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罗帆

荐:上山下乡是场有悲剧之影的闹剧

[复制链接]
一月彷徨丶含寒 发表于 2016-2-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2-14 11:59
谢谢!

对历史必须客观和站在当时的原点上来看,不能夹入个人的理解成分,否则它不是历史,可以说是演 ...

      赵版主这段话精准。我是老三届66届初三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直到68年响应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伟大号召才毕业到农村插队。从63年到68年在学校整整5年。在66年到68年这两年里就是搞所谓的“文革运动”,大家每天企盼的是升学或能就业,然而盼来的是下乡插队,对于我们这些对社会还没有一点认知的毛头小子,第一脚就踏进在当时条件最为艰苦的农村,可想而知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对于那些写血书“强烈的,坚决的”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人,我个人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大势所趋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那何必不好好表现自己争取早点返城,二是极个别“有政治头脑”的人投机行为。在当时的原点上看,一年面临着有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在全国那是多大的数字,城里能安排得了吗?只有农村,边疆这在当时的领导层是唯一的选择,不但解决了'就业‘还解决了城里的社会治安等诸多问题。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毛主席的话就是“最高指示”,他的一声令下我们背起来行囊走上农村,走上边疆,走上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不管你主动的下去还是被动的下去,我个人认为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是被历史所选择。在今后不管社会和国家对知青一代有何定论,我个人认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无愧于那个年代,我们无愧于历史,我们用我们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社会的责任,我骄傲,我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2-17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月彷徨丶含寒 发表于 2016-2-17 11:38
赵版主这段话精准。我是老三届66届初三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直到68年响应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 ...

对于上山下乡的起因,现在有几种说法:
1、当时工矿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了武斗,而在学校还存在激烈斗争的两派。为了实行“抓革命、促生产”,大中院校都进驻了工宣队、军宣队。不久就发表了毛主席上山下乡的指示,从而结束了红卫兵在文革的舞台。
2、文革造成中国经济崩溃的边缘,工矿企业安排不了老三届毕业生,唯一的出路就是下乡到农村去。
3、文革造成大量的学生积压在学校,新生无法入学,而只有下乡这条道路,才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疏散积压的学生。

作为我们老三届的学生,在人生的前二十多年或三十年,都是在听从“召唤”下没有选择地走向社会的。只有改革开放后的70、80甚至90后他们是最幸运的,他们可以自己选择道路和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罗帆 发表于 2016-2-1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月彷徨丶含寒 发表于 2016-2-17 11:38
赵版主这段话精准。我是老三届66届初三毕业生,由于文化大革命直到68年响应毛主席的“农村是一个广 ...

是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无愧于那个年代,我们无愧于历史,我们用我们稚嫩的双肩扛起了社会的责任,我骄傲,我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罗帆 发表于 2016-2-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伟民 发表于 2016-2-17 12:33
对于上山下乡的起因,现在有几种说法:
1、当时工矿企业已经基本上停止了武斗,而在学校还存在激烈斗争的 ...

作为我们老三届的学生,在人生的前二十多年或三十年,都是在听从“召唤”下没有选择地走向社会的。

所以诚如版主所言:对历史必须客观和站在当时的原点上来看,不能夹入个人的理解成分,否则它不是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罗帆 发表于 2017-12-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诚如版主所言:对历史必须客观和站在当时的原点上来看,不能夹入个人的理解成分,否则它不是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10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