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4791.《苏菲的抉择》创作背景
     《苏菲的抉择》改编自威廉·斯泰伦的小说,影片叙事手法和节奏忠于小说,叙事节奏也像小说一般舒缓。惨绝人寰的往事在稀松的日常生活中被记了起来,母亲选择自己孩子生死的段落令人不寒而栗!本片获得了五项奥斯卡提名,梅丽尔也获得了生平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AFI也将该片列为排在第91位的史上最佳影片。
      片中一大亮点便是梅丽尔的表演。为了得到这一角色,据传梅丽尔甚至拜倒在艾伦的脚下。为演好苏菲一角,梅丽尔专门学了波兰口音,甚至还学了德语。此外,梅丽尔对表演的投入亦令本片成为影史教科书。梅丽尔在大结局那场戏时拒绝重拍,因为她认为自己身为一个母亲,那种感觉感同身受,而这种骨肉亲情是她无法反复承受的。多年后梅丽尔去参加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放了这段戏,梅丽尔看的时候百味杂陈,坦言自己在此之前从未翻回头看这段戏。
      梅丽尔凭本片出色的表演在《首映》杂志评选的影史100个最佳表演瞬间中名列第三!截至2008年,梅丽尔共获十次奥斯卡影后提名,三次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捧走了影后和最佳女配角小金人各一座!扮演苏菲男友的凯文·克莱恩凭本片成功转型登入大银幕,近期凭热门影片《拿命交易》而备受瞩目。扮演多情作家斯丁格的皮特·迈克尼克尔影视作品颇多,不少热门剧集里都有他的滑头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9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792.《苏菲的抉择》作者
      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25年生于弗吉尼亚州的纽波特纽斯。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长篇小说《漫长的行程》、《躺在黑暗中》、《纵火焚屋》、《纳特·特那的自白》以及《苏菲的选择》。他还发表过《看得见的黑暗》、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集《静静的灰尘》。最新的一部作品是《潮汐镇的早晨》,他生活在康涅狄格州的洛克斯伯里和马萨诸塞的温尼亚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4793.威廉·斯泰伦人物生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4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
      从1945年起,斯泰伦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作为“南方派作家”,他的作品既带有显著的南方派特点,又不局限于南方小说的思想主题,以风格多样化而驰名。他尤擅通过人物的千姿百态来戏剧化地表现时代的特征。
      1951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黑暗中躺下》问世。这部作品赢得了美国批评界的高度评价。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南方姑娘佩顿·洛夫蒂斯悲剧性的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南方家庭的解体,对南方的衰落和现代主活的灾难作了象征性的描述。由于作者熟练地运用了象征、意识流等技巧,在修辞方面以福克纳为楷模,这部作品获得了美国文学艺术学会颁发的“罗马奖”。中篇小说《远征》(1953),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次强行军,着重刻画出现代军队对士兵的要求与士兵的个人自白意识之间的冲突,以及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肉体摧残。斯泰伦的第三部作品《放火烧屋》(1960)曾以其存在主义的思想倾向而倍受法国读者的青睐。
      1967年,他发表了《纳特·特纳的自白》。小说描写了19世纪时弗吉尼亚州的一次黑奴暴动,提出了许多探讨文学和历史真实性的复杂问题。这部小说曾获出版当年的普利策文学奖。斯泰伦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现在是全美文学艺术院和科学艺术学会成员。
      2006年11月1日,威廉·斯泰伦死于肺病,享年81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9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4794.《躺在黑暗中》内容简介
     《躺在黑暗中》改编自美国作家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该书基于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人格理论写就,父母不幸的婚姻、病态的心理致使女儿佩登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人格不健全,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加缪哲学意义上的典型的悲剧人物。更有评论家认为本书是“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混合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4795.《紫色姊妹花》
      故事发生于1909年美国南部。未受过教育的黑人女孩西莉被继父强奸后,又被迫嫁给了粗鲁,凶狠的黑人男子,西莉称其为“先生”。在惊恐和胆怯中她开始了奴仆一般的痛苦生活。幸而有亲姐妹南蒂与之相伴,泪水中才多了一些欢乐。不久,这短暂的幸福也从西莉身边消失了。因为“先生”强奸南蒂不成,恼羞成怒地将南蒂赶了出去,姐妹二人被残酷的分开。年复一年,西莉在门口的邮筒中找寻南蒂的音讯,她始终期盼有一天能与南蒂再次重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4796.《紫色》的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09年的美国,西丽和南蒂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姐妹,虽然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有了彼此的陪伴,尚可苦中作乐,直到西丽被迫嫁给了黑人男子亚伯特。亚伯特性格粗暴,对于他来说,西丽比一个女佣好不了多少,动辄拳打脚踢,他真心爱着的是一个远在他乡的叫做夏戈的女演员。南蒂前来陪伴西丽,亚伯特却因强暴她未遂而将她赶出家门,这一别,西丽彻底的失去了南蒂的音讯。
  在苦闷的生活中,女人们试图挣扎和抵抗,但最终无一例外的都屈服于歧视和强权之下,夏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她独立坚强,从不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有所畏惧,她的乐观给了西丽反抗的勇气,终于,她拿起行李离开了亚伯特,成立了自己的裁缝店,生意红火。而突然有一天,南蒂和自己幸福的家庭再一次出现在了西丽的眼前,出现在了那篇紫色的花海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4797.《紫色》作者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普利策奖得主、小说家、诗人和社会运动人士,她在作品中反映黑人妇女为自身权利而奋斗,获得广大的回响,著有《紫色》(The Color Purple)。小说改编成剧本《紫色》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黑人题材的电影,主要演员几乎全部为黑人之外,参与影片摄制的工作人员也大半为有色人种。导演斯皮尔伯格,女主角喜丽(Celie)由琥碧·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饰演。是获奥斯卡11项提名无一获奖的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4798.艾丽斯·沃克生活背景
      艾丽斯·沃克1944年2月9日出生于南方佐治亚州的一个佃农家庭,父母的祖先是奴隶和印度安人,艾丽斯是家里八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艾丽斯8岁时,在和哥哥们玩“牛仔与印度安人”的游戏时被玩具枪射瞎了右眼。1961年艾丽斯获奖学金入亚特兰大的斯帕尔曼大学学习,正赶上美国民权运动的高涨时期,她即投身于这场争取种族平等的政治运动。1962年,艾丽斯·沃克被邀请到马丁·路德·金的家里做客。1963年艾丽斯到华盛顿参加了那次著名的游行,与万千黑人一同聆听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讲演。艾丽斯大学毕业前在东非旅行时怀孕,当时流产仍属非法,她经历了一段想要自杀的痛苦时期,同时也写下了一些诗歌。1965年艾丽斯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当时是民权运动中心的南方老家继续参加争取黑人选举权的运动。在活动中艾丽斯遇上了犹太人列文斯尔,俩人克服跨种族婚姻的重重困难结为“革命伴侣”,艾丽斯再一次怀孕,但不幸的是在参加马丁·路德·金的葬礼时因悲伤而痛失孩子。在列文斯尔的鼓励下,艾丽斯继续写作并先后发表了诗集《一度》(Once,1968)和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The Third Life of GrangeCopeland,1970)。1972年艾丽斯到威尔斯利大学任教,开设了“妇女文学”课程,这是美国大学最早开设的女性研究课程。艾丽斯给学生介绍了大量黑人女作家,尤其是在此过程中发掘并整理了黑人女性文学先行者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的材料。赫斯顿是3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女作家,其代表作为《她们眼望苍天》(1937),但因其作品中所体现出对黑人生活及传统的积极、乐观态度而在抗议文学风靡的时代备受冷落。艾丽斯此时还担任了《女士》杂志的编辑,但仍坚持写作。1973年、1976年艾丽斯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爱与烦恼》和长篇小说《梅丽迪恩》。在《梅丽迪恩》中,艾丽斯·沃克叙述故事的才能和刻画复杂人物形象的本领已臻成熟。梅丽迪恩在民权运动中既感到精神解放又孤立无援的矛盾心理也反映出艾丽斯自己对所经历过的政治浪潮的深刻认识。《梅丽迪恩》的出版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梅丽迪恩这个重新站起来的新女性形象尤其受到女权主义者们的高度赞扬。这是艾丽斯·沃克创作的第一阶段,与之一起结束的还有艾丽斯和列文斯尔的婚姻。在艾丽斯后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她早年生活滞留下来的某些痛苦记忆以及她对这一段婚姻的反思。艾丽斯随后辞去工作开始专职写作,在旧金山,她遇上《黑人学者》的编辑罗伯特·亚伦,不久即与之共同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2-10 03:11 编辑

      4799.艾丽斯·沃克代表作品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转变和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和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紫色》还深刻地揭示了妇女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1982年是艾丽斯·沃克的事业巅峰期,她发表了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紫色》1983年一举拿下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1985年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其拍成电影,当电影在艾丽斯的家乡上演时,艾丽斯受到了家乡人的盛大欢迎。《紫色》从此成为美国大学中黑人文学与妇女文学的必读作品。《紫色》全书由94封书信构成。主人公西丽亚写给上帝的信、西丽亚写给她妹妹内蒂的信(被退回)、内蒂写给西丽亚的信、西丽亚所爱的女人莎格给西丽亚的信。故事的背景是艾丽斯·沃克所熟悉的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故事大约发生在二十世纪初。14岁的黑女孩西丽亚被继父强奸,生下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送走,后来西丽亚的妈妈死了,继父再婚。西丽亚被嫁给一个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X先生,妹妹内蒂被迫逃走,辗转到非洲。西丽亚受到X先生的百般虐待,但后来在X先生的情人莎格的爱与帮助下,逐渐转变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在艺术手法上,《紫色》采用的是传统的书信体小说的形式。但艾丽斯·沃克突破了以往书信体的基本构思和创作原则,并不注重细节、真实,而是着力夸张、变形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超现实性和诗意。自七十年代中期之后,美国许多重要的女作家都开始尝试具有实验性的对女性自我的建构和解构的小说形式,如莫里森(Toni Morrison)的《最蓝色的眼睛》(1970)、马丽安娜·赫瑟的《说话的房子》(1975),这些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她们对以男性为主的叙述方式(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充分表现妇女生活的特征)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女权主义小说的可贵反省与大胆更新。《紫色》在叙事技巧上的独到之处还体现在艾丽斯·沃克对语言在叙事策略中的作用的充分把握,西丽亚特有的南方乡村黑人方言(她唯一知道的语言)制造了一种直接的真实效果,但同时又将读者与叙述者的环境有意拉开了距离——他们是局外人、陌生人,说的是另外的一种语言。通过强调西丽亚与内蒂所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内蒂受过教育的、来自外面的遥远的世界的语言)强调叙述者的转换,因而内蒂的信的出现也就使西丽亚有了对话的可能,使故事继续发展下去,而且使西丽亚与上帝的对话顺利地转换到西丽亚与人的直接对话。伴随着西丽亚的成长,西丽亚的语言和思想也越来越成熟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10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800.艾丽斯·沃克妇女主义
      当然,自《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起,艾丽斯·沃克由于对黑人男人的过激描写而一直受到非美作家群体的强烈指责。在动荡的60年代后期,伴随着民权运动,女权运动也空前高涨。1970年米利特的《性的政治》这一女权主义经典作品的问世,激发了一批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女权主义小说在高峰期主要以妇女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的各种见解为“内容”,因而,出现了大量描写妇女的性生活和受虐待的日常事务小说,其表现比过去更为袒露,更富有同情意味,但手法上并无新颖之处,某些小说只是成功地公开了一般属隐私的妇女生活的某些方面。在70年代中后期,女权运动开始出现分裂,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排斥一切男性,主张以同性恋来解决妇女问题,但另外一些女权主义者则迅速而清醒地意识到妇女树立新的自我来改变她们的社会形象与地位的必要性。黑人与女性作家的双重身份,使艾丽斯·沃克和其他黑人女作家一样,既要表现一个白人中心社会中的黑人意识,又要表现一个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艾丽斯·沃克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在处理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深刻地剖析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塑造出的黑人形象既有普遍共性又富有独特个性,并从不把黑人理想化,而是站在一种超越种族的高度。她描写的黑人男人充满在白人社会的价值标准与理想幻灭的扭曲下失去理性、绝望、痛苦的个性,而他们的绝望与愤怒往往会转化为对妇女的残酷粗暴。艾丽斯·沃克鼓励女性通过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和寻求真正的自我而获得独立和充分的人性。或许《紫色》可能让女性更能认同之处也在于它所表达出来的、女性特有的与“上帝”(上帝其实是一个不确定也无须确定的对象)对话的愿望,尤其是在发现与男性的对话的不可能实现之后(由于男女在感受上的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2 21: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