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3940.《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邓拓的一本杂文集。1961年初,《北京晚报》向邓拓约稿,请他写一些杂文。邓拓应约,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撰写了150多篇,以马南的笔名发表在《北京晚报》上。北京出版社先分五集出单行本,又于1963年3月出版了合集。邓拓在这部书中,用丰富的历史事例和精辟的议论,对各种错误思想、作风和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3941.《燕山夜话》内容
     《燕山夜话》所谈,涉及甚多。举凡历史、科技、工农业、文艺、体育、动植物、风俗等,无所不包,话题广泛,包并中外,含意深刻。就我所记,《燕山》不仅引证了《礼记》《史记》《汉书》《说苑》《朱子全书》《本草纲目》等有名的著作,引用了贾岛欧阳修黄庭坚诸葛亮徐光启齐白石等名人事迹及诗文,也引用了《宋史》《元史》《魏书》《北史》《南史》《传奇》《齐东野语》《省心录》《青溪暇笔》《拾遗记》《博物志》《韩诗外传》《杜阳杂编》《雪涛小说》等大量历朝历代小说笔记史料以及伊索克雷洛夫等人的外国寓言和故事,对北京地区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迹也有相当篇幅的介绍。那时候还没有狗狗,很多资料如果不知道,就算给你几个北京图书馆,你也不知道如何下手。邓拓的博学洽闻,由此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3942.《燕山夜话》写作目的和指导思想
     《燕山夜话》的写作目的和指导思想,“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这种专栏在我小时候很流行,介绍某一个小典故,或者说一个小故事,五花八门的内容让人看了新鲜。后来经某个颇有功底的师兄指点,才知道邓拓讲的故事里面处处都透着学问,里面有《礼记》、《史记》、《汉书》、《说苑》、《朱子全书》、《本草纲目》等有名的著作,有贾岛、欧阳修、黄庭坚、诸葛亮、徐光启、齐白石等名人事迹及诗文,有《宋史》、《元史》、《魏书》、《北史》、《南史》、《传奇》、《齐东野语》、《省心录》、《青溪暇笔》、《拾遗记》、《博物志》、《韩诗外传》、《杜阳杂编》、《雪涛小说》等大量历朝历代小说笔记史料,还有伊索、克雷洛夫等人的外国寓言和故事……真可谓上达天文,下含地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3943.《燕山夜话》命运
     《龙门阵》曾经刊登了一位读者文革遭遇的自述。那篇文章的一个故事,便与《燕山夜话》有关。在邓拓被打成“反革命”之后,像《燕山》这样的反动书籍自然只有灰飞烟灭的命运。这位朴素地相信自己的直觉的读者,极喜爱这书,不愿意销毁,也不能冒险,冥思苦想之下,在书的扉页添上了一句话:“此书系毒草,仅供批判用。”在这句“神奇”的话的庇荫下,红卫兵革命者翻来抄去,始终不曾把《燕山》抄走。十年之后,邓拓和《燕山》都恢复了名誉;这位读者买到了重新出版的新《燕山》,这本老《燕山》仍爱若至宝。显然在他心中,《燕山》已经和文革、和中国的历史、和自己的个人命运不可分割。
      这的确是历史的一个细节的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3944.《燕山夜话》评论
     《燕山夜话》的缺陷,在于某些当时的思想意识与如今的时代格格不入。例如《一无所有的艺术》《“无声音乐”及其他》,批评西方社会出现的“一无所有的展览”“无声音乐”等形式,也许不无道理,但无疑对现代派及超现代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缺乏了解和必要的肯定。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日渐腐朽”“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也日益走向没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毛泽东思想做指导,彻底解放思想,这才能够真正不怕天”云云,更是旧时代的陈腐习语。这大概就是时代因素的造就,而无法苛求邓拓了。
      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实,大胆评论时政,尖锐讽剌各种不正之风,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并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语言亲切,富有文彩。其中像《说大话的故事》、《三种诸葛亮》、《一个鸡蛋的家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从三到万》等篇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起到帮助读者开扩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识别事物能力的作用。“文革”之初,《燕山夜话》被打成大毒草,作者受迫害含冤死去。1979年,邓拓得到平反昭雪,本书才重见天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3945.《燕山夜话》作者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中共宣传战线重要成员,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等中央主要宣传机构领导职务。他毕生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主编出版了中国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写过大量热情讴歌和传播毛泽东思想的章。但是最后却被林彪、"四人帮"横加一个"反对毛泽东思想”的罪名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辞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3946.邓拓人物简介
      邓拓,著名史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原名邓子建,笔名马南屯阝、邓云特、何阳生等,1912年2月6日生。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父亲邓欧予系前清举人,曾在广西担任过知县。邓拓在家中最小,深厚长辈的喜爱。家乡是历史名城,家庭是书香门第,这给邓拓幼年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其家教甚严,甚至5岁时,他就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词。
      1929年,他考上上海光华大学预科,学习政法,次年6年肆业。1930年,参加左翼社会学家联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经济系学习,并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2年12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得了肺病。1933年9月,在父亲和三哥邓叔君(著名自然科学家,时任南京中央大学一级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多方托人努力营救下被保释出狱。1934年,到河南大学经济系读书。1937年7月毕业后,第二次被捕,同年8月,被释放出狱。1938年4月,党派他到晋察冀边区,担任中共晋察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并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1949年4月调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58年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分管首都文化教育工作。1960年起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并主编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前线》。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重要著作和学术论文有《中国救荒史》、《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历史科学的发展道路》、《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从万历到乾隆》、《燕山夜话》等,并与挚友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杂文集。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成“黑帮”,含量冤逝世,年仅5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3947.邓拓早年经历
      1912年2月26日出生于福建闽县竹屿(今为福州市区),父邓鸿予为举人出身。民国15年(1926年)入省立福州第一中学,北伐军进入福州后,全市高中调整,邓入省立第一师范。民国17年,和傅衣凌等组织“野草社”,出版自编自印的刊物《野草》。
      1929年进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1931年转入上海政法学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1年,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是年冬,参加“福建事变”,在“人民革命政府”文化委员会、外交部任职。“闽变”失败,逃回上海,后经其兄邓伯宇的介绍,转入河南大学社会经济系续学,1937年毕业并进入晋察冀边区,改名邓拓。
      此后曾陆续使用邓云特、丁曼公、殷洲、萧斯、鸥子、以及左海、马南邨、吴南星(三人合用)、卜无忌、于道安、向阳生等多个笔名。
      曾到晋察冀边区担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总编,做过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1944年夏,时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主编的邓拓被调入分局党校学习,适逢审干运动,邓拓也遭到政治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过首部《毛泽东选集》的编印工作,他在建国后初期当过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也主编过《前线》,当过北京委文教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3948.邓拓从巅峰滑向深渊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6月10日脱稿《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先后经过陆定一、胡乔木、刘少奇三人审阅,送至毛泽东处,毛收到后批了三个字:“不看了”。时任《人民日报》总编的邓拓收到退回的稿件后十分为难,经过再三考虑,决定用新5号字(比老五号字小一号)发表,在6月20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人民日报》由于未接指示,故没有宣传,更没有发表社论。同样,在双百方针开始后,《人民日报》依然没有动静,让毛泽东很不满意。自4月10日后毛泽东多次批评邓拓和人民日报编辑,指斥邓拓为“书生办报、死人办报”。邓拓感到自己处境十分难堪,请求辞职。毛泽东说,“你只知道养尊处优,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6月13日,邓拓被撤销总编职务,只保留社长名义,总编由吴冷西继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10-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3949.“三家村”与燕山夜话
      马南邨是他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写《燕山夜话》专栏用的笔名。同年还跟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共用吴南星笔名,写到1964年7月总共六十五篇,其中邓拓写了十八篇,最有名的一篇是《伟大的空话》。著有《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等杂文集。
      邓拓在《燕山夜话》当中对毛泽东的大跃进政策进行了尖锐的评判,在《爱护劳动力的学说》一篇当中借古讽今对强迫使用农业劳动力和大规模无计划的工程建设提出抗议,他写道“早在春秋战国及其前后时期,许多古代的大政治家已经知道爱护劳动者的重要意义……《礼记·王制》写道:“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我们应当从古人的经验中得到新的启发,更加注意在各方面努力爱护劳动力” 。
     《燕山夜话》的另一篇则迂回地为当时被打倒的彭德怀而辩护,试图为彭争取公正的待遇。《为李三才辩护》当中描述了高级官员李三才,他因为在朝廷上勇敢揭发宦官的罪恶而被罢官,李一再上书要求皇帝亲自审问,但被拒绝,这个情节恰巧影射了毛泽东拒绝彭德怀后来写的八万字自辩书。
      邓拓以古代直言进谏的学者自诩,称赞的“杂家”(具有非正统观点的知识分子)对国家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屡次举明末的东林党人积极参政的范例,邓拓写过若干首诗来称许东林党人“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力抗权奸志不移,东林一代好男儿”。
      自1966年5月8日《解放军报》发表署名“高炬”的文章《向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点明邓拓“为资产阶级复辟鸣锣开道”后,5月10日、5月14日、5月16日先后发表了姚文元、戚本禹等针对邓拓的批判文章,揭发邓拓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头目”,并且声称:“邓拓是什么人?现在已经查明,他是一个叛徒。”
      5月17日夜,邓拓在给彭真、刘仁写信时,用不少篇幅分析自己写《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时的背景和不足,竭力表白自己并非“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
      邓拓被打成“反党集团”,1966年5月18日留下绝笔后在北京家里服药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5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