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0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967. 陈白尘人生经历
  1908年3月2日出生于江苏省清河县城(今江苏省淮阴市)一商人家庭。中学时代就接受"五四"新文学影响,写新诗和白话小说。 1925年第一次发表作品,1926年初中毕业,考入上海文科专科学校,同年加入国民党,从事进步的学生运动,和共产党人有了初步的接触。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退出国民党。此后,先在田汉主持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学习,后追随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成为南国社的重要成员。1929—1932年,流浪各地,求职卖文,曾赴日旋归,并与友人一起组织过民众剧社、摩登社、南风社等戏剧团体,开展进步戏剧运动。
  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淮阴特委秘书长,积极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秘密写作小说和剧本。两年半的囚徒生活,成了他创作上的丰收季节。1935年出狱后,在上海做“亭子间作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转入大后方,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抗战戏剧运动和革命文化工作。曾参加上海影人剧团、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中华剧艺社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为这些剧团写了大量剧本,对掀起大后方抗战戏剧的高潮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国共产党组织指示建立起中华剧艺社,在困难的局面下演出了大量优秀剧目,如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夏衍的《法西斯细菌》等,使剧社成为大后方坚持进步戏剧的中坚力量。在此期间陈白尘还曾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音乐戏剧学校、中央大学任教或兼课,并担任过《华西日报》、《华西晚报》、《新民报》等报副刊主编。
  1946年回上海,在电影和戏剧战线上继续投入反对内战,争取民主运动。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组织地下的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解放后该会正式成立,被选为主席。1949年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南方第二代表团副团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主任。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调北京任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主任。1953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后历任作协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66年调江苏省文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操文笔。1978年任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9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当学为江苏省文联名誉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0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2968.陈白尘成就
  陈白尘一生的创作颇丰,写有小说、散文、话剧及电影剧本等等,1927—1929年,有短篇小说集《风雨之夜》和长、中篇小说《旋涡》、《一个狂浪的女子》、《罪恶的花》、《归来》、《岐路》等出版。30年代写作的小说,短篇多收在《曼陀罗集》、《茶叶棒子》、《小魏的江山》3部集子中,中篇则有《泥腿子》单行本问世。
  陈白尘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剧本创作上。从30年代到80年代,共写作话剧及电影剧本50多部。其中尤以话剧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太平天国》、《魔窟》、《结婚进行曲》、《岁寒图》、《升官图》及《大风歌》、《阿Q正传》等。他以辛辣的讽刺铸成了自己的风格,以其经典的作品确定了政治讽刺喜剧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除喜剧和历史剧之外,陈白尘的代表作还有《岁寒图》(1944),这是一部带有悲剧性的正剧,表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和苦斗精神。它与《升官图》的思想是相通的,只是以不同的美学手段,暴露了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 陈白尘也是一位散文作家,《五十年集》中收了他30年代以来的部分散文作品。晚年散文创作更加成熟,有回忆录似的长篇散文《云梦断忆》(1982)、《寂寞的童年》(1984)问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7-30 06:47 编辑

      2969.著作书目
  漩涡(长篇小说)1928,上海金屋书店
  罪恶的花(长篇小说)1929,上海芳草书店
  一个狂浪的女子(长篇小说)1929,芳草书店
  归来(长篇小说)1929,泰东
  歧路(中篇小说)芳草书店
  风雨之夜(短篇小说集)1929,大东书局
  石达开的末路(话剧)1936,上海文艺
  泥腿子(中篇小说)1936,良友
  曼陀罗集(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金田村(话剧)1937,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
  茶叶棒子(短篇小说集)1937,开明
  一个孩子的梦(儿童剧)1937,读书生活出版社
  小魏的江山(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民族万岁(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38,上杂
  汉奸(话剧)1938,汉口华中图书公司
  魔窟(话剧,又名〈新官上任〉)1938,生活
  乱世男女(话剧)1939,上杂
  汪精卫现形记(活报剧)1940,重庆中国戏曲编刊社
  戏剧创作讲话(论文集)1940,上杂
  大地回春(话剧)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
  秋收(话剧,据艾芜小说《秋收》改编)1941,上杂;后改名《大地黄金》,1946,上杂
  后方小喜剧(独幕剧集)1941,生活
  结婚进行曲(话剧)1942,作家书屋;修订本,1960,戏剧
  胜利号(话剧)与吴祖光、周彦、杨村杉合著,1943,成都胜利出版社
  习剧随笔(散文集)1944,重庆当今出版社
  岁寒图(话剧)1945,群益
  升官图(话剧)1946,群益;1957,戏剧
  大渡河(话剧,又名《翼王石达开》)1946,群益
  悬崖之恋(话剧,又名《卖油郎》)1947,群益
  清流万里(话剧,又名《文化春秋》)与田汉、于伶等合著,1947,新群
  乌鸦与麻雀(电影文学剧本)与沈浮赵丹等合著,1948,艺术出版社
  宋景诗(电影文学剧本)与贾霁合著,1954,艺术出版社
  岁寒集(戏剧选集)1956,人文
  黑旗宋景诗(历史故事)1957,上海少儿
  宋景诗历史调查记(调查报告)1957,人民
  哎呀呀!美国小月亮(独幕剧)与王命夫、刘沧娘、黄梯合著,1958,戏剧
  美国奇谭(独幕剧集)与米谷等合著,1958,戏剧
  森林的炊烟(散文集)1958,北京
  纸老虎现形记(活报剧,又名《东风纸虎记》)1959,作家
  鲁迅传(上集,电影文学剧本,又名《鲁迅》)与叶以群、唐弢等合著,1963,上海文艺
  大风歌(话剧)1979,四川人民
  大风歌(电影文学剧本)1979,电影
  阿Q正传(话剧,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1981,戏剧
  阿Q正传(电影文学剧本)1981,电影
  陈白尘剧作选1981,四川人民
  五十年集(散文集)1982,江苏人民
  云梦断忆(回忆录)1983,香港三联
  寂寞的童年(回忆录)1985,三联
  陈白尘选集(1卷,小说)1986,四川文艺(未出齐)
  少年行(回忆录)1988,三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0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970. 代表作介绍
  5幕悲喜讽刺剧《结婚进行曲》,是在独幕剧《未婚夫妻》的基础上扩充、再创造而成的。它以喜剧手法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生活和婚姻道路上的坎坷遭遇,叫人笑过之后,以沉重的心情思考现实和人生。因其暴露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黑暗,曾遭国民党当局禁演。
  3幕政治讽刺喜剧《升官图》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代表作之一,它通过两个强盗的“升官梦”,把一个小县城肮脏的官场交易展现在舞台上,画出了一幅贪赃枉法、寡廉鲜耻、“关系”之学盛行、真理良心丧尽的群丑图,对国民党统治区腐朽反动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深刻暴露和辛辣讽刺。此剧在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陈白尘的喜剧讽刺泼辣犀利,气势挥洒纵横,构思大胆奇妙,漫画化和性格化结合,荒诞性和真实性统一,喜剧性和悲剧性交相映衬,并善于吸收中国传统的讽刺艺术特点,注重喜剧的民族化。
  他在历史剧创作上追求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现实倾向性的统一,这一现实主义史剧美学传统在《大风歌》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此剧根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的史实,艺术地再现了刘氏集团和吕氏集团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塑造了吕雉、陈平、周勃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对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政治势力,历史地加以肯定,对企图推翻这一政治势力的阴谋篡权者,历史地加以批判,表现了作者现实的政治倾向性,寄托着对“四人帮”的憎恨之情。《大风歌》构思恢弘,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在艺术磨炼上集已往历史剧之大成而达到了新的高度。但对《大风歌》的评价、得失是有争论的。如有人认为剧中对吕雉的批判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除喜剧和历史剧之外,陈白尘的代表作还有《岁寒图》(1944)。这是一部带有悲剧性的正剧,表现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和苦斗精神。它与《升官图》的思想是相通的,只是以不同的美学手段,暴露了40年代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7-31 06:19 编辑

      2971.《财主底儿女们》
      《财主底儿女们》是中国现代小说家路翎的代表作,出版于1946-1948年,是七月派小说中成就较高的一部。20万字的《财主底儿女们》初稿作于1940— 1941年间,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遗失。现版本是1942年重写的。全书长达80余万字,上部下部分别于1945年1948年出版。胡风曾为该书作序说“时间将会证明,《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大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972.小说结构
  小说分两部。小说分两部。第一部结构虽稍凌乱,但线索仍很分明,从「一·二八」写到「七·七」事变前,故事中心是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穿插交错地描写在上海、南京、苏州的将家儿女的活动以及各自不同的思想面貌。 第二部结构则完整紧密,线索更加清晰,从「七·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中描写蒋家的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经历的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后方过着平庸麻木的生活。第二部结构则完整紧密,线索更加清晰,从「七·七」事变写到苏德战争爆发,集中描写蒋家的小儿子蒋纯祖在大动乱中经历的曲折生活道路,也穿插描写蒋家其他儿女在抗战后方过着平庸麻木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2973.小说人物
  小说写了七十几个人物,除蒋家儿女及其亲友外,还写了士兵、军官、演员、教员等许多人物。小说写了七十几个人物,除蒋家儿女及其亲友外,还写了士兵、军官、演员、教员等许多人物。 叛党后的陈独秀和投敌前的汪精卫也在作品中出现。叛党后的陈独秀和投敌前的汪精卫也在作品中出现。 作者把财主的儿女,即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裡加以刻划,表现他们的思想面貌,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作者把财主的儿女,即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代里加以刻划,表现他们的思想面貌,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者说:「我所检讨,并且批判、肯定的,是我们中国底知识分子们底某几种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这是要牵涉到中国底複杂的生活的;在这种生活裡面,又正激盪着民族解放战争底伟大的风景。」作者说:「我所检讨,并且批判、肯定的,是我们中国底知识分子们底某几种物质的、精神的世界。这是要牵涉到中国底复杂的生活的;在这种生活里面,又正激荡着民族解放战争底伟大的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2974.小说情节
  蒋捷三是苏州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在京沪沿线许多地方拥有庞大的房地产,而在苏州的那座巨大的、园林式的豪宅里也收藏着不少的珠宝和古玩。蒋捷三有四个女儿:蒋淑珍、蒋淑华、蒋淑援、蒋淑菊,还有三个儿子:蒋蔚祖、蒋少祖和蒋纯祖。他们有的已经成家,有的还在念中学。表面看来,蒋家的人们都聪明、俊秀,而且温柔多情,相互亲爱,其实骨子里都十分自私和傲慢。在这些子女中,蒋少祖最受人们的瞩目。
  蒋少祖16岁便离家到上海读书,在接受了当时的新思想熏陶之后,他与父亲决裂,成为蒋家叛逆的儿子。当时,他还只是个单纯的青年,在还没有明白什么是政治之前,就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政治活动,并由此养成了对政治的兴趣和雄心。大学毕业后,他和朋友们一起办报纸,后来,环境变得有些灰暗,他就跑到日本,在浓厚的忧郁中,他与同学陈景惠结了婚。然而,婚后他又觉得陈景惠虽然朴素而善良,却并不能理解他对事业的渴望,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
  九一八事变的前半年,蒋少祖回到上海,把家庭生活的破碎的幻想抛开,开始了他的活动,接近了社会民主党,想努力成为一个政治家。但他觉得社会民主党里的人都很平庸,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他自己则需要激烈、自由和优秀的个人英雄主义。一二八抗战刚刚爆发时,他颇兴奋了一阵,热情地希望在战争里能够有所成就,但很快就发现无法达到目的,加之看到了战争中的一些混乱、投机、出卖,热情很快就被浇灭。他看不起所有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单独地为理想奋斗的人。为了摆脱内心的孤独,他与年轻热情的女郎发生了暖昧关系,导致女郎怀孕。在家庭和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女郎被迫杀死了刚刚诞生的婴儿。蒋少祖开始也感到内疚,但很快,自私和傲慢在心中占了上风,他觉得自己其实也没什么责任。
  蒋少祖在上海与金融界和政府官员往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成为报刊主笔,在社会上日益扩大了知名度,受到许多人的赏识。他逐渐觉得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和谐,年轻时的激烈真是幼稚得可笑。他开始精明地计算金钱。在发觉兄弟姐妹们正在纽印父亲庞大的家产时,他匆匆赶回苏州,与父亲和解,并得到一笔可观的财产。
  蒋蔚祖的精明厉害的妻子首先发难,强行夺取了蒋家大部分家产,引起蒋家儿女激烈的反应,一场财产争夺战拉开了帐幕。结果蒋捷三被气死,蒋蔚祖被逼疯后跳入长江,而蒋家儿女间相互亲爱的面纱也被撕得粉碎。他们瓜分了财产,各自暴露出赤裸裸的自私面目。久病而孤高的蒋淑华经受不起这个沉重的打击,迅速衰弱死去。
  正在读中学的、不知世事的蒋纯祖目睹这一切,精神上十分痛苦,他觉得家里的一切都代表着阴暗和苦闷。他憎恶所处的苦闷的现实生活,一度产生了毁灭的、孤独的、悲凉的思想,甚至想到自杀。这时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民族战争的空前热烈的气氛拯救了蒋纯祖,重新激动起他年轻的心。就在蒋少祖等人纷纷撤离南京退往汉口的时候,蒋纯祖却前往上海,到上海前线做后勤工作。
  上海陷落了,中国军队开始了江淮平原上前所未有的大溃退,日军步步遏进,局面一片混乱。蒋纯祖和一切熟悉的人们失去了联络,疾速地向着南京逃亡,然后又精疲力竭地裹挟在无尽的难民和车辆中逃出南京,沿江向上游逃窜。他加入了一个散兵团伙,目睹了人民的苦难。
  蒋纯祖的哥哥和姐姐们仍旧过著平庸、沉闷、无聊的生活,他们只关心着自己的一点利益,对国家大事却抱着轻蔑和麻木不仁的态度。听到蒋淑华丈夫已经战死的消息后,蒋淑暖和蒋少祖居然为了推卸对孤儿的抚养责任发生了争吵。蒋纯祖大失所望,他与哥哥姐姐们精神上的裂痕越来越大,而这些人对蒋纯祖的“浮躁”也越来越不满。
  蒋纯祖进入了一个救亡团体,他渐渐熟悉了武汉,熟悉了他周围的人们。他先是加入了一个合唱队,继而又投身于一个演剧队,出发到重庆去做抗日宣传。不过,蒋纯祖虽然参加了抗日活动,但他只关心一件事,就是希望在目前的新的一切里成为英雄,享受光荣,所以他仍旧摆脱不掉失望与苦闷。他试图通过恋爱来获取安慰,与演剧队女演员高韵发生了性关系,结果只是陷入更深的苦恼和恐惧。
  不久,演剧队解散,蒋纯祖决定到乡下去,到朋友办的一所小学去教书,做些实际的工作。但他很快又失望了。尽管他担任了校长,对包围在学校周围的浓重的黑暗的社会空气仍然毫无办法。他试图以高傲来抵抗当地鄙吝的土绅的压迫,然而也只能是勉强挣扎。他得了重病,在无助中寻求同校女教师万同华的爱情的抚慰,又出于傲慢而与她分手。他身心疲惫地回到重庆,发现蒋少祖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土地庄园的官僚地主,过起了“性本爱丘山”的疏懒的生活。在兄弟间相互交换了鄙视之后,蒋纯祖终于又离开重庆,挣扎着到乡下,死在万同华的怀抱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2975.《财主底儿女们》
  作者路翎(1923-1994),原名徐嗣兴,江苏南京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他的生父本姓赵,但早亡,路翎改随母亲的姓氏。两岁时,路翎随母亲改嫁给当时国民政府经济部的一个小职员。由于与继父关系不融洽,加上家境窘困,路翎童年时起就常常感到精神上的压抑,变得敏感内向,有些神经质,内心情感特别丰富,经常到文学作品中去寻找安慰,并由此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人辗转到重庆。 1940年以路翎为笔名在胡风主持的《七月》、《希望》、《呼吸》等杂志上发表作品。
  有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等,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等。 建国后在南京大学执教,1950年后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剧协创作室工作。
  建国后在南京大学执教,1950年后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剧协创作室工作。 因受胡风错桉牵连入狱,「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因受胡风错桉牵连入狱,「文革」结束后恢复名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31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2976.《财主底儿女们》创作
  有这样一些作家,凌空出世时,尚值青春年少,青春的意气、胆气,佐以洋溢的才情、激情,笔之所之,涂抹下大片大片的绚烂,逗引出文坛阵阵惊呼。现代文坛将永远记得,张爱玲22岁发表了《金锁记》,曹禺18岁开始构思《雷雨》,路翎17岁动笔创作《财主底儿女们》……
  年轻的心没有羁縻,初次创作长篇的笔更是不懂得节制。事与事,人与人,拥塞在一起,思想撞思想,行动碰行动,言语挤言语,《财主底儿女们》于是就有了80万字的浩大规模。也因了作者的年轻,这80万字建构正如同小说中许多人物的思维,充满混乱,深烙痛苦,稍带着病态与疯狂。整体而言,它没有一以贯之的事件、人物,乃至思想,除了作者恣意泼洒的青春与生命,除了作者追求的,“光明、斗争的交响和青春的世界底强烈的欢乐”(《题记》)。按着平常思路企图从《财主底儿女们》中发现主题的人们往往会失败:躁动的青春情绪才是这部小说无主题的主题。从局部看,我们可以在每一个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背后感到作者的不安痉挛着的执笔的手,却道不出人物为什么这样或那样想和做。每每,人物心理一激一宕,一蹙一舒,疾推疾进,猛收猛转,显得那样的不可理喻,却又如此地接近生活和生命的原始状态。或许正是“无章法”造就了这个作品的奇特与生动:它芜杂,因为它年轻;它充满活力,也因为它年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29 01: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