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5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3335.《荷花淀》内容简介
    《荷花淀》分为两部分:以战争为背景的“抗日小说”;对所经历的人与事的回忆。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深隋赞颂接受了革命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新型农民,特别是那些既有革命热情又富于美好人性的乡村女子,如秀梅、水生嫂、吴召儿、浅花……在萧条粗砺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别具一种阴柔妩媚的幽美。晚年,他以真挚的感情,记录下自己一生经历中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为人与悟道。朴实中蕴炽烈,平淡中含温情,追求真善美的极致。《荷花淀》插图选用画家苏锡超创作的白洋淀系列作品。画家多次深入水乡白洋淀,寻求百里大淀浩瀚、深邃的风姿和淀边质朴的民俗风情。他画白洋淀温和的风,柔丽的水,荷花垂柳,至顺至柔,细腻精微。构图中,万顷苇荡,浩渺烟波,九曲回肠,表现出白洋淀的磅礴气势。透过画面,仿佛能看到了孙犁笔下出没水淀的雁翎队、水生和水生嫂们,嗅到水淀中荷叶荷花的清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9-5 16:48 编辑

      3336.《荷花淀》语言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
      如水生告诉水生嫂自己参军那一段:
      水生小声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报名参军,怕妻子责怪,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声”地说话。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是个细节描写,作者通过这个细微的地方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丈夫要去大部队,女人肯定是不舍和不愿的,他的话给她的内心带来了震动。可是她心里知道,丈夫是为了保卫这美丽的家乡,因此他不得不去。所以她没有表现出她的不愿,而是掩饰了自己的内心,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从这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她的深明大义和她对丈夫的理解再如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水大嫂说。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5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3337.《荷花淀》作者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孙犁纪念馆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万字的《孙犁全集》。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5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3338.孙犁作品目录
《荷花淀》(小说、散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1959,人文(高中语文课本) 《芦花荡》(短篇小说集)1949,群益(人教版课文)报纸的故事(北师大版第十一册)
《嘱咐》(短篇小说集)1949,天下出版社
《村歌》(中篇小说)1949,天下出版社
《农村速写》(散文、小说集)1950,读者出版社
《采蒲台》(短篇小说集)1950,三联出版社
《山海关红续歌》(诗集)1951,知识书店出版社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 l集,1951,人文;2集,1953,人文;1—3集,1963,作家
《白洋淀纪事》(小说、散文集)1958,中青出版社
《铁木前传》(中篇小说)1959,天津人民出版社《津门小集》(散文集)1962,百花出版社
《白洋淀之曲》(诗集)1964,百花出版社 《晚华集》(散文集)1979,百花出版社
《秀露集》(散文、小说集)1981,百花出版社
《耕堂杂录》(杂文集)1981,河北人民出版社
《疆定集》(散文集)1981,百花出版社
《琴和箫》(小说、散文集)1982,花山出版社
《孙犁小说选》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孙犁文集》(l一5册)1981一1982,百花出版社
《耕堂散文》1982,花城出版社
《尺泽集》(散文集)1982,百花出版社
《孙犁文论集》1983,人文出版社《书林秋草》(杂文集)1983,三联出版社
《孙犁散文选》1984,人文出版社
《远道集》(散文)1984,百花出版社
《老荒集》(散文集)1985,上海文艺出版社
《陋巷集》(散文集)1987,百花出版社
《耕堂序跋》1988,湖南人民出版社
《无为集》(散文)1989,人文出版社
《芸斋小说》1990,人民日报出版社
《孙犁文集》正编5卷,续编3卷,共8卷,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孙犁全集》共11卷,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片》小说型短文,被选为六年级上册课文
《芦花荡》短篇小说,被选为黑龙江省初二、下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3339.《无敌三勇士》
      短篇小说,描述了3个革命战士通过诉苦运动达到团结的故事。解放区的翻身战士,战斗英雄闫成福,提前离开医院回到模范班,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绰号“老油条”的老战士却很不服气,两人遂产生隔阂。受旧意识影响较深的战士赵小义从中挑拨,使两人关系更加恶化。不久,部队开展“两忆三查”活动,三人在活动中深刻认识到彼此是阶级兄弟,加深了感情。在战场上三人生死团结、英勇作战,成为“无敌三勇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3340.《无敌三勇士》作者
      刘白羽是当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刘白羽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1950年参加编制反映解放战争的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一等奖,散文集《芳草集》荣获1989年优秀散文奖、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1991年)茅盾文学奖和1986—1994年度炎黄杯人民文学奖、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获首届(1990—1994年)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刘白羽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我的手稿、成书、奖状、奖章、奖杯、全部存书、照片、录音录相及所存字画、艺术品,献给我的家乡北京通县。”刘白羽同志的这一义举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通州党政领导的赞同和大力支持。
      1996年10月19日,刘白羽将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部分著作、手稿、奖状、奖章、奖杯、名家字画、剪报等共180余件,亲手交给家乡通县档案馆。代表作有《长江三日》《心灵的历程》《黄河之水天上来》《第二个太阳》《中国人民的胜利》《芳草集》 《红玛瑙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五台山下》等。其作品《长江三日》被选入高中教材。
      2005年8月24日下午两点,刘白羽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3341.刘白羽个人成就
      半个多世纪来,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刘白羽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他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60多年来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多种作品被译成英、俄、德、缅甸等文种。《长江三日》、《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9-6 06:54 编辑

      3342.刘白羽个人发展
      刘白羽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作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长江三峡》、《日出》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大学教材。
      获奖信息
      电影文学剧本《中国人民的胜利》获1950年斯大林文艺奖一等奖,
      散文《芳草集》获1989年中国作家协会优秀散文奖,
      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获1991年茅盾文学奖,
      长篇回忆录《心灵历程》获1995年优秀传记文学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3343.《滇云揽胜记》
      作者三十年来,曾十几次深入云南探胜。其足之所至,多为人所少经之地;其笔之所及,自亦为人所难写之景。幅幅画页,缀成长卷: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奇峰,千载难逢的澜沧江边的蝴蝶会,人迹罕至的怒江溶岩洞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大小瀑布……尽入其中。色彩或浓重、或淡雅,但都洋溢着对祖国山川、兄弟民族、边防战十的挚爱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9-6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3344.《滇云揽胜记》作者
      冯牧,(1919-1995),原名先植,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8年到延安。曾在鲁艺学习和工作。后任《解放日报》文艺部编辑、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新华社前线记者。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新观察》主编,《文艺报》副主编、主编,文化部文学艺术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第三、四届副主席和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作家》主编。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集《繁花与草叶》、《耕耘文集》,散文集《滇云揽胜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7 03: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