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338.东方朔:
      本姓张,字曼倩,西汉著名词赋家,在政治方面仕途也颇具天赋,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得重用。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后人汇为《东方太中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9 21:44 编辑

      339.司马迁:
      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9 21:46 编辑

      340.刘向: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341.扬雄:
      字子云,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人。 少好学,为人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342.王充:
      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343.班固:
      东汉官吏、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扶风安陵人。除兰台令史,迁为郎,典校秘书,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当世重之,迁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344.张衡:
      字平子,南阳西鄂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345.蔡琰: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346.孔融:
      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建安元年,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能诗善文。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9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47.曹操: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11 2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