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3952.邓拓婚姻爱情
      丁一岚是“一二九”运动中天津市进步学生,抗日战争开始后到延安,1938年到晋察冀边区从事妇女工作,任平山县妇女抗日救国会副主任。1941年2月,平山县一个年轻的妇女抗日积极分子被恶毒的公公、丈夫杀害了。出于革命义愤,丁一岚写了一篇近三千字的通迅《血的控诉》投给晋察冀日报,杀人凶手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报纸于这年6月24日以较大的篇幅发表了这篇通讯。在通讯发表的过程中,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的邓拓开始和作者通信,经过近一年的信件往来,他们初晤于平山县的瓦口川。两人踏着月光,漫步在长堤上,互相交谈了彼此的理想和抱负。邓拓将其写在《初晤》、《夜别》两首诗中。
      1942年春天,当他们再次相遇到滹沱河边时,
约定了终身。丁一岚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漫步在滹沱河畔,漫天风沙代替了清风明月,习惯了的战斗生活,倒增添了几分豪情,我们终于约定了终身。”邓拓以《心盟》为题借诗记情:“滹沱河畔定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1942年3月7日,邓拓与丁一岚以平山南滚龙沟一间农家小屋为洞房,结为夫妻。结婚那天200多人为这对新人祝贺,整个十多里长的滚龙沟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尽管当时正处在敌情紧张的时期,但革命的浪漫情怀并没因此而改变。这对革命伴侣在太行山的山坳里度过了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3953.邓拓人物故居
      邓拓故居位于福州乌山北麓天皇岭东北坡下第一山房七号,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重修后辟为邓拓纪念馆。故居占地面积1015平方米,展厅面积380平方米。主楼是一座双层木结构的小楼房,坐北朝南,为清末民国初福州旧民居风格建筑,楼高9米,在主楼西侧有一间书房,即邓拓卧室。这栋楼原为邓拓父母及兄长的居室,现辟为展室。陈列《邓拓生平展》,以邓拓人生经历为脉络,分为《邓拓生平》、《邓拓著作》、《怀念邓拓》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纵线展开,分“别家前后”、“烽火硝烟”、“和平建设”3个时期,第二部分则以横线排列,分新闻、历史、哲学、文学、书画鉴赏等5个方面展出。以大量的珍贵照片资料和邓拓一生创作的著作,及后人对他的怀念,体现邓拓刚直清正,无私无畏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15 18:24 编辑

      3954.《鹿马传》
  《鹿马传》短篇小说集,作者是廖沫沙,共收7篇写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历史小说,其中的一篇的题目也是《鹿马传》,写的是秦朝秦二世时期,有名的宦官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初版《鹿马传》厚124页,竖排繁体,无序跋,封面设计很质直简单,正中一只蹲着的梅花鹿而已,不熟悉新文学的人恐怕不会知道这是廖沫沙的著作。
      据贾植芳教授在《解冻时节》中说:“又听说,廖沫沙在法庭作证时说,他1933年在上海和江青同居过,1955年廖生病在医院时,江还来看望他,廖说‘当时谈起1933年的事,你(指江青)还谈得津津有味’云”。(该书第289页)不过,这大概不是廖沫沙后来贾祸的直接原因,他后来受打击、入囹圄,主要还是因为他和吴晗、邓拓联手写《三家村札记》,被污蔑为“大毒草”的缘故。其结果是,《鹿马传》也成为廖的“反党”罪证之一。《鹿马传》中各篇原是“讽喻当时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然而在某些无知又极左的人眼中,这些历史小说又何尝不能“喻今”呢?有些文章是特定的时代与环境的产物,离开了这个背景,文章的内涵就有无从谈起之感。
      此后,廖沫沙历尽苦难,终于熬过了那段劫难,成为三人中唯一的幸存者。三十年后的1980年11月,《鹿马传》在广东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印数为三万零五百册。新版《鹿马传》简体横排,101页,除收入初版的7篇历史小说外,另外加入了一篇《后记》,对这些历史小说产生的背景作了详细说明,同时废除了怀湘的笔名,改用廖沫沙。原来行书体的书名,改作隶书,封面图案则采用汉砖形式的鹿、马,仍挣不脱书名的束缚。
      两种版本的《鹿马传》相距了三十年的历史沧桑,对于一个人来说,生命中又能有几个三十年呢?但愿专制独裁阴影下的诡谲权术——指鹿为马不会重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3955.《鹿马传》片段
     《鹿马传》秦朝的二世皇帝名叫胡亥。他的爸爸秦始皇帝,人人都知道的,是一个出名的专制魔王。那位专制皇帝打了几十年仗,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之后,自己却享受不到几年,就一病而亡。胡亥用了阉官赵高的计策,假造了始皇的一道遗诏,把自己的哥哥扶苏赐死,就夺取了帝位。
      这是他们自己一家人的篡夺,不干老百姓的鸟事。不过这位二世皇帝胡亥登位之后,却真正成了广东俗语所称的“二世祖”(也许这名称的出处就是这里)。他又愚蠢,又凶残,又奢侈,不管天高地厚,只知花天酒地的胡闹。这样一来,自然把天下弄得一塌糊涂,民不聊生。他手下有个阉官出身的丞相,就是赵高。此人阴险谄媚,豺狼成性,逢着这样的主子,自然是得其所哉,贪赃枉法,为害人民,不消说得。赵高为了瞒上欺下,曾想了一条计策,劝说胡亥道:“始皇帝是个英明之主,所以他临制天下的时候,诸臣都不敢为非作恶、撒谎欺骗;现在陛下年纪还轻,又刚刚登位,凡事都没有经验,和大臣们在朝廷上一块办事,倘使办错了,岂不让他们笑话!天子称‘朕’,朕就是叫人眼看不见,只知道有这样一个神圣而已,有人替你传达命令就够了,用不着时常和他们见面。”
      胡亥一想:“这道理很不错,天子是贵人,贵人就应当专门享福,用不到像诸臣百姓一样,辛辛苦苦,烦劳终日。”从此他就接受赵高的意见,把一切大小事务交给赵高去代办,自己却安住在宫殿中喝酒,玩女人、打猎、看“觳抵”(一种拳斗),玩得疯疯癫癫,昏天黑地。
      大抵是心神消耗得过度了吧,不久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症,白天里烦躁不安,睡下去连篇噩梦。
      有一天,胡亥在甘泉宫看完一嘲觳抵”,又看了一场俳优的恶作剧,感觉得疲劳过度,精力不支,就去躺下来休息;不料身体刚一躺下,就呼呼睡去,而且不久又噩梦发作了。他梦见:自己乘在金根车上到哪里去打猎,正在向前驰骋的时候,斜剌里一声大吼,跳出一头吊睛白额大老虎,向他的车前只一撑,就把靠左边的一匹高头大马扑倒在地,咬下一大片皮肉,鲜血淋漓。胡亥不觉大吃一惊,失声而呼,自己也从金根车上倒撞下来。
      可是睁眼一看,却发现自己是躺在床上,四顾无人,寝宫里是静悄悄的,刚才的场面原来是一场噩梦。他醒来之后,还觉得心口在怦怦的跳动,呻吟了一番,口中渴得像烧枯了的焦炭。
      近侍们听见他呻吟,就轻手轻脚的溜进来了,外面却还有人在低声的讲话。胡亥一听就不觉烦躁异常,喝问道:“是谁在外面嚷嚷?”——他准备抽出床头的剑摔出去,那近侍连忙躬身禀道:“是丞相来了,他要来见陛下。”
      一听是丞相赵高,胡亥就觉得事情不妙。因为赵高对自己近来渐渐改变了态度,过去的赵高是千依百顺,谦恭卑屈到好像是没有干燥的面糊团,叫他圆就圆,叫他方就方;可是近来不同了,这个面糊团已经慢慢由软变硬,成了一块压在头上的生铁一般,他进来讲一次话,不是听候胡亥的吩咐,倒是来命令胡亥作这样作那样了。胡亥起初觉得奇怪,以为是偶然的,后来这种情形天天地多起来了,就不觉引发了他的躁怒,大声的喝骂过赵高几次,但是赵高红着胖脸说:“陛下不记得沙丘辒凉车中的事了吗?”
      沙丘是始皇帝崩驾的地方,辒凉车是装载始皇帝尸体的车子,胡亥和赵高谋取帝位的密谋,就是在这个地方定下来的。这个黑幕的把柄是抓在赵高手中,胡亥之有今日,是赵高的力量,如果赵高一旦不高兴,揭开这个黑幕,胡亥就不得了。所以胡亥一听到赵高提起这件事,就垂头丧气,像斗败了的狮子,只好压低这股怒气,不作声响。结果是一切事由赵高去决定,他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日子一久,这样的事发生得愈来愈多,胡亥就渐渐觉得身不由己,赵高倒成了自己的可畏的主人了。 因此一见到赵高,就像老鼠见了猫,牛羊见到虎豹,不但什么事都得听他的吩咐,分毫不敢作主,并且什么事也都不敢过问,只求不看见他的影子不听见他的声音就好了。
      可是现在赵高已经进到宫里来了,这场受罪,势难避免,不知道他今天又要来开什么教训,给自己为难。
      胡亥一听见是赵高来了,就躺着闷声不响,但是他的喝声已经被赵高听到了。不待近侍们的传达,就大踏步走进了寝宫,直到床前。胡亥本想合住两眼,装作睡去,但已经来不及了,只好欠身坐起来,点点头。
      赵高倒先开口讲话,嘶着嗓子好像豺狼,“我来打搅陛下的清梦了。”赵高露出了一嘴白牙,胖胖的黄脸上亮着油光。
      一提起“清梦”两字,就使胡亥想到刚才所作的噩梦,他抬头看看赵高,那横阔的胖脸,和脸上凸出来的一股一股的肥肉,隐隐约约,正像梦中所见的那头猛虎脸的轮廓。——难道赵高就是那梦中的猛虎么?胡亥不觉打一个寒噤,就像那头猛虎站在床前一样。
赵高说:“西域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要请陛下登殿去举行接受名驹的典礼。”
      又是“马”,完全应验了刚才的梦了,难道赵高——这一头猛虎——就要在献马典礼中把自己吞吃了么?胡亥觉得精神恍惚,又怕又急。这是多么不祥而又是多么灵验的梦啊!
      他觉得全身发冷,又感到头痛欲裂,真正发病了。就说:“丞相代我收下吧,我身体不好——”“可是那怎么成?人家几万里送来的一匹良马,要献给陛下,陛下何以不出去见见他?”
      胡亥觉得无话可说,去既不好,不去也不能。迟疑了半晌,才决定:“丞相说要去,我就去吧。”
“那就快快起来换衣服吧,——这是一个大典。”赵高的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色,摆摆手,扬长退去。
      胡亥穿戴了冕旒朝服,无精打采地跟着几个近侍,走出前殿,殿中已经站满了一大堆文武百官。胡亥坐下之后,百官们照例高呼跪拜,一切如仪。不久之后,就看见殿门外的阶廊下,远远来了一批人,慢慢走近殿门,为首登殿的就是赵高。他一进殿门,那殿外的人就分开两行朝殿上跪下来了,而中间却立春一头遍身梅花斑点的鹿,两只高而长的角,向天分开几个叉,好像树枝似的。
      赵高不是说献马么,怎样弄一头鹿来?胡亥恍恍惚惚,疑惑不定。只听赵高躬身启奏道:“这就是大宛小臣进献来的名驹,能够日行千里,夜走八百。陛下——”胡亥一听,疑心自己又在作梦,搁在膝头上的手不禁把大腿肉狠狠扭了一把,看看是梦是真。一扭之下,觉得生痛,可见分明不是梦境,连自己也不觉好笑。便说:“老赵啊,你开的是什么玩笑?这不明明是一头鹿吗?你说它是马,真是错得太远了。”
      赵高忽然挺起身来,脸上毫无笑容,一本正经,睁着两只大眼看看殿内殿外,然后正言厉色地说:“这是一匹马,陛下怎么能说是鹿?”
      胡亥看着他那胖脸的一本正经,忍不住好笑。而且站在殿门外的鹿,把蹄爪屈了一屈,歪歪头,那鹿角就碰在殿门上,砰然一响。是马,哪里会有这样的角?他真觉得赵高这个玩笑开得不小。也许是赵高看见自己这几天不愉快,故意拿这个来开玩笑,引起自己的兴致的么?
      一想到此地,胡亥就鼓舞起来。“好吧,”他说,“丞相说是马,朕说是鹿。现在请诸臣百官们来讲讲吧,倒底是鹿是马?大家说说看。”
      百官们听见是皇帝叫他们作裁判,一阵嗡嗡之声,面面相觑,不敢随便乱开口。——这也真是难作决定的:鹿果然是一头鹿,可是说实话吧?要得罪丞相;要说是马吧,又欺蒙了皇帝。难就难在两头都不能讨好,而不说既不行,说它不是鹿也不是马更不行。
      赵高瞪着两只大眼睛,像两个凸出来的灯泡,望望胡亥,又看看大家,说:“你们为什么不开口,都是哑子吗?是鹿是马,看不明白吗?”他向殿外一挥手,喝道,“把它牵上来!”
      那头鹿立刻被人牵进殿门,四只蹄爪不安地在地上踢踏着,举头四望这一殿的君臣,好像说:“你们这是干什么?”
      赵高喊道:“现在陛下再看个明白,各位同僚也看个清楚,这样身圆腿瘦,长鬣分披,耳尖尾粗,不是马是什么?大家快说吧?”
      百官们被他的声音所震慑,再也不敢不回答了。
“是的,马!”几乎是众口同声。其中虽有几个口齿不清的,但赵高的眼睛像巨雷闪电一样的盯灼着他们,也立刻使他们打一个寒噤,连忙补口道:“这,这不是鹿。”
     “现在好了,百官们都说是马,陛下呢,还看见的是鹿吗?”
      赵高现在笑了,黄胖的脸,咧开了嘴,露出白色的牙齿。
      但是胡亥也不能相信那牙齿真是白的而不是黑的。他现在完全落进一片糊涂中去了。满殿的人看见的是马,为什么自己看见的偏是鹿呢?再把那鹿看看,分明是头上有两枝开叉的长角,遍身梅花斑,不是鹿是什么?这不是奇怪么?真是活见了鬼了。难道自己疯了,或者中了魔道吗?
      而且在百官们面前,发生这样的大错,岂不威风扫地,把皇帝的尊严丢个干净?一想到此地,胡亥就不觉头痛欲裂,几乎晕倒在座位上。恍恍惚惚,痴痴茫茫,混混沌沌,也不知是什么人扶住自己,和怎样回进宫中去的。
      从此之后,宫外的一切事都不明不白了:陈涉起义,吴广举兵,楚兵逼境,刘邦入关,都不知道是怎么闹起来的;不到几天,赵高就把胡亥迁移到望夷宫,派人把他宰了。而秦朝的天下,也从此崩溃。胡亥直到死时还是糊糊涂涂的。
      这就是“指鹿为马”的故事。
      1947年10月于香港
      选自1950年三联书店版《鹿马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3956.《鹿马传》作者
      廖沫沙(1907年1月16日—1990年12月27日),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中国著名作家。1961年参加编辑《前线》半月刊《三家村札记》专栏,代表作有《鹿马传》《分阴集》《廖沫沙文集》(四卷)等。1966年5月廖沫沙遭到“文化大革命”批判,被认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虽被迫害,在狱中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1979年8月平反,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90年12月27日,廖沫沙因病去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3957.廖沫沙人物简介
      廖沫沙(1907年1月16日—1990年12月27日),原名廖家权,湖南长沙人。1922年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1927年到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旁听,在《南国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燕子矾的鬼》等戏剧小说作品。
      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职于上海明日书店,后又任《远东日报》编辑。1934年加入“左联”。1938年至抗战胜利前先后在湖南《抗战日报》、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晚刊、重庆<新华日报>任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去香港恢复《华商报》,任副主编、主笔。
      抗战时期写过一些历史小说,1949年结集为《鹿马传》由三联书店出版。解放后先后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1962年加人中国作协。《人民日报》曾为他和夏衍等人开《长短录》杂文专栏;北京市委刊物《前线》曾为他和邓拓、吴晗开《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1966年5月和邓、吴三人被错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遭到残酷迫害。1979年初平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3958.廖沫沙生平经历
      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一个军人家庭。后全家迁回湖南。5岁上私塾。
      1919年入长沙县立高小读书。在湖南省立一师附小完成小学学业。受到五四时期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教育,也受到何叔衡、谢觉哉等革命教师的思想影响。
      1922入长沙师范学校,曾和贺绿汀组织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做过报纸副刊的助理编辑,后求学于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1927年上海,在田汉主办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旁听,在《南国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了《燕子矶的鬼》等戏剧小说作品。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任职于上海明日书店,后又任《远东日报》编辑,以后两年中写了大量杂文。
      1934年加入“左联”,写作战斗性的杂文,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1938年至抗战胜利前先后在湖南沅陵创办《抗战日报》,任总编辑、桂林《救亡日报》、香港《华商报》晚刊、重庆《新华日报》任编辑主任,抗战胜利后去香港恢复《华商报》,任副总编、主笔。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8年,在丧偶10多年之后,与《华商报》记者陈海云结婚。
      1949年5月,应中共中央电召,到北平市委机关工作。
      1962年加入中国作协。
      1966年5月廖沫沙和邓拓、吴晗三人被错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遭到残酷迫害。
      从1966年5、6月份起,连续遭受批斗。
      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林场劳动3年。
      1979年初平反昭雪,后继续潜心创作,并整理大量旧作,由北京出版社、三联书店先后出版。
      1990年12月27日病逝,享年8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10-15 18:39 编辑

      3959.廖沫沙主要作品
     《鹿马传》
     《分阴集》
     《廖沫沙杂文集》
     《纸上谈兵录》
     《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吴晗合著)
     《瓮中杂俎》
     《余烬集》
     《廖沫沙全集》五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960.廖沫沙主要贡献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左联。曾任《抗日日报》《救亡日报》《新华日报》编辑主任,香港《华商报》编辑主任、主笔,中共港澳工作委员会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北京市第三、五、六届政协副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从1966年5、6月份起,他连续遭受批斗,1968年初到1975年他在狱中整整被关了8年,后又被送到江西一个林场劳动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以平反。著有《鹿马传》《分阴集》《廖沫沙杂文集》《纸上谈兵录》及与邓拓、吴晗合著《三家村札记》等。
      廖沫沙不仅是一位老革命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杂文作家。他一生与“书”打交道,廖老曾说“书是老师,是朋友。一个刻苦奋进、顽强求知的年轻人,如果与书结成血肉般的联系,就会变得聪明、博学、有道德、有修养。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越学越想学,各方面的知识便相互补充,不可穷尽”。
      这确是廖老积一生实践的经验之谈。他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喜欢文学书籍。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读《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并读了冰心、茅盾、郑振铎等人创作或编写的大量作品和书刊,以及许多外国作品。1927年,廖老从长沙师范毕业,辗转到上海当了一年大学旁听生,从此踏上了自学道路。这期间,他与同学合租一间破旧的房子,白天去图书馆读书,晚上在“斗室”整理笔记练习写作。
      读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后,廖老萌生了对杂文的兴趣,以后便开始在《自由谈》上发表杂文。由于杂文之“杂”,要求作者有广泛的知识面,他的读书从此突破了文学的界限,进入到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廖老自1932年起先后在《云中日报》《抗战日报》《救亡报》《新华日报》等新闻机构做编辑,工作要求于他的不仅是敏捷的才思,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抗战爆发后,报上的战况报道剧增,廖老便埋下头来学军事,从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到德国军事家克芬维茨的《战争论》、鲁登道夫的《全民战争》,他了解和懂得了许多军事学中的名词、术语,并很快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来分析、综合战争形势,探索战争发展规律,为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开辟了新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3961.廖沫沙读书体会
      廖沫沙认为,提倡多读书,无疑是一件好事。不少人以为,读书就是读文学方面的书,读语文、读历史方面的书,廖沫沙认为这种看法有片面性。他主张要有目的地读书,把读书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比如,农民科学种田,需要多读点农业技术方面的书;工厂企业要改善经营管理,厂长、经理需要多看点现代管理的A、B 、C。他自己在读书方面,也是从不自学到比较自学,从学会读书到比较会读的。
      廖沫沙从小酷爱文学方面的书。小学三年级,他便读了《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一类小说。到了高小,除读完了《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一些古典小说外,还背诵了大量古体诗词,也读过谢冰心、詹大悲的小说集,以及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编的《新的小说》、《小说月报》等刊物,接触了外国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1922年,即廖沫沙15岁那年,他考上了徐特立创办的湖南长沙师范学校。从此,他开始阅读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出版的书,鲁迅先生编的《语丝》以及鲁迅先生本人的文集,他都逐字逐句阅读。25岁那年,他在《自由谈》上发表了几篇杂文,于是,他同杂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觉得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好,富有战斗性,便处处留心研究、学习。由于杂文无所不谈,这就要求作者有广泛的知识。从此,他读书的范围突破了文学的藩篱,进入到天文、地理、社会、历史、政治、军事等领域。
      1936年至1949年,廖沫沙曾经先后在《抗战日报》、《救亡日报》、《华商报》、《新华日报》等报社从事新闻编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报纸上刊载的战报占有主要的版面。一切政论、时评,三句话离不开抗日战争。军事问题成了一切文章的主题。为了适应时局发展的需要,他不得不担当起谈军事、写军事的任务来。
      不是军人,却来写军事论文,从何谈起、怎么个写法?这虽然是迫于形势,却也使他在学习、工作和写作上开辟了一条新路:过去,读到什么写什么;后来便改成了要写什么,就去读什么、学什么。过去是先学后做,以后是一边写作,一边读书。他读的头一本军事著作是毛泽东同志1938抻6月发表在武汉《新华日报》上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后来,他又连贯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论新阶段》,同时阅读了中外的一些军事名著:中国古代的《孙子》和《吴子》,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鲁登道夫的《全民战争论》。读了这些书以后他不但懂得了“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军事离不开政治等原理,而且对军事学中的许多名词、术语,搞得比较清楚,且能运用这些概念分析与综合当时报纸上所反映的战争情况,探索它的发展规律,估计它的发展形势,并且预测它的发展动向、前途和结局。
      这个边写边学的方法,是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就靠这种方法,仅1947到1949的两年间,在香港《华商报》和《群众》半月刊上,发表的军事论文多达六十余篇,几乎每周都写一篇。去年1月,广东花城出版社将它们汇集成册,定名为《纸上谈兵录》出版了。
      廖沫沙认为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加快青年人自学成才的进程。“读书破万卷,自学必成才。”这即是他学习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青年一代的鼓励!(张朝阳)。
      廖沫沙(1907年生),现代作家。湖南长沙人。先后任中国新闻协会理事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著有《三家村札记》(与邓拓、吴晗合作)、《分阴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4 0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