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4041.杨绛百岁华诞
      2010年7月17日是钱钟书夫人、翻译家杨绛的99岁生日,按照杨绛祖籍江苏无锡的传统“做九不做十”,当算杨绛100岁大寿。据杨绛退休前的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研究所透露,当天没有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另据从杨绛亲友处了解到的情况,杨绛的百岁大寿将悄然度过,没有任何隆重的仪式。
      社科院外文所副所长陆建德称: “她一直非常低调,不太喜欢过生日。十年前的90岁生日,她就非常不愿意过。”
      出版家董秀玉也表示:“她不想过生日”。据董秀玉透露,杨绛是一位出了书都不让宣传的作者。“我们说出了好书就该让读者知道,她说怕误导读者,让本来不打算买她书的人买了她的书。”
      钱钟书88岁的堂弟钱钟鲁,住在北京,但见杨绛的机会并不多,为了“少打扰”。7月初,他曾和杨绛通过电话,问起办寿辰的事,杨绛嘱咐他们各自在家为她吃上一碗寿面即可。在无锡的钱钟书堂侄女钱静汝,为杨绛“一百岁了”去了一封四页纸的书信。
      许多读者关心杨绛的近况。钱钟鲁称,他在过年时曾去探望,她身体不错,以前坚持的户外散步改为屋内慢走,“弯腰还能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心情不错”。据称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杨绛的稿费和著作权早已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基金,资助非常困难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4042.杨绛苏州故居
     “安徐堂”旧址成了杨绛故居,列入市控制保护建筑单位。雷氏别业解放后成为上海外贸休养院,明间前亭廊、罗马式圆柱、老虎天窗、红瓦屋顶,都显示着民国西洋建筑的特色,90年代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4043.杨绛人物评价
      钱钟书婶婶对杨绛评价说:“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
      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价杨绛说:“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杨先生的)这些散文是我上中国当代文学史课时必讲的篇目。我常对学生们说,先生的作品有一种洞悉世事的深刻,有一种知识分子于乱世固持的良知与操守,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对于当下在浮躁而喧嚣的世界中前行的知识分子独具意义,起码可以使他们理解自己、理解他人,面对宿命更具一种从容、旷达的姿态”。
      哲学家周国平评价杨绛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专家杨绛的同事郑土生在杨绛百岁生日时献诗《寿星颂》:“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才识学德传五洲,崇高心灵享永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4044.《芙蓉镇》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庾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4045.《芙蓉镇》作者
      古华(1942.6.20—) 原名罗鸿玉,湖南嘉禾人。1961年冬结业于郴州农业专科学校。后长期在湘南山区农场劳动,坚持自学并业余写作。1962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杏妹》。此后10余年间陆续写了一些中、短篇小说,大多反映农村新人新事。
      1975年秋入郴州歌舞团任创作员。1978年以后,对现实生活有了较深的认识,艺术上也日益成熟。长篇小说《芙蓉镇》发表后,引起文艺界很大关注,荣获首届矛盾文学奖。作品通过湖南山村普通劳动妇女护玉音劳动发家,屡遭不幸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揭露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短篇小说《爬满青藤的木屋》,也着力批判极“左”路线,获1981年全国短篇小说奖。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同年到北京,入文学讲习所学习。
      他的作品以描写湖南风情见长。已出版作品30余部,获得过11种文学奖励。主要著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意等10余种文字,有的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或歌剧。现任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4046.古华人物经历
      古华1962年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作为农业工人和农村技术员,古华在五岭山区一小镇旁生活了十四年,劳动、求知、求食,并身不由己被卷进各种各样的运动洪流里,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遥远的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四时风光,淳朴的民风,石板街、老樟树,吊脚楼、红白喜庆、鸡鸣犬吠。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
      与农民长期的共同生活构成了古华创作的深厚基础,也是他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古华阅读兴趣广泛,中外古今、文野雅俗,文史哲均在涉猎之中。古华虽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学习写作,1962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1980年3月到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1985年当选为中国作协理事、湖南省作协副主席。现旅居加拿大。
      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4047.古华人物著作
山川呼啸(长篇小说)1976,湖南人民
莽川歌(短篇小说集)1978,湖南人民
芙蓉镇(长篇小说)1981,人文
爬满青藤的木屋(短篇小说集)1983,人文
金叶木莲(短篇小说集)1983,福建人民
古华中短篇小说集 1983,湖南人民
礼俗(短篇小说集)1983,文联
在地球那一边(散文集)1984,江西人民
姐姐寨(短篇小说集)1984,花城
古华中篇小说集,1985,湖南人民
古华小说选 1985,四川文艺
古华获奖小说集 1985,花城
古华在拍摄现场
古华在拍摄现场
浮屠岭(中篇小说集)1986,中原农民出版社
从小活到电影(文论集)1986,群众
小说创作花絮(文论集)1986,江西人民
贞女(中篇小说集)1987,香港香江出版公司
雾界山传奇(中篇小说)1987,上海文艺
我的联邦德国之行(散文集)1987,文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4048.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简评
      首先,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本文亦属于伤痕文学那个大时代背景,通过多平民百姓的“文革”中生活遭际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文革”对普通百姓的毒害及对知识分子肉体的折磨和摧残。
      小说主人公“盘青青”,“她在山里长大,招郎成亲,连林场部这样远的地方也只来过一次”,这样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在李幸福来到绿毛坑前,她只知道,相夫教子,操持家务,对现实生活感到满足,但当李幸福来后,在接受了外来知识及新事物的熏陶后,她开始慢慢地转变了。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感情上,经过一翻斗争,她决定反抗,要李幸福帮她买收音机,买圆镜等。在最后她的丈夫怀疑她,背弃她后,她才决定要与李幸福一起。她对新生活充满新奇,但又恐惧外来事物,反而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正是造成了她悲剧人生的原因,但最终她又能反抗她所惧怕的一切,这有点是值得庆幸的。
      王木通,盘青青的丈夫,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在文革期间,自认自己是幸福的。这也侧面反映了“文革”对农民思想上的影响是多么的大,知识分子是被压制的对象。对于李幸福所提出的放火意见,也因自己的私心而不予采纳,无理地反对一切正确的意见,在发现自己的妻子、孩子在改变时,只想粗暴地压制下来。主观地认定他们是他的,是会用武力解决问题,让好不容易活跃起来的绿毛坑又回归里寂静。后来又愚笨的想用血书来表达自己要求入党的意志,这是一种野蛮、粗俗的做法,但在那时却被认为是真心。最后,死到临头,丢弃了盘青青,编造谎言,取得领导信任,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亦是一个讽刺。
      而李幸福这个被文化大革命毒害的知识青年,在处到绿毛坑时,就用自己的影响带动了盘青青及她的两个孩子的变化,让绿毛坑充满了生机。但当王木通出面制止后,他又变的怯懦了,大气也不敢出一声,他这正是典型的吃软怕硬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了他的一种无奈。而他到场部提意见被否定,则更深一层地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摧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4049.古华《芙蓉镇》简评
      这是一部反映当代南方农村社会生活风情的小说。作品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欢遭际为主线,描写了从1963年到1979年湖南农村的社会变迁:农村经济复苏时期、“四清”运动时期、“文革”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小说塑造了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黎满庚、李国香、王秋赦等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将农村经济的兴衰、政治风云的变幻、人性的自然与异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4050.古华人物名言
      文学就是作者对自己所体验的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探索,也是对所认识的人生的一种“自我回答”形式。当然这种认识,思考和探索是在不断地前进、发展着的。——古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3 12: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