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4 05:35 编辑

      250.宋代五子:
      指的是宋代五位学者: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是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4 05:39 编辑

      251.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252.竹溪六逸:
      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253.浙西六家:
      指康熙、乾隆年间朱彝尊创始的浙西词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人:朱彝尊、龚翔麟、李良年、李符、沈皞日、沈岸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4 09:36 编辑

      254.苏门六君子: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门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称为苏门六君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255.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
      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4 13:25 编辑

      256.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年间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故称后七子。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257.建安七子:
      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258.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据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4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259.永州八记:
      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2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