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8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3136.艾青人物评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反法西斯》《旷野》《黎明的通知》《雪里钻》等,咏叹民族命运,呈现出忧郁、感伤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在诗学上受凡尔哈仑等外国现代诗人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他直接表现新生活及建设者的诗作,疏离已有的艺术个性,显得平淡,但保持着原有诗思的格局。取材域外的《维也纳》《南美洲旅行》《大西洋》等,写实与象征互渗,想象和感受独到,为当时的出类拨萃之作。
  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他诗思如涌,《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属精心构撰的长诗,大量篇什短小精悍,主题接续三四十年代渴求光明、真理的情思线索,并有大幅度延伸,更为深沉、凝重、睿智,注重在具体物象中把握超越物象的意蕴,走向象征。
  朴素、凝练、想象丰富、意象独特、讲究哲理,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 《鱼化石》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3137.《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根据地刘家峧村的青年队长、杀敌英雄小二黑,与本村俊美聪慧的姑娘小芹相爱。但因违背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其时,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兴风作浪,罗列罪名,趁火打劫,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残酷迫害,几乎使这对恋人的爱情夭折。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区长出面支持,经过一番斗争,惩办了流氓恶棍金旺,教育了封建愚昧的落后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至此,这对追求婚姻自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侣,终于如愿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3138.《小二黑结婚》创作历程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部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首先将这部小说手稿送给北方局秘书长兼党校教务主任杨献珍审阅。杨献珍读后,认为这是一部通俗活泼、格调清新的好作品,便将它推荐给了在北方局妇委会工作的浦安修。
  作为八路军副总司令兼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在工作之余,还有一项为丈夫搜集、提供好书的特殊任务。在那个好书匮乏的年代,当彭德怀一见到《小二黑结婚》,便喜不自禁地与妻子连夜拜读,仅用一个晚上就看完了,并拍案叫绝,大为赞赏。根据彭德怀的意见,浦安修立即向太行新华书店负责人建议尽快出版该书,并特别强调彭德怀和杨献珍是如何如何的欣赏、重视该书。但过后却迟迟不见结果。
  于是,杨献珍和浦安修将此事向彭德怀作了汇报,以求支持,彭德怀便当面为该书题词:“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作品还不多见。”并特别解释说是他着眼于“调查研究”的题词或许能起点作用,对于不懂文艺的自己来说,这是头一次如此“班门弄斧”,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尔后,彭德怀又专门请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李大章将自己的题词转交给太行新华书店。这样,《小二黑结婚》很快于同年秋季顺利出版了,它的扉页上就印着彭德怀的题词。这部雅俗共赏、风格独特的小说一下子就引起了轰动,不仅在太行区发行了数万册,而且还被当地老百姓改编成很流行的秧歌剧到处演唱。赵树理因此一举成名,《小二黑结婚》也成为我国解放区文艺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3139.《小二黑结婚》小说塑造了三组各具特色的人物。
  A.新型农民的典型: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时代农民的典范,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掌握自己的命运”。譬如: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当二诸葛为儿子收留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作童养媳时,小二黑含糊地说;“您愿意养,你就养若,反正我不要”。当三仙姑要将小芹嫁给—个旧军官做续弦时,小芹坚决反对,并明确表示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去”。两人在斗争中,自由恋爱结婚,反对封建迷信。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小芹也对她母亲的弄神行为不予理睬,反对恶势力。当恶势力金旺、兴旺利用被窃取的职权设下圈套,斗争小二黑和小芹时,他们毫不示弱,敢于面对面地以理抗争,并在党和民主政府的支持下,克服了自身的旧思想和旧道德,树立了新的思想道德,新的思想愿望,最后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B.落后农民的典型;二诸葛、三仙姑。
  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二诸葛迷信思想很重,“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了个12岁的童养媳;在恶势力的面前不分是非,软弱屈从,只会哀求“恩典恩典”。三仙姑好吃懒做,用迷信唬弄人,装神弄鬼骗取钱财;包办婚姻,给小芹找了旧军官;心理“变态”,讲究不合时宜的穿戴打扮,对小二黑和小芹表现出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和感情。两个落后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他们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作品的结尾,三仙姑改变了打扮撤去了香案,二诸葛也收起了八卦。
  C.封建恶势力的代表:金旺、兴旺。
  金旺兄弟利用农村新政权的稚嫩和农民的保守思想摄取了基层政权的职位,为非作歹兴风作浪,调戏小芹,非法斗争和捆绑小二黑和小芹,把持乡村政权。但最终他们还是逃不出人民政权的惩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3140.《小二黑结婚》作者
      赵树理(1906年9月24日-1970年9月23日),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中国现代小说作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在文革中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9月23日凌晨两点四十五分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3141.赵树理人物简介
  赵树理(1906—1970),山西省沁水县人,出身贫农家庭。他从小参加生产劳动,过着被剥削的艰苦生活;很小就喜爱民歌、民谣、鼓词、评书和地方戏曲,还是八音会(晋东南的一种农民自乐班)里摆弄各种乐器的好手。这些经历,对于他通晓农业生产和北方农村的生活习俗,熟悉农民的文化风尚和艺术爱好,培育自己创作的大众风格,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九二五年他进入长治省立第四师范学习,从创造社、文学研究会创办的刊物中接受了“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后来还受到一九二八年兴起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鼓舞。
  由于反动当局的迫害,他被迫离开学校,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流浪生活。从一九三一年起,他为太原一些报纸副刊写作小说等多种形式的作品。那时,他已深感“中国当时的文坛太高了,群众攀不上去,最好拆下来铺成小摊子。他立志要把自己的作品先挤进《笑林广记》、《七侠五义》里边去”(注: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人民日报》(晋冀鲁豫版),1947年8月10日)。他开始写作文字通俗,识字不多的农民能看懂,不识字的能听懂的作品,创作了《铁牛的复职》、《蟠龙峪》等小说,并且发表过文艺大众化的主张。早在这个时候,他已经选择了一条与很多作家有所不同的文学道路。他的意见在当时没有得到响应与支持,所写的作品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几乎全部失散了。虽然如此,它们作为摸索和试验,为以后的成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正如周扬后来指出的那样:赵树理是作为“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已经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进入文坛的(注:《论赵树理的创作》,原载1946年8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后收入《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赵树理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一年到华北党校,专门做通俗文化工作。此后,他在编辑《黄河日报》(太南版)副刊、《中国人》报、《新大众报》时,写作了大量小说、小戏、快板和其他通俗文章。他还参加农村剧团的编导工作,跟随剧团深入群众。一九四三年五月,赵树理完成了著名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彭德怀同志为该书的出版题词:“象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十月,他又创作了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李有才板话》。一九四五年冬,写成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与此同时,还写了许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如《孟祥英翻身》、《地板》(一九四四)、《福贵》(一九四六)、《小经理》、《邪不压正》(一九四八)、《传家宝》、《田寡妇看瓜》(一九四九)等。
赵树理
  在短短几年间,赵树理就以积极贯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并最早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受到人们的热情赞扬。一九四六年八月,郭沫若和周扬分别在上海和延安发表文章,推荐赵树理和他的作品。郭沫若评论《李有才板话》话:“我是完全被陶醉了,被那新颖、健康、简朴的内容和手法;这儿有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意义,新的作风,新的文化,谁读了我相信都会感着兴趣的。”(注:郭沫若的《板话及其他》,1946年8月16日上海《文汇报》副刊《笔会》)一九四七年七月,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召开会议,号召文艺创作向赵树理方向迈进。八月,边区政府以唯一的文教作品特等奖授予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成了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迅速翻译介绍到国外。从长期默默无闻,到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不只是他个人不懈努力的成果,还鲜明地标志着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革命文学运动从指导思想、读者对象到作品内容各个方面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8-19 06:26 编辑

      3142.赵树理作品影响
  当赵树理在解放区的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的《小二黑结婚》等通俗小说尚未引起知识分子圈子中作家充分认可时,作为共产党文艺政策发言人的评论家周扬就敏锐地指出:“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这种评价包含有对特定历史条件下文艺发展的一种展望,赵树理被解释为一种新型文学方向的代表,是能体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由于赵树理的创作顺应了大众化的文艺方向,这种“方向性”的提倡对整个解放区文学乃至五六十年代的文学,都影响巨大。由于赵树理作品与中共其时对文学的要求契合无间,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文学界对赵树理进行了大力推崇,甚至一度还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的口号。
  赵树理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写作之中,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是迄今为止写中国农民最为成功的作家。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四十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都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他既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又经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礼;他既懂得农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农民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看,还没有哪一位作家像他那样,汲取着民间文化的养分,站在现实的立场,以民间的情怀,一心为农民写作。赵树理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正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省察到赵树理的小说对于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3143.赵树理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
  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短篇小说:《登记》、《孟祥英翻身》、《锻炼锻炼》、《小二黑结婚》、《传家宝》、《铁牛的复职》、《地板》、《福贵》、《田寡妇看瓜》、《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
  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评论等。他的创作已结集为《赵树理文集》和《赵树理文集续编》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3144.赵树理人物结局
  赵树理惨死的前前后后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公开载文污蔑周扬是“文艺黑线”的“祖师爷”、“总头目”,预示着受周扬赞誉的赵树理在劫难逃。
  对赵树理的批判始于1966年夏,当时他在山西晋城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7月20日、7月21日,由晋东南地委书记等署名,接连贴出两张大字报,对赵树理进行全面“揭发”评判。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说赵树理是“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从此,开始了对赵树理的公开评判。
  山西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首先批斗赵树理,他们采用当时最时髦的“喷气式”姿势,把赵树理押到会场,给他戴上高帽,挂上大牌子,上面写着打红叉的“黑帮分子赵树理”。不料赵树理上台之后竟一把摘下大牌、高帽,把它们搁下台去,然后昂然挺直了腰。这自然激怒了造反派。“革命小将”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跟赵树理“拼刺刀”(比喻激烈的辩论)。不久,对赵树理的批斗再度升级,他被“揪回”太原。
  太原的造反派抢着批斗赵树理。一次批斗会上,一个造反派居然把赵树理从主席台上拉下来,朝他胸部拳打脚踢,赵树理的肋骨被打断,肺叶被折骨戳穿。1969年,赵树理再次被“揪回”晋城批斗。在一次批斗时,赵树理被人推下桌子,髋骨被摔断,直不起身子。从此,赵树理残废了,生活不能自理。
  1970年6月,山西省成立了“赵树理专案组”,赵树理被押入省高级法院军管组,进行隔离审查。赵树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被打断的肋骨,摔断的髌骨因为是“反动作家”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发炎化脓,引起了肺部感染。他患了肺气肿,连呼吸都十分困难。
  1970年9月17日,山西省革委会又召开批斗赵树理的大会。会前有人说:“赵树理病势沉重,已经不能动弹。”但一个青云直上的掌权者说:“他动不了,爬也要爬到会场去。”已奄奄一息的赵树理被架着来到太原湖滨会场接受批斗。因他实在站不住,造反派在台上放一张桌子让他双手撑着。过了半小时,他终于支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
  1970年9月20日,赵树理开始拒绝进食。9月22日下午,牢房里的赵树理突然浑身颤抖,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子里“呼噜”作响。经专案组批准,他被送到医院。9月23日凌晨2时45分,离他64岁生日仅差一天,赵树理告别了他热爱的人生,也脱离了无边的苦海。1978年,赵树理的冤案被平反。 (文∕赵魁元《文史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8-19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3145.赵树理迫害致死
  风暴乍起——赵树理与周扬绑到一块
  1966年7月1日,《红旗》杂志公开载文诬蔑周扬是“文艺黑线”的“祖师爷”、“大红伞”、“总头目”,预示着受周扬赞誉的赵树理在劫难逃。
  1943年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和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相继发表,在解放区引起极大反响,赵树理一举成名。小说不仅销售量大,还有数以百计的剧团将《小二黑结婚》搬上舞台。
  赵树理成为边区最出名的人物之一。曾到过边区访问的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甚至这样说,赵树理“可能是共产党地区中除了毛泽东、朱德之外最出名的人了。”
  与众多读者的反响相比,文艺界却有些冷淡。在当时的《新华日报》(华北版)上,还刊发了一篇批评文章。
  周扬是发现赵树理的伯乐。1946年,周扬到晋察冀解放区担任宣传部长。6月,他在张家口编印了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准备带往上海,这使他有机会审阅了赵树理的全部创作。这位很有眼光,善于掌握文艺界气候的理论家,撰写了《论赵树理的创作》,高度评价赵树理。
  周扬对赵树理的评价,不仅是他个人的看法,也代表着中共文艺界领导对赵树理创作风格的肯定。之后,赵树理的创作还得到了郭沫若、茅盾等的高度赞赏。时隔15年之后,周扬在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会上给1959年曾被批判为“右倾”的赵树理以高度评价,说“中国作家中真正熟悉农民、熟悉农村的,没有一个能超过赵树理。”赞誉赵树理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
  要和造反派“拼刺刀”
  对赵树理的批判始于1966年夏,当时他在山西省晋城县挂职担任县委副书记,7月20日、21日,由山西省晋东南地委书记等署名,接连贴出了两张大字报,对赵树理进行了全面“揭发”批判。8月8日,山西省委宣传部召开座谈会进行批判,说赵树理是“周扬黑帮”树立的“标兵”。从此,开始了对赵树理的公开批斗。
  山西晋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首先批斗赵树理,他们采用最时髦的“喷气式”姿势,把赵树理押到全场,给他戴上高帽,挂上大牌,上面写着带红叉的“黑帮分子赵树理”,后面站着一排“黑爪牙”:宣传部长,文化局长,剧团团长,戏校的校长、书记……
  不料赵树理上台之后竟一把摘下大牌、高帽,把它们撂下台去,然后昂然挺直了腰。人们没料到他敢这样做,顿时瞠目结舌,不知所措,黑压压的会场鸦雀无声。主持批斗的造反派头头一看阵势不好,赶紧带头高喊:“打倒黑帮分子赵树理!”会场才又喧闹起来。
  造反派头头大声喝道:“赵树理!造反派说你是黑帮,你胆敢反抗,这是反革命行为!罪该万死!我问你,你是不是黑帮?你的作品是不是大毒草?”
  赵树理慢条斯理地答道:“你们说我是黑帮,我不敢当。我这个人长得黑,这是事实,可是心不黑,也没帮没派。至于我的作品,那尽是‘豆芽菜’,连‘西红柿’都够不上。要说大毒草,我真不知道怎么种呢?”
  这番俏皮话,自然激怒了造反派。“革命小将”采取比较“温和”的车轮战术;分成三班,昼夜不停地跟赵树理“拼刺刀”(比喻激烈的辩论),不容他解释,更不许他辩驳,只要他承认是“黑帮”,不获全胜,决不罢休。
  刺刀拼了整整两天两夜,倔强的赵树理就是不承认,还抗议道:“你们这种做法怎么能叫‘拼刺刀’?你拼我也拼,那才叫拼刺刀!现在只准你们刺我,却不许我申诉,辩驳,这叫捅刺刀!”然而小将们却不吃这一套,“造反有理!管它是拼还是捅,反正你得承认是黑帮。我们的刺刀不见血是决不罢休的!”
  8月18日,赵树理被押往长治,隔离在地委招待所,听候晋东南地区的造反派批斗。在隔离反省期间,赵树理先后写过三份检查材料,他真不愧为“天真的人”,竟把这场你死我活的革命与反革命大搏斗比喻为轻松愉快的打扑克,把自己在其中的命运看作是插错了牌。
  从“文斗”到“武斗”,肋骨、髋骨全断
  1967年,全国性的报刊开始批判赵树理。《解放军报》刊文说“赵树理是反革命复辟的吹鼓手”,报刊纷纷转载,对赵树理的批判扩大到全国。江青2月1日声色俱厉地批判根据《三里湾》改编的电影《花好月圆》,说它“坏透了”!于是,对赵的批斗再度升级,被“揪回”太原。
  太原的造反派争抢着批斗赵树理。他几乎每天都被拖上卡车,挂上大牌,一次又一次地被人从后面扭住胳膊,抓住头发猛拉后抑——仰头示众,再猛按前躬——低头认罪。一次批斗会上,一个造反派居然把赵树理从主席台拉下来朝他胸部猛击一拳,待赵树理跌倒后,又向他胸部猛踢一脚,赵树理的两根肋骨被打断,肺叶被折骨戳通。山西各地的造反派都看上他,经常在半夜蒙住他的眼睛,从床上拖到卡车上,拉到全省各地批斗。
  1969年赵树理再次被“揪”回晋城批斗时,造反派别出心裁地摞起三张方桌,叫赵树理跪在上面低头认罪,接受批斗。批斗过程中,一个搞恶作剧的打手狞笑着对他说:“你不是写过《三关排宴》吗?这回就让你来个真正的‘三关排宴’!”说罢,在他背后猛地一推……桌子被推倒了,赵树理摔倒在地,昏死过去。当赵树理苏醒过来时,发觉自己的髋骨被摔断,直不起身子。从此赵树理残废了,生活不能自理。 
  赵树理被折磨得浑身是病,坐不能坐,睡不能睡,通宵坐在小板凳上,背靠火炉,胸伏床沿,爬着度日熬夜。他的“文革”难友、作家西戎回忆:“他手中曾经写过许多优美作品的笔,此刻就连逼着叫他写‘检查材料’也感到十分吃力了。我们劝他上医院,医生一看病历,惊问:‘作家赵树理就是你?’他说:‘这种时候,谁还敢冒名顶替我?’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疗,赵树理说:‘我是身不由己啊!’他带着药片回来,继续接受批斗。”
  生日前一天,在痛苦中去世
  1970年6月,山西省成立了“赵树理专案组”。赵树理被押入省高级人民法院军管组,进行隔离审查。赵树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被打断的肋骨生了炎症,烧得他浑身上下火炭一样。他本来是个怕冷的人,现在却不得不脱掉衣服,光着膀子才稍感凉快。他得不到任何医疗救治,甚至不准走出房门去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
  赵树理的女儿赵广建回忆:1970年9月6日,她几经周折获准探望父亲。当赵广建来到关押赵树理的山西省高级法院的一间小屋时。看到“父亲在伏案认真地抄写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父亲用一只手按着被打断的两根肋骨的侧胸,忍着极大的疼痛,艰难地坐在桌前恭恭敬敬、一笔一划地抄写着,汗水从他布满皱纹的额头沁出来,滴在纸上。看到这个情景,我悲痛难禁,一下子哭出声来。”赵树理对女儿说:“如果将来有一天你能看到党的领导,就帮我把它交给党,党会明白我的……”后来,赵广建把父亲写的字交给了周扬。
  9月16日这天,老伴违反禁令,为赵树理做了沁水风味的炉面(一种饭食)。吃完饭,他习惯地用筷子在碗边上敲打着上党梆子的鼓点,心情比较高兴。岂不知,一场规模空前,将置他于死地的批斗大会已准备就绪。
  9月17日,赵树理被架着来到太原湖滨会场接受批斗,因他确实站不住,造反派在台上放一张桌子,叫他把双肘撑在桌面上,胸部抵住桌沿,两手捧住脑袋,认真听批判。过了半个小时,他终于支持不住了,头上滚下黄豆大汗珠,两腿索索颤抖,一头栽倒在地……。
  1970年9月20日,赵树理开始拒绝进食。不管谁劝说,都无声地报之以闭目和摇头。9月22日下午,牢房里的赵树理突然浑身颤抖,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子里胡噜作响。经专案组批准,他被送到医院。23日凌晨2时45分,离他64岁的生日仅差一天,赵树理终于告别了他热爱的人生,逃脱了无边的苦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7 22: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