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4839.《船讯》特色
      小说中扑面而来的是纽芬兰岛的风土人情。作者为此曾多次前往纽芬兰海岸,在那里久久逗留,观察当地的人,听他们说话,深入体会那种独特的气息和氛围,所以,她才能如此娴熟、如此栩栩如生地勾画那里的海,那里的船,那里的绳结、岸石、风暴、冰山和巨浪……然而,她笔下的绳结、海、船、旧屋、老渔民等不仅仅是客观的描写,而且具有某种奇特的象征意义,尤其是书中每一章前面都介绍一种与航海有关的古老绳结,作为连接故事情节和主题发展的框架,这些充满古风和异域情调的绳结,谁说其中没有蕴含着深意?也许生活就是用日子打成的一个个绳结?也许记忆、情感都是各种不同的绳结,打上了就再也解不开?
     《船讯》的另一个鲜明特色是它的语言。作者在这部小说里使用的语言不是一般的口语化和生活化,而是惊人地粗犷、简洁,充满力度。那些破碎的、断裂的、零散的和不完整的句子,体现了一种表面看似潦草而漫不经心的风格,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笔触下,流动着普通人生的辛酸的血泪,蕴含着“小人物”追求幸福的那种认真和执著。小说里许多灵与肉的深刻经历、心与心的相互交流,作者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涂抹、渲染,而是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不动声色的几句话一带而过,但这却在读者心中划下一道深深的痕迹,久久不能平复。姑妈童年的惨痛遭遇和她的情感历程,奎尔与韦苇的互相吸引、走近直至对新的爱情不再迟疑不决,以及奎尔与帕特里奇之间深沉的友谊,都体现了作者对遭到世界唾弃却并不自弃的边缘人物的内心阴影、皱褶、创伤的照亮、抚平和修复,读后令人感同身受,难以释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4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2-24 06:54 编辑

      4840.《手风琴罪案》简介
     《手风琴罪案》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手风琴见证录”,或“移民血泪史”。它以一台绿色键钮手风琴为主要媒介,讲述了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末一百多年问,拥有这台手风琴的八个移民美国的家庭在不同历史时期遭遇的变故——手风琴的主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这台手风琴将原籍不一、背景各异的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墨西哥人、法国人、波兰人、爱尔兰人以及挪威人——联系在一起.串成了一部以多个普通人为主角的美国多民族融合史,也记载了美国社会的百年变迁.颇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作者手法新颖,笔下的故事读来令人惊骇。
      一位具有卓越叙述才华的作家……普鲁夫人的非凡新作《手风琴罪案》……会给所有的粉丝带来愉悦,并将产生很多新的粉丝……她以令人惊叹的生动和幽默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以令人兴奋的才情调动起读者的各种感官。——布鲁克·艾伦《华尔街日报》
     《手风琴罪案》既叫人感到惊惧不安,又惊人地丰富、深刻,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之笔。——罗伯特·富尔福德《环球邮报》
      这是一本好书,不过如果你不害怕迈入一个令人心痛不已的世界,那就读吧。——琳达·林谷维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5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4841.《近距离:怀俄明故事》
     《近距离:怀俄明故事》命名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安妮·普鲁创作的11篇作品。所有故事均以怀俄名州为背景,讲述了在蛮荒严酷、狂暴无常的自然环境中,农场人生活的艰辛、凶险、孤寂与奋争。作者用锐利的笔法剖开牛仔粗野狂放的生活方式背后的生活激情与渴望,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残酷、粗砺的题材中表现出美和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6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4942.《断背山》
      根据美国作家安妮·普劳克丝的《近距离:怀俄明故事》中的短篇小说改编,背景是美国怀俄明州。讲述了两个美国牛仔相爱,却迫于社会压力结婚生子,他们从年轻演到中年,彼此的感情牵扯长达20多年,部分娱乐媒体更直接以“西部同性恋史诗”称呼本片。
      1963年的灿烂夏日,怀俄明西部,年轻的牛仔杰克·崔斯特与恩尼斯·德尔玛因同为牧场主乔·阿桂尔打工而相识,杰克比较健谈,且骑术高超,恩尼斯自幼父母双亡,性格内向寡语。人迹罕至的断背山深处,高山牧场的放羊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不得不有人看守羊群,和羊群睡在一起。起初二人一个放羊,一个看营地,少有交流。直到有一天,二人晚饭时喝多了酒,深夜又分外寒冷,于是杰克与恩尼斯同帐共裘而眠,在酒精与荷尔蒙的作用下,他们之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空虚寂寥让两个19岁的青年彼此相爱了,一个人做饭,另一个放羊,篝火边长谈,帐篷内欢爱,同性间的纯美真爱伴随二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夏日时光。
      季节性放牧工作结束后,迫于世俗的压力,杰克与恩尼斯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各自的生活旅程,杰克凭着精湛的骑术成为了德州的竞技牛仔,依靠着妻子露琳家族的扶持而事业蒸蒸日上;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阿尔玛,每日为嗷嗷待哺的女儿奔忙,过着平凡清苦的日子。弹指间四年过去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给恩尼斯寄去明信片,说自己做生意外出时要路过怀俄明,希望能见上一面。重逢后的杰克与恩尼斯深情拥吻,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二人心中炽热的情感,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杰克与恩尼斯都定期约会钓鱼。表面上的婚姻让阿尔玛的内心苦楚不堪,她知道丈夫每年消失在断背山中与老友杰克钓鱼的真正原因,而杰克与恩尼斯也经受着同性恋所招致的巨大偏见和世俗压力。
      最终,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被发现同性恋身份被杀后而落空。(注:杰克的死不是意外,从片中穿插杰克死时的片段看出他的死与恩尼斯小时候看到的同性恋者被杀的手法一样。)在杰克去世后,恩尼斯来到了杰克父母的农场,想把杰克的骨灰带回到二人初识的断背山。在杰克的房间里,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初识时他们各自穿过的衬衫被整齐地套在了同一个衣挂上。这个秘密让恩尼斯潸然泪下,他意识到杰克是多么爱他,自己又多么深爱杰克。但无论爱是怎样的浓烈,最终见证它的只有那座壮美苍郁的断背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7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4943.迈克尔·翁达杰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Ondaatje,1943—)是一位以诗闻名的加拿大作家,但使他跻身国际知名作家行列的,还是那部获得布克奖的富有如梦如幻般魅力的小说《英国病人》。作为一位天才作家。他从70年**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主要涉猎两个领域:诗歌和小说,但他最大限度地对传统进行了反叛和颠覆,为文学的这两个领域都带来了鲜活的生机。在小说中,他打破了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阻隔,将诗歌、笔记、传记、医学档案、病史记录、新闻报道等融入小说里;更主要的是,他颠覆了小说创作的传统套路,呈现给读者的,乍一看是“非小说”。他的作品给图书分类带来了麻烦,有的机构只是粗略地将他的作品分成“散文”与“诗歌”两类;不同的文学史家将他的同一部作品分列于“回忆录”和“小说”门下。他享有“风格的熔炉”之誉。他是所谓的“跨文体”或“跨文本”写作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如此说来,他便成了一位后现代主义作家。
      然而,他的作品鲜活的个性和魅力及其所带来的阅读的愉悦,却是一般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作品望尘莫及的。有论者指出,翁达杰是一位兼顾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诗人小说家,其作品富于想像,不论他的体裁是什么,他的每一个微妙之处都包涵着意义;他的每一处嘲讽都寓意深刻;他的所有作品都属于需要读者细细品味的一类。
      难怪有人在《纽约人》上对他给予了如此富有激情和认同感的评价:“他的每一本书里都充满了具有如此精妙、如此生动的章节,以致它们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他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最出色的段落就在书页上方盘旋,然后飞入读者的心灵。”还有人说,它们甚至能够领着读者从现实中腾空而起,在幻想中飞翔。这也正好道出了翁达杰作品的魅力和风格特点。他的作品,都具有诗的质素;他的语言,都富有感性:读上去给人一种飘逸的灵性。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伦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译林出版社正陆续引进他的代表作,近期出版的《经过斯洛特·世代相传》是他的两部小说合集。《经过斯洛特》是关于一个传奇人物的想像的传记。
     《世代相传》是作者追述自己在故乡斯里兰卡成长过程的富有洞察力和幽默感的回忆录,是用小说的笔触对个体的人竭力挣脱自身文化藩篱约束的努力所做的叙述。
      翁达杰在作品里极富独创性地凭借一支发现的而非叙述的妙笔探索并重构一段段逝去的往事,在他饱蘸激情和诗意的笔下,虚构与事实、抒情与机智、反讽与幽默、诗歌与小说、新闻与笔记,访谈与想像,等等,完美地融为一体。他杰出的叙事艺术拓展了小说的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7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4943.迈克尔·翁达杰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Ondaatje,1943—)是一位以诗闻名的加拿大作家,但使他跻身国际知名作家行列的,还是那部获得布克奖的富有如梦如幻般魅力的小说《英国病人》。作为一位天才作家。他从70年**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音。他主要涉猎两个领域:诗歌和小说,但他最大限度地对传统进行了反叛和颠覆,为文学的这两个领域都带来了鲜活的生机。在小说中,他打破了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的阻隔,将诗歌、笔记、传记、医学档案、病史记录、新闻报道等融入小说里;更主要的是,他颠覆了小说创作的传统套路,呈现给读者的,乍一看是“非小说”。他的作品给图书分类带来了麻烦,有的机构只是粗略地将他的作品分成“散文”与“诗歌”两类;不同的文学史家将他的同一部作品分列于“回忆录”和“小说”门下。他享有“风格的熔炉”之誉。他是所谓的“跨文体”或“跨文本”写作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如此说来,他便成了一位后现代主义作家。
      然而,他的作品鲜活的个性和魅力及其所带来的阅读的愉悦,却是一般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作品望尘莫及的。有论者指出,翁达杰是一位兼顾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诗人小说家,其作品富于想像,不论他的体裁是什么,他的每一个微妙之处都包涵着意义;他的每一处嘲讽都寓意深刻;他的所有作品都属于需要读者细细品味的一类。
      难怪有人在《纽约人》上对他给予了如此富有激情和认同感的评价:“他的每一本书里都充满了具有如此精妙、如此生动的章节,以致它们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他是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最出色的段落就在书页上方盘旋,然后飞入读者的心灵。”还有人说,它们甚至能够领着读者从现实中腾空而起,在幻想中飞翔。这也正好道出了翁达杰作品的魅力和风格特点。他的作品,都具有诗的质素;他的语言,都富有感性:读上去给人一种飘逸的灵性。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伦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译林出版社正陆续引进他的代表作,近期出版的《经过斯洛特·世代相传》是他的两部小说合集。《经过斯洛特》是关于一个传奇人物的想像的传记。
     《世代相传》是作者追述自己在故乡斯里兰卡成长过程的富有洞察力和幽默感的回忆录,是用小说的笔触对个体的人竭力挣脱自身文化藩篱约束的努力所做的叙述。
      翁达杰在作品里极富独创性地凭借一支发现的而非叙述的妙笔探索并重构一段段逝去的往事,在他饱蘸激情和诗意的笔下,虚构与事实、抒情与机智、反讽与幽默、诗歌与小说、新闻与笔记,访谈与想像,等等,完美地融为一体。他杰出的叙事艺术拓展了小说的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8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4944.《英国病人》介绍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全身严重烧伤,当地的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这个机师丧失了记忆,不能想起自己是谁,因此只被叫做“英国病人”。 
      这是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个废弃的修道院,远离战争的喧嚣,显得宁静而闲逸,“英国病人“静静的躺在房间的木床上,窗头的一本旧书渐渐唤起了他的思绪……法国和加拿大血统的汉娜是战地医院的一名护士,战争使她失去了男友麦根,在伤员转移途中由于误入雷区,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珍,于是善良的汉娜决定独自留下来照顾这个“英国病人”。
      匈牙利籍的历史学者拉兹罗·德·艾马殊伯爵跟随探险家马铎深入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在那里,他结识了“皇家地理学会”推荐来帮助绘制地图的“飞机师”杰佛和他美丽的妻子凯瑟琳·嘉芙莲。嘉芙莲的风韵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艾马殊,并对她产生了无法抗拒的爱慕之情。杰佛由于回开罗筹集资金,留下嘉芙莲和考察队一同进行考察,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共同发现了沙漠深处的绘有原始绘画的洞穴,同时,嘉芙莲对机警、智慧、幽默的艾马殊也产生了好感。
      终于,嘉芙莲倒入了艾马殊的怀抱,不尽的温存使艾马殊深陷情网而不能自拔。然而,身为有夫之妇的嘉芙莲深知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爱情,尽管她深爱艾马殊,但她无法逾越道德的屏障,最终,她决定与艾马殊分手,这深深地伤害了艾马殊。
      英国对德宣战,马铎也要回国了,留下艾马殊在沙漠继续他在原始人山洞的考察。已经察觉的杰佛一直保持着着绝对的沉默,当他驾驶飞机来接艾马殊时,伤心的杰佛欲驾机撞向艾马殊……杰佛当场死去,同机的嘉芙莲也受了重伤,艾马殊抱起嘉芙莲将她送往山洞,嘉芙莲此时向艾马殊道出了自己一直都在深爱着他。
      艾马殊要挽救嘉芙莲,必须步行走出沙漠求救。他将嘉芙莲安置在山洞里,对他许诺一定会回来救她。然而,当走出沙漠的艾马殊焦急地向盟军驻地的士兵求救时,却因为他的态度和名字被当作德国人抓了起来,并送上了押往欧洲的战俘车。
      时间在一点点地流逝,心挂嘉芙莲的艾马殊焦急万分。他终于找机会逃了出来,此时,对他来说,没有比救嘉芙莲更重要的事了,情急之中,他用马铎绘制的非洲地图换取了德国人的帮助,用德国人给的汽油驾驶着马铎离开时留下的英国飞机返回山洞。他没有违背诺言,可是,时间已过去太多,嘉芙莲已在寒冷中永远地离开了他……
      在照顾“英国病人”的日子里,汉娜结识了印度籍的拆弹手基普,并产生了爱情,在战争的阴影下,他们的爱情显得谨慎而克制。就在此时,战争结束了,然而,死亡并没有结束,身为拆弹手的基普,注定还要无数次地面对死亡。汉娜理智地和奔赴雷场的基普分手了。
      由于艾马殊将地图交给了德军,使德军长驱直入开罗城,直捣盟军总部。马铎得知后深感愧对祖国,饮弹自杀。为盟军效力的间谍“会友”被切去了手指,使他对艾马殊充满憎恨,他通过打听找到这座修道院,想复仇杀死艾马殊,可当他听了艾马殊的故事后,却又无从下手。
      艾马殊决定了结自己的生命,将全部的吗啡推到汉娜面前,请她帮助自己死去以追寻早已逝去的爱人。汉娜深深地理解他,协助他离开了这个世界,追随他的爱人去了。
      汉娜也要离开修道院了,她怀抱着艾马殊留下的那本旧书,回望绿荫影中的修道院,心中无比的平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4945.《经过斯洛特/世代相传》内容介绍
      翁达杰是以《英国病人》跻身国际知名作家行列的加拿大小说家、诗人,本书由他的两部小说组成。《经过斯洛特》是关于一个传奇人物的想你的传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大约有两千个妓女、七十名职业赌棍、三十位钢琴师的新奥尔良斯托里维尔区,只有一个人吹短号――查尔斯・“巴迪”,博尔登。他白天在约瑟夫理发店理发和收集花边新闻,夜晚以其独特的方式演奏爵士乐;他嗜酒成性,与两个女人有瓜葛,被死亡的恶梦所困扰,以致三十一岁时发疯。翁达杰从这些零零落落的事实中重构了这位爵士乐先锋和殉难者起伏跌宕、凄婉动人的一生。《世代相传》基于作者两次故土之旅所搜寻到的野史和正史,以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字、诙谐幽默的笔调记述了家族成员中一桩桩惊世骇俗的奇闻轶事,令读者在捧腹中沉思人生中挥拂不去的沉重。
      翁达杰极富独创性地凭借一支发现的而非叙述的妙笔探索并重构一段段逝去的往事,在他饱蘸激情和诗意的笔下,虚构与事实、抒情与机智、反讽与幽默完美地融为一体。他杰出的叙事艺术拓展了小说的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0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5-1-2 04:15 编辑

      4946.卡罗尔·希尔兹
      卡罗尔·希尔兹(1935—),当代加拿大极负盛名的作家之一。曾任《加拿大斯拉夫文集》的助理编辑,1974年转为自由作家,发表过两本诗集、两部短篇小说及近十部长篇小说,其中多部获普利策奖、布克奖和奥林奇奖等文学奖项和提名。主要作品有《斯通家史札记》、《斯旺》等,其中斯通家史札记曾与1993年至1995年的两年里先后获得全国书评界奖和美国普利策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1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4947.《斯通家史札记》非写实性的自传文学
      传统自传体文学是传主讲述自己的真实经历,是写实性的文学创作。而这篇论文所要阐述问题的切入点是:《斯通家史札记》作为自传体形式的传记文学,突破了时空概念,将传主有生年代的事件前后延伸,并将自传体文学中传主有生年代的事件,通过他传的形式及凭空想象的小说形式展现。这部小说是以母亲的故事为线索来想象自传,一方面传主本身有生年代做母亲的经历,通过赋予她的孩子们在传主去世后的时间里,以想象的空间来完成传主本身的自传内容;另一方面,延伸传主出生前及死后的自传内容,通过传主自身想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内容。这部小说的实质不是真正在写传主的故事,而是在想象传主的故事,从而达到展现传主思想,丰富人生理想的思想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9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