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6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4253.当代文学作品推荐《长恨歌》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6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1-6 07:40 编辑

      4254.《长恨歌》精彩书摘
      王琦瑶知道了,拍电影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瞬,是“开麦拉”的这一瞬,之前全是准备和铺垫。之后呢?则是永远的结束。她看出这一声“开麦拉”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几乎是接近顶点的。那导演有时让她们看镜头,镜头总是美妙,将杂乱和邋遢都滤去了。还使暗淡生辉。镜头里的世界是另一个,经过修改和制作,还有精华的意思。那导演已成为熟人,她们见他不再脸红。有几回,表哥不在片厂,她们便直接找他。他自作主张的,喊她们一个叫“珍珍”,一个叫“瑶瑶”,好像她们成了他戏里的角色似的。他背地里和片厂的人说,珍珍是个丫头相,不过是荣国府贾母身边的粗使丫头,傻大姐那样的;瑶瑶是小姐样,却是员外家的小姐,祝英台之流的。他把吴佩珍当小孩子看,喜欢逗她,开些玩笑;对王琦瑶则说有机会要让她上一回镜头,因她的眉眼有些像阮玲玉,趁着人们对阮玲玉的怀念,说不定能捧出一颗明星。也是带点玩笑的意思,却含蓄得多。王琦瑶当然也不会认真,只是有点喜欢自己和阮玲玉的相像。可是有一日,导演竟真的打电话到家里,让她去试一试镜头。王琦瑶心怦怦跳着,手心有点发凉,她不知道这是不是个机会,她想,机会难道就是这般容易得的吗?她不相信,又不敢不信,心里有些挣扎。她本是想不告诉吴佩珍,一个人悄悄地去,再悄悄地回,就算没结果,也只她自己知道,好比没发生过的一样。可临到那一天,她还是告诉了吴佩珍,要她陪自己一起去,为了壮胆子。晚上她没睡好,眼睛下有一片青晕,下巴也尖了一些。吴佩珍自然是雀跃,浮想联翩,转眼间,已经在策划为王琦瑶开记者招待会了。王琦瑶听她聒噪,便又后悔告诉了她。这一天的课,两人都没上好,心不知飞到哪里去了。终于放学,两人便踅出校门,上了电车。这时间的电车,多是些家庭主妇般的女人,手里拎着布袋,身上的旗袍是有皱痕的,腿后的丝袜也没对准缝,偏了那么一点,头发或是蓬乱,或是理发店刚出来戴了一顶盔似的,脸上表情也是木着的,万事俱不关心的样子。电车在轨道里眶哐当当地走,也是漠然的表情。她们俩却是这漠然里的一个活跃,虽然也是不做声,却是有着几百年的大事在酝酿的。下午三点钟的马路,是有疲惫感的,心里都在准备着结束和换班了。太阳是在马路西面的楼房上,黄熟的颜色。她们俩倒好像是去开始这一天的,心里有着许多等待。
  导演先将她俩领进化妆室,让一个化妆师来给王琦瑶化妆。王琦瑶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形象,觉得自己的脸是那么小,五官是那么简单,不会有奇迹发生的样子,不由得颓丧起来。她由化妆师摆弄,听天由命的表情,有一段时间,她闭起眼睛不去看镜子。她感到十分的难堪,恨不得这一切早点结束;她还有些神经过敏,认为那化妆师也是恨不得早点结束,手的动作难免急躁和粗暴的。她睁开眼睛再看镜子,镜子里的自己是个尴尬的自己,眼睛鼻子都是不得已的样子。化妆室的光是充足的平均分配的光,没有抑扬顿挫,看上去都有些平铺直叙的。王琦瑶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反倒是豁出去地,睁大眼睛看那化妆师的手法,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变得不是自己,成了个陌生人。这时,她倒平静下来,心情也松弛了,等那化妆师结束工作走开时,她甚至还生出几分幽默感同吴佩珍开玩笑。吴佩珍说她简直像是嫦娥下凡,她就说嫦娥也是月饼盒上的嫦娥,于是两人都笑。一笑,表情舒展了,脂粉的颜色里有了活气,便生动起来。再看那镜子里的美人,也不那么生分和隔膜了。不一会儿,导演就派人来招呼她去,吴佩珍自然尾随着。棚里灯架都支好了,那吴佩珍的表哥在一个高处朝着她笑,导演却变得很严肃,六亲不认似的,指定她坐在一个床上,是那种宁式眠床,有着高大的帐篷,架上雕着花,嵌着镜子,是乡下人的华丽。导演告诉她,她现在是一个旧式婚礼中的新娘,披着红盖头,然后有新郎倌来揭盖头,一点一点露出了脸庞。导演规定她是娇羞的,妩媚的,有憧憬又有担忧的,一股脑儿交给她这些形容词,全要做在一张脸上。王琦瑶虽是点头,心却茫然,还恍恍的,不知从何着手。可此时她只是一个豁出去,反倒是很镇定,竟能注意到掏围,听见有邻近棚里传出来的“开麦拉”的叫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6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1-6 07:42 编辑

4255.《长恨歌》目录
第一部
弄堂 流言 闺阁 鸽子 王琦瑶
片厂 开麦拉 照片 沪上淑缓
上海小姐 三小姐 程先生 李主任
爱丽丝公寓 爱丽丝的告别
第二部
邬桥 外婆 阿二 阿二的心 上海
平安里 熟客 牌友 下午茶 围炉夜话
康明逊 萨沙 还有一个程先生 分娩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第三部
薇薇 薇薇的时代 薇薇的女朋友
薇薇的男朋友 舞会 旅游
圣诞节 婚礼 去美国 老克腊
长脚 祸起萧墙 碧落黄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6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4256.《长恨歌》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4257.当代文学作品推荐《爱,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坛一位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张洁的作品。该小说叙说了“我”(姗姗)的母亲钟雨,爱上了一位已婚且有着和睦家庭的老干部而倍受心灵折磨,只能在笔记本上独白使情感得到慰藉的一则伤感而又凄楚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4257.当代文学作品推荐《爱,是不能忘记的》
      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坛一位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张洁的作品。该小说叙说了“我”(姗姗)的母亲钟雨,爱上了一位已婚且有着和睦家庭的老干部而倍受心灵折磨,只能在笔记本上独白使情感得到慰藉的一则伤感而又凄楚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4258.《爱,是不能忘记的》写作特色
    《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开头叙述三十岁的自己就要结婚了,三十岁正是人生的大好时光,但是对于女人来说,却有嫁不出去的危险,而文中的“我”已经有了一个酷似希腊雕塑家米伦所创造的“掷铁饼者”的求婚者,他说不出“我”的好处,却仅仅觉得“我”好,“我”的寂寞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空白,反而更加满了。于是,“我”就想到了这种自然而然的婚姻是一种伦理的义务,是用法律和道义来承担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我”悲哀,难道就没有一种比此更牢固、更坚实的东西把两个人联系在一起吗?如果两个相爱的人,就按照历行了二千年的习惯,如大多数家庭那样结婚、生儿育女、厮守在一起,把婚姻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与买卖,把婚姻和爱情分离开来,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可是“我”却做不到,因为“我”从小就是下不了决心的人,是个“贼风入耳”不让自己,同时也不让别人安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4259.《爱,是不能忘记的》艺术性
      小说中一些细节很精彩,如在家里有两套相同的契诃夫全集,一套一母亲的,一套是“我”的,母亲钟雨每逢出差都会带上自己的那一套,每年天天都要读一读它,就是有人爱好契诃夫,将她的那套拿走了一本,她都会心急火燎地将“我”的那套里的拿去换回来。又如“有时,她写东西写累了,便会端着一杯浓茶,坐在书橱对面,瞧着那套契诃夫小说选集出神。要是这个时候我突然走进了她的房间,她便会显得慌乱不安,不是把茶水泼了自己,便是像初恋的女孩子、头一次和情人约会便让人撞见似地羞红了脸。”可是最终这些都随着母亲一同火葬了,那套书从生到死,一直陪着她。再如在母亲的笔记本里的内容让“我”记起一次和母亲去听音乐会,在路上遇到的一个“满头白发、穿着一套黑色毛呢中山装的、上了年纪的男人”的情景,在他给母亲打招呼的时候,母亲的“牵着我的那只手突然变得冰凉,而且轻轻地颤抖着。”;当那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因停车和母亲说话,被民警训斥的时候,“我看见她怎样的窘迫呀!就像小学校里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姜姜惶惶地站在那严厉的校长面前一样,好象民警训斥的是她。”……
      钟雨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她对那个她深爱着的人的话语,“那个人占据着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却得不到他。她只有把这些笔记本当做是他的替身,在这上面和他倾心交谈。每时,每天,每月,每年。”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带着爱。笔记里记载了母亲所有的感情,体现了母亲对爱的执着与真挚,她的心被自己的爱填满了,容不下别人,她会去走他们曾经走过的小径,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看到他(哪怕只是一眼的机会)、能遇上他的地方,去听他的演讲,去……可是他们又在极力地回避对方,好不容易见了面,却无法开口说什么,她会为这样的感情神志不清,会做出些莫明的行为。当他死于非难的时候,她为他戴孝,为他披麻,让自己的灵性的一部分随之而去。她从来不让“我”去接出差的她,写完东西的她,往往会一个人呆呆地去那条他们曾经走过且是唯一的柏油小径上走一走,来回地走……母亲把所有与他有关的都当成对自己的一种爱的安慰,却从来没有在现实里要求过什么,她把自己的爱倾注在对他的无尽的思念之中。于是“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内心,明白了她爱得那么沉重,爱到了极限,却没有半点的遗憾,这就是所谓的不朽的爱了,是一种比死亡更为强大的力量,刻骨铭心。“我”为此已无法去用普通意义上的道德观念去谴责他们应该爱或是不爱,却要问:为什么他们不互相等待着那个呼唤自己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4260.《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简介
     《爱,是不能忘记的》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母亲钟雨的经历与心情,用一种事实来说明二十世纪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用母亲的这两种观的理想,来叙述这种爱情观和婚姻观是否先进、现代,亦或是落后、陈腐。张洁最终目的却是以批判将爱情和婚姻分离,把婚姻当作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一种交换、买卖的庸俗观念,提倡以真正的爱情为内容的结合。
      小说描写了一位女作家和一名老干部之间“凄凉而悲惨”、但又“镂骨铭心”的爱情“大悲剧”。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老干部有一个共患难几十年的妻子——一个工人的女儿。他们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已经“互为左膀右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1-7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4261.《爱,是不能忘记的》作者简介
      张洁,原籍辽宁抚顺,1937 年出生于北京,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苦而孤独的流浪生活。 1956 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统计学,毕业后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 年发表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作品讲述了一个音乐家在“文革”中身受迫害却依然坚持真理、热爱艺术的故事,该篇获1979 年度全国短篇小说奖,翌年《谁生活的更美好》又获此项奖。1980年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任编剧,1982 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专业作家。 探索当代知识妇女的命运是她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及中篇小说《方舟》、《祖母绿》、《七巧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经济改革则是她前期创作的另一个热点,1981 年她创作了新时期第一部反映工业经济改革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深刻地表现了改革过程中的斗争,作品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至今已有十二种外文译本。 张洁的前期创作几乎都是对社会和人的心灵的探索,她为多年来所失去的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而不安,她矢意透过平凡的事物,寻出那种不平凡的美的所在。 1986年以《他有什么病》为标志创作风格和题材有所变化,往往以虚幻、荒诞的艺术场景和辛辣犀利的语言鞭笤社会弊端及丑陋的国民性。1989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职务,1989年5月曾到美国康州威斯林大学当客座教授一年,讲授中国当代文学。1989年9月获意大利马拉巴特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4 08: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