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21 18:54 编辑
4068.张承志作品简介
《黑骏马》以一个男人离乡返乡的心路历程和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蒙古民族在新旧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以及作为草原理想一代的挣扎和呐喊。
《北方的河》所讲的主人公是一个回城的大龄知青,为了摆脱命运,准备考研,所考的是冷门的地理学。书中淡淡地写了朦胧的爱情,写了平庸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写了生活对激情的磨钝,写了在北方的河中所汲取的力量。
《西省暗杀考》在荒凉的西部,有一个叫一棵杨的小村庄。历史上的某一天,义军首领马化龙在这里被凌迟处死,死前,他面对刽子手的尖刀预言说,四十年后,会有人为我报仇的。多年后,这里果然发生了鲜血淋漓的杀戮。
在张承志先生的小说中,多半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悠扬的历史,读起来缓慢而优美。但他的散文却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小说的风格,愤世嫉俗,而且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对诸多国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字里行间,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忧患意识。
在张承志的散文中,作家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作家说:"失败的大陆像一艘下沉的巨轮,我是它还给卑鄙海洋的一个漩涡,尽管我不能成为桅杆上的旗。"过多的深思熟虑,使作家越来越忧愁.每每心烦意乱,他总会想起多年前被流放到草原当知青的那段时光.苦难而珍贵。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对回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张承志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大肆进行夸赞,张承志甚至直言:“我的根在西亚的阿拉伯” 自称“不属于中华民族” 。草原,已然成为他所有记忆里最深的源头,里面藏着他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
同样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张承志最欣赏的作家就是伟大的文学旗帜鲁迅。对先生的尊敬也溢于言表。同样留学过日本的经历,使作家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较深的理解。他说,这个国家有岛国特有的封闭意识。很多人都曾选择到这个国家留学,但终究还是离它而去。听说,日本人里有一个叫永三郎的大学教授,因不满日本教科书里扭曲对侵略中国事实的掩盖,20年来一直和日本教育社打官司,却终以败诉告终。彻底揭示了日本法律的薄弱。张承志在一次日本之旅时,恭敬的向这位因官司而瘦得可怜的老人献上了一盆万年青,以使他相信在中国是有人对他心怀感激的。
在所有人类的陋习中,作家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歧视。这是孤立和毁灭一个人的致命伤口。不管是在文革还是当今,中国还是外国,作家都对这种场面进行了多次的描写。对这种性格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同时又无奈的指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在歧视别人,就是被别人歧视,所以,骨子里的张承志,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