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标题,你会想起甚么? 也许,你的脑海已经盘旋起邓丽君如泣如诉的歌声: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接着你会情不自禁的唱下去: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且慢!我也是邓丽君的歌迷,我也会唱这首歌,但今天我不是为邓丽君的歌而写,因为今天是白露。因为这个节气 才让我突然想起有那么一句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知道后面还有很多句,但我记不全了,原本就是半桶水,现在都漏的差不多了。)希望不要扫了各位唱歌的兴致,我这个《在水一方》和邓丽君的歌无关,当然你愿意一边哼着曲一边看我的帖子也无妨。呵呵! 电脑屏幕新换的图片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海鸥在落日余辉下飞翔,屏幕右上方“白露”两个字如期而至…… 这搜狗壁纸的幕后策划实在是太没有水平了,前个节气时,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携着满屏墨绿色的荷叶,点缀着两朵淡粉的睡莲告诉我:八月·处暑,却一点都没有残荷的意境。今天他配的图又说明了甚么?完全没有白露的味道啊?若是我就会选择一片青色草地,河边的芦苇,若隐若现的白雾,草地上凝结着透明的露珠,有位姑娘站在河边……(此处应该有音乐,在水一方?哈哈。) 哦,那儿还有一行字: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一分为二的说,这搜狗壁纸上的文字配的还是有点水平滴。)对了,这儿有资料介绍: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溫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白露时节,“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时炎热的秋老虎已经过去,天气开始寒冷起来,一般不会再有酷暑天气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乾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候,民谚也有这样的说法:“白露身不露,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不瞒你说,自从写了“花事已了”之后,我好像进入一个怪圈,每到一个节气日就会眼巴巴的盯着电脑屏幕,看它变出甚么图和文字来介绍节气,手痒痒的总是要写点甚么让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八卦。其实我以前根本就不懂这些,我既不是农民,也不研究养生之道,关注节气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了解到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七十二候所显示出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会在这个节气到来的日子去查阅去探索三候的含义,受益匪浅。 同时吸引我关注气节的原因是我最感兴趣的历代诗人为二十四个节气所作的诗词,年轻时狂轰滥炸的啃过一番,老了都夷为平地了。趁着气节的变化,重新的去挖掘,欣赏,学习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起码可以活学活用,加深印象,把记忆中因断了线撒落的珍珠重新串起来,很享受,也很开心……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 新秋》 唐·白居易 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 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 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 《悲秋》 唐·卢殷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这个下午,因着“ 白露” ,我陶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