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4314.《乔厂长上任记》作品鉴赏
      继《机电局长的一天》之后,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在读者中激起了更大的反响,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成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他塑造的乔光朴等一系列开拓者形象已经闯进了生活。这是当代工业题材小说创作中,未曾有过的现象。有人曾说,仅就工业题材的创作领域而言,蒋子龙又担起当代之表!作品通过乔厂长上任前前后后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工业战线从拨乱反正到体制改革这一现实生活的画卷,深刻揭示了人们面临的种种历史遗留问题,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和理想。超越了当时一般的伤痕文学,步入新的领域。在这里,蒋子龙塑造了“工业战线上系统的人物谱”。在这个人物谱中,有工人、班组长、工程师、厂长和机电局长。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乔光朴这个“开拓者”的形象。蒋子龙认为:“对于写工业题材的人,不仅要了解现代化大生产,而且要把大工业当做舞台,把整个社会作为背景。”小说即以两年零六个月没有完成任务的电机厂为故事,展开具体的环境,选择“上任”这一矛盾集中的焦点,充分展示人物的复杂关系,刻画出乔光朴“合金般”的性格特征。乔光朴所处的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生活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态。他到电机厂,既是“新官”,也是“官复原职”;在人事上既有老关系,又有新关系;在生产管理上,既有过往的经验与旧的规章制度,又要有新的科学管理方法;在爱情生活上,有旧的矛盾纠葛,又有新的变化。面对这一切,乔光朴向组织立了军令状,誓在重重困难与矛盾中杀出一条生路。小说通过大考核、大评议、成立编余的服务大队,整顿无政府主义思想、抓产品质量等情节,表现乔光朴的才干与魄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写他如何正确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与原厂长冀申所耍弄的一系列诡橘多诈的政治手腕周旋,激发与点燃党委书记石敢心中的革命火焰,正确处理郗望北的问题以及与童贞的爱情关系,等等。而在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冲突过程中,作品突出表现了乔光朴开拓精神的两个方面:一是他雷厉风行、大刀阔斧、说干就干的快刀斩乱麻的作风——时间精神。他没有抚摸“伤痕”哀叹,而是勇往直前,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他严格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数字精神。乔光朴有较高的知识水平,通晓企业管理之道,按经济规律办事。这种精神是医治10年动乱中遗留下来的“内伤”与“外伤”所需要的最可宝贵的进攻型性格。乔厂长正是为广大读者所呼吁的“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厂长”的光辉形象。与此同时,作品还刻画了与乔光朴截然相反的形象,如狡猾诡诈、在瞬间变化的政治斗争中捞取个人利益的冀申,衬托了工业建设中的种种矛盾。由于蒋子龙长期生活在工厂,熟悉了解工厂的生活与斗争,因而他的作品写得真实感人,他的语言很豪放雄浑,且生动。但艺术上还不够精致,人物对话有时议论过多,显得较直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4315.当代文学作品推荐《美食家》
     《美食家》是陆文夫“小巷文学”的代表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 ,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 作家在《美食家》中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缅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构成曲折复杂的矛盾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并巧妙地通过高小庭的眼睛去审视“美食家”朱自冶各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塑造了“美食家”——朱自治这个人物形象;精致描摹了古城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风景、吴越遗迹、风味小吃、吴侬软语、石板小巷、小桥流水……这些苏州特有的文化与风俗,成为小说中的重要的情节要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地域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4316.《美食家》创作风格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缅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构成曲折复杂的矛盾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并巧妙地通过高小庭的眼睛去审视“美食家”朱自冶各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朱自冶是个房产资本家,一生以吃为业,乃至吃成了“精”。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会吃”也成了一门专长,他被尊称为“美食家”,出任烹饪学会会长。朱自冶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纠正了一种偏见;不要单从人生观方面去鄙视这类人物,还要看到他从吃成“精”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美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受到爱护和尊重。朱自冶价值的被发现、被肯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从这一人物好吃的不变性中非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
      高小庭在审视朱自冶的过程中也照见了自己。他极其厌恶朱自冶之类的生活方式,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他发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实行“大众化”。但菜肴的单调、贫乏,反把自己置于苏州美食文化的对立面。他只看到朱自冶这类寄生虫好吃图享受的一面,却看不到吃好也是人民大众的愿望这一面。经历了种种曲折之后,他终于懂得了“吃的文化”应该保存和发展。高小庭思想的几番波折,反映了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左”倾危害和经验教训,是历史的一面真实的镜子。
      作品以人物命运的曲折发展为主线,将朱自冶有吃、无吃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和高小庭的反对美食到重视美食的过程交错推进,并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从中显示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小说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造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4317.《美食家》作品评价
      小说通过对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朱自冶的描绘,艺术地概括了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与社会内容。朱自冶解放前是一个房屋资本家,除了吃一无所长。解放后,高小庭针对他这样的“美食家”发起了“饭店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革命行动。原以为可以阻止朱自冶纸醉金迷的生活,却革去了饭店的传统特色,革去了饭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朱自冶转而与烧得一手好菜的孔碧霞结婚。困难时期,他只能以吃饱为最大享受。文革后,朱自冶又身价陡涨,当上烹饪学会会长。作品以人们的美食权利为切入口,通过朱自冶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反映了国家历史命运的变动脉搏,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4318.《美食家》选材信息
      中国“文化热”的兴起是80 年代中期的事,但《美食家》 确实是一篇较早在比较深刻的意义上思考文化问题的作品。它以探讨文化问题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探讨文化问题,所以意蕴深刻而丰富。对于文化这个最深刻意义上的主题来说,小说中的人或物都是一种表象。或者一种象征。
      欣赏这篇小说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小说的选材是奇特的。它主要写一个以品味佳肴为职业的人“吃”的历史、生活际遇及其精神风貌。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并非仅仅把“吃”作为一种生活现象、一种生理需要来描写,而主要是把“吃”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来描写,挖掘其社会、历史意义。在小说中,“食”是一种“文化符号”,而且这个符号具有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在小说第5章,作者借高小庭之口议论道:“文化大革命可以毁掉许多文化,这吃的文化却是不绝如流”;在第6章,丁大头又对高小庭说:“苏州的吃太有名了,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如果把这种文化毁在你手里,你是要对历史负责的!”显然,作家是通过对“食”这种特定文化形式的描写思考整个文化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4319.《美食家》人物形象
      作家对文化的理解与评价主要是通过朱自冶和高小庭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形象体现出来的。
      关于朱自冶,就阶级成分而言,他无疑是剥削阶级、有闲阶级的代表,不劳而获,生活条件优越。高小庭有充分的理由把他看作“寄生虫”。但是,他代表的那种精细、高雅的文化却又不容简单否定。因为那是人类进步和文化的结晶。
      小说的这种价值观体现在高小庭形象的转变上。显然,读者不应把高小庭和小说作者等同起来。高小庭是小说中的一个特殊角色,小说作者在他身上寄予了两种情感:肯定和讽刺。作为革命者,高小庭从小受民主主义、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否定朱自冶的寄生虫生活,这当然没有错。但他因此否定朱自冶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文化形态,则是一种偏见,甚至是一种愚昧。这种愚昧具体表现为“极左”和“革命”行动:将苏州名菜馆改为大饭铺。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思想的解放,他终于意识到当年那种“革命”行动的简单幼稚,能够重新评价朱自冶的“美食”。
      小说第9、10章关于高小庭把大饭铺恢复成名菜馆、请名厨师杨中宝、美食家朱自冶来传授经验的描写,实际上是暗示身为革命者但代表一种低级文化形态的高小庭对高级文化形态的认同。无论是对于朱自冶还是对于高小庭,小说都是有褒有贬的:朱自冶体现着高雅的文化,但这高雅却建立在以剥削为主的生存方式上;高小庭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却曾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愚昧。
      这两个人物身上被肯定的因素的统一--高雅的文化形态与健全的生存方式的统一,才是理想的人生。 改革之后那些凭自己的劳动所得理直气壮地到名菜馆来享用名菜的人们,就把自食其力与文明高雅统一起来了。作家实际是想说: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人就应当而且必然追求高雅的生活。文明,就是这样诞生并发展起来的。小说最后写的高小庭外孙吃巧克力那个细节,就是揭示人固有的一种天性。把朱自冶、高小庭等作为文化的表象来认识的时候,得出了上面的结论。但在小说中,他们又是生存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中、有血有肉的人。朱自冶曾经有过天天坐着黄包车吃馆子、上茶楼、泡澡堂的优越生活,3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也落魄得提着草包在街上乱转,拼命钻进人堆里买点红薯、萝卜、花生米。“文革”中挨批斗,改革开放后却吃得更体面。
      高小庭以革命者自居,3年困难时期却把自己的老婆饿得浮肿,自己半夜里偷偷摸摸去码头拉南瓜。“文革”中他被作为革命对象下放农村,改革后回到苏州。又要为他当年深恶痛绝的“吃”而苦心经营。 这类描写实际上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思。它与文化反思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具有了文化、历史、社会、人生等多重探索相统一的品格。艺术上,这篇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其朴素的叙述风格,对苏州风土人情、美味佳肴的描绘形成的地方气息,以及从高小庭的角度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产生的反讽刺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4320.《美食家》作者
      陆文夫,江苏泰兴人,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4321.陆文夫苏州情结
      陆文夫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苏州的点点滴滴已经化入他的骨血。和陆文夫有过长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说:“苏州只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广大境界的出发地。在苏州韵味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宏阔的历史的大背景存在。 前景是吴越美食,是市井小巷,但因为深厚历史背景的存在,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在他作品轻松幽默的背后,有一种‘重’的力量。陆文夫写出了吴文化的骨。”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苏州是陆文夫一生热爱的地方,他为苏州倾注了毕生的感情。他主持创刊的《苏州杂志》,到今年6月份已经100期了,每期杂志他从组稿、看稿甚至校对都亲力亲为,这样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时才不得不停止。”
      陆文夫的根扎在苏州,而枝叶却在不断向外伸展。他从苏州出发,用纯正地道、智慧优雅的汉语,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充满细节的鲜活的中国的形象。从《小巷深处》、《美食家》、《围墙》到《人之窝》、《小巷人物志》,在陆文夫的作品背后,始终有一个永恒而巨大的背景和依靠,那就是———中国。有许多国外的读者,正是从他的小说开始了解中国,爱上中国的。他的小说在欧洲的影响之大,出乎许多出版商和翻译者的意料,尤其是他的《美食家》,巴黎的餐馆老板都十分熟悉。小说通过对于“吃”的讲述,总结了那个历史阶段的人的生存状态,他用饮食行业的兴衰变化,告诉世人一段中国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4322.陆文夫写作特点
      陆文夫小说的创作特色首先在于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他善于从历史的变迁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幽默感。陆文夫自称为“糖醋现实主义”。他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再次,陆文夫的小说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仅着力于苏州的地方风物的描摹,更关注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态度与生存境况。他的小说创作,准确传达了变化中的苏州的文化情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12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4323.陆文夫轶事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2 0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