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西兰花

【转】文苑撷英

  [复制链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中外名诗
林徽因
笑的是她的眼睛
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
神的笑
美的笑
水的映影  
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发  
散乱地挨着她的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通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
诗的笑
画的笑  
云的留痕  
浪的柔波
——摘自2021/10/21《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5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5 20:35 编辑

W为人处世
          195·换个角度  海阔天空(一)
     
    俗话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很多事,换个角度看,就没那么让人烦恼了;很多话,换个方式说,就没那么伤人了;很多人,换个态度处,相处就不累了;很多问题,换个思路想,就没那么纠结了。当你想不通,过不去,处不来的时候,换个角度,思路和态度,效果就会好很多。
               换个角度看
               事就简单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叫罗森的男人生活窘迫,但他酷爱车。有一次,他买了两块钱的彩票,竟然中了个大奖。他迫不及待地用奖金买了一辆心心念念的车。
    没想到有一天,罗森的车被盗了。他的朋友们得知消息后,考虑到他平时爱车如命,几十万块钱的车没了,都担心他受不了这个打击,便相约来安慰他千万不要伤心。罗森却大笑起来:我为什么要伤心啊?
    就在他的朋友们纷纷疑惑不解时,他问到:如果你们谁不小心丢了两块钱,你们会伤心吗?朋友们毫不犹像地回答:当然不会。“是啊,我丢的就是两块钱啊!”罗森笑着说道。
    契诃夫曾说: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那你应该高兴,多亏你的口袋里不是火药桶。要是你的手指扎了根刺,那你应该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你的眼睛里。
    有时候,那些看似令人难过的事,换个角度来看,就没那么让人郁闷了。
    就像一片落叶,有人看到的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有人却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凡事皆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得到的就是另一番光景,拥有的就是另番心境。
                    换个方式说
                   话就不伤人了
    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  生,当年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期间,一天,他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立即将其制止,并告知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
    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了手,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  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王友哭着道歉: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谢晓纯
     
        ——摘自2021/10/14《老年日报》心灵感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6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6 13:09 编辑

                    196·换个角度  海阔天空 (二)


       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生活里,每个人都难免做错事,只是有人对于别人的过错只顾着第一时间简单粗暴地批评。而陶行知先生简简单单几句话,几个糖果的奖励,就把学生犯错后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引导,给了学生自我反省和修正的契机。
      朱自清说: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里的星星,而不是除夕夜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夜的爆竹呢?
      人这一生,并不是什么话都能说。有些话,换个方式说,自己惬意,听的人也会感到舒服。
      比如把“你应该"换成“你可以”,把 “你听懂了吗“?换成“请问我表达清楚了吗",把“太丑了"换成“不太适合你”,就会给人另一种感受。
      言语在于美,不在于多。少一点尖酸刻薄、狠毒强硬的言语,少一点声色俱厉、气势汹汹的语气,多一点温柔体贴和礼人心脾,你的话就没那么伤人了。千万别让心上人在言语的伤害下,变成伤心人。
                            换个思路想  问题就不复杂了
       在一个博士群里,有人问:一  滴水从几千米的高空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了起来,各种公式和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后来,一个不小心进错群的人问了一句:  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谢晓纯
               ——2021/10/21《老年日报》心灵感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7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7 22:38 编辑

197·换个角度   海阔天空(三)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智商和阅历,也不是脚步和年龄, 而是思维方式。简单的问题,不用想得太复杂,复杂的问题,也有简单的答案,换个思路想,就没那么复杂了。挡住去路的墙, 换个思考的角度,或许就是一扇大门。纠结于心的事,换个思路,也许就想通了,行不通的路,换个方向, 或许就看到希望了。
    我们改变不了风向,但可以调整风帆; 左右不了天气,但可以调整心情, 改变不了某些事的发生, 但可以转换对待事物的观念。人生就是这样,换个思维方式, 就能看到另一片天空。思路决定出路。换个思路, 就是给自已换一种出路,
                       换个态度   相处就不累了
    有一个孩子,有次在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就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孩子惊讶地大喊着问:“你是谁?”结果又听到了同样的回声。孩子不解,继续喊: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回他: 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这一喊,整个山谷里都传来了“我恨你”的回音。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孩子跑到山上,对着大山大喊“我爱你”,果然,这一次,包围在他身边的,全是“我爱你”的回音。
    有句话说得好: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当你彬彬有礼, 别人也会对你客客气气,当你得寸进尺,别人就会对你不留余地; 当你热情周到,别人自然对你细心体贴。
    人与人之间,对待彼此的态度, 就决定了拥有怎样的一段关系。想要人际关系健康和谐,亲密关系幸福长久, 不妨在日常相处中, 丢弃总是暴躁不耐烦的恶劣脾气, 换个友好的态度,让对方在你的温和友好里,感受到关心和重视,体验到呵护和在乎。换个态度,就是换个脾气,也是换一种相处不累的模式。
    不要总把最坏的脾气,留给最亲的人,拿一颗包容的心,用一副良好的态度与人相处,亲人就不会在你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伴侣自然不会对你抱怨连连,朋友也不会和你逐渐疏远。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也不会太差。 (完)                谢晓纯

    ——摘自2021/10/2  《老年日报》心灵感悟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1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10 21:38 编辑

              198·父亲的鞋子

        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的。
        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
        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
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历。他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开花的种子吗?
         父亲越走越远,越走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作者李汉荣
       ——摘自2021/11/10《老年日报》文苑撷英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14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14 20:55 编辑

                199·大智慧
    *一岁风逝尽冬,和风送暧草木荣。草木还有重生日,谁见白发返复青。时光如水岁如飞,逝去难留空叹悲。顽童正把新年盼,转眼除夕梦里追。
    *待机而举是良谋,成竹在胸方可求。默默无闻积实力,时成奋起定春秋。夕楚庄王初登位,三载不发号令休。不鸣则已鸣即震,一举伐齐胜徐州。
    *人生短短如电光,虚度光阴使人伤。但凡成才之伟器,莫不单日当一双。兼程而进倍努力,勇往直前向前方。用好分秒余时隙,方可粒米积成仓。
     ——摘自2021/8/5《老年日报》心灵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2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22 21:15 编辑

       200·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
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莱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
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
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摘自2021/11/18《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2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美文
              201·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很不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刘琨枕戈待旦,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说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常听人讲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识。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
    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马可·奥勒留),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摩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于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哲学家,而且建立了不朽的事业。这是很值得令人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验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
    以上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
     ——摘自2021/11/17《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21-11-26 21:05 编辑

经典美文
                         202·不完美才是人生       作者: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灾难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摘自2021/11/24《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21-11-26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名画欣赏
203·吹肥皂泡的少年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法国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于1734年创作的一幅风俗帆布油画。现存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艺廊。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
题材普通,情境单纯,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创作背景
        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洛可可艺术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倾向--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平民写实主义与洛可可美术同样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同样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前者只面向社会上层,表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而后者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前者突破了17世纪法国艺术只满足于君王口味的狭小范围;而后者则进一步突破了洛可可艺术只满足于上层贵族欣赏趣味的局限,使艺术更进一步走向了民主。
    ——摘自2021/11/24《老年日报》文苑撷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6 0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