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2016浙江临安石门(汪家坞)避暑日记

[复制链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6-9-24 16:07 编辑

汪22  [600x440].jpg
                                        722日     星期五     
      清早醒来,举眼望去,山野一片宁静,真是少有的宁静!不一会就来了一辆小车,原来今日汪大伯把麻将朋友们安排在上次我们去的那个早已迁移下山的高山村,看风景,打麻将,吃正宗高山农家菜。
      今天准备休息一天。上午,先把自己昨晚洗澡换下的衣服给洗了,然后就帮着黄大妈扫院子,并拖净自己房间、楼道、楼梯及大厅。一切搞停当,也就坐在笔记本前,写起日记与整理起照片来。中午设想去三叉路口下的那个大溪潭里去玩水,也可还了多年没下水的心愿。下午休息起来,想带老太太们也到高山村去看看,谁知汪大伯他们因高山农家麻将机坏了,只得提早下山回来,据说午餐是六个蔬菜,二个晕菜,农家女主人极其好客,没收汪大伯一分钱。
      这样在午休后,也就自己开车去到三叉路口的溪潭玩水。当时也许时间尚早,下水时只有本人一个,微蓝色净凉的溪水哟,深处虽水区不大,但却超过一人一手之深。已经许多年没游泳了,一游起来似乎力不从心,手脚生硬,动作不协调,青蛙式变成了狗扒式,只不过游了10来米就感到吃力了。正好,有大批从山顶上伐下来的毛竹顺山放到了溪潭边,干脆拉过一根全作救生物漂在水上,只是用双脚在打水,这就要轻松多了。但不一会来的人多了,有开车来的,也有骑摩托车来的,有的像是三口之家,还带着小孩与救生圈的,一下子把不大的溪潭搞得热闹非凡,阵阵欢笑声传遍整个峡谷。此时,我想到了要拍几张照片,也就匆匆离开水潭上岸,来到上面的公路上,从几个角度拍了几张,即开车回农家吃晚饭。
      晚餐,大家仍坐在汪家院子内乘凉聊天,院子里顺着溪沟,山林,总有一小股微风拂来,坐着不会出汗,久了还会感到丝丝的凉意,而那几位麻将朋友也抓紧一些时机又拉开了战场。
      晚上,是我喜欢看的第二期《中国新歌声》。歌声中汪峰带有磁性的讲评声,那英有着女汉子般的表达力,哈林总是那样欢声笑语,而杰伦还是吐字不清的四位导师,让多少歌手都是仰望着他们。而每期也总有几位歌手,从个人的经历到家庭背景,尤其是每个人走过的那段艰辛的路程,常常会让我掉下感动与同情的泪水。
      小芸来电说小阿姨周日上午同她们一起来。新来电询问龙上农家住宿情况。永闯来电说他下午已到了龙上农家。
汪22-2_副本 [640x4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4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22-23 [640x480].jpg

(待续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23_副本 [640x480].jpg
                                     723       星期六        
清早,在汪大伯朋友要走的话语声中醒来。这是四位都上了80岁左右的老人了,但如今的年代,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开放,整个国民生活水平都向小康迈进,人也就显得年轻了许多。能这样与几位老朋友一起到山村来住上二夜,打打自己喜欢的麻将,吃吃农家饭菜,喝喝土酒,这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就像我们,每年的夏日都到山村避暑,清静的环境,新鲜的空气,理想的温度,适时的饭菜,这都是城里没有,更是都市人所向往的。
今天仍休息,也许是昨日在溪潭中戏水之故,腰似乎有点酸痛,往往坐一会想站立时,感觉不舒服。上午,也就在笔记本前处理昨日没完成的照片,并写下今日半天的日记。期间,叶青多次来电商量他小阿姨与小舅舅明日也想来山村的事宜,因小舅舅腿脚不便,最终决定人先来住二天再说,不行的话就回去。而其中一个原因,是农家房东黄大妈也有70多岁了,人多天热吃不消(女儿来电说她)。
午休起来,老太太们在大厅打麻将,我看了一会与蒋孔家史有关而终身未嫁的孔二大小姐电视,也就上楼又打开了笔记本,处理起几日来所拍摄的照片,并为今天日记配图。
晚餐后,散步于村口那几颗数百年的大树下(银杏与朴树),也就回到农家庭院坐着乘凉聊天。
夜,看《星光大道》至青春新节目,伴随着年轻的舞动与美妙的韵律而躺下。
给新电。
汪23-2_副本 [640x4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23-24 [580x4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6-9-29 09:49 编辑

汪24_副本 [640x480].jpg
                               724日     星期日     
       一早在老妈的动作下醒来,窗外苍天、山峰、树竹似乎还沉睡着。早早吃完早餐,正想在笔记本前坐下来,叶青的电话来了,说已经带着小舅舅与舅妈到了汪家坞村口的大树下,故匆匆下楼去迎接他们,而楼下已经麻将声一片。不一会,小芸与文昌也拉着小阿姨到了。午餐一下子多了六人吃饭,傅阿姨早就安排房东黄大妈买了一只本鸡,加上白切肉和几碗蔬菜,没人喝酒,大家吃得十分可口。等叶青稍作休息一会,大家吃完西瓜,我就搭乘叶青车去到杨宅坞下车,由他们二车三人返杭。
      杨宅坞村有着多棵260余年的枫香树,它们挺立在盘山公路的一边,远远望去,就像几位高大的长者,站立在那里,笑看山村的新变化。我抓紧在酷热下频频对它们按动着快门,想把它们粗壮、挺拔、美丽的身影留下来,更想把它们介绍给没来到这里的城里人。
其实,我今天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只是看枫香的美姿,而是离汪家坞五公里开外的水涛庄水库。然而在这样的高温烈日下,步行山路,强烈的阳光晒痛了我露出的双肩(只穿了一件背心汗衫),汗水不停地从全身涌了出来,来往众多的大小车辆排着热气从身边飞速驰过,所穿的背心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披在头上的毛巾也早已干透,身体似乎也浑身发热起来,还真有点吃不消了。此时,在一个山头弯角处,终于看到了水库大坝,越往下走越看清了大坝的全貌,顿时来了精神,顶着火辣辣的阳光快速按下了快门。然而再仔细一看,此大坝是水涛庄水库的背面,而正面放水大坝却继续要走到下游的水涛庄村才行,故只得再次咬牙大步向山下走去,而没走多会,一辆载着一对年轻夫妇的小车在我身后缓慢停下,客气地问我要不要搭乘一段路,一时被他俩的友好的善意所感动,但为了还能就近再拍到水库区域的照片,还是向他们招手致谢。望着远去的小车,想想人间还是有真情,顿时全身仿佛清凉了许多。
      然而,好在弯曲的盘山公路,靠山的一边总能见到小股的山水从山上流下,实在热了,累了,就拿出毛巾把山水泼在自己的脸、头及上身打湿,并在阴凉处稍休息一会,再喝上几口带来的茶水,这样总能慢慢地挺过最为极限的吃力时光。
      继续又是一段与前面相关无几的路程,来到了上次我们开车到过的水库大坝观看入口,同样大门紧闭,只得在大门口的公路边拍了几张照片,也就一直向水涛庄村走去。当我看到了水库大坝的正面,看到了“水涛庄水库”字样,此时时间已经三时多了,也就在村边找了一个阴凉处坐地上休息了好长一会时间,总算缓过了这一阵子,等到去汪家坞的小公交来了,这才乘上车回去。今天是第五个水涛庄水库半日游之行。
      晚餐后,大家仍坐在溪流的涵洞上乘凉,听着我讲述下午在高温下步行下山的那段艰难的路程。今天杭州更热,气象报40.3度,地表温度是71.4度。夜晚也许是下午烈日下2个来小时的走路,故只是看了一会杭州三台的“三扣一”娱乐节目,较早地睡下,而且一夜未起来解手。
      今天突然接到杭州金融办的短信:投资要谨慎……
      夜,总算打通电话与葛医生联系上了。
汪24-2_副本 [640x4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9-29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24-25 [640x480].jpg

      (待续 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10-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6-10-14 13:00 编辑

汪25 [640x480].jpg
                    725日        星期一        晴
    清早起来,傅阿姨就跟我说,房东黄大妈说,汪大伯生病了,可能要住院,让我们住几个人到对面“野猫山庄”去,谁知这一走就是五个人过去了。等帮着阿姨们搬完东西,开车带上老妈去到“龙上”看望永闯,并与他一起上到“冷坞顶”农居和“定云寺”庙,并拍了许多照片。
    龙上村,全村460余户农家,有毛竹、洋毛竹、笋干竹“三竹”面积达万余亩,是全国农村经济固定观察点,杭州市首批生态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临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临安市文明村、临安市十大旅游特色村、临安市卫生先进村。早年(1945年)曾是新四军驻军所在地,有几间老房子和临安政府于2013年立的临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而如今山村开出了众多的农家乐,杭州人居多,不少人还花15可居住15年的10余平方的小房间长住,其海拔在500米左右。
    冷坞顶,是个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顶上的小村,原本也只有50来户山民,如今已经不少迁移到山下去了,而最有看头就是数颗200多年的大树——香榧、榉树、柳杉和黄山木兰围成一团,高高地挺立在小村口。而其中榉树与黄山木兰二个树种,真还没怎么听说与见到过。
    定云寺,是上海人出资修造的,在冷坞顶之上的海拔880多米的山上,有一条曾经修建的柏油小路,小路一路弯弯曲曲的从龙上村盘山而上,路边石界上刻着“龙庵线”。全庙只有一座大雄宝殿,大庭正中为如来佛主,左右俩边是铁钟与大鼓,大庭俩则有十八罗汉,而如来左则横骑着白象的是普贤菩萨,右则乘坐黑狮的写着“大愿文殊师利菩萨”字样,如来背后就是观世音菩萨。但此庙最最让人不解的是大殿前的露天上,高高地站立着一尊头戴战帽,身穿盔甲,手持铁鞭,怒视前方者不知何人?
    从汪家坞到石门2公里,到龙上5公里,到冷坞顶9公里,到定云寺12公里。到了酷夏,自己开个车到这里来避暑,真是个好地方,只是地处山顶而没有溪坑水可玩。此时,在家看护岳母的内人正好来电说要来龙上小住二日,即代她与冷坞顶妙善农家盛老板联系好,周四她与另三位同学来避暑。
    下午,休息一回,即陪老妈到对面傅阿姨她们住的农家去玩,我与小舅舅谈邮票史话,老妈们打麻将,一直到5点才回汪大伯家吃晚餐。餐后,老妈坐着看电视新闻,我迫不及待地上楼去写日记与整理所拍摄的照片。今日是来到汪家坞后的第六个半日游——龙上—冷坞顶—定云寺。有禅词为证:
    禅禅  无禅  无处不禅   
    空空  无空  无处不空
    夜晚,暮色降临,仍与汪大伯家人坐在小院内的溪沟旁边乘凉,并听着我讲上午半日游的场景。睡前看《档案~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背后的交量》,从中知晓了199771日,我国从英国政府手中收回被侵占了150年香港那一幕,了解了几个相关人物,如:我国外交专家安文杉,国旗升旗手朱涛和英国谈判家(中国通)戴维斯等,并重温了19年前国旗在香港升起的那个庄严时刻!
    给电商小刘二个电话。回新一个电话。小阿姨晚来电说,张阿姨的钱忘记放在楼上睡觉的席子下了,随后就及时送去,包括房东黄大妈退还给她们的钱。
汪25-2  [600x4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10-1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25-26 [640x4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10-1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杭州知青老诸 于 2016-10-14 13:04 编辑

汪26_副本 [640x480].jpg
                              726日        星期二       晴
    昨晚小档电扇基本扇到天亮,几天的超高温,确实把凉快的小山村也增添了太多的暑意,想必40度开外的杭城又会是怎样的感觉?
      早餐后,就陪老妈到对面傅阿姨她们这里打麻将玩,我帮着农家老板做些事,特别喜欢拉着长长的水管,给干旱得在向我招手的黄豆、玉米、南瓜和丝瓜们浇水。当我要走时,只看到它们一个个在微风中点头弯腰地向我摇摆,让我从中看到了绿色生命的存在与活力。
      今天休息一天。回到汪大伯家上楼打开笔记本,先重新审读昨天的日记与配图,然后再写起今天的日记来,然后编辑起所拍摄的照片。快用午餐时,到对面农家接回老妈用餐,餐后双双上楼午休。
      下午,难得的是在看电视中度过,仍看断断续续早就看过的《八路军》,常常被老一代革命家的英雄形像所感动,而老妈则坐在楼下的客厅内看报看电视。
      晚餐后,仍陪老妈散步到对面傅阿姨她们住处,等她们吃完了晚饭,就回来让老妈泡脚,剪脚指甲。天慢慢的黑了,这才让老妈上楼休息,我仍坐在笔记本前续写日记。而老妈总怪吃这里的早餐大便不好,说要将房东的小电锅拿到楼上去自己来做带来的早餐,被我一说又生气起来,还说气话与我没关系。后来打电话给傅阿姨,想让她们看看那里有没有微波炉,谁知电信手机的信号时有时无,傅阿姨与小阿姨干脆摸黑走了过来问个清楚。
      夜,因下午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阵雨,故相比之下要凉爽一点,较早洗完澡就躺下乱看一会电视,就光着上身渐渐睡去。
      今日在午休关机时,永闯来过二个电话。
汪26-2_副本 [640x4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杭州知青老诸 发表于 2016-10-1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26-27 [640x480].jpg

        (待续 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5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