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4531.谷崎润一郎简介
      谷崎润一郎生于东京一米商家庭。他幼时家生活富裕,后来他父亲的生意失败,家道中落,念中学时曾教过家馆。1905年,在亲友的资助下,入第一高等学校,1908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 ,接触希腊、印度和德国的唯心主义、悲观主义哲学,形成虚无的享乐人生观。他在读到三年级时因为拖欠学费而退学,从而开始了其创作生涯,文学上受到波德莱尔、爱伦·坡和王尔德的影响。
      1910年辍学,与剧作家小山内薰、诗人岛崎藤村一同发起创办了《新思潮》杂志,并发表唯美主义的短篇小说《刺青》、《麒麟》。小说《麒麟》中描写了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游说卫灵公遭奚落的故事情节,《刺青》 则写的是一个以刺青为业的青年画工采取诱骗手段迫使原本善良的女孩变成“魔女”的故事。这两篇小说因构思新颖、文笔流畅而受到日本唯美主义鼻祖永井菏风的青睐,永井发表专论赞赏他为日本文坛开拓了一个不曾有人涉足的领域,给予高度评价,谷崎从此正式登上日本文坛。他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和变态的官能享受 ,自称为“恶魔主义”。代表作《春琴抄》的主人公佐助,为了表示对盲女春琴的爱,竟用针刺瞎两眼,表现一种被虐待的变态心理。晚年的作品《疯癫老人日记》(1962)更集中地表现了他颓废的一面,耽于变态性欲的描写。但他有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问题,如短篇小说《小小王国》(1918),塑造了一个外貌丑陋而才智出众的顽童形象,衬托贫病交迫的小学教员的凄凉。长篇小说《鬼面》(1916)描写寄人篱下的穷学生的遭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4532.谷崎润一郎生平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谷崎把全家由东京迁到京都,定居下来。京阪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纯朴的风土人情、浓郁的古文化氛围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因此,关西的风土人情成为他后半生写作的背景,著名的作品是战争期间为回避对法西斯的支持而写的长篇小说《细雪》(1942~1948),它描写一家四个姐妹的婚姻生活,穿插了一些观花、赏月、捕萤、舞蹈等活动和风流韵事,人物的心理刻画细腻,对话是用京都、大阪的方言,别具特色。日本战败后不久,三卷本《细雪》全部问世,受到各国文坛好评。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说,《细雪》不仅是谷崎个人作品中的高峰之作,也是整个昭和文坛的优秀代表作之一。法国文学家萨特盛赞这部作品是“现在日本文学的最高杰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2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4533.谷崎润一郎相关作品
      谷崎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中有代表性的还有短篇小说《恶魔》(1912)、《春琴抄》(1933),长篇小说《痴人之爱》(1925)、《卍字》(1928),《武州公秘录》(1932)、《少将滋干之母》(1950)、《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2),独幕剧《御国与五平》(1922),评论集《阴翳礼赞》等。他还在一九三四年到一九四一年之间,先后用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源氏物语》的今译工作。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谷崎的汉学造诣很深,曾在秋香塾攻读汉文,十几岁时即能赋汉诗。1918年 ,他只身到我国东北、北京、天津、汉口、九江及江浙等地游历,返国后写《苏州纪行》、《秦淮之夜》、《西湖之月》等。1925年他又来我国访问,在上海与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结识,回国后写《上海交游记》。他生前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顾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4534.《金阁寺》欣赏
      故事的主人公沟口天生结巴,严重自卑,自幼养成孤僻的性格。他听父亲说:“世上没有什么比金阁更美的了。”于是他常常幻想着金阁的美。父亲亡故,沟口遵照父亲遗愿到金阁寺当了僧徒。金阁的幻影展现在他面前时,正值战局恶化,他幻想着金阁遭空袭燃烧的模样,觉得金阁面临彻底而简单地毁灭的命运,自己。心中绝对化了的金阁的美可能会由此而消失。由于这种虚幻性和悲剧性,金阁的美在他心中更加辉煌灿烂。战争最终没有毁灭金阁。金阁不仅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而且它还像夸耀似的以其美的永恒性展现在他的面前。只是在他的内心里,金阁在继续崩溃着。他上了大谷大学,认识了“内翻足’的柏木。柏木诱惑地,教给他恶作剧。他企图玷污一个女子,却被金阁的幻影所阻挠。他向金阁呼喊:“你为什么要隔绝我的人生?我总有一天要支配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4535.《金阁寺》作者
      三岛由纪夫 ( みしま ゆきお , Mishima Yukio )(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右翼政治狂热分子。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阁寺》最为人所熟知,除了日本国内,三岛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曾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1970年11月25日,三岛由纪夫在东京自卫队东部方面军总监部剖腹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4536.三岛由纪夫人物简介
      三岛由纪夫(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右翼思想家。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4537.三岛由纪夫主要作品
名称写作年代英译者, 年代
仮面の告白(Confessions of a Mask,假面的告白) 1948 Meredith Weatherby, 1958
爱の渇き(Thirst for Love,爱的饥渴) 1950 Alfred H. Marks, 1969
禁色(Forbidden Colors,禁色) 1954 Alfred H. Marks, 1951-1953
潮騒(The Sound of Waves,潮骚) 1954 Meredith Weatherby, 1956
金阁寺(The Temple of the Golden Pavilion,金阁寺) 1956 Ivan Morris, 1959
镜子の家(Kyoko's House,镜子之家) 1959
宴のあと(After the Banquet) 1三岛由纪夫作品
三岛由纪夫作品
960 Donald Keene, 1963
午后の曳航(The Sailor Who Fell from Grace with the Sea,午后的曳航) 1963 John Nathan, 1965
サド侯爵夫人(Madame de Sade) 1965 Donald Keene, 1967
真夏の死(Death in Midsummer and other stories) 1966
わが友ヒットラー(My Friend Hitler and other plays) 1966 HiroakiSato,2002
太阳と鉄(Sun and Steel,太阳和铁) 1970 John Bester
豊穣の海:(The Sea of Fertility tetralogy,丰饶之海) 1964-1970
之一: 春の雪(Spring Snow,春雪) 1966 Michael Gallagher, 1972
之二: 奔马(Runaway Horses,奔马) 1969 Michael Gallagher, 1973
之三: 暁の寺(The Temple of Dawn,晓寺) 1970 E. Dale Saunders and Cecilia S. Seigle, 1973
之四: 天人五衰(The Decay of the Angel,天人五衰) 1970 Edward Seidensticker, 1974
叶隠入门(The Way of the Samurai,叶隐入门) 1970 Kathryn Sparling, 1977
三熊野诣(Mode Acts of Worship) 1970 John Bester, 1995
绢と明察(Silk and Insight) 1970 Hiroaki Sato, 19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4538.三岛由纪夫出身背景
      人物出身
      三岛由纪夫本名平冈公威,1925年(大正14年)1月14日出生于东京市四谷区永住町2番地(今东京都新宿区四谷4丁目),父亲名为平冈梓,母亲名为倭文重,是家中长男,妹妹美津子与弟弟千之分别是在1928年与1930年出生。三岛的祖母夏子具有日本贵族血统,是水户藩藩主的外孙女,曾在日本皇室有栖川宫家中学习过礼仪,是个充满威仪但却很固执、神经质的传统女性,祖父平冈定太郎则是兵库县农家出身的文官,曾任桦太厅长官(桦太是日本对库页岛南部地区的称呼,其官职相当于今日北海道的行政首长)。三岛在上中学之前一直是与执掌家族大权的祖母同住,因为过分的保护与管教,构成他贫弱的体质与孤独、甚至有点女性化的人格特质。健康上他患有自我中毒症,体质纤弱敏感。祖母的薰陶使他有非常多的机会接触歌舞伎与能剧等艺文活动,再加上喜好西方文学的母亲之鼓励,而打下日后他在小说、舞台剧剧作方面能高度展现的基础。
      家庭背景
      三岛由纪夫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其祖父平冈锭太郎原本出生于农村,属于失去土地的最下层。之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走入政坛,先后出任福岛县知事和桦太厅长官,因此得以娶上贵族出生的妻子--三岛的祖母永井夏。永井夏出生于显赫的武士之家,在皇宫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她的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三岛日后的贵族情结。
      三岛的祖父因卷入政坛斗争而受到打击,后改行搞实业,但却屡屡失败,家境每况日下。三岛的父亲平冈梓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任农林省官吏,却只是个平庸小吏。于是个性极强的祖母就将复兴家道的希望放在刚刚出世的长孙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4539.三岛由纪夫人物生平
      幼少启蒙期
      由于祖母借口“在二楼养育小孩比较危险”刚满四十九天的三岛被祖母强行抱到自己的病房,三岛从此生活在重病缠身的祖母的“监视”下,与祖母之间的关系,使他过早地意识到死与性,从5岁起这个敏感纤弱的孩子就换上了一种叫做“自我中毒”的疾病,一旦发病就会呈现出假死的状态,对于死亡的体验和想象,成为他表现自己独特审美的重要指标。三岛的童年极度缺少与男性的接触,他的身边只有三个女护士,三个女佣人,邻家的几个小女孩以及因坐骨神经疼痛和被丈夫感染了梅毒而常年卧床的祖母。这种缺少雄性因素的环境使得三岛在孩童时代就对雄壮的男性感到莫名的亢奋和憧憬。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早在童年时代它就存在性倒错的情节。
      三岛从6岁开始,就在祖母的坚持下进入皇族学校学习院初等科(相当于小学程度)就读,并且在学院的内部刊物上发表诗歌与俳句作品。12岁时初等科毕业后进入中等科,加入文艺部,在1937年7月于校内文学杂志《学习院辅仁会杂志》的159期上发表散文作品《春草抄~初等科时代的回忆》(春草抄~初等科时代の思ひ出),并且在之后就读学习院中等与高等部的6年间,持续发表更多诗歌、小说、戏曲方面的创作。
      1938年时,三岛在《辅仁会杂志》的161期上发表了他个人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酸模》(酸模(すかんぽう)~秋彦の幼き思ひ出)。隔年的1939年(昭和14年),对他影响深远的祖母在1月18日时逝世,享年64岁,而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全面开战,但对于三岛的创作生涯最有影响的一件事,却应该是他遇到了担任其国文老师的清水文雄,后者可说是真正促动三岛正式进入文学界的伯乐。
      1940年,三岛开始以“平冈青城”的俳号与笔名,发表了包括《山栀》(くちなし)在内的俳句与诗歌作品,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能力非常强,常常一天就可以写出好几首,因此在这年纪时就有能力发表《十五岁诗集》这般的合集作品。在同年的辅仁会杂志166期中,他发表了另外一篇短篇小说《彩绘玻璃》(彩絵硝子(だみえがらす))。
      战时青春期
      1941年,16岁的三岛获选担任《辅仁会杂志》的主编,开始撰写中篇小说《百花怒放的森林》(花ざかりの森),当时他的国文老师清水在看了他的作品后大表激赏,推荐投稿自己在参与的文学同人志《文艺文化》,并且使用“三岛由纪夫”的笔名,这也是三岛这名字正式豋场的契机。之后他陆续在该志上发表多篇各类作品,1942年他选择了学习院高等科文科乙类的大学预科继续升学,主修德语,并且持续与《文艺文化》的友人交流,而因此受到日本浪漫派文学的薰陶。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日本的处境开始急转直下,三岛由纪夫也收到征兵检查通知判定是第二乙种体位,需要随时等待征召。同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习院高等科毕业,受到天皇颁奖赠与银手表,与日本驻德大使馈赠的文学书三册。 1944年10月,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百花怒放的森林》由七丈书院印刷出版,成为他的出道作品,从此以后他从一个业余的文学创作者正式进入了专业作家的领域。隔月他获得推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法律学科就读,主修德国法律,也由于这身份暂时免除受征召入伍的必要。
      1945年日本在战局中已处于强弩之末的境地,三岛由纪夫终于还是被征召,首先是先至群马县隶属中岛飞行机的兵工厂担任勤劳动员,又马上被正式征入军伍。但由于在准备出发参战之前罹痪严重的感冒,军医误诊以为是肺病,结果被马上遣送回乡。也有研究认为是三岛有意逃服兵役。他原本所属的部队在抵达菲律宾后,在战争中严重折损几乎全军覆没,使得三岛一直有自己是应该壮烈为国牺牲但却苟活的某种遗憾心态,这可能与他逝世前激烈的政治主张与最后戏剧性的自杀事件有所关联,也对其日后的创作美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三岛本人说过,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战争的受害者是不准确的。
      虽然逃过了死亡的命运,但是1945年对于三岛来说是很伤痛的一年,8月15日日本宣布败战投降,四天之后三岛在《文艺文化》的好友莲田善明,以陆军中尉的身份在马来半岛自杀。同年10月23日三岛的妹妹美津子因为伤寒病逝(其《爱的饥渴》中悦子的丈夫良辅的死亡描写就是根据其妹的死亡现场作为蓝本来描写的),时年仅17岁。种种打击,使得三岛陷入了人生的低潮。
      进入文坛
      1946年,时年21岁的三岛由纪夫,藉著继续写作来摆脱心中的伤痛。他带著自己完成的中篇小说《中世》与短篇小说《烟草》到镰仓拜访日本当时的文学巨擘川端康成,在川端的推荐下,《烟草》一作在川端所属的镰仓文库杂志《人间》的第1卷第6期上发表,而且三岛也获得能自由参与镰仓文库的资格,经常性地在《人间》上发表作品,并且受到当时该杂志的主编木村德三之指导帮助。在川端康成的帮助下,三岛由纪夫终于获得晋身文坛一员的地位,因此对他而言川端是个亦师亦友的重要人物,两人之间的师徒之谊甚至到了死时都还有牵连。
      1947年,三岛自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通过高等文官考试,随后进入大藏省任职,在银行局国民储蓄课服务。在这期间他也参与了大藏省财务协会的机构内部杂志《财政》的编辑,并且持续的在各种文学创作的刊物上发表作品,1948年9月,为了专心创作,他决心从大藏省辞职,开始一个专职作家的身份。辞职后他先是完成并发表了生平第一个长篇小说作品《盗贼》(真光社出版),并且开始著手新书《假面的告白》(仮面の告白)的撰写,这本书在1949年7月正式付梓由河出书房出版,是三岛由纪夫以专业作家的身份,第一本发表的小说作品。
      1950年三岛出版长篇小说《爱的渴望》(爱の渇き,新潮社出版),这段期间他开始尝试以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来作为创作对象,例如当时他开始撰写的长篇《青色时代》(青の时代)就是以一个东大学生当地下银行社长,最后因为失败而自杀的事件作为题材。这一年7月发生见习僧人自焚并放火烧毁京都鹿苑寺(金阁寺)的重大社会事件,这件事也由三岛取材、日后成就了他毕生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
      除了诗词、散文与小说等文学创作外,三岛对于戏曲方面的创作也有高度的兴趣。他曾编写过《彩虹》(あやめ,1948年5月),《火宅》(1948年11月)与《灯台》(1949年5月)等戏曲剧本,其中《灯台》一作还实际由大阪放送剧团在第四回的关西实验剧场中公开演出。1950年时他又完成《魔神礼拜》与《近代能乐集》的第一篇--《邯郸》(邯郸(かんたん)~近代能楽集の内)等两部戏曲作品,在这年的9月时,三岛加入了包括岸田国士、福田恒存、小林秀雄、千田是也、大冈升平与中村光夫等文坛名人所组织的“云之会”(云の会),以“文学立体化运动”作为他们的主要宗旨,是个以演剧方面的活动为中心的组织。
      由三岛担任剧本原作,或以他的作品改编登上大萤幕的情况,对于像这样多产的作家而言是正常的,但是除了电影原作外,三岛由纪夫还有个比较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电影演员。他的个人首次大萤幕登场,是在1951年8月29日上映的《纯白之夜》(纯白の夜),这部由松竹大船摄影所出品,大庭秀雄导演的电影是由三岛担任原作,并且在影片中担任了特别演出。此外,三岛还在其最喜爱的小说《忧国》改编的电影中出演中尉一角,但《忧国》电影已被禁映,唯一的影像资料为三岛遗孀收藏,在相隔了三十多年后,于东京都大田区的三岛故居被发现。
      1951年年底,三岛发表了长篇小说《禁色》的第一部(新潮社出版),与《夏子的冒险》(夏子の冒険,朝日新闻社)。其中因为《禁色》的男主角是个同性恋者,在当时保守的日本社会是较为耸动的题材,因此时下的舆论都将故事中的主角视为是三岛本人在性向方面的影射。在完成了《禁色》第一部之后,在朝日新闻出版局长嘉治隆一的协力下,三岛获得朝日新闻特别通讯员的记者身份,于12月25日自横滨搭船出海,开始他环游世界一周的旅途,并在1952年5月10日回到日本。这次的旅行是三岛毕生第一次出国,对于他而言,在希腊所获得对于西方文明的美学经验,可能是造成他日后作品重大转戾的关键。他在1952年的10月发表游记《阿波罗之杯》(アポロの杯,朝日新闻社出版),记述了他的见闻与对于美的观点。
      登上巅峰
      1952年对于三岛来说是个很多产的一年,不过因为他的环游世界之故,这一年之中大部分发表的作品,都是游记型态之作。不过,他仍然没有忘却纯文学的创作,在归国后不久完成了《禁色》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秘乐》(秘楽(ひぎょう)~禁色第2部,在隔年9月由新潮社出版)。1953年1月《夏子的冒险》同样由松竹大船进行了电影化,随后发表长篇小说《日本制》(にっぽん制,朝日新闻社出版),并且开始为了长篇小说《潮骚》的取材,拜访位于三重县的神岛。潮骚一书在1954年6月由新潮社出版,并且开始电影化的工作,于10月由东宝完成拍摄而上映。小说与电影在推出后大受好评,该年年底新潮社成立第一届的新潮社文学赏,三岛靠著《潮骚》一书拿下首届的大奖。
      1955年,时年30岁的三岛,感受到自己对于美的憧憬,开始上健身房运动,以期将自幼以来孱弱的身体改造得强健,让自己不再为肉体的自卑而感到困扰。此心态其实与他在这一年中潜心撰写的长篇名著《金阁寺》有所关联,因为该书中的主角就是一个自惭于外表上的猥琐但又崇尚极致的美,导致内心扭曲与幻灭的少年,可以说作者在现实中的想法,完全是与他的创作内容互相呼应。
      1956年是三岛最丰收的一年,经过了一年的潜沉而完成的《金阁寺》在10月由新潮社出版后,获得惊人的回响,在同时他的戏曲作品《鹿鸣馆》在文学座创立20周年纪念会上公演,可说是两面风光。但他与日本大学拳斗社的小岛智雄结识,开始为期8个月的拳击练习,可能才是很难与一个作家有所关联的特殊作为。这一年,三岛的《潮骚》一书被翻译为英语版(英语书名The Sound of Waves,译者Meredith Weatherby)在美国出版,是他的小说第一次被正式翻译为外语版本。
      1957年1月,三岛以金阁寺获得第8届读卖文学赏的大奖,在这一年中,三岛开始了他与西方文学界的高度互动。这年美国的日本文学家唐诺·金恩(Donald Keene)将三岛的《近代能乐集》翻译成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特别邀请三岛到美国参访并且在密西根大学以《日本文坛的现状与西洋文学间的关系》(日本文坛の现状と西洋文学との关系)发表演说,之后前往拉丁美洲游历后再长住纽约,直到隔年1月才返回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2-3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4540.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
      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深为赞赏,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非常不满。三岛1965年以自己的小说《忧国》为蓝本自编自演的同名电影预示了他的结局。影片中一位忠于天皇的日本上尉在1936年的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杀。1968年,三岛组织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盾会”,声称要保存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并且保卫天皇。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将他政变的计划付诸实施。当天三岛交付了《丰饶之海》的最后一部《天人五衰》,并指示将过去发表的“异类主题短篇小说”集结成书《殉教》,随后带领4名盾会成员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以“献宝刀给司令鉴赏”为名骗至总监办公室内,将师团长绑架为人质。三岛在总监部阳台向800多名自卫队士官发表演说,“日本人发财了,得意忘形,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知道吗?”,呼吁“放弃物质文明的堕落,找回古人纯朴坚忍的美德与精神,成为真的武士”随他发动兵变,推翻否定日本拥有军队的宪法,使自卫队成为真的军队以保卫天皇和日本的传统,但是没有人响应,甚至大声嘲笑三岛是疯子。
      三岛随后从阳台退入室内,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三岛由纪夫在额际系上了写着“七生报国”字样的头巾,用白色的布将预备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紧紧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个很大的伤口,肠子从伤口流出来。随他同来的两位盾会成员之一的森田必胜用名刀“关孙六”为三岛进行介错,但连砍数次都未能砍下他的头颅,三岛由纪夫难忍痛楚,试图咬舌自尽,还沉吼低呼著:“再砍!再砍!使力!”,第四次介错改由学习过居合道的盾会成员古贺浩靖执行,终于成功。之后森田必胜也切腹自杀(亦是由古贺浩靖进行介错)。其它三名成员依“委托杀人罪”各判处四年的有期徒刑。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时,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但没见到尸体。这个事件让川端很受刺激,他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他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一般推测是川端认为三岛自尽是因为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川端也为此疚责自己间接害到三岛轻生故跟随自尽。
      早在一个月前的十月,三岛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照摄影展,标题“蔷薇刑”,好友纽约大学参展并作评,在三岛自尽后这位美籍好友教授分析三岛动机:他认为三岛心中过于右翼的军国主义意识形成“救国妄念”遗害三岛,他认为摄影展里三岛照片,大量模仿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被迫害刑求模样,就已经透露他想为武士道殉道的企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3 09: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