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25 07:08 编辑

      4126.张炜人物经历
      张炜1976年高中毕业,1978年考入山东烟台师专中文系。1978年后曾历任山东省作协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
      1980年张炜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
      198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古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现已出版单行本近百部(含境内外各种版本),大型文集五套,译为英、法、日、德等多种文字。
      自1999年起,《古船》一书还被法国教育部和巴黎科学中心列入“法国高等考试教材及必考书目”。
      2007年6月,张炜获得了由美国总统亚太顾问委员会颁发的杰出成就奖;成为目前亚洲地区获得此奖项的唯一一位代表性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此外,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的长篇代表作《古船》和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老舍名著《骆驼祥子》同时入选美国哈柏·柯林斯出版集团“中国当代作家作品”的翻译项目。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张炜历时20余年完成的450万字、十卷本鸿篇巨著《你在高原》,通过实名投票获得了61位评委中的58票,位居第一。授奖词说:《你在高原》是“长长的行走之书”,在广袤大地上,在现实与历史之间,诚挚凝视中国人的生活和命运,不懈求索理想的“高原”。张炜沉静、坚韧的写作,以巨大的规模和整体性视野展现人与世界的关系,在长达十部的篇幅中,他保持着饱满的诗情和充沛的叙事力量,为理想主义者绘制了气象万千的精神图谱。《你在高原》恢宏壮阔的浪漫品格,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有力地彰显了文学对人生崇高境界的信念和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25 07:13 编辑

4127.张炜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古船》 《当代》1986年第5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
《我的田园(上卷)》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12月
《我的田园》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我的田园》(《你在高原──一个地质工作者的手记/我的田园》) 漓江出版社2002年5月
《九月寓言》 《收获》1992年第3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5月
《柏慧》 《收获》1995年第2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
《家族》 《当代》1995年第5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
《家族(增订完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1月
《怀念与追记》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怀念与追记(修订本)》 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
《远河远山》 明天出版社1997年6月
《远河远山(续写完整版)》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
《外省书》 《收获》2000年第5期;作家出版社2000年10月
《能不忆蜀葵》 《当代》2001年第6期;华夏出版社2001年10月
《你在高原·西郊》 《芙蓉》2003年第1期;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丑行或浪漫》 《大家》2003年第2期;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刺猬歌》 《当代》2007年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
《你在高原》(1家族、2橡树路、3海客谈瀛洲、4鹿眼、5忆阿雅、6我的田园、7人的杂志、8曙光与暮色、9荒原纪事、10无边的游荡) 作家出版社2010年3月;其中《荒原纪事》 《中国作家》文学版2010年第3、4期
中篇小说
《秋天的思索》 《青年文学》1984年第10期
《童眸》 《中国作家》1985年第5期
《秋天的愤怒》 《当代》1985年第4期
《请挽救艺术家》 《上海文学》1988年第10期
《蘑菇七种》 《十月》1988年第6期
《远行之嘱》 《人民文学》1989年第7期
《瀛州思絮录》
《你好!本林同志》
《黄沙》
《海边的风》
《金米》
《护秋之夜》
《葡萄园》
中短篇小说集
《芦青河告诉我》 小说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浪漫的秋夜》 小说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秋天的愤怒》 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秋夜》 小说集,中原农民出版社1987年版
《张炜中篇集》 小说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
《童眸》 小说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版
《他的琴》 小说集,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
《美妙雨夜》 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张炜小说集》 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秋天的思索》 小说集,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2年版
《散文与随笔》 散文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如花似玉的原野》 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张炜小说精选》 小说集,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远行之嘱》 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激动》 小说集,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张炜自选集》 小说散文集,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
《致不孝之子》 小说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版
《东巡》 小说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6年版
《瀛洲思絮录》 小说集,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台湾印刻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芦青河纪事》 小说集,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张炜小说选》 小说集,美国Blue Diamond Publishing Corp 1998年版
《逝去的人和岁月》 小说集,法国Bleu de Chine1999年版 ,台湾联合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怀念黑潭中的黑鱼》 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蘑菇七种》小说集,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台湾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
《鱼的故事》 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庄周的逃亡》 小说集,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散文、随笔、文论集
《生命的呼吸》 散文集,珠海出版社1995年版
《纯美的注视》 散文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激情的延续》 散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精神的魅力》 散文集, 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凝望》 散文集,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
《齐鲁安泰》 随笔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流浪的荒原之草》 散文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张炜散文》 散文集, 华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
《楚辞笔记》 随笔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流动的短章》散文集,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最美的笑容》 散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心仪》 随笔集,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版
《远逝的风景》 散文集,学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纸与笔的温情》 演讲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我跋涉的莽野》 散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世界和你的角落》 随笔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
《心灵的飞翔》 随笔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人的魅力》 随笔集,文汇出版社2002年出版
《张炜读本》 随笔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守望于风中》 随笔集,上海三联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忧愤的归途》 文论集,华艺出版社1995年版
《精神的丝绺》 文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期待回答的声音》 文论集,明天出版社1995年版
《时代:阅读与仿制》 文论集,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6年版
《午夜来獾》演讲集,作家出版社2011年4月版 《小说坊八讲:香港浸会大学授课录》 小说创作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9月版
儿童文学
《半岛哈里哈气》系列:《美少年》、《长跑神童》、《海边歌手》、《养兔记》、《抽烟和捉鱼》,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1月版
诗集
《皈依之路》 诗集,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家住万松浦》 诗集,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文集
《张炜作品集(五卷)》 山东友谊书社1993年版
《张炜自选集(六卷)》 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张炜文集(六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张炜散文集(四卷)》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张炜选集(十卷)》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25 07:16 编辑

      4128.张炜获奖情况
      短篇小说《声音》、《一潭清水》分别获1982年全国短篇小说奖、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古船》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1986年长篇小说奖,被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亚洲周刊)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大厦),入选北京大学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建国后长篇小说入选总数为五部),并被法国科学中心确定为法国高等考试教材;
      长篇小说《九月寓言》获上海第二届中长篇小说大奖一等奖、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入选北京大学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建国后长篇小说入选总数为五部),并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位列五);
     《九月寓言》修订版“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20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受欢迎作家”;
      长篇小说《外省书》获得第一届齐鲁文学奖首奖;
      短篇小说《东莱五记》获第七届人民文学奖;
     《丑行或浪漫》获“中国畅销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
     《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等作品分别获“当代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台湾“好书奖” 、“金石堂选票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
     《你在高原》获《亚洲周刊》评选的“2010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榜首。
      2010年凭借《你在高原》获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年度作家”。
      2011年8月,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4129.张炜创作要目
      1983年
      小说集《芦青河告诉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
      小说集《浪漫的秋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秋天的愤怒》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7年
      小说集《秋夜》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张炜中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长篇小说《古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88年
      小说集《童眸》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古船》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1989年
      长篇小说《古船》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
      1990年
      小说集《他的琴》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1年
      小说集《美妙雨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炜小说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我的田园》(上卷)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论集《周末对话》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
      小说集《秋天的思索》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1993年
      长篇小说《九月寓言》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散文与随笔》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炜作品集(五卷)》由山东友谊书社出版。
      1994年
      小说集《秋天的思索》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柏慧》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
      小说集《如花似玉的原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炜小说精选》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
长篇小说《家族》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生命的呼吸》由珠海出版社出版,《精神的魅力》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文论集《忧愤的归途》由华艺出版社出版,《期待回答的声音》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1996年
      小说集《一潭清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远行之嘱》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激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东巡》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
      小说散文集《张炜自选集》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怀念与追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家族》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散文集《纯美的注视》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激情的延续》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融入野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时代:阅读与仿制》由中国对外翻译公司出版。
      文论集《精神的丝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心仪》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张炜自选集(六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1997年
      小说集《致不孝之子》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瀛洲思絮录》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远河远山》由明天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最美的笑容》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炜散文集(四卷)》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诗选《皈依之路》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张炜文集(六卷)》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8年
      小说集《芦青河纪事》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凝望》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流浪的荒原之草》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齐鲁安泰》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1999年
      长篇小说《远河远山》由香港明报出版公司出版,《九月寓言》由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
      散文集《张炜散文》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楚辞笔记》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心灵的飞翔》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2000年
      长篇小说《外省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流动的短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2001年
      小说集《怀念黑潭中的黑鱼》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蘑菇七种》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鱼的故事》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柏慧》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外省书》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外省书》由台湾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散文集《我跋涉的莽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楚辞笔记》由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
     《张炜文库(十卷)》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2年
      小说集《蘑菇七种》由台湾刻印出版公司出版。
      长篇小说《远河远山》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我的田园》(修订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能不忆蜀葵》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远逝的风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人的魅力》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张炜读本》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演讲集《纸与笔的温情》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3年
      小说集《庄周的逃亡》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远河远山》由台湾印刻出版公司出版,《能不忆蜀葵》由台湾麦田出版公司出版,《你在高原·西郊》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丑行或浪漫》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世界和你的角落》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守望于风中》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文论《张炜王光东对话录》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4年
      小说集《风姿绰约的年代》由昆仑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九月寓言》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柏慧》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家族》(续写完整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怀念与追记》(修订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旅行笔记》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随笔集《艾略特之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5年
      小说集《头发蓬乱的秘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张炜作品精选》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黑鲨洋》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长篇小说《九月寓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远河远山》(续写完整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外省书》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能不忆蜀葵》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远逝的风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院的思与在》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我选择,我向往》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永恒的自语》《绿色的遥思》《批语与灵性》《生命的刻记》《存在与品质》《诗性的源流》由文汇出版社出版,《遥远的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诗集《家住万松浦》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4130.张炜个人影响
      早期的创作描写两性之间淡淡的朦胧的柔情,显得纤巧柔美。后转入对农村现实的揭示,表达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自“秋天三部曲”直至《古船》,他彻底从原来的纤细敏感走向深厚沉郁,这或许就是他从土地中所得。
      从《九月寓言》开始的三部长篇,显示了他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和民间立场的坚持。他更多地在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和出路的问题,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自救问题,“融入野地”是他设计的一条理想之路。
      数十年来,张炜的作品始终是文学评论界关注点。《古船》、《外省书》、《丑行或浪漫》、《家族》、《我的田园》、《西郊》、《怀念与追记》等,就像一个个长短高低的乐音,考验着人们品读的智慧。每一声都是山崩水响,却又莫衷一是。言及文学创作,张炜说它“像是在写一封长信,它没有地址,没有规定的里程,只有遥远的投递、叩问和寻找。”引 在他的史诗般的作品中,感情的勃发,诗性的潺潺流动,展现了他的作品与其他写“史”的小说的不同之处,显示着他对纯文学的执着追求。
      张炜的文章被一些省份用作高考题,如2008年《歌德之勺》(山东卷等)。2009年《耕作的诗人》(广东卷)、《木车的激情》(江西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4131.张炜作家自述
      从《古船》到《九月寓言》,再到现在的《刺猬歌》《你在高原》,在张炜所有的作品中,都弥漫着一种新鲜的海风的气息。包括现在的《刺猬歌》,地点选在滨海,里边的风土人情都有胶东浓郁的海边气息。 
      把这种印象讲给张炜听,他说你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虽然我是一个山东作家,受齐鲁文化滋养,但我主要的还是受齐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我出生的地方古代的时候应该属于东夷,那是一个面向大海、民风开放的地方。相应地,我的文字如果有大海那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有许多幻想与浪漫的色彩,那才是正常的。”
      张炜说,自己这些年来最爱看的两本书就是王献唐的《山东古国考》、李白凤的《东夷杂考》,无论到哪里出差,都要带着这两本书,“因为我对这片乡土是如此沉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5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4132.张炜相关评论
      张炜:是谁把他逼成了古怪和孤愤?
      张炜在写作小说的途中为何突然花费巨大的精力开始散文的创作,他的心理的图式和思索是一种什么状态?
      整个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炜的散文作品非常少,且没有引人注目的篇章,在八十年代的后期,在那个动人心魄的夏季过后的郁闷中,张炜的散文开始增加,而到了九十年代,整个世界市声喧嚣,变成了一片莽野,落红狼藉。一点也不隐讳,张炜对市场这只螃蟹是害怕的,对飞速发展的商业帝国心怀恐惧,张炜的话”是心怀仇视的”。这有点象海德格尔,当年海德格尔看到美国登月的画面,失声痛哭。别尔嘉耶夫在《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在》中说“人发明了强有力的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可能成为改变生活的工具,但也奴役他,让人的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服从自己。”人成了自己创造工具的奴役,人发明强有力的技术本来是解放自己,却异化了自己,这是人始料不及的。 张炜在《我跋涉的莽野“》中也说:
     “没有对于物质主义的自觉反抗,没有一种不合作精神,现代科技的加入就会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和危险。没有清醒的人类,电脑和网络,克隆技术,基因和纳米技术,这一切现代科技就统统成了最坏最可怕的东西。今天的人类无权拥有这些高技术,因为他们的伦理高度不够。我们今后,还有过去,一直要为获得类似的权力而斗争,那就是走进诗意的人生,并有能力保持这诗意。”
      张炜与现代物质社会有点“隔膜”,他心怀恐惧,张炜既忧生,又忧世。他开始张扬非功利的诗性人生与新的伦理,以期超越现世生存的苦痛,其实,这也是传统儒生大多数走的路子,文学是一种“无用之用”,但又必须找出文学的“用”,于是张炜的散文不是大多数所谓的美文,而是“不用粉饰之字”多为美刺篇章。但我们这里还必须探察一下人的恐惧与慰藉的问题。身外世界的偶在和不确定,是产生恐惧的原因,英国神学家詹姆士·里德的说,“许多恐惧都是来自我们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理解,来自这个世界对我们的控制。”“为了实现完满的人生,需要我们做的第一事情就是去获得控制恐惧的力量。”张炜走向了一种反抗恐惧与寻找慰藉的路途,无论是现实空间的还是心理,抑或一种表达。
      张炜有篇《一辈子的寻找》谈到寻找是难的,目标幻化,只有寻找是确定的,有点象鲁迅笔下的过客,过客只是走,一直走。但目标有时又是充满诱惑力,象精灵,张炜说是魅人的狐狸:
     “──狐狸有一个故事。它在深夜伪装成一个姑娘泣哭,哀惋动人。有人从床上起来,到窗外去寻找哭声。可他进一步,哭声就远了一步,永远在前方的黑暗里,似乎顷刻可至,实则无边无际。那人明白过来,骂一声狐狸便上床了。我想自己苦苦寻找的东西就好比幻化的精灵,它游动跳跃在空中,可望而不可及。它是一个存在,以我们无法明了的方式存在着。 它的周围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支撑,变化多端。比如它的远离,竟然是因为我们的逼近。这多么让人费解!难道寻找是错误的吗?难道人类不该前进吗?可它又明明因此而愈加遥远。”
      寻找的意义,就是在找一种精神的支撑点,就是面对绝境而不绝望,一种保持灵魂高洁的真诚。因为人面对恐惧,总想缓解,在童年时有母亲守护,而成年被抛到了社会的虚空里,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人是脆弱的,总想寻找一种关怀和慰藉,于是人们开始反抗这种恐惧,在恐惧中受难等待,在恐惧中注入意义,抵挡恐惧。
      人们抵挡恐惧的路数是不一的,幼小时受到伤害和恐惧,有母亲给予消解,而长大后呢?张炜虽然在生理成人,但他的心理却要找一个母亲的替代来慰藉,张炜找到了一块称为“野地”(故地)的母亲的替代。在散文《融入野地》有这样一句话“这里处于大地的中央。这里与母亲心理的距离最近。”
      在野地,张炜发现感悟了什么?故地之外的伤害和故地的慰藉,“语言和图画携来的讯息堆积如山,现代传递技术可以让人蹲在一隅遥视世界。谬误与真理掺拌一起抛撒,人类像挨了一场陨石雨。它损伤的是人的感知器官。
      失去了辨析的基本权力,剩下的只是一种苦熬。一个现代人即便大睁双目,还是拨不开无形的眼障。错觉总是缠住你,最终使你臣服。传统的“知”与“见”给予了我们,也蒙蔽了我们。于是我们要寻找新的知觉方式,警惕自己的视听。我站在大地中央,发现它正在生长躯体,它负载了江河和城市,让各色人种和动植物在腹背生息。令人无限感激的是,它把正中的一块留给了我的故地。我身背行囊,朝行夜宿,有时翻山越岭,有时顺河而行;走不尽的一方土,寸土寸金。有个异国师长说它像邮票一般大。我走近了你、挨上了你吗?一种模模糊糊的幸运飘过心头。 ”
      如果一个人的感知器官受到了损伤,那后果呢?目不辨山川星辰日月,耳塞听自然籁声,人沉入万古如长夜的沉渊,张炜在这里有个表达和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的结尾用了同样的令人震惊和沉思的文字“他们在苦熬”。是的,在二十世纪,人的所谓的理想乌托邦、理性被二次世界大战和无边的谎言、大饥荒、大清洗、奥斯威辛击得粉碎。人们象陷在黑暗的冰窟,失去了护持,人们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的恐惧。苦熬是一种受难,但没有放弃的生存的状态,还存在着一种面对绝望的希望。
      张炜在故地重新缝合上被剪断的肚脐,肚脐是一输送养料的管道,他用了一个词“融入”。“泥土滋生一切;在那儿,人将得到所需的全部,特别是百求不得的那个安慰。野地是万物的生母,她子孙满堂却不会衰老。她的乳汁汇流成河,涌入海洋,滋润了万千生灵。 ”故地连接了人的血脉,人在故地长出第一缕根须。在故地就象在母亲的怀抱,你可以诉说昨日的流浪,你的感知变得敏锐,只轻轻一瞥就看透世俗,在这里你可以寻求和你一样朴素、安静、纯真的同类,因为你可以凭着饮用同样的乳汁散发的奶腥识别的。这里就象童年的暖炕,“在这里我弄懂一个切近的事实,对于我们而言,山脉土地,是千万年不曾更移的背景;我们正被一种永恒所衬托。与之相依,尽可以沉入梦呓,黎明时总会被久长悠远的呼鸣给唤醒。 ”
      这是一种诗意,对世界悲观并非意味着绝望,正视生命的悲怆和人生的无意义也非意味着逃避人生,悲观不等于厌世,真正的悲观是视苦难为生命的应有之义,把苦难转为生命振作之力。
      张炜的寻找是沉入底层,他寻找的慰藉也非虚幻。从写作的层面,张炜的小说创作使他的生命紧张,而他把一部分经历转向散文,有他内在的必然,小说的文体的限制,使作者在文本中虚化,而散文在最终的意义上,是和作者等一的,散文的高度,就是作者精神的高度,张炜说散文非作文“一个人只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都应该能够写出一手好散文。它可以是言论、书信、日记、回忆,也可以是一个人在特定时刻里的自吟自语。后者之所以也可以是好的散文,就因为它所具有的‘实用性’:安顿自己的灵魂。 这时,它产生的过程也是自然而然的。”
      张炜的散文观念不是把散文当成寻章嚼句的美文,他强调的是实用,是安顿人的灵魂。散文的写作,就是慰藉的发生。在散文中他获得了宁定。虽然他走在寻找的路上,但他的心已经沉实,路上的野花草不会转移他,他走,只有走,在《融入野地》的末尾,就是这最好的注脚:
     “就因为那个瞬间的吸引,我出发了。我的希求简明而又模糊:寻找野地。我首先踏上故地,并在那里迈出了一步。我试图抚摸它的边缘,望穿雾幔;我舍弃所有奔向它,为了融入其间。跋涉、追赶、寻问——野地到底是什么?它在何方?
      野地是否也包括了我浑然苍茫的感觉世界?
      无法停止寻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6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4133.《白鹿原》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6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4134.《白鹿原》精彩书摘
      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娶头房媳妇时他刚刚过十六岁生日。那是西原上巩家村大户巩增荣的头生女,比他大两岁。他在完全无知完全慌乱中度过了新婚之夜,留下了永远羞于向人道及的可笑的傻样,而自己却永生难以忘记。一年后,这个女人死于难产。
      第二房娶的是南原庞家村殷实人家庞修瑞的奶干女儿。这女子又正好比他小两岁,模样俊秀眼睛忽灵儿。她完全不知道嫁人是怎么回事,而他此时已经谙熟男女之间所有的隐秘。他看着她的羞怯慌乱而想到自己第一次的傻样反倒觉得更富刺激。当他哄唆着把躲躲闪闪而又不敢违拗他的小媳妇裹入身下的时候,他听到了她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的一声哭叫。当他疲惫地歇息下来,才发觉肩膀内侧疼痛钻心,她把他咬烂了。他抚伤惜痛的时候,心里就潮起了对这个娇惯得有点任性的奶干女儿的恼火。正欲发作,她却扳过他的肩膀暗示他再来一次。一当经过男女间的第一次交欢,她就变得没有节制地任性。这个女人从下轿顶着红绸盖巾进入白家门楼到躺进一具薄板棺材抬出这个门楼,时间尚不足一年,是害痨病死的。
      第三个女人是北原上樊家寨的一户同样殷实人家的头生女儿,十六岁的身体发育得像二十岁的女人一样丰满成熟,丰腴的肩膀和浑圆的臀部,又有一对大奶子。她要么是早熟,要么是婚前有过男女间的知识,一钻进被窝就把他紧紧搂住,双臂上显示着急迫与贪婪,把丰满鼓胀的奶子毫不羞怯地贴紧他的胸脯。当他进入她的身体时,她嗷嗷直叫,却不是痛苦而是沉迷。这个像一团绒球的女人在他怀里缠磨过一年就瘦成了一根干枯的包谷秆子,最后吐血而死了,死了也没搞清是什么病症。
      第四个女人娶的是南原靠近山根的米家堡村的。对这个女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她似乎对他的所有作为毫无反应。他要来她绝不推拒,他不要时她从不粘他。她从早到晚只是做她应该做的事而几乎不说一句话。她死的时候,他不在家,到镇上去了,回来时看见她的嘴死死咬着被角儿,指甲抓掉了,手上的血尚未完全干涸,炕边和炕席上凝结着发黑的血污和被指甲抓抠的印痕。说是午后突然肚子疼,父亲找他不在就去镇上请来冷先生急救。冷先生断为羊毛疔,扎针放血时血已变成黑色的稠汁放不出来。她死得十分痛苦,浑身扭蜷成一只干虾。
      连着死了四个女人,嘉轩怕了,开始相信村人早就窃窃着的关于他命硬的传闻,怕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了。他的老子秉德老汉为他张罗再订再娶,他劝父亲暂缓一缓再说。秉德老汉把嘬着的嘴唇对准水烟壶的烟筒,噗的一声吹出烟灰,又捻着黄亮绵软的烟丝儿装入烟筒,又嘬起嘴唇噗的一声吹着了火纸,鼻孔里喷出两股浓烟,不容置疑地说:“再卖一匹骡驹!”
      第二天上午,秉德老汉就牵着骡驹上白鹿镇去了,回来时天已擦黑,扔下那条半截铁链半截皮绳的缰绳,告诉儿子说:“媳妇说成了。东原上李家村木匠卫家的三姑娘。”这个女子是一个穷家女子,门不当户不对已经无从顾及。木匠卫老三养下五个女子,正愁养活不过,只要给高金聘礼,不大注重男人命软命硬的事。这时候,远远近近的村子热烈地流传着远不止命硬的关于嘉轩的生理秘闻,说他长着一个狗(尸求)的家伙,长到可以缠腰一匝,而且尖头上长着一个带毒的倒钩,女人们的肝肺肠肚全被捣碎而且注进毒汁。那些殷实人家谁也不去考虑白鹿村白秉德家淳厚的祖德和殷实的家业了,谁也不愿眼睁睁把女儿送到那个长着狗(尸求)的怪物家里去送死;只有像木匠卫老三这种恨不得把女子踢出门去的人才吃这号明亏。当婚事按照祖传的严格程序和礼仪加紧筹办的重要关头,秉德老汉自己却突然暴死了。
      那是麦子扬花油菜干荚时节,刚交农历四月,节令正到小满,脱下棉衣棉裤换上单衣单裤的庄稼人仍然不堪燥热。午饭后,秉德老汉叮嘱过长工鹿三喂好牲口后晌该种棉花了,就躺下来歇息一会儿。每天午饭后他都要歇息那么一会儿,有时短到只眨一眨眼眯盹儿一下,然后跳下炕用蘸了冷水的湿毛巾擦擦眼脸,这时候就一身轻松一身爽快,仿佛把前半天的劳累全都抖落掉了;然后坐下喝茶,吸水烟,浑身的筋骨就兴奋起来抖擞起来,像一匝一匝拧紧了发条的座钟;等得鹿三喂饱了牲口,他和他扛犁牵马走出村巷走向田野的时候,精神抖擞得像出征的将军。整个后晌,他都是精力充沛意志集中于手中的农活,往往逼得比他年轻的长工鹿三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也不敢有片刻的怠慢。他从来不骂长工更不必说动手动脚打了,说定了的身价工钱也是绝不少付一升一文。他和长工在同一个铜盆里洗脸坐一张桌子用餐。他用过的长工都给他出尽了力气而且成了交谊甚笃的朋友,满原都传诵着白鹿村白秉德的佳话好名。秉德老汉刚躺下就滋滋润润地迷糊了。他梦见自己坐着牛车提着镰刀去割麦子,头顶忽地一个闪亮,满天流火纷纷下坠,有一团正好落到他的胸膛上烧得皮肉吱吱吱响,就从牛车上翻跌到满是黄土草屑的车辙里。惊醒后他已经跌落在炕下的砖地上,他摸摸胸脯完好无损并无流火灼烧的痕迹,而心窝里头着实火烧火燎,像有火焰呼呼喷出,灼伤了喉咙口腔和舌头,全都变硬了变僵了变得干涸了。他的女人大约听到响声跑进屋来抱他拉他都无法使他爬到炕上去,立即惊慌失措呼喊儿子嘉轩和长工鹿三。三个人把秉德老汉抬到炕上,一齐俯下身焦急而情切地询问哪儿出了毛病。可是秉德老汉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用粗硬的指头上的粗硬的指甲扒抓自己的脖颈和胸脯,嘴里发出嗷嗷嗷呜呜呜狗受委屈时一样的叫声。嘉轩和母亲全都急傻了,只有长工鹿三脑筋尚未混乱,忙喊:“快去请先生!”嘉轩得到提醒随即跑出院子,奔白鹿镇请先生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26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4135.《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一个厚积薄发的作家,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该作品集家庭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3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