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文革记忆『我的1967』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0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1日
        哈尔滨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
        师院和哈一机两派进入了即将短兵相接的阶段。一个对炮轰派最后吞没的活动正在积极地进行。
         毫无疑问,炮轰派的方向错了。问题就在于怎样处理。中央的态度是通过民主方式解决。但炮轰派毫无觉悟,仍保存自己的武器。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大联合就是空话,大方向受到依然如故的干扰。所以必须瓦解而不能妥协迁就。
        的确,中央是不想承认炮轰派是逆流的。不承认是反动的。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高姿态。但是中央哪一点不是在表明炮轰派是错误的呢?第一,没有支持炮轰派,而是让他抓大方向,搞大批判。第二,让潘复生,王家道登上天安门城楼,这难道不是对炮轰派的否定吗?聪明人应该是悬崖勒马回头是路,坚持不下去就更危险。
      一 切迹象表明,炮轰派的政治主张在降级,基本矛头没有变,仍然是以革委会为敌。罗以不管炮轰拍怎样伪装改变策略,我们的方法也不能变。对他们有认识的进行联合。不悔改的寸权不让,抵制。
      我们 是不喜欢武斗的。捍联总围攻哈一机等地,我没有考虑对否,从革命的根本意义上讲,动机是好的。问题是方法不当。处在捍联总的地位应该高姿态。让炮轰派自己表现自然的它就现出原形。那时候再取缔它就有了基础。主要的是群众觉悟,群众不觉悟,只靠压是永远不能真正的统一的。如果真的靠武力压下去了炮轰派,可以断言这就等于为我们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总有爆炸的日子。
        事态将怎样下去呢?哈一机围了起来。炮轰派在静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2日
         最近有一个想法。对于和我共同劳动在一起的近似流氓的人。不能仅仅远远离开或者只是客观的观察。而是应该主动的改造他们,这才是一个革命青年的责任。
        我尝试了一下和他们接触。在有限的,适当的机会谈话。如劳动中谈到形势——那是相当偶然的——我就插上几句引导的话。有时劳动中出现一些带有技巧性的物理问题,有趣儿的化学问题和数学问题,就引导他们的兴趣,给他们些许的介绍。如计算山墙的砖数,可以通过等差数列的公式来求得的简便方法。这样做对于他们醉心于行尸走肉的生活是个冲击。他们对我尊敬了——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他们不那样和我开玩笑了。开始向我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而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耐心的解答。使他们感到满足。有时他们自己也争论起来,最末,谁也定夺不下,于是我变成了权威。给他们解答他们就信了。这小小的尝试对于改造他们。虽然相当的微弱,但也是宝贵的。
        改造他们的根本方法是革命的环境和革命的道理。也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这些人都很少学习,这个引导是相当不易的。首先,应该使他们学习起来。于是我每天都抓紧时间看书,劳动一休息,我就看书。不久,这种看书的习惯影响了他们。他们也看起书来了。他们看些什么书呢?都是些《西游记》和《白蛇传》之类。怎么引导他们看一些革命的小说呢?这个时候引导他们看理论书籍,看主席著作,那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引导他们看革命的小说。于是我就推荐一些书籍并且借给他们。而且和他们谈论这些书。现在劳动的九个人中有一半儿多看书。而且很用心。尽管是看《西游记》吧,引导的好,也会有教育的。起码这些时间不必又去观察女人和骂街了。
       那几个最恶劣的是很难在这种环境下教育的。能够多少制止他们恶习的蔓延。就是很了不起了。在这里也是一场争夺中间状态的人的战斗。我的努力就在于多少分化一下他们用肮脏的灵魂联接起来的联盟。现在看来这个联盟破坏了许多。有一个人已经完全与他们离心离德。一半人以上互相有矛盾。这些他们都与我有多少的反应。这是很好的事情。有抓紧这个机会把陷入流氓边缘的阶级弟兄拉出来。
       这个工作非一朝一夕。但我在一天就要做一天的工作。重要的是身教和言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1-31 10:32 编辑

1967年10月13日
          斯大林同志在联共15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有这样一段:“在我们生活中总是有某种东西在衰亡。但衰亡的东西不愿意轻易的死去,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挣扎,坚持自己腐朽的事业。
        在我们生活中也总有新的东西在生长。生长着的东西也不是轻易地生长起来的。他们叫着喊着坚持自己生存的权利。
        旧的东西和新的东西之间的斗争,衰亡着的东西和生长着的东西之间的斗争,这就是我们发展的基础。”
        斯大林这段话概括了人类社会及整个世界前进的辩证法概括了一切革命的过程。
        旧世界已经被我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倒了。但是他们的死尸他们的意识不是还存,还在用他们的习惯势力向我们进攻吗?
      在旧势力的压迫下,在传统旧力量的压迫下我们的无产阶级新的东西,习惯,道德,情操以及表现这些东西的文艺不是也叫喊着诞生在我们的世界吗?并且显示着永不黯淡的光辉吗?
        无产阶级的东西和资产阶级甚至是封建社会的东西进行了长期的甚至还要更长期的斗争。幼小的新的力量与强大的旧有力量的斗争。在这种斗争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了。我们的世界前进了。愈是这种斗争激烈,世界前进的步伐也就越快。
        应该记住这一条规律:旧的东西不轻易离去,新的东西不轻易地成长,必须经过斗争才能完成。新的对旧的胜利才能推动世界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4日
         几天来下班之后都学习到晚上10点来钟。由于用心过度,有点失眠了。为了调整自己的大脑和达到充分的休息,开始在每天晚上练习一段儿时间的提琴,唱一会儿革命歌曲。这个方法很好,从昨天开始睡眠渐为踏实了。
          今天的天气很冷,劳动时缩手缩脚。困难的时期到来了。我担心冬天的劳动将怎样度过呢?那样的生活我是一次没有体验过的。一定是干起来热的难受,坐下来冻得发慌。
         明天就要举行老同学茶会了。作为发起者的我不能不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发生的问题。这次集会应该了解这样一些东西:1)到了多少人?没到的原因。2)各自的情况,文化大革命的表现。3)目前的状况。
       我 准备了一个小小的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5日
          下午两点,学友述怀茶会在杨俊太家中举行了。参加这次茶会的有23名同学,有一些同学没有出席。尽管故此茶会开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使我感到奇怪的是经常能够召集起来的同学却没有出席,一些经常很难见面的同学,却届时光临了。这个事实使我震动。这说明过去那些所谓的合得来的人,大概只为着某种狭隘的眼前的利益或者只受着某种不坚定的思想支配,每每汇集到一起的。
       同学们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畅谈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感受,思想。虽然有的同学谈话带有不正确的东西,如某种人生观上的错误,但是对于我们了解老同学这一点来说是满意的。达到了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作用。
        几年来的变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变化是相当大的。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大的锻炼,有了很大的提高。参加集会的老同学继续上学的不多。大部分是参加了工作的工人。有的是刚刚加入到工人队伍中的学生。就算是两重身份。这些人对党,对国家都有用了。他们的青春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党,为人民贡献力量了。学生时代的风度失去了,具有了工人的特点。有的抽起了香烟。甚至爱谈一些生活琐事。这才刚刚是四年的光景啊,暂时还看不出来太大的分化。但是可以看出有的同学具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中迎着风浪前进。有的则近于两元人物。马列主义有之,自由主义亦有之。两样货色齐备,各有各的用处。有的甚至只想自己。应该说前两种人是不少的最后一种者很少。化大革命震动了每一个人,但也使一些人对自己的改造放松了,这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劣根性。只知道革别人的命,甚至是实用主义的对待革命。相信这些同志在革命的一步步中,会越来越随着时代前进的。而且会大都走向自觉地推动时代车轮的革命行列中的。
        同学们追往了学生时代的生活。多少有趣儿的往事,同学们还记得那样的清楚。那时候是多么的幼稚无知,甚至是可笑啊。
        这次集会准备得很仓促。大部分的实际工作是由俊太,洪箴,永华,秀书做的。感谢他们的努力,感谢同学们届时出席。
        将来这样的机会是不容易的。那时我们将被分配到可能不在尔滨市的地方。这些学友我会永远记住的。他们给我提供了最好的社会分析材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内容。
       我们共同 照了一张相留念。
        会进行到很晚,同学们依依不舍。我在会议结束时向大家讲了我们茶会发起者的心愿。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向着伟大的目标前进。大家表示一定忠于年轻的友谊,在革命的道路上共同让青春放射出更壮丽的火花。
        这次活动的经费是召集者自愿出的。任桂芝同学也帮了很大的忙。谢谢这些同学。我只出了不到1/3的小部分。我觉得为同志们做出一点儿贡献是难得的。因为自己已经有收入了。
        散会之后,我们住在太平的同学共同步行回去。踏着月光我们谈的那样的兴致勃勃,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没有参加今日茶会的只有几个人,是因为上班没有来。还有几个是没有通知到。有好多是知而不到。我对知而不到的人感到遗憾。也许他们认为这样的茶会微不足道吧。我不能不允许这种人的理解,但他们对于我们的辛苦和操劳是那样的漠视,则使我几乎是愤怒了。
        参加今日茶会的有如下同志:陈玉阁老师,杨俊太,刘洪箴,苏永华,王秀书,孔德胜,姜淑莲,张天明,马凤琴,高会成,王奎发,李福生,鲁树本,姜巧云,马瑞文,倪立本,赵玉铎,魏树琴,古明义,姜作义,任桂芝。
       我对俊太在筹备这次茶会时的努力很满意。瓜子糖果茶比较丰富。当然,这里也有永华和秀书等同学的努力。我从井冈山带回的茶叶终于有机会消费了。同志们喝了一些。后来知道是井冈山的茶竟给分抢了。
        井冈山的茶叶并不好喝,却使我们有所回忆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5日
         又及:结束了我的第六册日记。把末叶的生命之歌录下——
         流吧,
        飞逝的时光,
        像那滔滔的江水,
         一浪赶着一浪。


       昨天
       我们还坐在课堂上。
      无知的心灵叩打着知识的门窗。
       今天,
       我们以像白杨树般茁壮,
       流星般的大步走在生活的路上。


       有什么比时间更公正,
        他总是一劲的前进,
       从儿童到少年,
       终于闪出青春的火光。


      感谢时代吧,
       毛泽东时代的我们,
       经历了最伟大的陶冶,
        具有着改天换地的力量。


        语言,有时是贫乏的,
       只有斗争才包含了最伟大的理想。
       跨出坚决的一步步,
       夺回光明灿烂的时光。


        不要以为列车行进的太快了,
       对于我们已经是非常的偏向,
       在那不平凡的日子里,
       写下了多少宏伟的诗行。


       幸福,快乐,激动,
       年轻的心在沸荡,
       走下去,
       我们的前途万丈光芒。


       人类总要前进,
       正象我们天天成长。
      现在正是豆蔻年华,
       要把壮丽的青春献给党。


      流吧,
       逝去的时光,
        即使我们的头颅布满了皱纹,
        我们也要永远,
       把年青的歌儿怒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1-3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6日
         开始了我的第七册日记。
         在日记的扉页照常写下——
       【生命之歌】
        待航的船只,
        就要出海,
       火热的生活,
       把我们等待。

        年轻的革命者,
        不要怕风雨,
        不要畏惧困难,
        把生活的大步快迈!

        哪里有斗争,
        哪里就有幸福。
        美丽的花朵,
        要用劳动换来。

         一切再准备一遍,
         更加敞开青春的胸怀。
         扑上去,
         那壮丽,艰辛,伟大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10月17日     
        【边疆晓歌】是一部很好的小说,是我们年轻一代友有益的教科书。读了这部小说,给人的是欣欣向荣,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感觉。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接过革命的班,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下列的议论很长   略)
        小说描写的生活是对于边疆的开发。这是一个壮举。从开荒到播种,从战胜大地到战胜瘟神,这是赞短而又迅速的变化。一切关于主人公们的生活,就在这种变化中发生了。
        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也创造了革命的人。劳动使边疆变得面貌,劳动也使社会主义的年轻一代迅速成长起来。祖国的边疆在觉醒,边疆的晓歌唱起来了。
        让我们祝贺小说中主人公们的成长。让我们欢唱边疆在年轻的拓荒者的手下破晓的歌声。
        战斗的号角不是对小说的主人公,而是对现实中的我们。就要吹响了。在未来的边疆晓歌中将有我们的创造性的劳动。
         用我们的血与汗也写一部边疆晓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1 10:13 编辑

1967年10月18日
         白天俊太给我送来照片。另外有几张让我转送出去。这班后我就到任桂芝家中去。        在我的初中同学中,任桂芝应该是一个典型。她初中二年就不念了。参加工作几年了。由于在这种并非国营的,不大不小的集体工厂里。耳濡目染了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行为习惯,他感到厌倦。性格上有些喜欢孤僻。谈起了有关人的志向和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她举了很多身边的例子。说学生时代是怎样的烂漫,对未来的憧憬是多么的美好,但一到实际中就行不通,碰的头破血流。所以理想等等都是空的。我是了解我的老同学的。在学校时代是最关心集体的。就是现在她比起那些怠工的人也要强上千百倍。但是她的思想深处应该说是人生观还有一定的问题。这是几年来慢慢形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转变过来的。然而可以相信,在将来的一个连一个的伟大的运动中,他不仅会站到革命的前列。还会成为一个自觉的战士。
        我们的谈话最后她懂了。但是她仍然认为我单纯无知。不知道社会。她说,社会复杂的很,不像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学生没有私心杂念。我何尝没有走入社会。我的嗅觉和触觉早就伸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人生观。当她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就接触了那样一些生活。于是就形成了这种人生观——非无产阶级的人生观的生活基础。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只有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同时参加火热的切实的运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的棱角磨掉了?要在生活中再给他们锻炼出来。
       回来已经很晚了,我想了很久,思想又跑到很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2-2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2-2 07:47 编辑

1967年10月19日
          中央关于按系统实现大联合的通知已经下来两天了,现在正在大宣传,大执行,大见效。
         我想到我们学校的情景。我们学校的大联合将如何着手呢?炮轰派随着时局的紧张又退出了学校。学校又唱了空城计。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组织,只有组织起人,才能打开局面。实现联合。现在最棘手的就是无人组织。怎么组织呢?中间有个夺权问题。夺权是卫东与造反团中一小部分人干的,是受区革委会支持的。如今支持夺权的区革委会马中兴早就成了炮轰派。夺权的宠儿又经不起风霜,担不起大任,是学校冷冷清清,破破烂烂。我从区红代会筹委会退出来就是在夺权问题上有异议。在区红代会和革委会没有对我校夺权发表新的看法以前我是没有办法组织人马的。我以什么名义组织呢?不能不是问题。
        有人是要着急的。尤其那些夺权的人。也是好事,让他们努努力吧。也该真正的做点儿样子了。
         分配的消息也飞来了,这也说明回学校的日子迫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1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