其父路西安·加缪在马恩河战役中受伤,不久后死于军事医院。阿尔贝尔由做佣人的母亲抚养长大,从小就在阿尔及利亚的贝尔库的平民区尝尽了生活艰辛。
      1923-1924年在乡村小学里,一位名叫路易·热尔曼(加缪对他的知遇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在他的诺贝尔奖答谢辞中提到了这位老师)的教师发现了加缪的天分,他极力劝说加缪的家人让他继续上学。于是,加缪参加了助学金考试,并得以于1924年进入阿尔及尔的中学。
      1930年加缪进入哲学班学习。首次得肺结核,生病的经历让他感受到生命对于人类的不公。
      1931年结识哲学教授JeanGrenier。
      1932年在《南方》杂志上第一次发表随笔作品。
      1933年进入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
      1934年与SimoneHié结婚,一年后离婚。
      1936-1939年一开始在劳动剧院,然后在团队剧院加缪改编并参演众多剧目,如马尔罗的《蔑视的时代》等。
      1937年出版《背面与场所》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且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酝酿第一部小说《幸福的死亡》。
      1938-1939年为报纸《阿尔及尔共和党人》撰写专栏文章。
      1940年先后在阿尔及尔、巴黎、克莱蒙和里昂当记者。写作荒诞"三部曲":小说《局外人》、随笔《西西弗神话》以及剧本《Caligula》。"三部曲"完成于1941年2月21日。同FrancineFaure结婚,生有一子一女:Catherine和Jean。
      1942年6月15日,《局外人》出版;10月16日,《西西弗神话》出版。
      1943年同萨特(Sartre)结识。在秘密发行的报纸《斗争》当记者。后任伽利马出版社的审读。秘密出版《致一位德国朋友的书信》。
      1945戏剧《Caligula》首次演出。      1947年6月10日出版小说《鼠疫》,获得巨大成功。
      1949年12月《正直的人》首次演出。
      1951年出版随笔《反抗的人》,引起激烈论战,并导致1952年他与左派以及萨特的决裂。
      1953年怀着巨大的热情,加缪再度投身戏剧,先后翻译和改编了《精神》《献身十字架》,当年6月,他携这两部戏剧参加昂热艺术节。
      1954年春天《夏天》出版。10月4、5、6三天,前往荷兰作短暂旅行。这是加缪唯一一次访问这个成为他的小说《堕落》发生地的国家。加缪在阿姆斯特丹停留了两天。在海牙,他参观了著名的Mauritshuis博物馆,对伦勃朗的作品赞不绝口。11月1日,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线开始袭击阿拉伯和法国平民,随后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
      1955年3月《一件有趣的案件》上演,改编自DinoBuzzati的作品。4月,访问希腊。5月到转年2月,为《快报》写专栏文章,评论阿尔及利亚危机,所有文章以后《ActuellesIII》为题结集出版。
      1956年1月22日,加缪号召在阿尔及利亚实现停战,但是没有得到回应。相反地,局势更加恶化,恐怖主义事件加剧,冲突扩大化。5月《堕落》出版。9月22日,根据Faulkner作品改编的《修女安魂曲》上演,取得巨大成功。
      1957年反对死刑。6月《奥尔梅多骑士》,并在昂热艺术节上演出。12月,加缪因为"在其作品中表现了人类对时代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的认识"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8年《瑞典演讲》出版。在Lourmarin买了一幢房子。
      1959年《鬼怪附身的人》上演。同时,加缪千方百计想实现一个渴望了许久的梦想:成立自己的剧团。写作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第一个人》,未完成,后于1994年出版。
      1960年1月4日,加缪在法国SENS附近出车祸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7 0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