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9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29 06:12 编辑

      3257.杜运燮写作特色
      从文学思潮看杜运燮的诗致力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综合、融化。
      30年代向左转的奥登关注现实,已非完全的现代主义,杜诗现代主义的基点正是这“粉红色诗群”的现代主义,它与现实主义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杜将其与现实主义结合,不仅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一般性关切,而且与时代脉搏共同跳跃,注意表现重大社会事件与问题。所达到的思想高度与深度,绝不亚于现实主义的抗战诗。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诗人自己参战,写得更深刻。抗战期间,诗人的心是与全国人民一起跳动的。
      对于国统区的黑暗,诗人予以有力的揭露与鞭笞,在那滑稽风趣的外表下,闪射出匕首一般的犀利,对现实的解剖,真像医生"临床"那样,毫不容情地指出伤处。杜诗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它虽不如上海诗人群那样贴近人生,但在西南联大诗人群中,它也不像穆旦、郑敏那样更偏向于现代主义。
      显然,仅仅在诗的内容上将奥登式的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那就未免太肤浅了些。杜诗的深沉在于,它以现代派手法表现社会、自然和自我,换言之,它使某些现代派的形式与打上现代派印记的社会、自然、自我的内含融为一体。这些诗的内容多少沾染上现代派的气息。诗人在生与死的关系中,突出讴歌的是生命意识,这与西方现代派是根本不同的。  对于美与丑的关系,诗人有独特的见解。《Narcissus)借希腊神话那喀索斯的故事写诗人对美丑的体验与看法。对于自然,杜运燮热情赞美。在他的笔下,自然永远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优美和谐。
      对自然的喜爱使杜运燮不同于西方现代派,但同自然保持距离审美,视自然万物为象征的森林,又使他保留着现代主义者的风度。
      从诗情元素看 杜运燮善于将智性与感性相融合。
      这是九叶诗派的共同特征。九叶诗人大有以"智性"代替情感之势,主情诗开始向主智诗发展。情原是诗的重要元素,诗而无情,未免枯燥,所以九叶诗人必须在情感与理智的两极之间避免失重,寻求平衡,他们的共同作法是把经验体验与情感体验、情绪体验结合起来,而以经验体验为诗的焦点,从而完成里尔克式的从"气体诗"向"固体诗"的转化。智性元素的强化颠覆了传统感性元素的专制,但由于智性元素的分量多少不同,智性与感性结合的程度有别,结合的方式各异,所以九叶诗人在智性与感性结合这一共同特征外又表现出各自的差异。
      现代派的艺术是拼贴的艺术。杜有时将理念与意象拼贴、“焊接”成一首诗,这时,理性往往不通过意象表达,而直接道出,以理性统驭感性,理性胜于感性。此类诗,一般不创造总体性意象,其个别具体意象,似信手拈来,挥之即去。
      杜诗有较强的理性,但也有一些诗,以感性见长,理性在诗中并不直接出现,而隐藏在感性意象背后。
      从总体上说,杜是冷静的现代主义者,他可以像浪漫主义者那样,把“我”想象得非常巨大,“夜非常大,但我更大,星月服从地给我照明”,“一切都是为我而有,夜也是为我而有。”正因为诗人静观一切,沉思于理,所以他的诗警策深刻。
      为着表达这样一种以理性为主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杜在诗歌的语码系统上也进行了实验与革新。首先是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其次,是运用悖论式的句子,这悖论凝结着诗人深刻的思考。
从美学范畴看 杜将彼此对立的审美形态巧妙地结合起来。
      如果说,理性与感性的融合,使杜成为诗坛的智者的话,那么,对立审美形态的融合则使他成为诗坛的顽童。“杜运燮的顽童的世界,充满新的发现,诗笔活泼而优美。”首先,是崇高与滑稽的融合。他善于将严肃的、重大的、悲剧性的内容与滑稽、幽默、喜剧性融合起来。
      杜对严肃的事物也予以揶揄、调侃。上帝,在西方人和东方人眼里,都是不可亵渎的对象,杜的《论上帝》却从各个角度,讽刺上帝是个忙人,要工作二十四小时;是一个语言学家,对地上种种方言土语的祈祷都通晓;是个最大的野心家,想把天国的政权扩展到地上,派传教士潜入世界各地;是个独裁者,对民主没有大兴趣,想消灭所有的政敌。揭穿了上帝乃人造的虚妄的实质。
      喜剧性广泛存在于杜诗中,杜诗颇多优美之作,但往往在优美中注入幽默,使之具有特殊的喜剧美。
从诗的格调说 杜善于把古典诗风、现代诗风、中国诗风、西洋诗风融为一体。
      由于杜诗注重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多种对立审美形态的融合、中外古今诗风的融合,遂形成幽默轻松冷静沉思的独特风格。杜运燮在《给我的一个同胞》里,刻划了一个背负“沉重的担子”,伛偻、疲惫、沉默,表面上没有人的威仪,却完成了人的意义的普通人形象。他的朴实、艰忍与不事炫耀,使我想起了杜的人格与诗风,“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颗严肃的星辰在中国新诗史上,自有它独特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9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3258.杜运燮社会影响
      杜运燮的诗集题材较广,体裁只限于传统的几种。“五四”以来,中国新诗从外国引进了几乎所有的形式,从自由体到格律诗,从小诗到汉俳,从图象诗到一字诗。
      有的留下模仿作品,有的虽有人极力推销也缺乏生命力,以至销亡,借鉴、消化成绩最好,影响最大的,是自由体和格律诗。
      杜运燮写的只有自由体、格律诗和半格律诗。杜运燮的作品多半是讽剌诗与轻诗的混合,只求多少能达到讽刺的效果即可。有一些则只有一点善意的微讽、幽默,并无严肃的“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9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3259.《被遗弃在路旁的死老总》—杜运燮
给我一个墓,
黑馒头般的墓,
平的也可以,
像个小菜圃,
或者象一堆粪土,
都可以,都可以,
只要有个墓,
只要不暴露
像一堆牛骨,
因为我怕狗,
从小就怕狗,
我怕痒,最怕痒
我母亲最清楚,
我怕狗舐我,
舐了满身起疙瘩,
眼睛红,想哭;
我怕看狗打架,
那声音实在太可怕,
尤其为一根骨头打架,
尖白的牙齿太可怕,
假如是一只拖着肉,
一只拉着骨,
血在中间眼泪般流,
那我就要立刻晕吐;
我害怕旷野,
只有风和草的旷野,
野兽四处觅食:
它们都不怕血,
都笑得蹊跷,
尤其要是喝了血;
它们也嚼骨头,
用更尖的牙齿,
比狗是更大的威胁;
我害怕黑鸟,
那公鸡一般大的鸟,
除在夜里树上吓人,
它们的凿子也尖得巧妙……
我怕,我怕,
风跑掉了,
落叶也跑了,
尘土也跑了,
树木正摇头挣扎,
也要拔腿而跑,
啊,给我一个墓,
随便几颗土,
随便几颗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3260.《盈盈集》
      青春的年代总有青春的诗歌,青春时代悄然逝去了,无影无踪,却在诗歌中留下很多的回忆,关于爱情,关于理想,关于母亲,关于很多很多……,陈敬容的诗歌,意象丰富,语句凝练,既有青春的迷惘,也有青春的激昂,读之如饮醇酒,回味无穷。一个自学成材的女诗人,又使她自身成为青年朋友的一个绝好的榜样,斯人斯诗,都要你非读不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3261.《盈盈集》作者
      陈敬容(1917—1989),市中区人,是中国现代最抒情的女诗人和著名的翻译家。
      陈敬容就读于法国教士创办的乐山公信小学,后考入乐山女子中学。读书期间,与当时在该校代课的英语老师曹葆华(中国现代诗人、翻译家)相遇。在曹葆华的推荐下,陈敬容在清华大学校刊《清华周刊》发表她在初中二年级的习作《幻灭》。1934年底,在曹葆华的鼓励下,陈敬容从乐山来到北京。受曹葆华、叶公超、卞之琳、何其芳等一批著名诗人影响,陈敬容开始在曹葆华主编的《北平晨报·学园》副刊“诗与批评”专栏上发表诗歌,从此走向诗歌创作的道路。
      陈敬容一生颠沛流离,在爱情、婚姻一再受挫,以及年老病痛的身心折磨中,仍坚持不懈,创作了大量既具现代意识,又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诗歌和散文,结集出版了《盈盈集》、《交响集》、《老去的是时间》、《星雨集》、《远帆集》,以及法国现代诗歌翻译集《图象与花朵》,还翻译了著名的外国文学名著《巴黎圣母院》、《绞刑架下的报告》、《安徒生童话》等。新时期以来,因为与其他八位现代诗人合编著名诗歌合集《九叶集》,成为中国著名现代诗派——“九叶诗派”主要成员之一。
      1987年5月,在“沫若杯诗歌大奖赛”上,陈敬容将激情飞扬的诗作《我的故乡在水边》献给了故乡乐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3262.陈敬容生平经历
      1917年9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城。 1932年春,陈敬容读初中时开始学习写诗。
      1934年底只身离家前往北京,自学中外文学,并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旁听。这时期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第一首诗《十月》作于1935年春,1946年在上海《联合日报晚刊》上发表。
      1938年在成都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945年在重庆当过小学教师。|
      1946年夏,她转调到上海文通书局工作。年底辞去编务,专事创作和翻译。在此期间,她参加过上海文协及进步文化界组织的一些活动,如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运动等,并在《文艺复兴》(郑振铎、李健吾主编)和《大公报》(凤子、马国亮主编)、《水准》月刊、《文汇报·笔会》副刊(唐tao主编)和《大公报》、《时代日报》、《世界晨报》、《侨声报》、《联合晚报》等文艺副刊上发表诗歌、散文、书评及译诗等。
      1947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交响集》(上海森林出版社)。
      1948年春,她与友人王辛迪、曹辛之等共同发起创编《中国新诗》月刊,为了避免向反动当局登记,一直用的是丛刊名义,实际上每月出版。与此同时,还编了一套“森林诗丛”,已出版数册。同年底,《诗刊》、《诗丛》、《星群》和森林出版社,何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捣毁和查封。
      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同年底开始从事政法工作。建国以来,由于工作繁忙,文学创作基本中断。直到1978年近30年中,她只发表过两首诗。但工作之余,她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
      1950年至1951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的较多,被该刊聘为特约撰稿人。
      195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译作——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印数达百余万册,该书是作家根据法译本转译的,参照了俄译本及英译本,并由冯至根据德文译本作过校订,是一本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书。
      1956年该社又出版了她译的苏联波列伏依的短篇集《一把沃土》,1958年出版了她和邹荻帆合译的巴基斯坦诗人伊克巴尔的诗选。此外,她还译过一些零星的诗文,散见于《世界文学》及其他报刊。
      1956年任《世界文学》编辑。
      1973年退休。
      1978年起,重新执笔创作,10年来发表诗作近200首,散文和散文诗数十篇,并有新的译著问世。
      1981年至1984年曾为《诗刊》编外国诗专栏。诗集《老去的是时间》获1986年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3263. 陈敬容家庭生活
      乐山旧制为嘉定府,古称嘉帅。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辛亥革命后教小学,学会了新式的算术。陈敬容四岁启蒙,全靠祖父。童年时,祖父常教她读书。起初读《三字经》、《孝经》,后来读《史鉴节要》、《论语》、唐诗等。小说则无论新旧,一律不许看。祖母因为自己不识字,最反对读书。父亲终于在四川军阀手下当一名不大的官儿,东奔西跑,常年不在家。母亲是一个商人家的女儿,念过私塾,结婚后,千方百计要去县城女子师范读书,由于祖母的竭力反对,终于没上成,一直引以为憾,因此,对女儿读书,十分支持。
      成长环境
      陈敬容,笔名蓝冰、成辉、文谷。1917年9月2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城。乐山旧制为嘉定府,古称嘉帅。它是距峨眉山百里左右的一个半岛形地带,三面为长江支流所环绕,只有一面陆路,经几个县通往成都。那里气候宜人,风物多丽。古往今来,哺育了不少有成就的文人。盛唐诗人岑参,现代作家郭沫若都出生在那里;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那里的凌云山上读书,凌云山有东坡洗砚池,历来被视为名胜之地。 她家里虽不富裕,却足可温饱。祖父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辛亥革命后教小学,居然学会了新式的算术。陈敬容四岁启蒙,全靠祖父。童年时,祖父常教她读书,但只限于“正经书”。起初读《三字经》、《孝经》,后来读《史鉴节要》、《论语》、唐诗等。小说则无论新旧,一律不许看。祖母因为自己不识字,最反对读书,她总是愤愤地说:“读了书做女王吗?我不读书,也活了一辈子。”祖父很希望父亲能光耀门庭,父亲终于在四川军阀手下当了一名不大的官儿,东奔西跑,常年不在家。母亲是一个商人家的女儿,念过私塾,结婚后,千方百计要去县城女子师范读书,由于祖母的竭力反对,终于没上成,一直引以为憾,因此,对女儿读书,十分支持。
      少年时期
      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上有一位拖着粗大辫子年长的同学,常常给大家讲一些旧小说里面的故事,如《七侠五义》、《再生缘》等。同学中有这类书,互相传看,他们被带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陈敬容从这些书里读到了在教科书里读不到的东西,感觉特别新鲜。少年时代的陈敬容,在抑郁、沉闷的环境里,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偷读
      祖父有一间很大的书房,橱里、架上、桌子上堆满了虫蚀的线装书。陈敬容希望像祖父一样,堂堂正正地坐在那里,探取书中的奥秘,但森严的家规却把她拒之门外,未成年的孩子是不准进书房的。十二岁那年一个冬日的黄昏,一家人都在房间里烤烘笼,陈敬容瞅准时机,悄悄地推开书房的门,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聊斋志异》,拿回自己的房间,塞到床褥下。待到深夜才坐在油灯下阅读。她在1946年写的散文《偷读》中回忆道:“怎样的惊奇、狂喜,又怎样的骇怕!那些鬼怪、狐狸的故事,真叫人毛骨惊然!好像他们都在窗隙里、门缝里向我窥看,好像他们已经进到屋内,躲在那些拥挤的家具背后。但是这种恐惧却不能夺去我阅读的兴趣,我便把两手捧住了脸,只留两只眼睛,朝向书本上;偶然也举眼望一望四周,但马上又骇怕地收回来。”
      从此,她读书的兴致愈来愈大,想方设法躲开祖父的目光,在书房里大加搜索,慢慢地发现了《三国志》、《列国志》和名目繁多的小说,又从叔父商店的学徒手中借来了《封神榜》和《西游记》等,贪婪地阅读。开始偷读时,心还怦怦地跳个不停,当专心地读一阵子以后,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3264.陈敬容文化影响
      陈敬容是中国现代最抒情的女诗人,也是创作时间跨度最大,艺术生命最长中国现代女诗人。陈敬容的诗歌或诗化散文记录了从中国西部一个偏僻小城走出来的女性,如何将生命的印记烙在了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她不断沉沦在苦难中,却永远歌颂着春天和黎明;在蓝色的冰下,永远寻找森林的新绿;她保持着诗歌探索的先锋姿态,又始终是一介平民甘居边缘;抒情与智性、阳刚与阴柔、旧世界与新时代、人性和社会中对立的两极,都包容在她的作品中,组合起来,是一首具有多层次的张力的交响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3265.陈敬容代表著作
      著作
《星雨集》(散文集)1946,文生
《交响集》(诗集)1947,星群
《盈盈集》(诗集)1948,文生
《九叶集》(与诗友八人40年代诗选合集)1981,江苏人民
《陈敬容选集》(诗歌、散文合集)1983,四川人民
《老去的是时间》(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远帆集》(散文、诗选集)1984,花城
《八叶集》(与诗友七人新时期诗选合集)1984,香港三联
      翻译
《安徒生童话》(6册)丹麦安徒生著,1947,上海骆驼书店
《太阳的宝库》(中篇童话)俄国普里希文著,1947,三联
《巴黎圣母院》(长篇小说)法国雨果著,1948,上海骆驼书店;新译本,1982,人文
《沼泽王的女儿》(童话)丹麦安徒生著,1950,三联
《丑小鸭》(童话)丹麦安徒生著,1950,三联
《绞刑架下的报告》(长篇小说)捷克尤里乌斯.伏契克著,1952,人文
《图象与花朵》(诗集)法国波德莱尔和德国里尔克的诗合集,1984,湖南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30 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30 06:05 编辑

      3266.陈敬容人物思想
      思想好像一盘琴键,它静止着,等待着敏捷的手指的撩拨,通过一片奇异的颤动而响出一串乐意。
      住在固执的大地上,你有时也想飞吗?
      用手指轻轻触动你思想的琴键,弹一曲“羽毛之旅”吧。你将感觉到阳光在陈敬容著你的翅膀上微笑,白云在你的左右飘浮,和风在你的毛羽间呢喃;而大地带着它的欢乐在你的脚下眩晕。
      在荒凉的沙漠里,你有时也想听听流水的声音吗?
      拨动你思想的琴键,弹一曲“水之流琴”吧。你会听到河溪的潺潺,海洋的汹涌,瀑布的奔泻,喷泉的细语,池水的幽咽。你会以为你自己真的身临一片茫茫的水上,你会听到千万种水,以千万种温柔的声音向你呼唤。
      你有极端幸福或极端悲哀的时候,你需要微笑或者低泣,而笑颜和眼泪又不能给你以预期的抚慰吗?
      向你思想的琴键上,弹一曲“哀乐之外”吧,你将听到的不是欢笑或者哀哭,而是远过于它们的一种奇异的韵律;奇异的音波,它温柔而又强烈,沁凉而又暖热,它像一种甜酒或一阵春雨,带给你一些快意的战栗。
      但在这一切弹奏之外,更不要忘了弹起一片肃穆,一个庄严的力量,它是比太阳更温暖,比死更寂静,比生更强烈的。
      思想如一盘琴键,只在敏捷的手指下才能有神奇的和鸣。
      永不要让你的手指因怠惰而变得僵硬。
      可是当你的手指因太长久的弹奏而疲倦得迷乱起来,寻找不到你需要的音色,那么你应有一个短暂的沉默,以便重新修整你迷乱的触觉和听觉。
      但是你只能有准备再弹的休息,而不能怠惰的停滞啊,一停滞你将连音阶也很难分辨了。
      当清秋,当寒冬,只在思想的琴键上仍能有春之和鸣。当黄昏降临,当黑夜降临,只在思想的琴键上仍能有黎明的鸟声。
      美丽的赤子,人之子啊,你的身体可能被屋子遮住,被墙壁挡住,被栅栏隔住——可能被有形或无形的囚狱,将你和自由的天地深深隔离;但你的思想,你灵魂的鹰隼呀,它的铁翅随时可以冲破这些拦阻,它要飞向云中,而且要穿过云,飞向云外,飞向宇宙最后的边缘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7 07: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