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72》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9日
       学校组织所有转正的老师开了一个座谈会,一方面算是正式通知我们已经被光荣地转正了,一方面让我们谈一谈,表表决心。转正是件正大光明的事,别的学校早已经开始执行了,我们这里一直神秘,直到今天才告诉大家。转正的待遇是非常不合理的,按文件,转正后的待遇从去年7月1日执行,我们却从批准之日。还没有看到文件,仅此一点,就让我产生还是离开教育为好,还是由组织去落实我的政策,当一个工人去吧。
      郭忠记到我这里来谈他将要分配的情况。他们这一批更不合理,原来说回来立即工作,结果拖了半年,也不发给原工资,分配只开33元,还不如我们转正的教师。所有这一切难道就是因为学校穷吗?33元的中学教师一定是靠精神的力量去工作的,靠物质的力量是绝对做不好的。决定政策的人是绝对不考虑这些的。快三十岁的人了,念了十几年的书,现在算是中学教员,怎么好意思给33元,真是让人出离了愤怒,没有办法的愤怒。
       给大华和俊太各写一封信。我告诉大华还是想去看她,就是要克服眼前的忙点,变动的消息需要等待。我告诉她安心养病,不要因为想念我而悲伤。前途是光明的,越是困难越有奔头。在给俊太的信中,我对他的进步表示祝贺,向他谈了大华的情况。现在的困难不过是经济上的,这种困难是吓不倒人的。还是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人总是有路可走的。
      细细想来,像我这样的教师真的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水平差得太远,也只可有机会便离去。溜须拍马,吹牛撒谎,自己都不行,注定不会有什么出息。真的还是到工人阶级中去吧,我的性格应该适合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3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0日
      又是一个星期天。
      早晨洗了几件衣服,之后到一个学生家里看看,中午时分到阿妈那里。阿妈身体好了些,但嗓子发炎,问题不算太大。在那里吃了中饭,阿妈炒的白菜,蒸的兔肉。从阿妈那里回来,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连队的薛效礼在家等我,爸爸闷了大米饭,肉顿白菜招待了他。他是8号回来的,送弟弟参军走了。他找李奎家,找不到,到我这里看看。我把他送到李奎那里,又呆到三点多。小薛谈了连队情况,目前正搞年终总结,据说要50小时左右。总结之后,哈尔滨的人会大批回来。现在的工作是打场,麦子还没有打完,活不算太紧。从李奎家出来,送小薛直接回家。
      晚上经常停电,不知为什么,每月几乎用一包腊,相当增加一倍的费用。物价在有些地方悄悄地上升着。父亲本月的工资给我35元,又拿去15元买煤,去掉还债,也就没有了。好在我13号即可开支,上月还有20来块钱,总可以支持。问题是我如果去看大华,就要紧张起来。这件事要等13号以后再说,如果给了煤火费事情就好得多了。
      现在我经常想到经济问题,想自己的出路。人活到这份上,必须自认为是可耻的,我正在现实的逼迫下,成为过去不屑的人。晚上二姐来,谈起铁路局招工才给34元。如果真的如此,还有什么奔头呢?我虽然想换换环境,投奔一个把自己当做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又是何必呢?铁路局的工作如此拖拉,从检查身体开始十几天过去了,还没有头绪,年底总该有点消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4 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1日
      晚上开会,一是让大家听一下学校秀才写的事迹文章,二是部署期末工作,结束已经5点多了。
      期末安排23号停课,过完元旦后4——6号考试,考试后进行学生的自我教育总结,鉴定,评选三好学生和红卫兵与共青团员,12号左右结束工作,14、5号放假。除了复习,考试是大事,有些工作现在就要抓紧。物理课的复习提纲已经发下去,是我拟定的,基本问题有三十多个,重点要在复习时指导。是否抓住了基础,联系了实际,还待考验。现在自己是一个正式教员了,更要把工作当成事业,要有主人公的姿态。
       学生们的毕业生调查表已经交了上来,最有问题的是干部,他们进行了有顾虑的填写。这时候是最考验人的,他们的躲躲闪闪,不敢担当,一点好的结果都没有。
      有几件事需要抓紧:
       关于期末考试的动员与措施;关于调查表的核实、摸底、排队;一般鉴定的底稿;个别生的处理;干部的再教育。
           1972年12月12日
      经过我的提议,学年组基本同意物理课终止进程,年前结束考试。学校停课前,每班可以复习三堂课,年前考试是从容的。
      第一次和全校老师一起发工资,连同今年的取暖费一起领的,总共69元钱。
      下班前全校老师练歌,准备迎接全区汇演,硬要我领唱,岂不知要给我造成多大的麻烦。
      既然打算最近去看大华,就准备连同办理大华的返城手续,办一些证明之类。初步打算学校开一份证明,自己写一份申请,由公社或区里签署一下意见,然后交到师里去。是否行得通,还是未知数。办一办才会知道。
      两天来天气极冷,父亲受不住了,又要穿皮裤。父亲在外边干活,条件不好,真没有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6-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再林 发表于 2013-10-31 04:44
1972年1月3日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十七,是我传统的生日,也就是说在人生的道路 ...

人生就是磕磕绊绊,连滚带爬,深一脚浅一脚。性格刚强之人,更多吃苦头。在没有好办法时,只能慢慢地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6-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凤英 发表于 2013-11-1 13:21
你的日记,是你的生活写照。从你的言语中,看到你那时对政治领略。

上帝!你总结得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5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3日
      下午政治学习,继续学习《共产党宣言》第一章。
      第一章无产者和资产者中的第二个问题是:阐述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有这样几个部分:
      1)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资产阶级的革命作用;   
      3)资产阶级必然灭亡。
      第三个大问题:阐述了无产阶级发生发展和它的伟大历史使命,即:
      1)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它的地位;
      2)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
      3)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我已经决心去看大华,今天开出来学校的一份证明,证明家庭情况,要求把她调回哈市。学校的证明好开,明天准备办一下公社的证明,恐怕要困难些,那份僚气就让人受不了,可也得去,现在办事就是这样。
     下午接到赵明的电话。他10号从赵光来的,来前去了北安,他说大华的病见好,已经没有危险,不久就会回来,意思不让我去。可我总觉得不去是不对的。他让我去三棵树车站看看有没有天津上海的战友回家,他时间紧,也是探亲回家,没有去成。看样子,连里开始大批放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6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4日
      接到大华的信。
      信是几次写的。上次来信的第二天写了一段,说她病重中总想念我,精神折磨很痛苦,但病情见好,能自己起床打饭了。第二段是10号早晨写的,因那天是星期天,问我在家中做什么,说她体验到了离开我的感情是多么痛苦,可护士来打点滴便中断了。最后一段比较多,是接到我的信后晚上写的,说她看到我的信就流眼泪,真想我立刻到她的身边,又不愿我真的去她那里。她说她一直为我不安,也说不清为什么。她为我在工作上的焦心表示安慰,并说她的病好得很快,血压已经基本恢复了。她谈了一下经济问题,走时带的钱已经花没了,她借的钱还有,主要花在吃水果和罐头上了。钱是次要的,主要是能恢复健康。她在信末不让我去,只要邮点香肠去。唉,我的小馋猫,有什么办法呢?
      我打定主意要去看她。虽然要耽误工作,要经济损失,都要克服。好在办的证明,公社已经办完,比较顺利,还当庆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7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5日
       学校已经同意我去北安看望大华,我给大华写了信,告诉她我星期日早晨到北安。
       关于铁路局的消息,我去三棵树火车站打了招呼,大约也就下星期会有准信,也许我回来就可以去那里上班。
       晚上刘玉莲等四名同学来看我,一直坐到8点钟。老师的变动对学生不是好事,尤其对好学生。但学生们懂事多了,也知道让老师“转转运气”。我是总想把这批学生送到毕业,可也许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要到新的地方去工作了。教了近两年的学,孩子们给我难忘的印象,也许是终生怀念的。
      接到胜利8号来信,信中告诉我朱平的死讯,令我一阵伤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我、胜利和朱平是接近的,连队生活使我们相互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朱平在偶然的不幸中死去了,埋葬在远离家乡的小兴安岭上,谁能预料自己的将来呢。
      每当我想到过去心中就充满惭愧,我正在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呢?我曾经为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把热情倾注在当一个教员。曾几何时,我费了好大时间转正之后,又听从了命运的安排,把渺茫的希望寄托在将来的变化上。我不再是凭他人摆布不求个人努力的人了,我要把自己的命运变成不断努力可以改变的人。
              1972年12月16日
      现在我就要乘坐前往龙镇的火车去北安了。
      我从阿妈那里给大华拿了两罐肉和两只鹅大腿,两瓶人参糖浆。我又给大华买了二斤香肠、二斤红糖、四斤梨,装了一小提包。大华见了一定会高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8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7日
      列车晚点,四点钟到达赵光。我在赵光逗留一个多小时,看到了宝龙、艳雪和小袁等同志。由艳雪和小袁陪同,一起再到北安。想不到大华已到车站接我多次,正在焦急地等待我呢。同病房的人都非常热情,纷纷向我介绍大华的好转和对我的思念。除了对大家的感谢,我能说什么呢。
      大华对我给她带的东西很满意,她只欠连里十块钱,其他都还了。她还是很节省的。
      到陈强家里看了看。陈强回吉林了,只有小刘在家。看到了她们的孩子,一个很精神的小姑娘。
      晚上住在医院的招待所。
                           1972年12月18日
     在北安继续逗留一日。
     大华的精神很好,可以陪我到各处去。师里的马师傅开“北京”来,我们一起坐车在北安兜了一圈。马师傅没有吃过我们的糖,便在街里买了一斤糖和一斤瓜子,大家高兴了一番。
     师里相识的一些同志也到病房看大华。晚上在一个同志的帮助下,免费住在了招待所里。打算明天下午回赵光。如果可能,大华要照一张像,那就照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14-6-9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2月19日
      告别大华,大华是刚毅的,因此我没有悲伤,心中是愉快的。感谢大华同病房的病友的热情,庆幸大华恢复了健康。
      到达赵光后,乘公共汽车于六点到达连队。见到同志们,大家都问候一番,心中十分高兴。大概由于冬天的关系吧,连队显得冷冷清清,缺乏生气。不过,人们的热情没有熄灭,而是更深沉老练了,大家的进步是明显的,尤其在技术上,很多同志的专长,令人感叹。一批有用的人才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着。当然,人们普遍地怀着某种幻想,期待着某种变化。大抵也是这种未来的变化,使人的进步有了一定的力量。也有明显消极的人,这不仅会使事业失败,也使自己没有出路。哈尔滨的人春节都能回家,一年一度的探亲假,也是人们的期盼。
      晚上住在胜利的房间。
        1972年12月20日
     在连队见到了指导员和两位副连长,向他们谈了大华的事,相信他们会按情理做事的,当大华出院后会安排大华回家的。至于能否帮助她返回到哈尔滨,他们也是爱莫能助的。
     冯恩全在我到连队时回天津了,我向崔学源要了两袋白面,二斤豆油,算是这次的收获。本打算今天乘车到师部,可桥坏了,汽车停运,我只有步行下山了。同志们不让我走,可我不能再耽误了。大家只得帮我做了一个小爬犁,把面放在上面就下山了。胜利、李奎、王恩礼等人一直把我送到大路上,我一个人拉着一只爬犁向二十里地之外的前进镇出发了。
     在师部见到了洪参谋和姚助理。洪参谋拿我的两个证明找军务科李参谋研究大华的事,姚助理领我去吃的饭。洪参谋认为通过首长回哈工作是困难的,人先回去再说。师里阻力不会太大,问题还在哈尔滨,只有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晚上住在唐国平这里。认识的不少,也有不认识的。不过这里的学习氛围很好,有的在看文学史之类的东西,真有要搞学问的。这些人只要肯于坚持,前途总是光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1-23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