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3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3196.田间创作道路
  他写第一部诗集《未明集》中的作品时,还不到二十岁。由于创作时距长达三四年,因此这些诗作的情况也不一样。它们大多描写工人、农民、兵士等受苦者的命运,含有真切的感情,又表达了作者反抗的愿望,也有一些则缺乏向往和希望。在语言上,田间的诗作大多朴实明朗,可以看出他当时追求大众化,学习民歌的努力,也有少数诗句比较晦涩欧化。但不论内容或语言上如何存在差异,这些诗歌具有明显的特点:出发于现实,有所为而作。正如作者在《我怎样写诗的(代序)》中写的:“没有诳语,诚实的灵魂,解剖在草纸上,……”这是对他早年诗歌特点的确切的自评。
  写于抗战前的集子还有《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中国牧歌》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斗争,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日益深切的关心,诗集的情绪比《未明集》强烈,反映生活也较为充实。作者热爱农村,呼喊着“田野,我底母亲”(注:《中国牧歌·唱给田野》),向往农村中新鲜活跃的生命力。但侵略战争给祖国农村、尤其是东北大地带来了苦难,诗歌发出了激昂的呼声,号召斗争:“在中国,养育吧,斗争的火焰”(注:《中国牧歌·走向中国田野的歌》),“射击吧,东北的民众呵”(注:《中国牧歌·松花江》)。这些诗歌的句子是“燃烧”、“粗野”、“愤怒”的(注:《中国牧歌·诗,我的诗呵(跋语)》),充满了对苦难的抗议和反侵略斗争的激愤。作于一九三六年夏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共分三部:《饥饿》、《扬子江上》、《去》,它以高昂的情绪,激动的语言,揭露和控诉着农村中的不平:农民的饥饿,母亲的哭泣,地主的欺压,帝国主义的著杀……。长诗以扬子江象征祖国和人民,呼吁它觉醒,号召它战斗,并相信“人民的春天”将“踏着战斗的路回来”。长诗写作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要求日益高涨之际,民族的愤怒,阶级的仇恨,都在诗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农民军队”的歌颂,并“寄托着对红军的希望”(注:《家》,1962年第4期《安徽文学》)。
  和当时一些有成就的作者一样,田间通过这两部诗集,把自己的深厚感情呈献给祖国的农村、原野,关切着农民问题这个中国革命的基本课题。这两部诗集也反映了作者更善于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绪、坚定强烈的斗志,但在当时还缺少凝炼成熟的形象。
  抗战开始后,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一九三八年初写的《论我们时代的歌颂》(注:《给战斗者》诗集的《代序》),表现出他要为保卫祖国的战士自觉地创作出“情绪饱满”的能反映现实苦难和斗争的好诗的愿望,并进一步表示了参加到实际斗争中去的决心。不久,他就去到延安,同年冬天,又过封锁钱,以后较长期生活、战斗于晋察翼边区。在延安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田间都是当时街头诗运动的“积极分子,是发起人和坚持人之一”(注:《写在〈给战斗者〉的末页》,见1959年版《给战斗者》),他写出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如曾经传诵一时的《义勇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3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3197.田间艺术成就
  田间从一开始作诗就注意诗的战斗性。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1937年12月,他发表了长诗《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富于战斗性和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新中国建立后,田间诗作题材广泛,大体可分为表现朝鲜战争和海防前线、国际友谊、少数民族生活、农村生活等四类。先后出版有《抗战诗抄》、《一杆红旗》、《誓辞》、《田间短诗选》、《非洲游记》等。长篇叙事诗《赶车传》是田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贫农石不烂寻找乐园的过程,描绘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这部诗的艺术特点是,结构灵活,除第一、七部外,其余五部皆以五个人名为题,每一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独立成章,这样便于对每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句法采用六言和七言三拍的格式,明快严谨,朗朗上口。在叙事主人公之外,诗人还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让他在每部诗中或咏怀,或议论,或谴责,以增强叙事诗的抒情效果。
  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3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98.田间相关简介
  田间是抗战前夕诗坛上崛起的新星,田间从延安到晋察冀,一直是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他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新诗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闻一多谈论田间的诗作时,曾以本诗集内的街头诗《多一些》等为例,肯定作者是抗战“时代的鼓手”,并指出他诗歌中具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欲”,“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注:《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见《闻一多全集》(三),1948年开明书店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3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3199.田间著作书目
  未明集(短诗集)1935,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中国牧歌(短诗集)1936,诗人社
  中国农村的故事(叙事长诗)1936,诗人社
  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诗集)1938,生活
  给战斗者(诗集)1943,希望社
  戎冠秀(长诗)1946,冀晋日报社
  她的歌(长诗,又名《她也要杀人》)1947,海燕
  赶车传(第1部,长诗)1949,新华书店;上下卷,1959—1961,作家
  抗战诗抄(短诗集)1950,新华书店
  短歌(诗集)1950,群益
  一竿红旗(叙事长诗)1951,工人
  拍碗图(中篇小说)1951,三联
  我的短诗选(诗集)1952,人文
  誓词(诗集)1953,新文艺
  板门店纪事(散文集)1953,人文
  汽笛(诗集)1956,作家
  欧游札记(散文集)1956,作家
  芒市见闻(诗集)1957,云南人民
  马头琴歌(街头诗集)1958,中青
  长诗三首(上下集)1957,作家
  1958年的个(街头诗集)1958,中青
  东风歌(和社员唱合集)1959,作家
  火花集(散文集)1959,百花
  英雄歌(诗集)1959,上海文艺
  英雄战歌(长诗)1959,作家
  田间诗抄(诗集)1959,人文
  新国风赞(诗歌)1964,作家
  田间短诗选1960,人文
  非洲游记(诗集)1964,作家
  太阳和花(诗集)1965,作家
  清明(诗集)1978,河北人民
  云南行(诗集)1982,云南人民
  离宫及其他(诗集)1983,花山
  青春中国(诗集)1984,陕西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3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3200.田间相关评价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诗人田间是有独特魅力的。任何具有起码民族自尊心的中国读者,只要认真投入地去读田间的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样以中华民族凛然的崇高气节和无辜者的鲜血凝铸成的诗章,心灵不可能不被深深地震撼。
  他是一位战斗诗人,曾有“时代的鼓手”的美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4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3201.《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4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24 06:31 编辑

      3201.《黄河颂》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4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3202.《黄河颂》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4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24 06:35 编辑

        3203.《黄河颂》作者
       光未然(1913~2002.1.28 )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30年代起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1940年去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勇于面对重大文艺现象发表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24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24 06:38 编辑

              3204.光未然个人简介
       中文名:张光年
    笔名:光未然
    籍贯: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13年
    去世年月:2002年1月28日
    职业:艺术家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品:《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7 1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