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2695.《兔和猫》
      三太太买了一对白兔,养在后院里,非常可爱,不久还生了小兔子。可小兔子却被大黑猫吃掉了。作者以兔子和黑猫为对象,抒发了自己的爱憎之情。作者同情新生弱小的兔子,憎恶凶恶的大黑猫,并由此影射社会现象,从而更加反衬出代表黑暗势力的大黑猫的凶残,和作者对其的憎恶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2696.《鸭的喜剧》
      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居住在北京的仲密君家里。觉得十分寂寞,便托人买了一些蝌蚪儿,非常高兴地饲养着。后来,他见了可爱的小鸭,便买了四只在院中放养。小鸭在游泳的时候,“吃掉”了河中爱罗先珂的蝌蚪,使他梦寐以求的“蛙鸣交响曲”就这样破灭。事后,他带着遗憾离开了沙漠般的北京。作者通过鸭的喜剧,即蝌蚪的悲剧揭示了生存竞争、弱肉强食的生命现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委婉地表达了人间不可能无所不爱,唯有反抗强暴,才能保护弱者的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2697.《社戏》
     “我”随母亲回外祖母家,最盼望看社戏,可那一次不巧,找不到船。“我”很失望。乡里的双喜借来了八叔的航船,村里的十几个少年陪“我”一起去看戏。回来途中,阿发偷采了自家田里的罗汉豆,还摘了六一公公田里的,大伙儿吃了一顿香喷喷的豆子。六一公公知道后,非但没责骂“我们”,还夸“我”识货,并又特地送来了一碗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2698.《呐喊》名段助读
      两进酒店
     【情节概要】前一次孔乙己还是穿长衫站着喝酒,脸色青白,排出九文大钱,面对众人的取笑,“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地争辩。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极其热情地教我“茴”字的写法。后来因为偷了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便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垫着蒲包,用“手”走进了酒店,脸上又黑又瘦。面对别人的取笑也不争辩,只是恳求不要再提。摸出四文大钱,喝完酒,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再用手慢慢地“走”了。
     【内容解读】孔乙己是封建社会没落知识分子的典型,穷困潦倒、迂腐麻木。他结结巴巴为自己靠不住的清白辩解时,那一句“窃书不能算偷”,急于交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将旧知识分子自命清高而又迂腐不堪的形象毕现无遗,令人叹服!只知道读书却连营生的本领都不具备,孔乙己的悲剧更加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众人取笑他却不真正关心他的死活,揭示了世态炎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2699.《呐喊》名段助读
      茶馆闲聊
     【情节概要】华老栓从刽子手康大叔那里买回了人血馒头,满怀希望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都来到了茶馆里,听康大叔谈论有关被处决的犯人夏瑜的情况。康大叔非常气愤自己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夏瑜的三伯父因为告密而得了赏银,管牢的红眼睛阿义得到了剥下来的衣服。听康大叔讲到夏瑜因为劝红眼睛阿义造反而被打了,竟然还说阿义可怜,众人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
     【内容解读】茶馆里人声沸腾,帮凶康大叔、闲客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等都集中在茶馆里,革命者为人们牺牲却丝毫得不到同情,人们将为自己争取自由幸福的革命人士称为疯子,对杀害了革命者的帮凶却十分尊重。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人民群众的愚昧,就在这茶馆的闲聊中昭然若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2700.《呐喊》名段助读
      上坟
     【情节概要】华大妈和夏四奶奶都上坟祭奠自己的儿子。右边是穷人家的坟冢,左边是死刑和瘐毙的人。夏四奶奶羞愧地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忽然看见坟上有一圈红白的花,大吃一惊,以为是夏瑜屈死显灵的。便大声请求站在树上的乌鸦飞上儿子的坟头,以示儿子是冤屈的。华大妈陪着夏四奶奶等了半天,乌鸦纹丝未动。
     【内容解读】儿子是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母亲却羞愧难当,将希望寄托于乌鸦显灵,可见民众的愚昧和革命者与群众的脱离。清末没有用花环寄托哀思的习俗,作者不惜使用曲笔,给夏瑜的坟上平空增添一个花环,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度,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7-13 22:46 编辑

      2701.《呐喊》名段助读
      劝架
     【情节概要】七斤嫂听说皇帝坐了龙庭,还需子民留着辫子。但七斤却因为进城被城里人剪了辫子,七斤嫂不由大骂七斤“僧不僧道不道的”。八一嫂赶紧来劝架,说谁都不知道未来的事情,“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七斤嫂一听大怒,拿六斤出气,指桑骂槐说八一嫂是“偷汉的小寡妇”,吓得六斤打掉了手中的碗。七斤大怒,给了六斤一个巴掌,九斤老太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将六斤拉走了。赵太爷听说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也生气了,摆出张飞勇猛杀敌的架势,吓唬八一嫂,说大兵来了无法抵挡,这一招果然有效,不仅八一嫂被吓得止住了怒气,回身走了,村里人都觉得七斤难逃此劫了。只留下惴惴不安的七斤夫妇。
     【内容解读】一条辫子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人物都到场,各种矛盾都铺陈开来:从夫妻翻脸、孩子受累、邻里纠纷、封建旧势力反扑……到手打、破口骂、撒泼、恐吓、锅碗瓢盆都助阵,整个村子被搅浑,哭天抢地、人仰马翻。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条辫子带来了一场大的风波。七斤的愚昧无知、七斤嫂的精明泼辣、九斤老太的固执保守、赵七爷的维护封建旧势力的形象,都在有限的笔墨中得以充分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702.《呐喊》名段助读
      赊酒
     【情节概要】方玄绰被衙门欠了薪,忽而恍然大悟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薪,赶忙叫小厮去街上赊一瓶酒。方太太打算买彩票,方玄绰叱骂这是无教育的行为,可是转念一想,自己走过卖彩票的广告前看见“头彩几万元”时,自己也曾动了心的,便不再说什么了。
     【内容解读】方玄绰“恍然大悟”地命令小厮去赊酒,是受了“衙门欠薪”的启发的,虽然曾经自命清高不愿参与同事去衙门索薪的行动,但现在却考虑着既然别人可以欠自己薪,那么自己也可以欠别人的。口头责备太太买彩票“无教育”,但对“头彩几万元”的广告也是动心的。方玄绰借用“差不多”理论,宽容了妻子,况且眼前还能不付钱先喝上酒,难怪要读《尝试集》了,尝试着把差不多的理论运用得更娴熟,更无是无非、无痛无痒地过太平日子。活脱脱一个故作清高、虚伪自私的小官僚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703.《呐喊》名段助读
      精神胜利便胜利
     【情节概要】
     (1)做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阿Q被人打了,便会心想:总算被儿子打了,于是也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后来人们知道他有一种精神胜利法,想打他时便让他说“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阿Q捏住了自己的辫根,说:“打虫豸,好不好--还不放么?”虽然如此,闲人仍旧给他碰了几个响头,以为这样他便会伤心一段时间。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就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就像状元是“第一个”一样,自己也是第一。
     (2)因人而异
      阿Q喜欢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看见假洋鬼子拿着棍子走了过来,大约要打自己了,便“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对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则“伸手去摸伊新剃的头皮”,“扭住伊的面颊”,大肆其轻薄。
     (3)向往革命
      阿Q本来痛恨革命,但听说革命党要进城,举人老爷竟然也到乡下逃难,又看到未庄男女慌张神情,也便觉得革命很好的,认为革命便是“我要什么就要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不由大嚷“造反了”赵太爷父子看阿Q的神情也很紧张,竟然称呼他为“老Q”、“Q哥”,阿Q更飘飘然,回到吐谷祠,想象着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拿着板刀、钢鞭等邀请阿Q一同革命,“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直接走进去搬人家的东西,喜欢什么就搬什么,而且不必自己动手,叫小D搬。“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阿Q在对爱情的神往中进入了梦想。醒来后走到静修庵听说秀才和假洋鬼子已经来革命了,砸碎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阿Q十分后悔没赶上革命,也暗暗责怪秀才他们没有招呼自己。
     【内容解读】阿Q身上投射了中国民族的劣根性,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①自我麻痹,妄自尊大又自轻自贱
     ②欺软怕硬
     ③善于投机,自私庸俗。
      这些特点总结起来就构成了“精神胜利法”。这是阿Q的主要特征,这种特征的实质便是以自欺自偏求得心理安慰,使自己不能正视被压迫的悲惨处境。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造成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弱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7-14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2704.《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的内容,是诗人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冰心在当时大约不会想到,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的出版,竟会使那么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促使“五四”以来的新诗,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30 1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