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2-22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2692.《阿Q正传》
小说共九章。
前三章写阿Q的阶级地位、经济地位,勾勒阿Q以“精神胜利法”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中间三章写阿Q遭遇的压迫和剥削,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表现阿Q的处境,揭示了时代的矛盾;后三章写阿Q在革命到来之后的性格变化和悲惨命运。
第一章,写阿Q的政治地位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通过赵太爷不准他姓赵这一可笑又可悲的情节,突出了阿Q连姓都被剥夺了的屈辱的政治地位。
第二章,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描述阿Q的部分生活片段,突出了他的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交代阿Q的经济地位:是个到处打短工的流浪雇农,是社会中被压迫、被污辱的最底层的人。接着连续写他的几个生活片段: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独不崇奉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又讥笑未庄人的“不见世面”;这些都突出了阿Q妄自尊大的特点;“癞疮疤”的故事,写他被欺辱时由打人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押牌宝”事件,写他被欺辱后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进行自我摧残。
第三章,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被赵太爷打了之后,自我安慰是“儿子打老子”,便得意起来,和王胡打架输给了王胡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便用忘却屈辱一法,果然就又高兴了;调戏比自己弱小的小尼姑,觉得为自己的屈辱报了仇,很得意。
第四章,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拒绝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阿Q向赵太爷家的女仆吴妈求婚,遭到吴妈的拒绝和赵秀才的毒打。并被约法五章。可怜的一点点家当也被榨取干净,断绝了活路。这一章,写了阿Q的可憎,更写了他的可怜,也写了统治者迫害人民的残暴。
第五章,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阿Q做工被老主顾拒之门外而意识到生路被断绝。然而他并没有意识到断他生路的是赵太爷之流,而误以为是比他更弱小的小D“谋了他的饭碗去”,与小D发生了争斗。饥饿难忍的阿Q跑到静修庵偷萝卜,恃强耍赖,终于吃了三个萝卜然后打定了进城的主义。
第六章,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次被赵太爷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阿Q从城里回到未庄后,受到人们的“敬畏”,因为他在城里给白举人家里帮过忙,手里有现钱,有些便宜货,还知道城里一些见闻。因此,掌柜、酒客、路人都对阿Q“刮目相待”,王胡等人对阿Q也“肃然”,妇女对有劣迹的阿Q也不再躲避,而是主动赶着要买他的东西。这一切深刻揭示了国民趋炎附势的本性。然而,当阿Q的底细被披露出来后,人们又对他“敬而远之”,更说明了世态的炎凉,人们的愚昧无知。
第七章,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了阿Q的革命要求。在阿Q再一次被逼上末路时,辛亥革命的暴风雨来了。城里的“举人老爷”视革命如洪水猛兽,他要逃难了。未庄的“一群鸟男女”惊恐万状,误传革命军是为崇祯报仇的军队。阿Q起对革命“深恶而痛绝之”;但看到人们的表现,又感到“革命也好罢”,便神往起革命来了。但他所理解的革命实质是“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加之赵太爷父子在革命到来时吓得六神无主,低声下气地把一向不放在眼里的阿Q叫成“老Q”,阿Q就更神往革命了。赵秀才竟和假洋鬼子相约革命,革掉了静修庵里的一块龙牌,还顺手抄走了一个宣德炉。这就是当时非常普遍的混迹于革命中的假革命现象。
第八章,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革命像一阵风一扫而过,并没有到达未庄,人心日见安定。政权落到投机钻营者手中。变化最大的不过是掀起了盘辫的风潮。赵秀才、假洋鬼子成了戴“银桃子”的革命党,未庄的政权仍在这些从前的压迫者手中。阿Q要投革命党,结果误投假洋鬼子门下不成,被“哭丧棒”赶出门。他被剥夺了革命的权力。同时写赵家遭抢,这就预示着阿Q的悲剧命运就要到来。
第九章,写阿Q被当做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赵家遭抢使未庄人和阿Q都很“快意”,这体现了人们对统治者的不满情绪。阿Q就是作为抢劫嫌疑犯而被捕的。谁告了他的状呢?就是戴“银桃子”的自称革命党的赵秀才。压迫阿Q的是赵秀才之流,不准阿Q革命的是赵秀才,最后捕他、审他、处决他的还是这个带着“银桃子”的“革命党”人。阿Q要求革命而不可得,革命后反而被枪毙,他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悲的是,他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被枪毙,而且还在死前表演了他最后的精神胜利法,大唱“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城里依然如故,掌权的还是原班人马,举人还在追求陈年老租,依然看客如云,只是审问的跪改为站,处决的砍头改为枪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