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陆华 于 2014-3-29 05:36 编辑
管大鹏日记
管大鹏,男,1949年生,哈尔滨市知青。1969年9月下乡到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五七干校。1972年返城,2009年从黑龙江省《党的生活》杂志社退休。
1969年9月10日 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踏上征途,将要奔赴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清河五七干校。 凌晨5时40分,我告别了亲爱的妈妈。妈妈送我到门口,捂着脸哭了,我止不住的泪水往下流…… 汽笛一声长鸣,船开了。我没有想到,在道外码头要上船时,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看见妈妈在哭,我难过极了。我立在船头望着妈妈,望着妹妹,泣不成声…… 蓝天万里,阳光灿烂,站在船头,眺望远方。随着轮船在前进,烟雾重重的工厂在动,人民公社的田野在动,远处的群山在动,啊!时代在前进,祖国在前进。我情不自禁地哼起了一首儿时喜欢唱的《女篮五号》主题歌:“绿色的原野,金色的河流,到处都充满着灿烂的阳光。……快藏起离别的忧伤,快鼓起前进的翅膀,乘着这远航的巨轮,投向生活的波浪……”当然,为了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景,我把歌里的火车改称巨轮了。 毛主席啊!请您老人家放心,我决不辜负您的期望,时刻牢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决不能动摇!在广阔的天地里生根、开花、结果。像董存瑞那样,不怕牺牲,舍身炸掉阻碍前进的一个个碉堡;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欧阳海那样,为保护火车安全而贡献出自己问心无愧的一生;像王杰同志那样,做一个革命的良种,撒在哪里,就在哪里长成高大的青松。 1969年9月11日 天亮了!“江水向东流,太阳由东升”。上午7时多到达清河。校革委会主任亲自来接我们,领我们步行去自己的新家,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上午10点,来到清河五七干校直属畜牧六连安家。这个连是新建点,条件确实挺艰苦。我们40个人住在一个长长的草棚子里,没有电,但我很高兴。因为临出征前,我就想过焦裕禄说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句话。我最需要到一个艰苦的地方千锤百炼,不要享受现成的,果然实现了我的想法。创业固然艰难,但为了无产阶级事业创大业,是我最大的幸福。光荣永远属于力争上游、为人民有更多贡献的人。 中午,我们的第一顿饭是窝窝头和西葫芦汤。这也给我们上了生活的第一课,品尝了艰苦奋斗的滋味,才能永远保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色。
1969年9月13日 今天早上,六连发生了一个严重事件,有人把好端端的羊肉包子给扔掉了,真是气人!这些人如果不教育,发展下去很危险。连长和指导员把全连战士集合起来,进行了一次教育,并组织参观了浪费现场。“坚决打倒浪费分子”,“坚决制止浪费现象”。当五七战士们怀着强烈的阶级感情,喊着口号向我们压过来时,我的心情难过极了。这是我们的最大耻辱,脸都丢尽了。这支队伍如不认真改造,很危险!不管怎样,自己一定要走革命的路,不能鱼目混珠。 中午,我向班长请了假,利用中午和下午的时间,针对早上的事情和我们队伍发生的一些问题,写了一张大字报“和六连全体战士谈心”,没有打草稿,一气呵成写下来。这张大字报向六连战士们表示了我——一个战士终身为革命奋斗的坚贞决心,这是我到这儿来的第一张大字报。
1969年10月30日 晚上,连里抽掉30人去码头夜战,这个机会我怎么能错过呢?晚饭吃到一半,我放下碗,悄悄上铺拿下棉帽子、棉手套,不声不响走出宿舍。黑夜中,我又不声不响地爬上了大卡车,悄悄地坐在了后面。等大家发现我时,汽车已经开了。 到了码头,我抢了一件扁担工具。码头上正在交接班,白天五连的同志战斗了一天,晚上我们六连等单位接班。 啊!清河码头的灯光照亮了夜空,辽阔的江面,哗哗作响的江水,对岸那一簇簇的灯光,多么美的夜景啊! 我和小杜一组,每次抬30多块砖,有一百五六十斤重,在一米半宽的跳板上紧张地战斗。 战斗中许多同志都发现了我,他们问:“是谁叫你来的?”我不吭声。问多了,我响亮地回答:“是毛主席叫我来的。”排长问我:“你是木工班的,怎么也来了?”,我回答:“干革命工作,还分你我吗?看见国家财产卸不下来,我不能不管。” 由于货物堆得太高,挡住了码头上的灯光,什么也看不清,我们都摸着黑干。右舷甲板仅一米多宽,砖跺由于向右倾斜直塌,挺危险,弄不好,甲板滑,人拥挤,容易掉江出危险。指挥战斗的同志送来了手电筒,手电筒光源不足,光线渐渐发暗。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默默要过手电,不声不响地换上两节新电池,霎时手电光雪亮,好一会儿,同志们才知道是我做的,纷纷赞扬我。我觉得我拿出的不是两节电池,而是向毛主席献出的一份忠心。战斗中天很冷,但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却火热,我索性摘下棉帽子,甩掉棉手套,紧张地搬运着。战斗中,有的同志说:“这么多砖得啥时能卸完呀?”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他们说:“砖虽然很多,但不会自己增加了,搬一块少一块,有什么搬不完的呢?”干到10点多钟,我们已经战斗了四五个小时,因为清河夜间断电时间到了,没有灯光,不能战斗,码头上的战斗就结束了。 炊事班把饭菜送到工地上,吃完热气腾腾的饼子,我散步在清河码头,望着那浩瀚的夜空、辽阔的水面,头脑中回响着舞剧《红色娘子军》那雄壮浑厚的音乐。我感到很幸福!很骄傲!很自豪!为党为人民有更多的贡献是我最大的幸福。
1969年11月20日 按昨晚预定计划,早上起床,我们四排除了生病、值班的以外,6名战士扛着木枪到外面紧急集合,其速度之快,是进干校以来的第一次。我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高呼着口号,高唱着革命歌曲,快步跑到大桥! 回来时,我提议搞战术演习,大家都同意。我们6人撤下公路,在公路的左侧壕沟里听小吴口令,正好一个汽车过来,我们把汽车当做临时“敌人”,小吴一声“隐蔽卧倒”,我们全趴在壕沟雪地里,持枪怒视,那神情真有一股战场神态。汽车过去,演习越野追击。我们6人一声口令,跳上公路,越过壕沟,在不平的野地里进行追击,目标200米一号猪舍。我们第一次演习不很过硬,只有小吴一人跑到目标,我和其他同志仅跑了100多米。 军训后,大家感受很深,说这样训练很好,我们又研究今后搞拼刺刀、投弹、匍匐前进、追击等军事训练,一切为了打仗。
1969年11月27日 早上,我和排长、班长商量,决定办战地广播,成立7人编委会,由我负责,大家都支持。今天全天做了试点,广播三次,我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放光芒》中选了几篇文章,我们大家轮流读了,文章很感人。 晚上,我起草了《六连四排战地红色广播站第一号公告》。我们战地广播站总的指导思想、纲领、任务和战斗口号,就是毛主席教导的“我们现在思想战线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开展对于修正主义的批判。”晚上,同志们都写了豪言壮语诗歌交给我,我热心地帮他们改,一直写到很晚才睡。
1969年12月1日 下午,听说我连5名同志去山里采伐连。人员未动,我的心忽地动了。年轻人火气大,我急坏了,连忙找连长,苦苦要求去。 1969年最后剩30天了,我一定争取去采伐连,干最艰苦的工作,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
1969年12月5日 今天是我向林海雪原进军出征的日子。 早上起来,木工班的同志帮助我打好了行李,采伐连的决心书也用红纸贴出来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好最后一次战地广播,认真地念完了文章。这时汽车来了,全连都出来,帮助我们扛行李,送我们的情景,感动极了。同志们围着我们手拉手鼓励,喊着口号,拉起手风琴唱歌。带队的同志向大家念了我们全体的决心书,连队党支部书记讲了话,并向我们赠送了毛主席画像。每个同志热情的眼睛,对我寄予了信任和希望!我拉着同志们的手表示了决心。小曹紧紧地和我拥抱着,并给我别上一枚亮晶晶的毛主席像章,我也嘱咐他要把战地宣传继续搞下去。车开了,同志们都跑到门口热烈送行!车开远了,同志们还在那里招手。我激动的心跳动着,不停地向远离的人们挥手。 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红旗在空中飞飘,风在耳边呼啸。我在红旗下,吻着红旗,望着前方。我好像骑在一匹快马上,耳边响起了一曲《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进山的大段音乐,我仿佛听到那非常动听的圆号旋律。
1969年12月31日 今天是伟大的60年代的最后一天。全采伐连战士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心头的喜悦和激动。吃过早饭,我们采伐连高举红旗,斗志昂扬,全力以赴投入战斗。特别是和归楞队伍走向楞场,我心中更是激动!今天楞场上场面很紧张,七八台采伐车和林场的车待装。谁不想在60年代最后一天,加把劲为革命运输战备木材呦! 伟大的60年代最后一年---1969年,还有最后几个小时了!采伐连连部决定采伐连所有人员全部参加夜战,用战斗迎接光辉的70年代! 拖拉机在前面引路,雪亮的车灯照着采伐连的队伍,我心中激动极了!在这个时刻,根据中央指示,全国一级战备,继续战斗不放假。有多少人民解放军、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全国各族人民坚守在各个革命岗位上啊! 现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零点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响起了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东方红》! 听完社论,同志们都吃过夜饭,睡了。我激动万分,没有睡。因后勤班参加夜战,今天柈子没劈出来。班长关怀我,不让我去,我偷着去了。后勤班全忙碌着,拉锯、劈柴。我抡开斧,劈起树墩来。正干着,班长和省评剧院几个同志来了,他们知道我忙碌了一天,要我休息,硬抢下了我的斧子。 今天是多么有意义的一天啊!在林海雪原迎接光辉的70年代,将在我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1963年开始,每年的12月31日晚,我都是守着收音机度过的,收听元旦社论,记心得日记。写完已是下半夜3时30分。
执行编辑:郝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