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3914.《半生缘》 读者书评摘选
张爱玲对于曼桢出场时的外貌描写颇为独特,清新淡雅:“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圆脸体现出曼桢身为女性的柔美典雅,这样一个水润珠华的年轻女子,即便样貌并不出众,一样似水,涤荡人心,令人瞧了便觉得舒坦。
是了,曼桢就是这样一个舒坦的人。
说实话,彷佛曼桢和世钧两人一直都在辗转。
世钧辗转于顾曼桢和石翠芝,最终和翠芝躺进了婚姻的坟墓,随俗浮沉。而曼桢辗转沈世钧、叔惠、鸿才、豫瑾——似乎女人的命运总是比男人要惨淡些。爱玲留给曼桢的结局是孑然一身,陪伴儿子成长,她该是幸福的罢。
以一个作者的视角去看张爱玲的大作,更能领略一方新天地。
她所用的每一个字词句,每一段描写,市井间朴实浊俗的描绘,都是别有用心的铺垫和伏笔。
不得不惊艳于那个生活在20世纪的女子的智慧,她那种独立的人格,看到曼桢,彷佛就看到了爱玲。
无论时间怎样流淌,岁月怎样流转,无法磨灭的是曼桢的品格,和她对世钧执着的感情。
感谢爱玲,让我在文字中,认识曼桢,认识世钧。
......
犹记得《红楼梦》里,宝玉曾说,女儿家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所以他看了女儿便觉得清爽。
未出嫁的女儿是颗珠子,一旦出阁,便沾染了男人的浊气。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黯淡无华。到最后——就变成了鱼眼睛了。
曼璐,我怜她。
混乱的时代,她娇嫩如花的身体含泪绽放。迎来送往间,她的爱情早已经死亡,化为枯骨一堆,森森惨白,狰狞可怖。
......
张爱玲眼梢细长,下巴极尖,菱唇红艳,三者都好似锐利的刀锋,一点点地切开世间情爱,让里面的血淌出来,让所有明眼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内里到底裹着金玉还是腐肉,那血是冰冷玄黑还是灼烫赤红。
自认为,爱玲的文字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写的男女情爱,而是她笔下那些真实、袒露的人性的美与丑。
爱玲……
我轻轻地印上温润的一吻,似是在对这个女子顶礼膜拜。
跨过世纪的鸿沟,越过死生的膈膜,我依然可以闻到你的呼吸,带着上世纪上海滩的气息。
你的每一部作品,处处可见你的清韵倩影。
(以上是节选,原文略有改动。此书评《缘断半生》来自晋江原创网)
《半生缘之情殇》——读者书评
道不尽的凄凉,半生缘之情殇。
张爱玲的这本小说,已读过两遍。不愿意让自己的情感之河干涸,最近,晚上临睡前偶尔重新翻一翻。
《半生缘》开篇即有些悲凉的氛围,曼璐的因缘的凄凉,一个旧社会、旧家庭中女人的悲惨经历,似乎是对社会、对时代的控诉,丝丝凄凉,阵阵幽怨中,又向读者讲述着命运的无奈。尔后,妹妹曼桢,如此花样的年华,却又因另一个旧家庭,又因另一段捉弄人的际遇,而与年轻的幸福失之交臂,这一错过,便是一生。同样错过了的还有叔惠和翠芝,也许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人,芸芸众生。
张爱玲的文字,似乎有一种魔力,将人的性格、命运,刻画得入木三分,原著让人读来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跟着那凄凉的故事,曲曲折折,让人的心经历跌宕起伏,错错落落。小人物的故事,最真挚的情感,竟也可以在文字的缓缓流淌中演绎得如此通透,直浸入人的心脾,让人觉得,那些人物的悲欢离合似有无形的手在左右。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人生匆匆数十载,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次无准备的邂逅,也许命中注定,要与那人在短暂的一瞬产生交集。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经过这一个交点之后,又要各奔自己的方向,只是在互会时各自投来令人刻骨铭心的光芒。如此的深刻,如此的决绝,任时光流逝,岁月永殇,当初年轻时的每一个美好时刻,在中年后,回忆起来就像翻阅过去的老照片,感情的事随时光尘封。在一个普通的夜晚,不经意间在厚厚的沾满灰尘的书本中,发现一张发黄的信笺,熟悉的字体,记录的是那段永恒的记忆……天真烂漫的曼桢,抽工作的间隙,偏着头,伏案而写的未完的情书。情书未完,情亦未完。一切都那么的熟悉,一切都那么的真实。然而,一切都已过去,一切都已成回忆。在经历了多少人世沧桑,饱尝了岁月风霜之后,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餐馆里,彼此的容颜还是足以让对方心醉,彼此的辛酸经历也足以让仍然互相深爱着的他们心碎。“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曼桢一边在世钧的怀里啜泣,一边吐出这一句无可奈何的话,字字似在耳畔,字字似在泣血,今生的今生,我们真的再也回不去了么?当初,曼璐与张豫谨那段纯真的恋情被夭折,若干年之后,一个淡淡的秋天,昏黄的阳光的午后,当豫谨在曼桢家里收拾行李正要赶回乡下的火车时,他们二人在狭小的房间里默默地相对,那又是让人如何地揪心呢?
看过梅艳芳、吴倩莲、黎明、黄磊主演的电影版《半生缘》。忘不了梅姑那幽怨的眼神,一个抽烟的动作都透出一股旁人无法理解的怅惘,曼璐穿旗袍的形象洋溢着那个时代上海的风情,时光虽逝,终成经典。吴倩莲短短的头发,一个羞涩而温柔的笑容,一段幸福而温暖的爱恋,留下的却是踽踽地彳亍在昏黄街灯下,被拖得长长的孤单的身影。曼桢,也许在你的心里,永葆着那一份默默的纯真吧。黎明饰演的世钧,当年也还年轻,笨笨的动作,不善言辞的大学毕业生,长在殷实世家的公子,却始终无法逃脱命运的嘲弄。
叔惠,如此爱漂亮、又斯文、绅士的人,由黄磊来演再适合不过了。或许,爱漂亮的人都有些敏感吧。加之,叔惠的家里,包括他自己,虽是知识分子的阶层,却都是工薪一族,家底明显不够富裕。他与翠芝不过两三次见面而已,但是,似乎有一种磁力,让这两位身世和阅历截然不同的人产生了交集。向来眼高过顶的翠芝,这位富家的小姐也只有在叔惠的面前显得“驯顺”,也肯在他的身上用心。张爱玲在作品中写道“他(叔惠)结婚很晚,以前当然也有过艳遇,不过生平也还是对翠芝是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对于已是自己好朋友妻子的翠芝,叔惠能做些什么,又还有何种心境做些什么呢?人生至此,繁华已看透,“情书再不朽,也磨成沙漏”。两人只好在尴尬的闲聊之中,寻找一丝无聊的心灵上的慰藉。于是,张爱玲的小说在翠芝“一丝凄凉的胜利与满足”中结束了。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观看。”张爱玲的小说,从《金锁记》、《倾城之恋》,再到《半生缘》,无不透露着对人物命运的悲凉之感。如果说,在《半生缘》中,大多数的人物都不是幸福的,那么,人生的悲是让人迷惘,还是义愤?
再回味一下曼桢那封未完的情书吧,“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每当看到这短短的几十个字,总认为有似曾相识之感。
世界的纷乱复杂,不过只会改变了我们的容貌而已,内心的坚持和执着会永存。即便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但是,就如世钧在与曼桢决绝地永别时所说,“我只要你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