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1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11 05:47 编辑

      4958.《乘战车的人》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在《乘战车的人》书里贯穿始终。书中“战车”先后出现4次之多:那可能是“几辆巨大的双轮云车,从崎岖不平的天空中隆隆而过,驶向那排红色的毁灭”(第一部,第四章);也可能是“上帝的创造之光照进了宗教活动家的躯体。他们就是上帝的战车”(第二部,第六幸);可能“那车轮正在镇上的黑色轮廓中磷磷地前行着。群马嘶鸣着、惊叫着、挑逗着妒忌的苍弯。”(第三部,第七章);或是“ 由八匹木马拉着的,停在通往阿波罗的小径上”的小巧玲珑的小木车,“一把徒劳无功的火炬拖着它那有形的火光的一条条飘带”(第五部,第十一幸)至于那“乘战车的人”的形象,或许是“那种手臂照亮了四个隐约可见的木制神人,他们都直挺挺地坐在小巧玲珑的战车里”(第五部,第十一章);抑或“耀武扬威的征服者威风凛凛地乘着战车,腾云驾雾,驶向那神殿的大门”(第四部,第九章) 。从上述引文不难看出,所谓的“战车” 正是作者“ 托物寄情”的思想情绪的“对应物”,是一个意旨深奥的象征。一方面它象征着“赎罪”与“超脱”的神圣概念,另一方面又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光明。“乘战车的人”(暗示书中的主人公—笔者按) 历经磨难与凌辱之后,经过“赎罪” ,净化了心灵,正飘洒、超迈地驾驭着“战车”,驶向那“人类唯一的理想境界”。这不免让人想起伍尔夫的意识流长篇小说《到灯塔去》。“灯塔”也是一种象征:主人公走完了到“灯塔”去的实地路程,也走完了其精神上漫长的“天路历程”—这不仅暗示出作品的主导意象,也赋予了作品以深邃的意蕴。
      然而,象征物毕竟是灵活的、可塑的。“战车”和“乘战车的人”所暗示的情感意识,我们似乎理解,又不完全理解,于是,作品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具有了诗意浓浓的朦胧美。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说过:“美是这样一种东西,带有热忱,也带有愁思,它有一点模糊不清,能引起人的揣摩猜想。”这种“揣摩猜想”就是一种审美判断过程。“欣赏主体的审美判断不是一种理智的判断,而是一种情感的判断。这就要读者借助想象的空间,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意向,去充分感受奔流在意识深层里的情感的波澜,在审美观照中激起共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凤竹 发表于 2015-1-11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都是鄂明尔老师讲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1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凤竹 发表于 2015-1-11 12:54
这些都是鄂明尔老师讲的吗?

      鄂老师是我的指路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2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4959.《乘战车的人》影响
      在《乘战车的人》中,怀特用喜剧手法描写一对孪生老人痛苦一生。书本在1961年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伟大而从容的杰作”,作者因而先后荣获了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1962)及国家基督协会颁发的兄弟情谊奖(1963)。
     《乘战车的人》所涵盖的知识面极广,大地万物,应有尽有,可谓澳大利亚的一部货真价实的小百科全书。《乘战车的人》之所以成功,意识流的运用,功不可没。《乘战车的人》如同怀特的其他小说一样,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将人物放在一起,任其发展。该书遵循怀特喜欢的模式和强烈的中心概念,通过传记的方法向前推进,然后是明显细节的尽情扩展。其形式与其说由外部的框架,不如说由内部的力量所决定,其故事更多地在为人物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3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13 01:15 编辑

      4960.《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List),是一部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199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获得第66届(1993年)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 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原著音乐七项大奖 。除奥斯卡奖外,该片还获得七个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三个金球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宝石工人 发表于 2015-1-13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倆位老师好;无功低子薄拈来恨晚,退修后想做的事很
               多,这一项跟着您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石工人 发表于 2015-1-13 12:35
倆位老师好;无功低子薄拈来恨晚,退修后想做的事很
               多,这一项跟着您们。

      宝石工人好!老顽童宋晓华是一个人,感谢您跟帖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4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14 14:40 编辑

      4961.《辛德勒的名单》介绍
     《辛德勒的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1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社党党员。他好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维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Saveonelife,savetheworldentire.(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汽车和一颗金质胸章而懊悔,因为这样的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两个人,这样的一辆汽车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十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在片中对应的演员一起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5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4962.《辛德勒的名单》制作
      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定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1993年3月1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开拍,并且一直持续了71天。片中场景都在真实地点拍摄,只有普拉绍夫集中营是在原址附近重建。由于剧组人员被禁止进入奥斯威辛,所以他们在集中营外搭建了复制品进行拍摄。当地人非常欢迎剧组进驻拍摄,不过有些居民是反犹份子,他们在拍摄地附近的广告牌上画满反犹符号。一位将费因斯当作纳粹的老妇人说:“德国人是魅力迷人的民族,他们从未滥杀无辜。”本·金斯利曾差点对侮辱以色列演员迈克尔·施奈德的老头拳脚相加。尽管外界环境纷繁复杂,可剧组上下却是一片祥和,在逾越节时,所有德国演员都戴上了犹太人的圆顶小帽并翻开哈加达,而以色列演员会向他们讲解其中典故,种族和文化的差别全被抛到了脑后。
     《辛德勒的名单》虽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仍是彩色大制作的规模,全片有126个角色,动用3万名临时演员演出。在波兰除有30个外景场地,还搭制了140个布景配合。前幕后动用了百余名犹太人参加工作,让他们重温一次纳粹恐怖血腥的恶梦。影片情节波涛汹涌,气势悲壮,一幅幅画面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的结实性手法,表现德国纳粹疯狂灭绝犹太人的恐怖,其惨状催人泪下。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
      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5-1-16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16 02:48 编辑

      4963.《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枪声不断,每一声枪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犹太女人的智慧与果敢实在让我深深震撼。在纳粹军官要进行体检,只留下健康的犹太人以作为工人时,那些瘦弱苍白的女人纷纷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挤出鲜红的血液,姑且充当胭脂,而后抹在每个人的脸上,以便让每一位女人看起来脸色红润一些,制造身体健康的假象。对生的渴望那般强烈,实在让我唏嘘不已。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过又觉得自己甚爱说教,看了这样的镜头,就要上升到生命诚可贵的高度,也实在多余。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选择生还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坏的年代里,每一位犹太人却爆发出无限的勇气以及能摧毁一切的团结,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间里,因为空间的逼仄,而拒绝更多的人的自私与决绝,看起来还是带着一丝丝的果敢。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9 0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