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5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4454.从维熙著作书目
七月雨(小说、散文集)1955,新文艺
曙光升起的早晨(短篇小说集)1956,新文艺
南河春晓(长篇小说)1957,新文艺
第十个弹孔(中、短篇小说集)1979,群众
泥泞(中篇小说)1980,广东人民
从维熙中篇小说集1980,中青
从维熙小说选,1980,北京
遗落在上海滩的脚印(中、短篇小说集)1982,花城
洁白的睡莲花(短篇小说集)1982,春风
远去的白帆(中篇小说)1983,四川人民
燃烧的记忆(中、短篇小说集)1983,群众
北国草(长篇小说)1984,十月
雪落黄河静无声(中篇小说集)1984,文联
驿路折花(中篇小说集)1985,人文
文学的梦(文论)1985,江西人民
从维熙集(中篇小说集)1986,海峡
断桥(长篇小说)1986,作家
从维熙代表作 王之望编,1987,黄河
从维熙小说特写选)1986,群众
德意志思考(散文集)1989,中国华桥出版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4455.从维熙写作生涯
      从维熙曾用笔名碧征、从缨。初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师,后任《北京日报》编辑、记者。50年**始发表作品,艺术上师法孙犁。1957年之前曾出版《七月雨》、《曙光升起的早晨》两本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是“荷花淀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遭遇政治坎坷和磨难二十多年,对监狱生活有较多的了解和体会。新时期作品很多,其中主要有长篇小说《北国草》、《裸雪》,中篇小说集《从维熙中篇小说集》、《遗落在海滩的脚印》、《远去的白帆》、《雪落黄河静无声》、《驿路折花》,短篇小说集《从维熙小说选》、《洁白的睡莲花》。另外还有文艺论集《文学的梦》。 从维熙一九三三年生于河北省玉田县城北小山村。一九五○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并于同年开始发表作品。毕业后,当过教师以及报社记者、文艺编辑。一九五六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出版了两个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中被划成右派。
      一九七九年他重返文坛之后,率先发表了《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十几部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因而被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作品曾多次获奖。一九八四年后,他将主要精力转移到长篇小说的创作上。一九八五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北国草》曾在全国和北京市先后四次获得优秀文学奖。一九八六年出版的长篇力
      作《断桥》获优秀文学畅销奖。一九八九年出版了反右回忆录《走向混沌》,引起强烈反响。以后,他又完成了《裸雪》、《酒魂西行》、《逃犯》三部长篇小说的创作。此外,还发表了相当数量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等类作品,是一位刻苦耕耘的作家。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以及塞尔维亚文。八十年代后期,
      他被载入英国剑桥编撰的《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
      从维熙作品大都是描写1957年以来风云变幻的政治生活,其中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代表作。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革”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 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部中篇影响很大,此后评论界把揭露“四人帮”横行时期监狱生活的小说称为“大墙文学”,从维熙自然成了这一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创作题材的转移,从维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已经与“荷花淀派”分道扬镳。不过,近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裸雪》,又让人们看到,早年“荷花淀派”文学的影响,在从维熙的心灵深处和笔下的字里行间,仍然生气勃勃地存在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5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4456.从维熙创作历程
      18岁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出版小说散文集《七月雨》。
      1956年至195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曙光升起的早晨》和长篇小说《南河春晓》。
      1957年反右期间,因其直言被打成右派分子,历经生活磨难,长达二十年。
      1979年重返北京文坛。
      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获全国一、二、四届中篇小说奖;电影《第十个弹孔》获文化部全国第一届优秀电影奖。
      之后,作者先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北国草》、《断桥》、《酒魂西行》、《逃犯》、《裸雪》、《龟碑》,以及中篇小说集《驿路折花》、《雪落黄河静无声》、《祭红》、《牵骆驼的人》、《鼻子备忘录》;同时作者以火山喷发之势,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文学短论等作品。
      1995年《从维熙八卷文集》问世,2000年作者回眸右派劳改生活的长篇纪实文学《走向混沌》三部曲出版,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195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师,报社记者。
      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
      1978年重返文坛。曾任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1950年发表处女作《战场上》。
      195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小说集《七月雨》。
      1978年恢复创作活动后发表和出版的重要作品有《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北国草》、《风泪眼》、《白云飘落天幕》《走向混沌》等中、短篇小说和散文。
      其作品注重描写当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历史曲折,展示“左”的错误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情节起伏动人,多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远去的白帆》、《风泪眼》曾获全国第一、二、四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雪落黄河静无声》和《风泪眼》分别获《中篇小说选刊》第一、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和荣誉奖。
     《逃犯》由《风泪眼》,《阴阳界》和《石草儿》三部分组成。
      又名《亡命天涯》,小说描写知识分子右派逃犯索泓一浪迹天涯的生活。
      劳改农场、喧嚣城市、煤窑洞里、荒村野庙……索泓一一次次被缉拿又一次次逃亡、流浪。
      从六十年代初到"文革"之中在险象环生的境遇里,他又先后结了刘翠翠、蔡桂凤、石草儿三位性格、遭遇迥异的女性。
      以丰硕的创作成就被编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名人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5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4457.从维熙经典作品
     《亡命天涯》是我国作家从维熙潜心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写知识分子右派逃犯索泓一浪迹天涯的生活。劳改农场、喧嚣城市、煤窑洞里、荒村野庙……索泓一一次次被缉拿又一次次逃亡、流浪。
      从六十年代初到"文革"之中在险象环生的境遇里,他又先后结了刘翠翠、蔡桂凤、石草儿三位性格、遭遇迥异的女性。种种交欢,遣倦中孕育着无限悲情,世态炎凉,促成了他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处事哲学。他时而心灵圣洁,时而人鬼难分,他像一只勇敢顽强的不死鸟,在社会的最底层搏击人生。
      小说以其深沉雄健的笔触,描绘出中国广阔的生活画卷,展现了种种灵魂与肉体扭曲的图景,悲情中蕴藏着多彩的人生。
    《裸雪》 从维熙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裸雪》,以独特的视角,童话般世界的创造,散文诗的叙述方式,别具一格。
      小说以四十年代冀东大地为背景,回顾了“我”从四、五岁到十二岁的童年生活,记录了掩埋在雪国、富有摇篮诗情的一个个银色的梦幻,同时贯串全书的,还有以童贞的眼光,体察到的现实人生种种世相和景观。作者采用抒情化的叙事话语,替代单一的情节结构,重构了表面平淡无奇,内蕴深厚意味的感觉世界。小芹和丫头(和尚)自小青梅竹马,他们曾两小无猜地涂指甲草、玩过家家、钻秫秸垛、拜城隍庙、埋香枣花、捉蝈蝈、与大山对话,这种满载童贞、童趣的嬉戏,是人生最本真、也最美妙的一页,“它像冬天的晶莹雪花,像夏天清澈的露珠;像秋天的一片枫叶,像春天一尖嫩的柳芽”,清新透明,又新异耀眼。他们不知道男女有别相互看尿尿,使小芹遭受打肿屁股之罚,从不打我的母亲也打了我一拨火棍;不知道侵略者凶恶捡拾洋铁盒,小芹差点被扔到碾磨上碾死;瞎表姐和石瘸子恋爱,他们误以为是藏猫儿玩。在懵懵懂懂中,他们对变化莫测的世界,充满了惊奇,又充满了疑惧。
      然而,正如书中所感叹的:“人间的经纬像一把剪刀,不断削减着童年的无忧无虑,增加着小小心灵上愁楚的负荷。”在古老的中国农村,历史传承的重负,始终是毒害人性、侵蚀精神的鸦片。童年的旅途,有莹洁的童贞,也有沉郁的情愫;有纯真无邪的美梦,也有令人胆颤的恶梦。天真烂漫的梦想,沉积着辛酸的泪痕。日本鬼子的侵略,使许多小伙伴家破人亡,使自己家里困顿压抑,更重要的,封建主义的“孝经”,又像瘟疫一样到处流行。聪明可爱的小芹,只因她是个女的,母女俩倍受虐待、凌辱,直至被赶出家门,四处飘泊;她幼小的心灵上,蒙上厚厚的阴影,烙下深深的创痛。这一切,都暗含在诗意的描写之中。在小说结尾处,我们看到小芹站在瞎表姐的坟头,为和尚送行,看到她头上开放着的两朵“红花”,不禁隐约感觉传统教义繁衍下,女人命运的轮回,萌生无限的怅惘之情。
     《伴听》 当女研究生见到他时,他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他永远活在对过去的记忆里,活在枪林弹丽的年代,时间无法改变他对信仰的执着,但面对而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也无能为力。他无法理解他的子女,也得不到子女的理解。老人终于在孤独中死去。《野浮萍》讲的是一位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不幸被俘,从此战俘的屈辱就一直笼罩在他的头顶,带给他无数的厄运。最终还是进了劳改农场。他不懈地同命运抗争,但毫无结果。几十年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名噪一时的算命先生,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此时此刻,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和他共命运的战友……
     《伴听》通过一个女研究生的视角,描写了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退休将军。当女研究生见到他时,他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老人。他永远活在对过去的记忆里,活在枪林弹丽的年代,时间无法改变他对信仰的执着,但面对而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他也无能为力。他无法理解他的子女,也得不到子女的理解。老人终于在孤独中死去。《野浮萍》讲的是一位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不幸被俘,从此战俘的屈辱就一直笼罩在他的头顶,带给他无数的厄运。最终还是进了劳改农场。他不懈地同命运抗争,但毫无结果。几十年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名噪一时的算命先生,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此时此刻,他依然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和他共命运的战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5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4458.从维熙的书房
      一个作家,应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到什么就能写出什么吗?已经出版了60多本书和大量散文、随笔的从维熙,作品题材就涉猎了人生所能经历的方方面面。
      拜访了这位驰名文坛的高产作家。普通的居民楼,书房里一圈深棕色书柜,连玻璃也是茶色的,显得屋里很庄重。东面墙书柜中都是些文史类、文集、工具书等书籍;西面墙书柜中自己的作品占了多数;北面的书柜则是木门。从先生笑着说:“里面不光是书,还放了好多酒,玻璃门就不好看了。其实,酒与读书、写作还是关系密切的。”记者想起从先生关于酒的宏论:酒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酒是有情物。
      南面阳台,窗户半掩着苇帘,上面挂着一只大风筝。窗台上几盆不很名贵的小花,长得很茂盛。桌上的电脑打开着,屏幕上是从先生几年前去美国时与在那里生活学习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的合影照,旁边还摆着儿子从众的著名雕塑“少女读书”作品小样。看得出一位长者对儿孙的牵挂与爱念。
      从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刚刚从陕西回来便发表了一篇《秦坑儒谷的深思》,几年前去台湾没有看到日出,便写了《阿里山看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4459.当代文学作品推荐《绿化树》
      大车载着章永璘等前往就业的农场。正值饥荒的年月,看来牲畜的境况也并不比人强多少,三匹瘦骨嶙峋的马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其中一匹的嘴角正被缰绳勒得流下了鲜红的血,一滴滴地落在黄色的尘土里。车把式无视这一切,冷漠得似乎不近人情,他忧郁的目光落在了遥远的前方。太阳暖融融的,裸露的原野黄得耀眼。章永璘的身上酥酥地痒起来,虱子开始从衣缝里爬出来,令他感到一种茫然的抚慰。
      车上的人熬不住饥饿,纷纷去田里寻找吃的东西。运道不好,章永璘一无所获。但章永璘的情绪还是非常好:毕竟已经离开了劳改大队,毕竟开始了一种“自食其力”的新生活。一个充满蛊惑的未来正在前边不远的地方等待着他。可是,他又分明地感到一种不安,在潜意识里,没有管教与呵叱的生活对他已经不习惯了。
      大车碾踏着寂寥的土路,一路沉默的车把式突然嘹开嗓子唱起了情歌,有力的尾音在苍凉辽阔的黄土高原上空回荡,显得压抑雄浑而又忧伤。歌声惊起了章永璘久废不置的想象力,唤起了蛰伏心底的情感,面对着神奇而又不可思议的黄土高原,他的眼里突然溢满了泪水。后来知道这个车把式叫海喜喜。新的“家”令章永璘沮丧:干草代替了火炕,窗户一无遮饰,屋子里缭绕着彻骨的寒意。凑合了一夜后,第二天他们开始正式出工。章永璘的任务是打炉子糊窗户。他干得相当卖力也相当顺利,两小时以后一个既简便又科学的炉子里便燃起来呼呼的火苗,于是他开始享受以稗子面浆糊烙成的煎饼。体内充满了热量和活力之后,章永璘来到了正在翻肥的人群前,因为没有准备工具,遭到了一贯认真的谢队长的训斥,正在尴尬的时候,一位年青的妇女主动借与了他工具,替他解了围。章永璘心里很感激,活也干得分外细致。收工时他主动向这位妇女道谢,妇女一时竟有些腼腆和不习惯。
      新的生活是开始了,但饥饿却依旧缠身,如何打发肚子,依旧是章永璘最关心的问题。发工资的当天,他便去了集市镇南堡,不失时机地骗过了一个憨厚的老乡,以三斤土豆换了五斤黄萝卜。可是运气仍旧不济,回途中,当他得意于自己的狡黠中时,却意外地摔进了一条冰河,萝卜被水冲了个精光。这一得一失的遭遇,令章永璘诚惶诚恐,他甚至相信起宿命的因果报应,晚上在被窝里,暗自对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品性展开了诚恳的批判。
      第二天,当他继续抱着《资本论》忏悔自己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位曾主动借与他工具的年青妇女踏着雪找上门来,点名让他去给她家打炉子。章永璘只有从命。可到了她家以后才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是一个年轻女性邀请落难男人的一种特殊方式,目的只是让他来坐一坐,享受一个白面馍馍。这是一个印有美丽的中指指纹的馍馍,抚摸着它,章永璘辛酸难抑,落下了晶莹的眼泪。这位妇女叫马缨花。马缨花的出现,使章水璘的生活开始有了根本的转机,她的善良、她的纯洁和热情可以让章永璘放松地以一个落难流浪人的身分来承受一碗香喷喷的杂合饭,承受一个家庭的温暖。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个人了。
      但是,一直爱恋着马缨花的海喜喜却因此益发地恼怒起来,以至终于无法忍受章永璘在马缨花心中的优越地位,开始和章永璘暗暗较劲儿,并主动挑起了一场殴斗。没想到目睹了这一切的马缨花从此却对章永璘流露了进一步的热情,这使章永璘感到了幸福的恐惧,他开始意识到了马缨花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识到了一个美好又残酷的事实:他爱上了马缨花。这个事实令他无法回避,可他的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却使他无力承受这个事实,于是他开始营造自我防护之墙,阻拦自己同时也超越自己。但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马缨花一句轻声慢语平静自然的质问会使这种努力顷刻间瓦解。
      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章永璘决定不再自寻烦恼,他又开始平静下来。与此同时,生命深处的思想也慢慢浮升起来,这个思想迫使他主动积极地去关怀世界,关怀那些永恒的存在,这使他与《资本论》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心胸的扩大和思想的提升,使章永璘更清醒地认识到,他所有的变化,都和马缨花有关,他对自我对世界的了解和掌握,都无一例外地始于马缨花质朴无华的心灵感召。于是,在一个特殊场合,再次面对着马缨花美丽的眼睛和醇美的女性气息,章永璘再也无法抑制感情的冲动,当他把马缨花抱在怀里的时候听见了马缨花毫无抗拒的幸福的呻吟。他终于证实了眼前这个现实。而同样也证实了现实的海喜喜却陷入了失望之中,决定逃离农场。他主动找到章永璘,向他敞开了心扉,告诉他马缨花值得爱,劝章永璘珍惜现有的一切。暗地里保护了海喜喜出逃的谢队长也劝章永璘不要再犹豫不决,马上和马缨花结婚。但是,马缨花的态度却异常地平静而现实,对于未来,似乎比章永璘更有把握也更有信心,她要求章永璘先安心读书(《资本论》),等条件好了再成家。看到章永璘的迟疑和不安,马缨花表示:就是头断了,她的血身子也将永远地随着他!
      马缨花朴素至极的语言和思想又一次使章永璘失去了内心平衡,面对马缨花伟大的人格,他又开始迅速地全新估价一切,娶马缨花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和迫切。可是,未待把最后的决定告诉马缨花,章永?就被召到场部,根据新的政治精神,他又被重新管教起来。章永璘又一次失去了人身自由,同时也永远地失去了马缨花。只是在失去自由几年后的一个偶然机会里,他从辞海上得知,“马缨花”原来还是一种植物,又名“绿化树”。二十年后,章永璘再返农场时,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了,经过多方探听才知道马缨花早已跟着哥哥走了青海,这令他感慨万千。漫步在静静的雪夜中追怀往事,不知不觉中,一颗清凉的泪水,从章永璘久已干涸的眼眶中流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6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4460.《绿化树》作者
     《绿化树》是张贤亮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作者声称《绿化树》是作者拟写的《唯物论者启示录》中的一部,小说写一位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备受迫害。但他出于生存的本能,想方设法填饱肚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6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4461.《绿化树》概述
    《绿化树》是张贤亮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
      1961年12月1日,章永璘劳改释放,被分配到与劳改农场仅一渠之隔的农场就业。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中国的土地上席卷着来势凶猛的饥饿浪潮。章永璘用废罐头盒盛稀饭,利用炊事员的视觉误差,每次可以多得一些稀饭。当时的人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设法活下去。
      一次章永璘去镇南堡赶集,用在劳改农场惯用的狡黠办法愚弄老农,用3斤土豆去换5斤黄萝卜。有一天下雨不出工,章永璘在家继续读《资本论》,他的灵魂得到了净化,他想“我怎么会成了这个样子,竟然用这种手段去骗一个老农”。
    饥饿残酷的折磨着人们,正当章永璘饥不可耐时,乡民妇女马缨花叫他去她家帮着打炉子,把他从饥饿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她爽快地拿出白面馍馍、土豆让他吃。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这以后,马缨花经常找借口叫他上她家去,“我”每天如约前往。照例是在忸怩中先饱餐一顿,吃完后聊天、念诗、讲故事。
      章永璘和车把式海喜喜几乎天天在马缨花家见面。海喜喜对章永璘怀有敌意,以致在运肥时他们打了一架。打那以后,海喜喜再也没有进过马缨花的门,而章永璘则赢得了马缨花的爱情。当章永璘清醒地意识到他与马缨花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与马缨花结婚的念头退缩了。但章永璘还是天天到她家去,几乎把那儿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海喜喜来找章永璘,告诉他说自己是盲流,无家无业的,现在他要离开农场到内蒙古去,他还说马缨花是个好女人,建议章永璘跟马缨花结婚。还把章永璘那时看来是非常机密的党内消息告诉他,他们之间的隔膜消除了。
     章永璘来到马缨花家,把海喜喜、谢队长的建议告诉她,要她嫁给他。可马缨花拒绝和他结婚,她准备利用瘸腿保管对她的好感获得食物,供章永璘读书。章永璘觉得依了她的办法,就失去了一个男人的尊严,所以仍坚持马上结婚。可她把章永璘急于要结婚的原因领会错了,误以为他不相信她,她对章永璘发誓:“你放心吧!就是钢刀把我头砍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呢!”
      队里发现海喜喜逃跑了,让一大家去追。回来后,章永璘被调到山根下那个大队。后来章永璘才知道,马缨花曾夹着小包来找过他,被队上的干部训了回去。不久,章永璘因“书写反动笔记”的罪名被判处三年管制,再后来连遭厄运。
      多少年以后,他在《辞海》上看到:马缨花又名绿化树,喜光,耐干旱瘠薄。这条目上解释的文字没有一点不和马缨花相似。这一夜章永璘失眠了。“绿化树!绿化树!……”章永璘时时闪现一株株绿化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6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4462.《绿化树》赏析
     《绿化树》是张贤亮的《感情的历程――唯物论者启示录》系列小说中的第一部,发表于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无疑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绿化树》(《十月》,1984年第2期)作为张贤亮最重要的作品,显然把"灵与肉"的对立统一处理得炉火纯青。作者声称《绿化树》是作者拟写的《唯物论者启示录》中的一部,小说写一位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备受迫害。但他出于生存的本能,想方设法填饱肚子。他意识到自己的卑劣,他在思考提高思想觉悟的途径。章永麟经受思想改造的痛苦过程,但他却并不怀疑这种改造的荒谬性,而是自责自己离马克思主义还有很大距离,于是通过学习《资本论》,他的思想产生了飞跃,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在一起",探寻到了"超脱自己"的真谛,开始踏上真正共产主义的"净土"。在灵魂升华的同时,肉体也在升华,一个"梦中洛神"出现了,美丽善良的女人马缨花对章关爱备至,她的所谓的"美国饭店"是章永麟的温柔之乡。只要看一看那里的欢乐,就可以看到在艰难困苦的年代,这里的情况还不算太坏。一切都因为有马缨花的存在,生活才格外有意义。马缨花有过不幸的经历,也没有多高的文化,但她向往知识,追求美好的事物,她的爱给章的生命注入热烈的活力和希望。现在,苦难已经退隐到幕后,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动人的情爱故事。马缨花甚至有贞女节妇般的勇敢,当章永麟还试图怀疑马缨花的忠贞时,马的执着令人动容:"就是钢刀把我头割断,我血身子还陪着你哩!"这就是朴实的人民,朴实的爱情。有这样的爱情,还有什么"伤痕"不能抹平呢?事实上,在小说的叙事中,那些苦难早已为爱情的温馨所遮蔽,也就是说,伤痕太美了,以至于在美的光辉映照下,根本看不到伤痕了。这就是张贤亮书写的伤痕史,他把知识分子的受难史写成崇高史,把受虐史改变成自慰史,通过灵与肉的二元对立统一,现在,中国知识分子可以骄傲地宣称,他们历经的磨难包含着丰富的痛苦,他们的历史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充实而美好的。通过抹去主体的苦难伤痕,从而也抹去了历史非理性,抹去了历史总体性的非法性。主体在任何给定的磨难中,都能感受到爱与美,主体并没有蒙受历史异化,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中,与历史达成了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26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4463.《绿化树》简介
     《绿化树》发表于1984年。作者以第一人称“我”为主线,叙写了文革中的知识分子被流放到西北地区后的经历。作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忏悔、内疚、自责、自省等内心活动的描写,对饥饿、性饥渴和精神世界的困顿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解读,展现了特定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难遭遇。
      小说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兼具浪漫主义诗情,真实、艺术地再现了生活。当年发表之后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0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