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文革记忆《我的1966》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7月28日
       学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三个高潮时期,但是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从学校的整个形势来看,大字报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可揭发的了,原因有六······(略)。
       当然,大字报虽少也有有质量的。高二四班的大字报贴了一墙,系统地总结了学校领导的在运动中的内幕,我认为很好,材料丰富确凿,很有力量。学校领导应该慎重地考虑,更加深入地检讨。
       因为没有大字报可贴,上午只是进行学习,因为对政策问题认识不清,所以我学习了《略论政策》。这本小册子没有看完,也没有总结,还要继续学下去。
       下午骄阳似火,天气佳美,我们遨游于大江之中顺流直下两千米。兴致勃然,傍晚方归。
1966年7月29日
      阴沉的天,连绵的雨,凉爽的风。夏季的雨天失去了平日的酷热,穿着单衣走在雨注中,颇有凉意。
     然而就是这样的天气,我们仍然向着大江精神焕发地游去。浪,平时少见的浪,飞起了层层泡沫,猛烈地冲击着。上面是滚滚地乌云如注的雨水,下面是顶着风浪撑着红旗前进的健儿。毅力激励着人们前进,主席的谆谆教导鼓舞着我们前进。嘹亮的歌声口号声,在江面上回荡着,久久不息。
      雨越下越大了,为了安全指挥部命令我们上岸,我们在指挥部休息片刻,方归。
回来虽然冷的够呛,但我们个个兴致勃发,因为我们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要锻炼,而我们今天正是实践了这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5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7月30日
       上午听取了李英华校长关于进一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报告。报告很好,对毛泽东思想做了比较全面的概括。遗憾,没有做记录。
       关于她的报告据说是传达报告,里面的一些提法还值得商榷,譬如能否说“毛主席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经历的阶级斗争要多得多”“斯大林在辩证法方面是不彻底的”,我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我们都认为毛主席是当代的活列宁,他的思想是当代马列主义的顶峰,他全面的、系统的、天才的、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列主义;毛主席经历了如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所经历的一样的、在历史上罕见的、艰苦的、复杂的、长期的阶级斗争,是今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英明的领袖与导师。毛主席和马恩列斯一样在革命人民心中享有最高的威望,但绝不能提“毛主席比马恩列斯经历的阶级斗争还要多”“毛主席比列宁还伟大”。从马列主义和革命实践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毛泽东思想大大地发展了丰富了马列主义的宝库,但毛泽东思想的最大范畴不还是发展的马列主义吗?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是一样的伟大,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所以对伟大的革命领袖不能一褒一抑,都是伟大的;否则,实际不是尊重我们的领袖,而为修正主义提供攻击的话柄。至于斯大林我们还是承认,而且永远承认他是我们的伟大导师之一。说他的哲学是不彻底的,怎么可以理解呢?在哲学上只有二元或者多元论者才可谓“不彻底”。对于斯大林来说固然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既然是错误的当然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某些社会认识是形而上学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能否说不彻底吗?我看得考虑。此外还有些提法要精确要严密要考虑。
      当然自己只是认为提法上有问题,没有时间探讨和磋商,有待于继续学习与认识。
      下午,继续练习游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7月31日
      今天整个哈尔滨段松花江沸腾了,大清早几十万人奔向斯大林公园松花江畔,观看盛大的军民渡江活动。
      参加渡江的有一万多人,有工人、战士、学生,其中好多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大渡江活动,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学校共有39人参加,可谓少极了。有的学校有二三百人,相比我们实在可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学校不重视毛主席的号召,没有很好地刻苦地练兵,当然就不能召之即来,来了也不能下水了。就拿这次的装备来说也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三百多个单位都有自己单位的大旗、精致的语录牌,真是庄严、肃穆,一派雄赳赳的气势。而我们的语录牌又小又笨,旗子小不说还没有标志,在整个的大队中实在显的逊色。
      但是我们的气势并不低落。
       十点半渡江开始。所有的运动员按着一区、二区的顺序往下排一直到六区。随着前导队的下水,少先队员的彩色缤纷的气球飞上天空、轰然的礼炮在江面上开了花,人们沸腾了。
      我们在四区,下水正好12点。很快我们就扑向了湍急的大江中。浩浩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口号声连成一片。刚刚下水,队伍较乱,好多拿救生圈的扰乱了我们的队伍,好不容易才在几百米处集合好队伍,重新整齐地前进。
      蓝蓝的天空,几抹白云,温度在30度,觉不出有风。江面上只有人们拨起的碎浪。岸上是人山人海,江里是浩浩的长龙,绵延两三千米。江风吹动红旗,旗浪在江中滚动。此时此景,仰卧大江,不禁想起毛主席的《浪淘沙·游泳》。如果毛主席能看到我们今天的盛况,他老人家该是多么地高兴啊!毛主席的精神鼓舞着我们,给了我们力量和毅力,我们精神焕发,破浪前进。队伍从江上运动站出发到青年宫登岸,游程近三千米。登岸挥手,源源大军还不见尾。
      草《浪淘沙·江游》
      滚滚松江水,涛涛向东去。参加长游首次,硬把江波驭。哪怕水流急速,何惧碎浪呛鼻。今日考毅力,主席话语重,去争取胜利。
      彩旗飘,人声沸,口号激。领袖开辟航道,人民亿万继。敌人闻此丧胆,苟延残喘正急。西风剩余几?革命洗环球,红旗染大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7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1日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9周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和毛主席亲手缔造和直接领导的伟大军队,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最主要的支柱。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今天的3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光辉的历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内外敌人艰苦地战斗中,还是在全国胜利后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保卫远东和世和平的伟大事业中,都立下了丰功伟绩,一直保持和发扬了“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又是生产队”的光荣传统。尤其是近几年,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大力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发扬三八作风,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投入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更在无产阶级革命化和战斗化的道路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1964年全国人民各行各业热烈响应毛主席号召掀起了大学解放军的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解放军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雷锋、王杰、麦贤德、刘英俊、张春玉······对于教育全国人民起了巨大的作用。全体人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向英雄人物学习,积极地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积极地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使我国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空前高涨;人民对毛泽东思想更加热爱了,把它看做一切工作的最高指示。学习解放军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突出思想革命化。努力学习最高指示,忠实地执行最高指示,勇敢地捍卫最高指示。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最近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工作做了宝贵的指示,他说: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作,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来。当然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这是毛主席根据新的情况对解放军提出的最新最高要求,这是毛主席把人民军队成为革命的大学校的一贯思想的体现。他指出:工人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那样;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场,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是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具有历史的伟大意义。毛主席提出的各行各业都要成为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大学校的思想就是我们行动的纲领。
      按着毛主席的路去做就可以促进人们的思想革命化;就可以促进三大差别的缩小;可以实现全民皆兵;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全面发展的亿万共产主义新人;就会铲除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帝国主义侵略我们时,就会被湮灭在人民战争的火海中。
      学习解放军,把我们的岗位都变成革命的大学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那么我们的人民将永远是无敌的。
      工作队来学校已经20天了,成绩是:把工作的严密性、紧张性、正规性提到了议事议程,组织了新的“文化革命办公室”整理核实了大字报。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严重的态度问题,立场问题,实际上已经对学校的文化大革命有了阻碍。
      有六个方面的问题。······(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2日
       今天上午全校师生在龙江文化宫听取了刘英俊同志生前战友刘进福同志的报告。报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烈士牺牲时的情况,第二部分是刘英俊生前英雄事迹。三个小时的报告在外面心中重新印下了一个活生生的努力学习最高指示、忠实执行最高指示、热情宣传最高指示、勇敢捍卫最高指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像雷锋、王杰、欧阳海一样,青松般地立在我的心头,感召我向他看齐。
      刘英俊有这样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要求,每当学习一篇主席著作他就提出1)毛主席是怎么说的;2)我是怎样想的;3)我是怎样做的;4)今后怎么做。把改造世界观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最高要求。通过改造自己更好地去改造客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又更好地改造自己。这种和自己紧紧挂钩的方法乃是最正确的方法,这种和自己挂钩的作风是最科学的革命作风。
     下午回到学校,由王海顺传达昨天市委召开的革命师生代表会议的精神。参加大会的有全市4800多名代表,市委书记王观潮、候补书记石青、书记处书记郭卫人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大会指出这次会议的精神在于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发动广大的革命师生员工,依靠广大的师生员工,彻底搞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认为中等学校文化大革命的任务是一斗二批三改,即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斗倒批臭一小撮钻进党内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斗倒批臭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资产阶级的专家权威,搞好教育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大会总结了前一阶段的工作,指出几个月来的形势很好,成绩很大,广大师生在斗争中迅速成长,形成了左派力量,运动基本健康。但运动发展并不平衡。大会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重新决定了新的政策,即1)取消中等学校的文化革命工作队;2)建立班级中的文革小组,以及代表会,委员会,由此领导学校的文化革命;3)上级党组织派观察员、巡视员、联络员为同学与老师服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18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3日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成立学校的文化革命委员会。这是个新的东西,是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完成学校的一斗二批三改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任务。进一步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学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党中央的英明决定,是锻炼我们的实际斗争问题。
      第一,要怎样产生学校的文化革命委员会呢?
      (略)
      第二,怎样产生班级的文革小组成员呢?
      我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须根据群众的意见推选出最能代表出大家意见和勇于领导大家闹革命的人进入小组。这些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1)始终一贯地站在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立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运动中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积极地揭发问题,而不是旗帜不鲜明,态度消极,甚至打击大字报,压制大字报,压制鸣放的人。
     2)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掌握党的政策,善于而且能够团结广大同学一起革命。
     3)必须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依靠群众的意见决定工作的具体办法。
    4)必须随时修正错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有认真的诚恳的自我批评,而且立即改正,而不是坚持错误,回避问题,不改正错误。
     5)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群众的意见反映到上级党组织,必须成为群众和党的领导的坚实桥梁、忠实的勤务员。
      必须具备了上述条件,而且经过群众大多数的一致拥护,才能成为班级中的文化革命小组的成员。······总之一句话,班级同学自己决定。
     第三,怎样产生学校文化革命委员会的人选?
       (略)
     第四,学校的文化革命委员会应怎样组成?
       (有七条之多,略)总之学校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委员会必须体现群众的意志,体现群众的精神,是群众自己当家做主自己闹革命的组织,这个组织在市委领导下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学校里是行使革命权力的最高组织形式。
      第五,关于参加市委召开的革命师生代表会议的班级代表的几个问题。(略
      第六,关于筹委会。(略)
      以上六个问题,是围绕学校建立文化革命委员会的问题的几点认识,希望通过辩论更加澄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2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4日
       学校某些领导人部署大家学习讨论,而他们却把参加哈尔滨市中等学校革命师生员工代表会议的代表召集到一起开了几天会议,匆匆忙忙地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委员会的筹委会,并且提出筹委会的名单进行讨论,美其名曰征求大家意见。真是岂有此理,荒唐至极。
      我们庄严地向全校声明,这个筹委会非法,理由如下:
      一,参加代表会议的代表的职权仅仅是有传达会议的义务,别无其他。
      二,如果建立筹委会是必要的,那么必须从群众中来,让群众自己建立。
      三,参加筹委会成立的代表们也必须由班级的同学按条件评议,只有真正的群众利益的代言人方可组成筹委会。
      四,为了协助这一工作的进行,上级党组织应该派观察员监督进行,而不是由某些学校领导把持。
      五,按着8月1日会议精神革委会里不应有李秉臣、李英华等人,当然筹委会也要请出。
      六,筹委会如果成立应该由群众做主,大家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协商办事,不需要权威。
      七,革委会本来在班级文革小组的基础上通过代表会议即可产生,无须筹委会,筹委会只会延长革委会进入工作时间。
      八,已经成立的筹委会立即取消或另行成立。
      也许有人会说学校的革委会和党支部什么关系呢?(略)党支部能不能领导革委会?
(略)党支部还工作不工作?)略。
       我们说,不用过滤。党让我们组织自己当家做主的文化革命委员会,我们就通过民主的形式成立我们的革命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就在学校内行使文化革命的最高权力,任何危害这一委员会的人都必须受到取缔。至于党支部的活动,上级党组织一定有政策,让他们工作就工作,不让就停止。他们不应该妨碍革委会的工作。如此而已,还有其他吗?
      现在应该做什么,一方面批判学校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召开的所谓筹委会,一方面充分讨论酝酿成立班级中的文革小组。一句话,就是成立文革小组,开代表会,建立革委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2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5日
       毛主席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的矛盾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和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他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我们的班级内部思想运动发展的过程,是充满着各种矛盾的。怎么解决,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达到教育和团结同学的目的是班级中团支部必须十分关心的,全力解决的。但是实际怎么样呢?过去没有开展积极地思想斗争,没有树立革命的班风,今天还是如此;原来的矛盾没有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地产生。因此班级内显得无组织无纪律,一派混乱。谁都责任呢?团支部的成员即书记和各位委员,班委会即班长和各级干部,一切团员同志。当然作为班级的一份子,我也有责任。
       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声疾呼:在班级文革小组没有成立以前,团支部和班委会要继续工作。为了大革命,书记们班长们要切实地工作起来。什么工作?工作就是为大家服务;工作就是坚持原则,坚持政策;工作就是解决班级的问题,用毛泽东思想去占领一切。
      班级表面是有些乱,然而毕竟有一个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团支部应该在主席的教导中汲取力量。突破主要矛盾,班级就会前进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2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19-9-23 23:04 编辑

1966年8月6日
       在学校领导筹划下的筹委会既成事实后,人们显然有不同意见。但是那种喜见正确呢?这就需要辩论。辩论可以辨明是非,澄清问题。人们往往认为自己说的有道理。毛主席教导我们真理是不怕批评的,那么就让我们在辩论中得到教育吧。
       (以下是长达7页多的论证,略)   

      毛主席说:“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欢迎批评。
1966年8月7日
      前进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大的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我应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1966年8月8日
      班级真正进入到了讨论有关文革小组的问题。情况还好,提出了一些问题。我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即我的日记218页的问题,向大家倡议讨论人选的条件,而不是空谈具体组成应该多少人,是不是有私心杂念等,这都不是群众运动的出发点。
      毛主席说:“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情况”“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
       现在形势的发展是飞流直下,我们往往认识跟不上形势,需要尽快地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运动的方向。现在要做的就是成立班级的文革小组,至于其他的事情目前都处在次要的地位。还有一些可能的带有预测性的甚至不现实的没有价值的问题提出,应该暂且不去争论,更不要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消磨时间。总之一句话不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
     关于文革小组和革委会是否是长期的组织,没有进行肯定的估计。如果是长期的,他的任务结构可能都要不断地变化,而现在的任务就是一斗二批三改。
     今天本应收听中央领导在北大的演说,因为录音带不好,加之喇叭不灵,没有听成,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要注意班级和学校的动向,跟上形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9-9-2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8月9日
      清晨6点30分广播里播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党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这一个消息使我们忘记了吃饭,这一英明的决定大撑了我们革命群众的腰杆子,涨了我们的志气,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8点到校后,同学们互相谈论着党中央的英明决定,写大字报,座谈,个个欢欣鼓舞,喜气洋洋。不大会报纸来了,大家一抢而光,仔细地学习起来。10点钟又集中收听了中央广播电台的广播。大家学习的越来越有劲,越来越聪明。
      《决定》是1966年8月8日通过的,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前一段革命的进程,指出来新的继续前进的纲领。决定共分16个部分: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义。
       二,主流和曲折。指出广大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他们的革命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主流。由于阻力较大,斗争会有反复,甚至有多次地反复。这种反复没有坏处,它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年青一代得到社会锻炼,懂得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三,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党的领导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将决定这场运动的命运。指出目前党的各级组织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存在四种情况,其一,能够站在运动的最前面,敢于放手发动群众,他们是敢字当头,是无所畏惧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二,怕字当头,因而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领导落后于形势,落后于群众。其三,平时有错误,怕群众起来抓住他们的小辫子,更是怕字当头,以至于成为群众运动的绊脚石。其四,资产阶级当权派打击革命派。党中央对各级党委的要求,就是坚持正确的领导,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
      四,让群众在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不能采取任何的包办代替的方法。
      五,坚决执行党的阶级路线。指出要团结两个95%和两个区别。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的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指出要善于辩论,善于独立思考,但不要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以便加强团结。
      七,警惕有人把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
      八,干部问题。指出四种:1)好的;2)比较好的;3)有严重错误,但还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4)少量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前面两种人是大多数。
      九,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指出这是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的组织形式,它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的桥梁。它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权力机构。它不应是临时性的组织。它不但适用于学校、机关,也基本适用于工业企业、街道、农村。它的产生必须是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候选名单要由革命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来,再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后进行选举。文革小组、文革委员会的成员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代表可以由群众随时提出批评,如果不称职,经过群众讨论可以改选,撤换。在学校中这些组织应以革命学生为主体,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革命职工革命教师的代表参加。
     十,教学改革。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十一,报刊上点名批判的问题。
     十二,关于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的政策。
     十三,同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相结合的部署问题。
     十四,抓革命,促生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把文化大革命同生产发展对立起来,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十五、部队。
     十六,毛泽东思想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指南。要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实行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要在广大工农兵、广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运动。
      深入学习中央的文件,对照自己哪些和文件不符,是当前的主要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6-8 0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