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我的知青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1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17 21:39 编辑

                            1969年11月23日     
      乘坐北安到黑河的汽车,下午四时到达黑河。已经是黑天了,住在县第二招待所,并在第一饭店吃了饭。很巧,碰到了于指导员,谈了一下别后情况,也就九点多了。
      黑河是安静的。没有到江边去,只见对岸的大铁架子上的白灯像鬼火一样眨动。
      已和老王同志联系,明天面谈,承其帮忙,要办的事情不会太困难。
                         1969年11月24日
      老王联系的事情要明天才能落实,还要等。老王在地方工作比在兵团要高兴些,在第三百货当副主任,是轻车熟路。
      晚上招待所住进不少上海刚来的知青,他们那样年轻,都很欢快,丝毫没有被北国的严寒所震慑。上山下乡是一个新生事物,时代改造人,人推动历史前进,伟大的导师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这是历史的潮流,尽管在前进中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完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我们能克服自己的不足,使革命的潮流奔腾向前。不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看到新生的幼芽具有的生命力,而抱着轻浮的知识分子的怀疑态度,就是“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手段,是保护资本主义而反对社会主义”。应该牢记马克思的话“一切发展中的东西都是不完善的,而发展只有在死亡时才结束。这样把人弄死以求摆脱这种不完善状态,应该是最合情理的了”。
        黑龙江已经封冻,江边很少有人去。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爆发战争以前,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当那一刻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人们总在准备着。在那不到一千米的地方,谁知道什么时候交起锋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1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18 18:26 编辑

                 1969年11月25日      
      从第三百货商店买到一部分垫肩,这是黑河一行的最大收获。
      计划明天返回孙吴。家里的汽车今天上山不会运完,明天还得去,应该不会耽误工作。
        在招待所时间是闲暇的,和等汽车的人们谈些天南地北的事,仿佛又是去年的冬天那般的熟悉。招待所的同志都认识,也不见外,所以毫无孤单之感。今年的春节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似乎就在眼前呢。
        坚冰如甲掩狂澜,
        炊烟如故尤太平。
        玩枪弄炮待何日,
        英雄一念救苍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18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18 18:30 编辑

                          1969年11月26日      
      回来就一阵忙,立即从孙吴买回棉手闷子和绒线手套各120双,从服务总社进绵胶鞋120双。
       我打算明天准备一下,把账目结算清楚,后天就搬到山上去了。因为今天副教同志突然跟我说:“你不上山谁替你管伙食?”好像我现在干的不是他们安排的,不是我的工作。真是不能和他生气。
       晚上,专案组的同志找我谈一下关于我原来经手的韩富忱的案情及有关外调中的档案材料问题。看来他们还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缺乏辩证法,只是看外调材料中的什么敌伪时期的“职务”,衡量够不够“线”,而不分析那写在纸上的东西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忘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当然,我不当其位,只是提供自己的看法而已。
                        1969年11月27日
      晚上观看了宣传队庆祝兵团首届积代会的演出,归来已经很晚,快半夜了。不过还是给俊太写了一封信,附一张照片,并题诗一首:
         奋斗无惧靠将令,
         抗寒化雪有朝阳。
         一生革命永世春,
         千锤万锻是纯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19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19 17:16 编辑

                 1969年11月28日      
      又上了一次副教的当,他本来说今天已经联系好了汽车,但直至8点39分还不见汽车的影子,一打听才知道根本就没有那回事。于是我亲自请示了副参谋长,找张科长,又步行到汽车连,几费周折,才在下午时派出了车。装好了车从三连出发时已经是4时15分,天已经黑了。
      汽车拉着大灯行进在凸凹不平的山路上,足足跑了三个小时,当到达目的地时,同志们都高兴地跑出来迎接。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早就盼着,粮食就要吃完了,菜已经没有了,还有的同志盼着信,了解山下的情况,一时好不热闹,卸车的卸车,搬东西的搬东西不到一个小时,活就干完了。
      炊事班就住在食堂的帐篷里,条件还可以,就是蒸汽大些。目前食堂工作还有些忙乱,有些东西没有安排好,和大家在一起,找出规律,一切就会好起来。
      天上的月亮很圆,放着银色的光辉,群山是静谧的,只有松涛一阵阵地响着。现在的时间还早,才10时10分,在暗淡的煤油灯下,我还要做个表,准备明天发劳保用品呢。
      山上的第一夜将是怎么样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0 16:32 编辑

                    1969年11月29日     
     紧张,忙碌的一天。
    早晨6点起床,洗漱完毕,6:30准备早餐,7时准时开早饭,紧接着就是做中午饭,开中午饭,做晚饭,开晚饭。明天是星期天,要改善伙食吃包子,于是乎剁肉和菜,直至19点30分搞了天天读,然后一直干到21时30分才结束工作。现在洗洗之后,才坐在暗淡的煤油灯下。
      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是很累的,但想到我们的工作是为同志们服务,心情是愉快的,他们吃饱吃好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那些炊事班的同志们都是好样的,任劳任怨,积极努力,从班长到战士都发挥着老黄牛的精神,不倦地工作。有几个同志还是孩子,年龄很小,也那么专心致志主动地工作。有这样一些好同志,胜利地完成伐木工作中的后勤工作任务是有把握的。
      采伐连还没有正式铺锯,四个连的人组成一个新的连队,管理是个大问题。个别同志不按时起床,也不按时出工,行动散漫,因此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如若不加强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势必影响任务的圆满完成。已经发生了打仗事件,产生一些派性纠纷,连长累的够呛,但反应很小,其他干部的配合不得力。通过各单位原来的领导这个环节,牢牢地掌握好所有的战士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0 16:34 编辑

                          1969年11月30日   
      今天吃两顿饭,下午是的吃包子,大家反应很好。不过个别同志争争抢抢,连吃带藏,影响太不好,值得管理者注意。
      工作结束比较早,天天读后就没事了。给一个小同志补了一条裤子,到其他帐篷串个门,又是晚上10点了。
      在深山老林里过着有意义的生活,使我想起鲁迅在《淡淡的血迹中》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思绪:叛逆的勇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0 16:37 编辑

                               1969年12月1日     
      今天正式铺锯了。所有采伐的同志,还有打枝,造材,用印的同志都上了山林,除了个别在家中执行任务的和炊事班之外。
       中午饭是我跟着爬犁上山去送的。急速行进大约二十分钟才到达采伐的地方。紧张的劳作之后,吃上热腾腾的大包子,自然是大家高兴的事。看到同志们吃的好,作为一名炊事员,一名司务长,从心里感到欣慰。山路不好走,汤的问题还解决不了,同志们只能干吃,让我不安,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晚饭时多喝些汤或粥了。
       天气十分晴朗,没有风,太阳格外明亮,冬天里,这就是最好的日子了。来回一个小时,只穿一件秋衣都没觉得冷,也许是由于步行紧张的缘故吧?
        由于要天天送饭,炊事班的工作更辛苦了,怎样保证中午上山送饭既及时,又可口,还保暖,是我们的中心工作。
         关于工作问题,炊事班在天天读之后开了一个会,会开的很好,大家都开了口,很活泼。无论什么事情,大家提的对,就应该注意改正,一定要依靠大家的智慧,决不能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供应工作和连长谈了一次,明天准备和山下联系,车该是上山了,除了吃的,还需要一些工具和劳保用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1 21:51 编辑

                           1969年12月2日   
      步行到平山屯给副教打了长途,他说明天来车。一去下山很快,回来步步上坡,很慢,也很疲劳。
     炊事班的工作就是辛苦,就是放下笤帚就是扫帚,因此要强调一个自觉性和责任心问题。大家总的是不错的,不足的是计划性不强,个别人缺乏自觉性。我是外行领导内行,主要还是参加实践,参加劳动。虽然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不足,休息不足,也是应该的。
      今天送的饭是花卷,晚上是馒头,米粥和酸溜白菜肉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1 21:55 编辑

                         1969年12月3日   
      车今天没有上山,副教同志的工作作风是何等的恶劣啊,他再一次欺骗了在山上为革命奋斗的全体战士。
     困难是多方面的,还要准备迎接更大的困难。菜,粮都应该在今天下山筹办。同志们天天在深山老林里伐木,带饭需要的糖,咸菜,还有其他的副食,都十分急需。如今伙食的调剂花样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急人啊。
     下午由于不慎,蒸馒头烧干了锅,把垫圈烧坏了,如此麻痹,要引起注意。
       我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准备下山了。炊事班的工作还是好的,下山去也可以放心。
         1969年12月4日
      车还没有上山。
      目前有粗粮300斤,白面350斤,可以吃三天,但从山下再弄粮,这中间的日子是要恐慌的。
       晚上从广播里学习了红旗杂志发表的金训华烈士的日记摘抄,虽然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反映的精神世界已是相当广阔,高大,反映了一个革命青年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工农兵的再教育下迅速成长的过程。金训华同志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响应党的号召,向金训华学习,在革命化的大道上迅速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2-6-22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2-6-22 06:32 编辑

                  1969年12月5日      
      车总算是上来了,拉来了一部分吃的东西,不过面粉没有拉来,只拉来一些粗粮。
      上士留在山上,我和连长同时下山。
       在周副参谋长处汇报了山上的情况,然后回到连里。已经在招待所联系了房间,可大家留我住,白花了一宿的宿费。
      连里正发生一场变化,好多同志调动了工作,有十几名同志调汽车连学习开汽车,新的班排正在研究中。军事训练就要开始,据说由解放军来指导。战备还是紧张的,师机关也打算搬出大楼。一切都以战备为中心战备统率一切,推动一切。战备是目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是一切问题的立足点。关于这一点,山上的教育是要补课的。
                    1969年12月6日
      面粉买到了,不过如何吃粮的问题供销科讲要按比例给粗粮,还要按定量吃。有些事还得请示首长才能解决。
      咸菜是战备品,买不到,只买到一些糖精,面粉子之类的东西。还想买些糖,时间紧,没有联系成。总算是联系成一部分烤饼,明天可以带去。
       关于战备问题紧得很,要求由战备状态转到临战姿态。解放军明天就要进驻连里搞训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6 02: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