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9-8 07:14 编辑
3360.欧阳山生平年表
1926年肄业于。
1915年起随养父流浪于北京、西安、镇江、上海等地;
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在上海《学生杂志》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那一夜》;
1926年组织广州文学会,主编《广州文学》周刊,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残了》;
1928年到上海后,陆续有《桃君的情人》、《莲蓉月》、《爱之奔流》、《密斯红》等7部中长篇小说和《再会吧黑猫》、《流浪人的笔迹》、《钟手》等5部短篇小说集问世。这些作品大都表现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诉说小资产阶级的苦闷和追求以及感伤的爱情,创作手法比较欧化;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创作倾向发生变化,作品主要控诉统治者的暴行和揭露社会黑暗,有短篇小说集《鬼巢》、《生底烦忧》、《青年男女》及描写广东水灾的中篇小说《崩决》等;
1941年到延安,随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其后到农村合作社工作和体验生活;
1946年完成反映边区经济发展和农村新貌的长篇小说《高干大》。这不仅是他遵循工农兵方向的新起点,也是解放区新文艺的重要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创作了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中篇小说《前途似锦》;
1957年开始长篇巨著《一代风流》的创作,全书共5卷(《三家巷》、《苦斗》、《柳暗花明》、《圣地》、《万年春》),150万字,1985年全部出齐。作品以150万字的史诗式巨著,展示了一幅中国现代革命的历史画卷,生动地刻画了周炳、区桃等一批从“三家巷”里走出来的典型人物,通过一个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复杂而漫长的革命经历,反映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欧阳山 - 遭遇文革
新中国文艺的复苏是从文艺界的平反、解禁开始的。1979年1月2日,胡耀邦出席中国文联迎新茶话会,首次与文艺 界300多名人士见面。他先请文化部长黄镇宣布:文化部和文学艺术界在文化大革命前17年工作中,根本不存在“文艺黑线专政”,也没有形成一条什么“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接着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要“建立党与文艺界的新关系”。什么新关系?他说,林彪、“四人帮”把全国的文艺界办成一个“管教所”,我们要砸烂这个“管教所”,建立新的“服务站”。
实际上文艺界的平反和落实政策工作从1978年就已经开始,1979年以后则大大加快了。据不完全统计,仅文学界平反的就有艾青、周立波、周扬、刘白羽、夏衍、欧阳山、王若望、陈荒煤、周而复、廖沫沙、刘宾雁、丁玲、陈明、陈企霞、罗烽、秦兆阳、戈扬、唐因、唐达成、萧乾、韦君宜、王蒙、吴强、阳翰笙、杨沫等。在宣布平反昭雪的人当中,许多人未等到这一天。赵树理、冯雪峰、老舍、柳青、罗广斌、邵荃麟、邓拓、田汉、吴晗等一批文化名人,或死于狱中,或不堪凌辱而自杀。不过,他们的作品重新获得了公正评价。
欧阳山 - 最后岁月
2000年9月26日老作家欧阳山病逝于广州。欧阳老曾在家中接受了中国文艺界的最高荣誉“中国文联荣誉委员”纯 金证章。
多年来一直为欧阳老做秘书工作的王志说,只差三五篇,欧阳老多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的杂文集《广语丝》第三册就可以完工了。欧阳老近一段时间最关心的是当下文坛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王志说:“欧阳老一直觉得现在有人对鲁迅进行贬损是不公正的。他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捍卫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而且自己也正计划着写些文章。”
原欧阳山的助手胡子明先生谈及欧阳老时说:从1984年底至1992年底,我在欧阳老身边工作多年头。当时欧阳老已是76岁高龄并患上了眼疾,无法看书、写字。我的工作主要是记录他口授的创作和读报刊文章给他听。多年来,他每天工作时间都在五六个小时以上。上午,欧阳老口授,我负责记录,他一个上午可以创作上千字;下午,我给他读报刊,并把他上午的作品读给他听,这时他就会表现出极认真的神情,他要求我一字一句地读,他一字一句地改,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此期间的作品以杂文和回忆录为主,完成了100多篇,后来结集成《广语丝》一、二卷。同时还完成了三四万字的自叙文章。我在他身边时完成的最大一项工作是300万字、共10卷的《欧阳山文集》的选编和出版。要从1000多万字的作品中选出这样一套文集,对于任何一个作家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几年来他改我记,硬是把这个文集选编好了。1988年已是80高龄的他又开始修改150万字的巨著《一代风流》,事后,我统计了一下,校改和增删的地方竟有1039处之多,有很多地方的增删达一两千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