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杨以明

国家公布300烈士简介(201——300)

[复制链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05 编辑

                         何万祥


      (1915--1944),本姓朱,参军后改名为何万祥。甘肃宁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9岁壮烈牺牲。
       何万祥在13年的革命生涯中,参加过长征,经历大小战斗400多次,屡立战功,曾5次负伤,3次荣获战斗英雄称号,名扬山东战场,为国家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08 编辑

                               余子武

     ( 1901-1944),号文波,广东省台山县三八祜乡李园社人,1943年6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62军151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7月9日,率151师在衡阳西站向衡阳保卫战之日军展开激战,1944年7月21日拂晓,衡阳市郊郑家冲的151师指挥所被突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1944年9月,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广西省主席黄旭初等率部属公祭。
      1992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余子武为革命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10 编辑

                             吴其芳        


       ( ? —1944)        新四军第5师供给部部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13 编辑

                      张文彬


      (1910—1944),。湖南省平江县人,原名张纯清,1910年5月生于平江县梓江东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秋随彭德怀率部队重返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马日事变后返回平江,组织工农武装,任中共平江西乡特委书记。后被捕,经多方营救出狱。继续进行革命武装斗争,任平江县委军事部长兼工农赤卫队党代表、红五军第四纵队党代表,随彭德怀、滕代远率部奔赴井冈山,参加了保卫井冈山的战斗。1930年6月,红三军团成立后,任红五军党代表,在攻打长沙和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中屡建功勋。1931年夏任红七军政治委员、红三军团保卫局局长。在第一、二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春,任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第十五军团东渡黄河司令部政委,后调任毛泽东秘书。8月,受中共中央派遣进入西安,领导中共西北特支,对杨虎城、杜斌丞进行统战工作,以杨虎城的少校秘书身份进行活动,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建立联系。西安事变后,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同蒋介石代表的谈判,协助周恩来、博古、叶剑英做了大量工作
       1942年6月,南方工委机关因叛徒告密被破坏,在广东大埔高阪镇被捕,关押在江西泰和监狱。在狱中,张文彬痛斥劝降的无耻叛徒,坚强不屈,明确表示:“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遭受敌人折磨,染上肺病,又得不到医治。1944年8月牺牲于狱中,年仅3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16 编辑

                            李汉卿,


     。
      李汉卿,原名李路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乡大崖村人。县立高小毕业后,曾先后在罗而庄、黄草洼、青杨、大刘及本村小学教书。
      1938年参加抗日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教学为掩护,从事地下斗争。
      1939年秋,抗日民主县政府公安局成立后,任县公安局秘书兼审讯工作。他大义灭亲,亲自参加镇压了拉土匪武装、危害抗日及人民群众安全的表兄张茂兰。李汉卿工作认真,当他发现村长张建学、财粮员张照茂账目不清有贪污行为时,就对他们进行严肃批评教育,但他们不但不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反而设计害他。
       1940年6月的一天,李汉卿被张建学、张照茂骗去喝酒,在回家的路上,被这两个歹徒用石头砸死在街上,舌头也被他们割下来。时年4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20 编辑

                             李家钰,


       字其相,四川省蒲江县人,1892年阴历三月二十九日出生在大兴乡一户殷实农民的家庭

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出川抗日,转战山西、河南抗日前线。
      1944年在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的时候,在豫中会战失败后的撤退途中,遭到日本便衣队的袭击,于河南陕县秦家坡壮烈殉国,这是八年抗战中继张自忠在第一线督战,死战不退后第二个战死的集团军司令官,战死后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
       家钰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决主张抗日,曾说:“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抗日就对。”他驻防长治时,曾与八路军一个炮兵部队联防守城,双方关系融洽。与晋东专署专员薄一波多番往还,军政情谊良好。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率一二九师刘伯承等部驻防家钰部左翼地区,对家钰军影响很大。
      1938年1月,刘伯承师长途经长治,家钰恳请他住留军部一周多,向中级以上军官讲授抗日游击战的重大意义和战略战术,对家钰及其部队教育很大。家钰还先后派遣侍从副官孟体富、营长樊德厚等十余人到八路军学习抗日游击战术。回来后即在平陆开办军的干训班,要求在实战中运用。
      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赋诗一首,悼念为国牺牲的英烈:
            万里中原转战来,前师急报将星颓。
            归元先轸如生面,化碧苌弘动地哀。
            军令未闻诛马谡,思论空遣重曹丕。
            灵旗风雨无穷恨,丞相词堂锦水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22 编辑

                   杨大章


       原名杨世瑛,又名章棣,1909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1923年考入南开中学,在校学习期间接受进步思想影响。毕业后入天津北宁铁路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天津、唐山等北宁铁路沿线车站秘密组织工人抗日团体。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大章任中共北宁铁路党委书记兼组织委员。在铁路职工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发展抗日团体铁路救国会(简称“铁救”),主编抗日小报《铁救》。团结和组织进步工人,利用铁路工作的有利条件,为根据地采购运送物资,护送根据地干部安全过铁路,搜集敌人军队和军用物资调运、铁路沿线军事部署等情报,及时提供给党组织和抗日根据地。
       1943年他任冀热边行署第一地区专署专员。1944年5月,率蓟遵兴联合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干部、各区主要负责人及专署警卫连到团子山开会,在窜岭庙遭敌人重兵包围。他果断地命令警卫连长向敌人主动出击,掩护一部分干部冲出重围,安全转移。当突破口被敌人火力封锁后,他带领干部、战士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与50多名同志一起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23 编辑

                           杨小根烈士,


      男,1940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任九班副班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3月参加了赵县城西傅家庄战斗和河渠战斗,1944年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25 编辑

                             杨学诚


       又名奇山,湖北黄陂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丧权
辱国的《何梅协定》出台后,素来埋头用功的杨学诚也不得不卷进这剧烈动荡的政治激流之中。
      1938年8月,湖北省委派他去鄂中工作。他和陶铸一起创立了近百人的抗日武装,开辟了以应城、京山为基地的抗日游击区。后又组建了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参与领导建设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在鄂中6年艰苦卓绝的工作,是他革命生涯中最光辉的部分。他在这个战斗岗位上,先后担任过中共鄂中特委书记,中共鄂中区党委组织部长、代书记,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兼社会部长,新四军鄂皖兵团政治委员以及豫鄂边区行署副主席、党团书记等职,对新四军五师和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初,他从鄂南返回江北,已是身患多种疾病,但仍抱病坚持工作。严重的肺病使他卧床不起。
      1944年3月6日,平汉线各据点日军出扰大悟山南北地区。3月7日杨学诚随军转移,在大悟山北麓高家洼病逝,时年2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5-7-2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5-7-26 14:27 编辑

                       肖孝泽,


       号海梁,男,汉族人,1912年农历5月4日出生,富顺县琵琶乡岩湾村玉泉庄人(今富顺县琵琶镇农场村九组)
      尔后,调任豫西(师管区)第4补充兵团副团长。1942年元月,到成都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深造,毕业后,他回富顺老家探视祖母时,得悉故乡教育落后的情况,便以其曾祖父肖廉辅的名义,捐助乡校每期奖学金600元。旋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3年2月调任36集团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兼参谋处长。该部在李家钰将军统率下,于黄河南担任灵室、陕县、渑池、新安一带的河防任务。
      1944年春,李家钰、肖孝泽率部在河南云梦山、陕县一带抗击日军,5月21日在秦家坡被日军截击包围,肖孝泽、李家钰、周鼎铭等壮烈殉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16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