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2-2-1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而是你有足够的能力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给他们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其实人就是大概就是这样吧,当身边的人都在享受堕落时,你就会有一种奇妙的堕落安慰心理。可是他其实早就和我倾诉过他感觉到了这种生活的空虚,只是一直无法抽身而出。人都害怕寂寞,害怕没有归属感,即便鼓起勇气,想踏出人群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时,因为旁人的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便斗志全无,只好继续妥协麻痹自己。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们面对自己前两年苍白空洞的人生陷入了无尽的悔恨中,从此毅然决然地每天六点起床去图书馆奋斗,不再参与之前的任何娱乐活动。起初身边的那些朋友都在开他的玩笑,觉得他就是新鲜两天,没想到我们都一直坚持了最后的一个学期。
可随之而来的便是那些朋友开始疏远他,与他拉开距离,并且在背后讨论“他变了,他现在很不合群”的话题,他再次陷入了迷茫。他只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只是努力地想要获得一个丰满的人生,可没想到却受到朋友的孤立。他开始犹豫不决,一颗心摇摆不定,想要努力奋斗,可又不想失去朋友,这些迷茫动摇了他的决心,再一次影响了他前进的速度。
我感觉开始受到一些朋友的排挤,并且他们到处散布我的谣言,老师和同学都认为我不务正业,分不清轻重。我最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即便获得再大的成就,回想起学校园里得到的不是认可而是鄙夷和否定。我没有顶住压力,我开始做生意,我去卖烟卷,回想气了校园生活,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每日上课,过着偶尔和朋友一起挥霍下青春的学习生活,眼看着自己一步步从优秀回到平庸,我也就甘心堕落下去了。我就是在想,我还是自己去卖烟吧,有一次很好机会我也放弃了,就是我的大姨子当时是税务局人事处的处长,她和说:“木材厂你就别干了,到税务局来吧,我们这税务学校找一个水暖工,你去正好,有机会我还可以帮你调到机关来。”我真的去了。干了几天感觉没有意思。天天就是修理上下水管。还要修理厕所,我就放弃了。我又回到木材厂,继续当起我的工人,我还去卖烟吧,就是这样我就没有把关系又从税务局调回了木材厂。好多年后都说我应该留在税务学校,但是过去了就过去吧。
那时在中国就是可能就是这样吧,唯有中庸才能获得一种较为平衡的生活,可是成功和才华从来不会眷顾中庸之人。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活在人群之中,还是忍住孤独顶住质疑走出一条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你要自己做出选择。
我以为你不扫朋友的兴,努力和大家打成一片,这样很好,其实这是荒废自己的年华、浪费自己的青春。现实是,当毕业多年后曾经的同学再相聚到一起,谈起来时,我们半的孙伶俐当上处长,郑贵斌创办企业,但是大多数的同学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混日子,有人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有人至今还未确定未来的道路,有人在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不公,有人在豪情地讲述着自己人生的精彩。
我要做哪一个?我还是我,烟也不卖啦,我去搞机械设计了。用到了当时学习到的知识,设计机器人了。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后悔当年不曾为了梦想而勇敢闯荡;最遗憾的便是不曾为了未来注满热血,放手一搏;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人过一段沉默而执拗的日子,沉浸在自己孤独而充满力量的奋斗和努力中。
大学前两年时,自己总是真心对待每一个朋友,在意每一个人的感受,一边努力加快成长的脚步,一边又怕因为自己只顾着向前奔跑而忽略了他们。很多时候明明自己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对每个朋友有求必应;明明自己心里憋着很多苦衷无处诉说,还是去尽力安慰每一个前来倾诉的人,只是不想让他们感到被冷落,彼此产生距离。总是努力地维护好和每一个朋友的关系,尽力珍惜每段友谊,可自己却活得越来越累,身心疲惫。
看过一篇有关心理学的文章,文章里说如果一个人过于在意朋友的感受,对任何人都有求必应、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会对别人说“不”,这种对他人太过无私的性格其实是一种病态,这种无私和善良的迎合态度最后伤到的是自己。
太过在意每一个朋友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总是无私的背后通常是内心的痛苦、空虚、矛盾、强烈的迷茫和焦虑。当给予与迎合成为活着的理由时,那人就不再是“人”了。实际上在学校我感受最深的是于波,我们当时可以说是知己吧,他对我可以说是两肋插刀的朋友了。我永远记住就是,我和王燕吵架了,我知道这是我的错。就应该向人家道歉,可是就是这样事,于波竟然做出了,我们就站在你这边,他们要是处分你,我就组织班上木材厂的同学罢课。就集体退出教室,这样举动,我真没有想到,学校也没给我啥处分,于波也没有组织罢课,但是我至今却记着这件事。
我们每个都是一样,要是过分取悦他人是一种泛滥的善良,要付出最后由自己一人承担的高昂代价。而如果一个人太过顺从,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没有自己的声音,那最后只会受人欺负。对与这事我知道,是我自己责任,我还说一句话,我们都要原谅自己,王燕你说对吗?我想你这么多年了都忘了吧。
是呀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一个逆来顺受和付出的状态,有一天只是因为自己的疲惫实在无法承受而拒绝一次,那么这个人就会在别人眼中一下变成自私冷漠之人,别人更会指责他:“你变了,现在的你怎么成了这样!”这就是人类的惯性思维。电影中那些作恶多端、冷血自私之人在最后做了一件帮助他人的事情或奉献一次自己时,大家便会被深深感动,不禁感叹:我也对王燕说一声“原来王燕是个好人,原来是我误解她了!”
我们大家心中的老好人太苦太累,最残酷的是他的感受会渐渐被大家忽略,在别人眼中他逐渐成为了一个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无敌金刚,而心里的苦衷只能自己往肚里咽。
总是顾及每一个人的感受,就会逐渐活在对拒绝和失去的恐惧中,时常自我责备却又无力抉择,并且逐渐患得患失,对人际关系缺少安全感,害怕有一天被孤立,内心充满自卑和无力感,逐渐失去自我。
这些人明明是你的朋友,可你却因为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受到了牵绊和束缚。想想这些同学,我感觉都是我的朋友,伍珺,闫子云,律兰英,赵燕侠,孙金庭,班长张庆瑞,我们多年不见,再一次聚会还是有好多回忆的,我们回想起来了,一起读书的情景,都是那么年轻,最深刻还是赵燕侠,当时她从不吱声,现在也和我们聊起了当你,这时我想起毛泽东的诗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当年我们就是那样。都是有理想,有志向的,风华正茂的青年,而今30年过去了,我们都老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这些年都做了啥呢?我们现在有的就是回忆,回忆过去这30年的变迁。
我们每一个朋友,都是自己选的亲人。一个真正的朋友,无论在你落魄还是荣耀时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无论你做出怎样的抉择,都会鼓励你、相信你,你一句话不说,他也会明白你心中的苦闷与快乐。你的苦衷在他面前从来不需诉说,他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帮助你、默默支持你。无论曾经的你是什么样,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在他眼里,你一直都是那个最简单的你。
一个人的成就、坚强、睿智、冷静、气度,都是和他所忍受过的孤独成正比的。岁月会强有力地证实这句话。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困惑和痛苦,之所以会如此在意身边的朋友,根源都是我们的善良,自私自利之人是永远不会有这些共鸣的。但是如果因为善良而伤害自己,连自己都不懂得爱护,那又何为善良?
要回应别人的需求,要尽力地帮助周围的人,但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人要学会爱别人,但首先要学会爱自己。
努力地为自己的未来向前奔跑吧。人生就是这样一场充满残酷和矛盾的旅途,我们谁也无法逃避。那些真正爱你的人终会理解你,而那些不爱你的人也自会在这场旅途中被甩下,不用回头,也不用叹息,就当是一个自然筛选的过程。人生知己二三便足矣,在意的人太多反而会丢了那些真正爱你的人,还会丢了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