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我来也

知青茶馆

  [复制链接]
秋菊 发表于 2021-10-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9-29 19:49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 ...

茶文化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秋菊 发表于 2021-10-3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1 09:58
祝知青茶馆的茶友们国庆节快乐!

祝知青茶馆的茶友们国庆节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4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菊 发表于 2021-10-3 20:11
茶文化学习了。

谢谢秋菊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春草兰花 发表于 2021-10-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中国茶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谓“晏子相齐,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为饮茶(即茗)始于春秋时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齐晏婴所作,根本难以成立。且万蔚亭辑《困学纪闻集证》卷八下云:“(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览》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载入茗事中……”虽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饮之茗。故茗饮之事不见于经。世又以诗之“谁为茶苦”,为饮茶之证,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张冠李戴。似此春秋战国恐无饮茶之风,故《周礼·天官·家宰第一》言浆人供王之六饮,一曰水,二曰浆,三曰醴,四曰凉,五曰医,六曰酉。尚未见饮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三国志·吴志·韦曜传》),以时茶茗,恐已为招待宾客之用,不然,宴会中,何以有茶? 晋张华尝谓“饮真茶,令人少眠”(张华《博物志》),是晋亦有饮茶之风,所以茶茗之起,由来已久,宋裴汉《茶述》谓:“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宋朝)。”固误。《洛阳伽蓝记》谓饮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尤误。所谓饮茶之风,开始于汉魏则可,盛行于汉魏则不可,因南北朝时,此风尚未普遍,何论于汉魏,关此《茶史杂录》引逸事两则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盛开的玫瑰 发表于 2021-10-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7 19:41
自汉以后,饮茶之记载,时有所闻,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 ...

拜读中国茶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9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春草兰花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我来也 发表于 2021-10-9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盛开的玫瑰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7-27 14: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