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钱明

《北大荒往事》(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作者:王金陵)

[复制链接]
 楼主| 钱明 发表于 2014-5-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荒往事》之四:老屋(作者:王金陵)

本帖最后由 宝泉岭老顽童 于 2014-7-8 10:29 编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连队领导为了照顾成家的知青,特地盖了砖瓦结构的知青房。这栋知青房的用料,砖大部分是连队自己烧的,另外一小部分是在农场砖瓦厂拉来的质量不太好的砖。而木料是一等红松的,非常好。房子是我们知青和一些当地老职工一起盖的。当时我老公还是盖房子的大工(瓦工),我则是个小工,拎个泥、搬个砖的。虽然盖的质量一般,但在当年这红墙红瓦的知青房可算是连队的豪宅了,因为那年头连队的住房条件很差,都是土坯草房,有这么一栋红墙红瓦的房子很是气派。当时“豪宅”里一共住着七户知青,我家是在东头第一家,紧挨着道边,前后园子都特别大,加起来一共有半亩多地,园子里每年种的菜吃都吃不完,连扔带送人的。房头还有一片空地,停个几辆车不成问题。我们家房后还栽了早中晚三棵李子树,每年一到五月中旬,李子树开满了白色的花,阵阵花香飘得满屋都是。进七月中旬后,早中晚的李子结得挂满了树枝,累累果实把李子树的树枝压得弯弯的。顽皮的小松鼠从来不怕人,大白天的就从这棵树上跳到另外一棵树上,小麻雀、小喜鹊都跟着凑热闹,在树枝上跳过来飞过去的。熟透的果实吃也吃不完,小风一吹落得满地都是,后来大批知青返城了,红墙红顶的“豪宅”换了一批新主人,最后知青走得就剩下我们一家了,所谓的知青豪宅也就徒有虚名了。


知青大批返城那阵,农场的政策因为受到“文革”的影响,很“左”,不让双职工搞副业,只许养些鸡鸭鹅,家里只有一个职工的能养两头猪,多一头也不行,否则就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由于我家园子太大,光种些菜每年吃不完要扔掉太可惜了,我老公就在房前的园里用木头和捡来的破砖头盖了一个大大的鸡鸭鹅圈。1978年的春天,我老公骑了个破自行车来到场部抓些鸡鸭鹅回来养,在场部的大道旁有附近村屯来卖鸡鸭鹅仔的,也有卖猪仔的。我老公一打听,一只小鸭仔是五角钱,一只鹅仔是一元钱,这在当时来说不便宜,那时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40元。正当我老公想买又不想买的时候,旁边一个卖猪仔的50来岁屯子里的妇女游说我老公说:10来个鹅加10来只鸭,一年也不少吃粮食,快赶上两头猪吃的。我家猪仔不贵,二十多斤了,才卖10块钱,因为我们家老母猪的奶水好,你瞧这猪仔多肥实呀!我老公一看,那六个二花四黑小猪仔确实胖嘟嘟的,很可爱,招人喜欢。架不住那妇女的游说,我老公心动了,但又怕连队不让养,开大会挨批判。可他太喜爱那些小猪仔了,经不住妇女的劝说,终于一咬牙一剁脚,挑了两头又大又欢实的小黑猪,用自行车驮回来。当我看到老公驮回来的不是鸭仔鹅仔而是两头猪仔时,吓了一大跳,于是跟老公大吵了一通。我骂我老公没事找事,给我招灾惹祸,不安分地过日子,让连队领导知道了非挨批判不可。我让他退回去,他死活不肯去退。我也拧不过他,只好听天由命由他去了。于是,鸡鸭鹅圈稍作修整当了猪圈。连队指导员和连长看我们俩都是知青,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事也就稀里糊涂地过去了。我的运气还算不错,1979年春天,两只小猪养了一年都成大肥猪了,该出栏了。正赶上这年猪涨价,我们家两头猪卖了600元。在当时这可不是小钱了,我和老公高兴得不得了。后来,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连队的家属区住房也随着旧貌换新颜了,昔日的土坯草房都变成了红墙顶的豪宅了,无论从外观、面积都比我们那时的“豪宅”大多了,相比之下,原来的知青豪宅黯然失色。


随着改革开放,不少人家发了财,盖了好大的房子,外观也都改形了,再不是红墙红顶,而是时新的日本进口的铁皮瓦上盖,外面墙是带各种图案的水磨石墙,落地式塑钢大窗户,屋里地是当时流行的花色地板砖。我老公因为得了中风,走到这些人家时左瞧右得,不愿意回家了。因为那时我们家的房已是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还滴答,睡觉都睡不好。记得有一回漏雨的地方正好是电源处,形成短路。晚上我一开灯,一下子把我从炕上摔到地上,好后怕!从那时开始我就发誓,等我有钱一定首先修整房子。我对我老公说:你放心,有我在,一定会住上下多大雨也不用害怕的铁皮瓦房子,换上亮堂堂大窗户,铺上漂亮的地板砖。也是上苍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年,我把牛卖了,把房屋重新修整得和有钱人家的住房一样,只不过面积还是原来的面积。看着整修一新的房子,我的老公乐得合不拢嘴。没过几年,我们要返城回上海了,生产队的人知道后,跑到我家来想买我们家的房子,给的价格也很到位,别人家的房子比我们面积大才卖到4000来元,而我家的房子因为新整修过,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人家肯出8000元的高价。可是我还是坚决不卖,因为我在老屋住了三十来年,对老屋有着深厚的感情。想买我房了人拼命劝我:“人都回上海了,孩子也都在上海,还留着房子有哈意思?再说价格多高呀,一间卖成人家两间的钱,多合算呀!”我还是坚决不卖,后来让给了我们队里一个叫麻明海的白住,给我看好我的老屋。



2010年,农场搞城镇化建设,我们生产队要整体搬迁到场部去,房子要全部拆迁,我的老屋也要被拆了,我心里好不舍,好不舍呀!可是农场城镇化势在必行。2013年7月,我回农场办理医保一卡通,特地找了辆出租车到二十三队,看到昔日的生产队家属区已经不复存在,现今都变成了水稻育秧基地。我站在曾经是我家老屋的地方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是呀,这老屋曾经有几多欢乐几多愁,而今都已“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老屋周围的白杨树还是那么高大挺拔,小风吹得绿叶沙沙响,鸟儿们还是在村子里欢唱着,东西两座桥依然存在,小河里的水涓涓流淌,发出轻轻的哗哗声,鱼儿在清澈的水里相互追逐着玩耍,河旁和大道两旁的垂杨柳还是那样舞着它的小蛮腰。我们队两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撮毛”和“团林子”,其中一撮毛已经没有了,开发种上了水稻,团林子依然存在,那参天大树依然郁郁苍苍,可是团林子底下的草甸子也都被开发成水稻田了。一片片紧紧相连的水稻田婉如一片一望无际的绿海,在微风中不时腾起层层绿波。已是中午时分,稻田地中小房的屋顶冒起缕缕炊烟,那是留守在各家稻田地的长工做午饭了。在回场部的路上,我的心里有些酸酸的,昔日的生活和我的老屋总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因为我毕竟在这里生活了四十多年呀!当车驶进场部,看见眼前一片拔地而起的漂亮的小高层住宅区,不由得也为之感到欣慰。北大荒种地人朝思暮想的“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生活”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我的老屋虽然不复存在了,但我打心眼里为而今农场的腾飞和北大荒的巨变感到高兴和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松下客 发表于 2014-5-30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城镇化的要求下,昔日的连队已经不复存在,我曾梦想重返连队,拍点结婚时住房的照片,已经不可能了。往事如烟,一生就这样坎坎坷坷,波波折折地过去了!《老屋》写的很有感情,因为那里有我们的故事。祝福康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5 1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