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17 07:36 编辑

      4009.《重放的鲜花》背景介绍
      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在“双百”文艺方针的鼓舞下,亠大批老作家以新时代主人的热情重返文坛,作品选集《重放的鲜花》便是标志。“朦胧诗”的出现,如一缕清风,刷新了诗歌语言的美学原则,恢复了个人话语在诗歌领域的作用。80年代前期的文学,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到“改革文学”,文学作品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如《乔厂长上任记》;而对传统文化追寻的“寻根文学”,对现代青年生存体验的张扬的“先锋文学”则构成了80年代后期文学的主流。三毛的游记散文、琼瑶的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等通俗小说更使心灵彻底的释放。
      一九七九年年初,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推倒了两个“凡是”观点,把长期以来束缚着理论界、文艺界人们思想的紧箍咒拿掉了。为错划右派的同志平反等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也在积极进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文艺出版社决定将反右运动中被打成毒草或批判过的作品重新评价,编辑出版,并把它命名为《重放的鲜花》。选入这本集子的十七位作者的二十篇作品,主要是曾经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批判过的有一定影响的小说、特写。当然,也可能有入选不当或可以入选而被遗漏了的。
      这本集子里的作品,一大部分是所谓“干预生活”、揭露社会阴暗面的题材。“干预生活”这个口号,即使在今天来展开争鸣,也还会有各不相同的意见,但只要我们回顾一下这些作品诞生之前的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的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只能歌颂,不能批判;只写光明面,不写阴暗面的极左倾向,就会觉得这些作品勇敢地冲破人为设置的创作禁区,批判横亘在社会发展道途中的形形色色的反面人物和消极现象,这样的“干预生活”,不仅无可非议,谈不上是什么毒草,实在是应该给予支持发扬的。《本报内部消息》、《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改选》、《入党》、《爬在旗杆上的人》、《沉默》、《被包围的农庄主席》、《科长》等,虽然在揭示问题的深浅和艺术成就的高低方面各有不同,但也都具有这种揭示社会现实矛盾,引起疗救者的注意的功效。尤其是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还塑造了与这些反面人们、消极现象作斗争的先进分子形象,人们不仅从中看清了罗立正之流怎样在玷污党的荣誉,腐蚀党的肌体,同时也见到了和他作斗争的青年工程师曾刚这样的先进人物,并且可以从这样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勇敢战斗,奋发图强。
      写爱情题材的篇章在集子里也有较大数量。这当然不是编者的偏爱,而是这类题材的作品,当年在被批判中也是首当其冲的。回顾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之前,对于写爱情题材的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禁止的明令,但一经涉猎,往往容易被戴上“小资产阶级情调”、“歌颂知识分子”、“儿女情”、“黄色”等等帽子,事实上已成了一个创作的“危险地带”。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以外,还同当时读者对这类题材已经相当生疏、产生了饥渴感不无关系。这里入选的《在悬崖上》、《小巷深处》、《红豆》、《寒夜的别离》、《西苑草》、《美丽》等篇,有的批判对待爱情的损人利己思想;有的描写在旧社会被损害被侮辱的妇女,在翻身解放后建立新的爱情生活时的曲折斗争;有的表现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道路过程中在爱情问题上的痛苦历程;有的歌颂老一辈革命者为革命牺牲了爱情的崇高精神。这些作品,艺术上有一定特色,它们借爱情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颂革命,歌颂光明,歌颂高尚情操,鞭挞黑暗的旧世界,鞭挞自私自利的丑恶灵魂。即便是有的篇章还存在某些缺点和不足,但就总的倾向来说,都是引人向上的。
     《平原的颂歌》、《杨妇道》、《太阳的家乡》和散文诗《草木篇》的选入,有些特殊原因。前两篇的作者,是当年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探求者”成员,这两篇作品被说成是“反党”“探求”的代表作。《平原的颂歌》原是歌颂一位热爱平凡工作,安于在偏僻荒凉、寂寞冷落的小站上干一辈子的铁路干部的,因为描写了小站的荒凉冷落,就被扣上了“丑化社会主义”的罪状;《杨妇道》被说成坏作品,只是因为作品中的主人公杨妇道是个自私落后的农民。尽管作者是把这个落后人物作为讽刺对象写的。
     《太阳的家乡》也是作者被错划为右派后,用株连法给作品定罪状,说它的罪状是歌颂了解放前的知识分子。尽管这个知识分子是为科学献身的。
      散文诗《草木篇》的入选与否,曾经是一个难题。因为据说毛主席曾经批评过这一作品。就作品本身给人的感受来说,它也不如小说、特写那么直接、明确,所以评价不很一致。而就这一作品在反右期间在全国的影响来说,不入选实际上就表明还是当它毒草,持否定态度。我们彻底从“凡是”观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考虑它的主要倾向是好的,决定给予入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艺界的反映尤其强烈,各地报刊、广播先后推荐评介不下几十处,并且引起了国外文艺界的注意,有的报纸也发表评介文章,有的出版社准备翻译出版。全国第四次文代大会还把它的出版,载入了60年来文艺大事的史册。总之,《重放的鲜花》出版,成了文艺界拨乱反正,给作家、作品落实政策的一个标志,也成了17年里也存在过极左倾向的一个佐证。陆放翁的《咏梅》词里有过这样的名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对梅花这样倾扬,只不过是诗人的主观愿望,有谁能在落尽花瓣的梅花树下永久嗅到香味呢?但借用这一名句来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许倒是合适的。一个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作家,他站在革命人民的立场上,写出反映人民意愿,符合生活真实,对推动历史前进起积极作用的作品,不管他(它)们会受到怎么样的不公平待遇,历史终会作出公正的评判,它们的香味艳色,总是会常留人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4010.《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17 19:48 编辑

      4011.《傅雷家书》内容简介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傅雷家书》获得过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还被列为大型丛书《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之一。及至目前,20多年间它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这足以证明其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是可以使我们更好提高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更值得父母和孩子读一读。(本书由工学院李仲阳博士、刘忠博士以及广州中山大学文学系教授陈子轩推荐)本书为书信体。 《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及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4012.《傅雷家书》主要人物形象
      傅雷老师的爱子情深,管教有方。看过全文,犹如跟傅雷老师对话一样,一个生动形象的傅雷展现在眼前,似乎傅雷就是我的父亲,在对我进行谆谆教导。对傅雷老师最深的印象是他对儿子的告诫,从字里行间里面体现出了老师对儿子的疼爱。从傅雷老师的《傅雷家书》我还体会到了一种中国传统的但又包含先进的思想。我很欣赏傅雷老师这种告诉儿子的学习方法的做法,但是,我不是很喜欢傅雷老师对儿子进行情感的宣泄的做法,与刘庸老师相比,傅雷老师显得比较含蓄、保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4013.《傅雷家书》主要艺术特色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纵使傅雷的思想。是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4014.《傅雷家书》精彩片段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15.《傅雷家书》精彩片段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4016.《傅雷家书》精彩片段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4017.《傅雷家书》精彩片段
      四、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依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参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体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要说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那里。我们也应接受傅雷妻子的教训,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重点,明白自己的任务以及道路和方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把握住方向的分寸。这样有助于我们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4018.《傅雷家书》精彩片段
      五、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哎,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听来笑话,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俗话说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傅雷老师用的是严父底下出才子。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5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