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文革记忆『我的1967』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9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9 14:19 编辑

1967年11月12日
         【斗争】
          寂静,
          除了滴答的钟声。
          沸腾,
          热血在心中。


         想到未来,
         想到祖国,
         想到个人的前途,
         想到幸福与光荣。


         啊,
         这是一场”公与私”的战斗,
         二十二年的生活,
         在迎击那习惯的恶风。


         滚你的蛋吧,
         个人主义的蛊虫。
         休想用无形的锁链,
         锁住前进的英雄。


         明天,光明灿烂的明天,
         前程,光芒万丈的前程。
         抛弃了一切私心杂念,
         才能有无尽的生命。


         高山草原,
         艰苦的风沙酷暑。
         来吧,无穷无尽的斗争斗争。
         一颗火热的心正在激烈的跳动,
         青春之火烈炎熊熊。


         寂静。
         斗争。
         平静而兴奋的夜晚,
         破私立功的途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1月13日
         今天到学校,班级里只来十几个人。新生就要来了。怎么办大家都不很清楚。闲扯一气。一散了之。
        从学校回来,碰到了丛会,到家谈了一阵他外出演出的情况。以及外地的革命形势。这次他们在全省巡回演出,形势大好。正如毛主席说的,群众充分的发动起来了。他们演出的东北的新曙光受到各地革命派的热烈欢迎。还谈了一些其他事情,如演出队的思想建设等等。
         下午就看小说“破晓风云”。
1967年11月14日
         有前进的东西就有后退的东西,两者的斗争决定了事物的生存,发展,变化。
         文化大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飞跃的前进,这是主流。同时,一些人的思想却极力自觉不自觉地抵制这种飞跃前进的思想。禁锢在一种阴暗的圈子里。妄图使人们的飞跃再回到甚至退到过去的位置。
         要打破这种倒退的思想。这是毫无疑义的。这种思想是革命的阻力。当然对于这种倒退思潮的破坏需要时间。要在每一时刻不懈地进行杜绝和消灭。不能放弃一刻的思想斗争。
         向倒退的思想进行不倦的斗争是我们的一项伟大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9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1月15日
         中午,雪冰来了。谈了学校新生报到以及班级分配问题。接着,又谈了一些关于分配的设想以及他对学校的一些问题的看法。
         新生入学,这是一个大事,这无论如何是一个新的开端。预示着一切必须纳入正轨。我们想到了很多困难。现在教室的问题解决了。怎么上课?学校原来组织怎么处理,这是需要动脑筋的问题。
         新生入学需要一批辅导生。可以想见,将来需要一批当老师的人。这个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雪冰表示,如果让她当教师,她就去。
         我认为学校捍联总不能靠近。这个组织不是左派组织,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合作可以不能混在一起。雪冰常参加一些他的活动。我认为不可还是脱开为妙。
         下午我到学校,又到赵营安老师处,与王廷帮和庄潤民老师一些对时局的认识问题。他们原来是炮轰派。现在认识到炮轰离开了大方向。所以要找第三条道路。在轰和保之间有没有正确的道路呢?没有的。在轰派和保派之间却有新的正确的立场可以抉择。轰和保从总体上说是路线的斗争。但从轰派本身与保派本身却反映出另外的大量的其他问题。如各地的具体的派性斗争,某种局部的认识,某种糊涂的观念。就不能够把任何一个保派与轰的斗争,都是看成路线斗争。所以在这样的派别斗争中,往往就应该在他们中间找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正确的道路。
         我们学校的情况就是炮轰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而捍联总却是一个谈不到革命的组织。
         晚上新春德胜等又来了。谈了一些革命与个人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1月16日
        观看了评剧《智取威虎山》。
        这是根据京剧革命样板戏移植的共十场剧。很好,体现了主席的军事思想,显示了我们人民军队勇敢坚定与人民之间血与肉的联系。杨子荣的形象高大,英勇,机智。他充满着对党对人民,对主席的无限忠诚,用英雄的业绩留给我们学习的榜样。夹皮沟群众的描写是很必要的。深刻的,丰富的。看上去似乎与打仗关系不大,其实不然。这正体现出我们的军队的性质。和我们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是依靠群众来进行的。
         从表演艺术来看也是比较理想。革命的戏剧前途无量。
1967年11月17日
         和李秉臣谈了一次话。从解放以后,他积极学习劳动,谈起来认识还是很好。他认为革命小将对他的批判斗争是完全应该的。因为他认识到当时他镇压了革命,由于长期受到修养的毒,辛辛苦苦是为了资产阶级司令部。他找到了自己的敌人。表示努力改造,继续为党做好工作。
         我表示对炮轰派的认识应该是人民内部矛盾。他们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他们犯错误只能是认识问题。他从自己的解放讲,小将犯错误是应该挽救。不能一棍子打死。他表示仍然欢迎炮轰派志的帮助。
         对于学校的问题我谈了一些。希望他还是参加筹备小组的活动。虽然我们还有一些异义。我认为让他对学校问题明确表态也是难为,就没有一定追索。
        谈的最长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意义,毛主席的部署,我们的态度。是个小小的斗私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13 13:41 编辑

1967年11月18日
        学校里的生气是由于新生力量的补充。这股力量目前是向上的。但是如果环境造不成向上的条件,也将给学校更加混乱造成前提。
      很 明显这些小同学如果不很好的组织,势必自流以致不可收拾。
       现在班级安排还可以,只是学校的整个形势不利于开课。仅仅新生开始上课恐怕不能坚持。关键在于抓紧,否则不成虎反类犬。
        炮轰派在关于辅导生的问题上做了文章。的确,现在的辅导生大都是原八八团或赤卫队的骨干力量。这就不能不使人们有所议论。其实有什么办法呢?除了炮轰派以外,造反团的同志也不参加所谓的捍联总。只剩下一些八八团赤卫队的人了。看到这样一些辅导员,我们是应该而且必须担心的。        由于新生入学,我们毕业班的教室也没有了。人们更很少到校。悲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1月19日
         今天看了两个电影。“列宁在10月”与“红日”。从性质上比较,一个是革命的,一个是反革命的。一个是要认真学习的,一个是要严肃批判的。
         列宁在10月描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伟大的10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如何组织革命和在伟大的十月革命中如何和群众在一起,用他的光辉的思想以及用他的光辉思想武装起来的人——革命的工人,水兵,士兵们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产生的业绩。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列宁的伟大形象,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形象。看到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光焰。看到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最正确,最光荣,最伟大,最唯一的道路。
        影片用列宁用列宁事业向人们宣告了颠扑不灭的真理。工人阶级不能把自己解放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的身上。工人阶级一定要用革命的暴力推翻反革命的暴力。工人阶级没有权利等待资产阶级绞杀革命。必须毫不迟疑地把一切权力夺到工人阶级手中。
        列宁有力的抨击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叛徒托洛斯基,吉诺维也夫与加米涅夫之流。这些人反对革命的起义,出卖党的利益,出卖自己的灵魂,是应该永远遗臭,世世作为反面教训的。
        列宁的形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不仅有伟大的思想,而且还有伟大的魄力,伟大的热情与坚定的不倦的战斗力。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用列宁的思想,用列宁的旗帜重新换来苏联的春天吧。
        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敢把十月革命的历史重现在人民面前吗?他们怕,怕得要死。他们不敢,像老鼠怕见阳光一样。但是十月革命的光辉是遮不住的。毛泽东思想把它重新交给了苏联人民。苏联人民总有一天要起来造反的,要把十月革命的红旗重新插到列宁的故乡。
        红日这部电影是相当反动的。编导不惜工本贩卖了大量的毒素。把我军指挥员自上而下的歪曲。把我军的战士尽情的污蔑。给敌人74师树碑立传。是典型的歪曲毛主席的军事路线,歪曲人民解放军美化敌军的大毒草。要批判的几乎每每都是,实在是明目张胆。可见编导是如何的反动了。
        红日是在亚细亚电影院看的。雪冰和我一块儿去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3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13 18:14 编辑

1967年11月20日
          今天星期一,学校里只有在这一天人才多一些。班级里来了大约不到20人。学校里的炮轰派也回来不少。
        我和全乃林老师就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认为:
        1)学校捍联总目前方向是对的。所以要和他们合作。至于以前并没有说他们是正确的。
       2)关于夺权,他不太清楚。是派性斗争,是错误的。
       3)筹备小组成立的机会不成熟,是学校捍联总搞的。他们不能不参加。
       4)对炮轰派的过去是肯定的,但现在是犯了方向错误。可是只要他们回来实现复课。放弃炮轰。仍然可已成为革命派。
        5)对捍联总目前的做法也是有意见的,也在帮助与批评。我们坚决反对利用流氓反对武斗。
       6)以新生为本,搞好教改。造反团中的广大不轰的战士,投身到教改运动中。
        目前学校实现复课的阻力什么问题,我们也进行了商榷。我认为要联合必须复课。而要复课必须实现联合。当前的阻力不仅来自于炮轰派,也来自于捍联总。来自于筹备小组。学校的联合只有炮轰派和捍联总以及造反团中的保派共同坐下来学习,用党性代替派性进行协商才能实现。而首先是捍联总高姿态的检查,承认错误。然后炮轰派检讨自己的错误。共同组成领导班子,领导教育革命。目前学校的筹备小组是不符合主席思想的。是没有广泛的,有代表性的群众基础的。中央关于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建立基层革命委员会的批件中,精神已经很明确。他宣判了学校筹备小组的早产。当然,就目前学校的情形,要有一个领导新生的班子,那也要多方协商。不成的话,单方面也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领导教学的班子罢了。成立筹备小组就是革委会的前身,由单方面实现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不很一致。但他表示要做捍联总工作。首先检查作为向前推进我校前进的通道。       刚刚和权乃林谈完话,学校里又发生了一场大型武斗。捍联总中的流氓分子,手舞带钉子的棍子把炮轰派赶出了大楼。接着捍联总中煽动武斗的人在楼外也被炮轰派打倒。录得又是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剎时间走散了许多。
        大概我和全乃林的谈话又是无助大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5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1月21日
         孙黎的《风云初记》早就看完。这部小说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后党所领导的浮沱河西岸的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伟大的抗日斗争的故事。故事开阔,人物很有代表性,语言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别具风格。作者用他热情的,满含诗意的笔,塑造了一群在抗日斗争的暴风雨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的形象。歌颂了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功绩。
        作者在作品中反映了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的阶级分化,但是还不够,有很大的不足。未能表现出当时地主阶级如何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而农民又是怎样和他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在作品中,人民对于国民党军队的不信任,仅仅是在抗日的实践中形成的,似乎以前是非常信赖的。对地主阶级如对田大瞎子以及国民党的斗争,写的薄弱,被动。正面人物农民意识有的还严重的具有。如狭隘的保家思想和报恩思想。作者的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复杂的情况,这一点是不无有益的。那些看起来的不足也就不足道了。
        作者歌颂了人民军司令员吕正操和当时120师的师长贺龙。现在看来,显然是历史的误会,这本身是不能有什么指责的。把他们个人换成党就好了。
        有些问题还未成熟,还不能谈出来。就记这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5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15 16:21 编辑

1967年11月22日
        早晨我去找俊太,俊太去找我。结果谁也没有找到谁。
         中午我又去找俊太,他正在家。畅谈了对几部小说〔州委书记〕〔两个姊妹〕等外国作品的感受及批判的意见。决定读书必须注意学习,一方面是作品本身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是反映这种思想的手法及创作。又谈到了关于现实主义与典型问题。认为不仅要求革命的现实主义,而且要求这种现实主义的典型。而且还要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去取材。
        之后我们到松花江畔散步。松花江已经封冻了。说不清是具体的什么时间封冻的。大江上下刮着朔风。有很多人在江上行走,显得非常肃穆。
        边走边谈,在道里冷餐部共进了午餐。都喝了一点儿酒。可以说生平第一次在外边喝酒,我有些头晕。而俊太的脸红的像块红布。好在天冷,我们还可以镇定地走回家去。
        在我找俊太的时候,雪冰到我那去了。最近和雪冰的接触多起来。没有人和我接触,除了俊太,洪箴,新春,德胜。女同学只有雪冰。不知为什么,我们之间同志与朋友的感情加深了。
         我对雪冰的认识感到她政治上进步,思想不同于一般的女同学那样平庸狭隘。虽然有些个性是可以改造的好的。我们之间友谊的基础就是政治上合得来,至于其他方面,是没有多少共同点的,也不去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15 18:07 编辑

1967年11月23日
       最近我打算到农村去。学校里一时没事干。到农村观察学习一下倒不无益处。
        我把这个打算和同志们谈了。他们都很支持。对于我来说,哪怕是半分钟的时间,也不能毫无内容的度过。平庸无事的碌碌生活,没有生气的相处,我无论如何不能忍受。
        这次到农村可以多带一些书学习一下。主要的还是学习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朴实的感情。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一直一知半解。本来应该发动一个集中的农村战役。现在从全国的城市的形势看来,机会迟了。不知是怎样安排的。
        这次的地点打算到吉林舒兰平安公社姨母家里。时间没有确定,住多久看形势。
1967年11月24日
        和雪冰进行的一次亲切友好的坦示胸怀的谈话。这是在我意识到了雪冰对我的关怀与友谊的加深之后,决定主动找她交换意见的。真的,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从来没有过的。在主动找话题时,竟然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不知为什么,对于那一层隔在两个人之间的薄薄的纸,谁都羞于去触摸,更不敢捅透。我们海阔天空的谈了好一些其他问题才谈到正题上。
        正题是什么呢?是关于我们之间的友谊,它是怎样产生的?保持在什么程度,我们的明朗的态度。
         我毫无保留的告诉了她,最近我的心里总也抹不掉她的影子,她的那颗心已经扣住了我的心。在我的思想中引起了狂热的波澜。生活使我们产生了友谊,使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与同志。如今又有了新的东西在里面,或者我们应该加入新的东西到里面了。
        雪冰,听着我谈话看出来也是非常的激动。不自然,脸上不断泛起红晕。她大概没有考虑到我能够这样的坦率也许过分分明地把问题谈开。她的心情一定很矛盾,爱我们之间的友谊,为友谊不断的灌溉着新鲜的活力。但又不愿意提到人们常说的爱情。甚至感到现在不应该有爱情。如果我不主动的把问题摊开,她是绝不会这样做的。还会默默地把友谊的幸福用自己少女的情感灌输到我们的生活中。问题摊开也就是公开的承认我们之间的友谊在加深。而且用全部青春的热血去共同浇灌。对革命,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应该的意义的。在我们谈话中,她有时只是说“我有责任”“我应该负责”意思是说她在我的平静的思想中投下了一块石头,而感到不安。我安慰她,我们是马列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回避任何东西。既然我们之间已经有了爱情的基础——革命的友谊。那么我们正视它吧。她说“现在不应当考虑的太多。”是的。但是怎样才能不考虑的多呢?如今还没有走上社会,当然不能早早就考虑起自己的私生活。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友谊应该有一个严肃的认识。它不会是我们昏头涨脑,而只会使我们更紧张地投入到事业中去。这样比那种遮遮盖盖用敏感来说话的生活要自然的多。我问雪冰“我的谈话是不是很突然?”她回答“不感到突然。想不到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显然她是有准备的。我们的开诚布公的谈话使我们的友谊的结蒂更牢固了。方向更明确了。我们共同浇灌这友谊之花的责任更强了。
          把问题摊开之后,我们热情的谈论了我们往昔的生活。追忆了我们友谊的产生。最后我们认为,我的友谊仍然保持在革命的同志与朋友的界限。为了互相更深入的了解,要主动的交换思想。广泛地实行互助。让爱情的火种在纯洁的友谊中燃烧。
         这一天在我生命的航道上是值得记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