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4700.约翰·厄普代克多难的人生
作为独生子的厄普代克幼年经历了大萧条和战争时期,目睹了父辈“半马人”似的艰辛。作为独生子,从小生活在成人的保护中,外面的世界对他而言是未知的,充满了危险和不安,人生意味着极大的冒险。在访谈中厄普代克曾表达过他对多难人生的理解:“即使在看上去最为平静的生活表面之下,也存在着暴力和张力。我认为人生基本上是多难的、充满悖论的。仅就作为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来说,就把我们推向了痛苦的深渊:我们是可以预见死亡的动物,我们是有精神追求的动物,我们有浮士德的一面,总是追求更多、更新的所得。”
厄普代克“人生多难”的观点,可以看到西方神学的影响,也体现了厄普代克自己对人类生存的理解。首先,人生之苦是《圣经》的核心主题。“人生多难”得到基督教最为“权威”的诠释。其二,厄普代克曾表示,他受路德教派的熏陶,认为大自然非常残酷,灾难重重,而上苍却没有怜悯之心。这是因为,上帝创世于“无”,然后弃之而去,任凭宇宙自循其道,从不过问。总之,磨难对于人类是无法避免的。在他的创作中,读者经常可以窥见到他对现代科技的批评和质疑,特别是对人类未来社会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厄普代克的这种观点,无异于从宗教普世性的角度为人类发展提出了启示性的批判。
“人生多难”对厄普代克而言更多的意味着现实物质世界的磨难。而人类是不同于自然动物的,还必须承受精神的痛苦和磨难。首先是人类对死亡的忧惧。他认为,人是一种有思维能力的动物,这就使人有了预见死亡的能力,因而产生了死亡的忧惧。其次是人的欲望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张力。他认为,人是有精神追求的动物。1978年接受采访时,厄普代克就提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好的人生?”的问题。他认为,从本质上,人是“半人马”,即人既有人性,又有兽性。就如《半人马》中的主人公Caldwell, 既善良,又有缺点。但是,由于人生中的问题多而能够解决的却少之又少,其结果是,人为了生存,一直都在失去人性。 也就是说,人善良的一面正在减少,“兽性”的一面却在发展。正因为如此,厄普代克对人的“兽性”抱有宽容之心。再次,人还承受来自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压力。他认为,人生下来便被禁锢于与社会订立的政治契约之中,各种规则的遵守都会给人带来压抑、痛苦。他赞同神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话:“是遵从人类的理智,还是顺从野兽的肉身?是恪守社会的契约,还是放纵本能的冲动?人,一直处于这种对立需求的扭扯之中”。比如,“兔子”为何要跑?他说,当然是吓跑的。逃避是对待焦虑的一种方法,但是人无法摆脱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束缚和压力。而动物遇到危险是本能的逃走,不是有意而为,也不会受社会道德和责任问题的困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