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2335.司马迁的后世影响
  司马迁的人格和实录精神,深刻影响到后世作家的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它的笔法直接影响到唐宋古文家,成为他们行文遣词的规范;它对唐传奇乃至明清小说和戏剧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336.《汉书》
  班固(32—92),字孟坚,今陕西咸阳人。其父班彪写有《史记后传》65篇。父亲死后,班固继承父业,以《史记》的汉代部分和《史记后传》为基础编撰《汉书》,历时二十年。《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只写一个朝代)著作。其体例基本上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并将“世家”取消,与“列传”合在一起,统称“传”,使《汉书》形成一种新的面貌。《汉书》共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100篇。这部断代史以后成为官修史书的范本。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富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其中有不少出色的人物传记,如《霍光传》、《朱买臣传》、《东方朔传》,都是公认的名篇。特别是《苏武传》,并不逊色于《史记》。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但他坚持斗争,不屈服于敌人的逼迫,不为劝降而动心,一个可歌可泣的爱国者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另外,《汉书》的语言风格与《史记》相比,对照鲜明,它显得典雅古奥,比较艰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337.西汉政论文
  西汉前期作家,他们生当新王朝建立之初,胸怀雄心壮志,把自己的写作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类政论文的中心论题,无外乎总结秦朝的经验教训,为新王朝提供治国安邦的良策。其中最杰出作家是贾谊。在他任汉文帝太中大夫的十年时间里,写下了一系列政治散文,最著名的是《过秦论》。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首先采用渲染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秦国逐渐走向强盛的过程,当时六国诸侯集中庞大的军事力量和最优秀的人才想消灭秦国,结果自取灭亡。秦国可谓天下无敌,然而它“仁义不施”,最后反而被反秦的农民起义军所灭亡,反差十分强烈。中篇和下篇指出秦二世和子婴一意孤行,暴虐无道,以致失去民心,实际给西汉王朝提供教训。晁错是继贾谊之后又一位重要的政论散文作家,他的名篇《论贵粟疏》对贾谊先已提出的重农抑商的观点,作了更集中、更详尽的发挥,切合实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2338.西汉韵文
  西汉初年,汉乐府民歌尚未唱响,民间的歌谣还很少见,韵文沿袭着楚声、楚歌的余续。楚汉相争的主角项羽和刘邦的楚声短歌《垓下歌》和《大风歌》是汉初的韵文杰作。
  项羽的《垓下歌》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其辞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西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诗用的是楚歌“兮”字体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个失路英雄的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沈德潜评其“呜咽缠绵”(《古诗源》卷二)。
  刘邦的《大风歌》,比起项羽《垓下歌》的悲凉慷慨,刘邦的《大风歌》则在雄壮中带苍凉情怀: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在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十月,讨伐叛乱后归师路径故乡沛县时所作。其踌躇满志之情溢于言表,但最后一句却隐隐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意味。《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自歌之后“慷慨伤怀,泣数行下”。篇幅虽短,感情却丰富复杂。
  其他韵诗
  汉武帝有《秋风辞》,乌孙公主有《悲愁歌》等,此时已非汉初。
  另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也有其独特之处。他虽有楚辞的形式,但表现的却是屈、宋作品从未有过的招隐的内容。诗中极力渲染山林幽寂凄凉、阴森恐怖的气氛,说明“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的主题,用于冷峭,“音节角度,浏漓昂激”(王夫之《楚辞通释》),是后世招隐的诗赋之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339.汉乐府
  乐府,本是政府的音乐机构。这种名称大约从秦代开始就有了,在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铸有“乐府”二字。西汉立国以后,沿袭秦朝体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被大大扩大,其中“采诗”是乐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职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这类诗歌源自民间,为了区别于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辞,习惯上称为“乐府民歌”。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中,可以知道当时所采之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所谓的汉乐府诗歌,主要指这一类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2340.汉乐府民歌
  现存汉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尤其多反映下层民众生活和情绪之作。诸如民众的悲惨生活,战争和兵役带来的灾难,封建官僚的无耻,家长制的罪恶,爱情的坚贞,弃妇的痛苦等。《十五从军行》写一老兵,十五从军,八十才归,性命苟全了,但家园破败,亲人凋零,不胜悲苦。《上邪》的爱情誓词是:海枯石烂,真爱不变。《陌上桑》中,罗敷美貌动人,有勇有谋。反之,“使君”则好色、贪婪、霸气十足。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以叙事为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了中国诗歌的叙事领域。《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尤其像《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手段在此都作了完美的发挥。无论人物对话、动作,还是心理刻画,都十分成功,形象地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诗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起伏,以及浪漫色彩的结尾,在铺排上也都恰到好处。另外,汉乐府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杂言诗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灵活多变。五言诗则形式十分整齐,如《十五从军行》等。这种诗体较《诗经》、“楚辞”的四言诗和骚体诗都有明显的进步,代表了当时的诗歌形式发展的新趋势,此后几百年间,成为文人创作的主要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2341.汉乐府孔雀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别名,是汉乐府诗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写了一个封建社会中常见的家庭悲剧。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刘兰芝貌美贤淑,勤于家务,可苛刻的焦母却不喜欢儿媳,婆媳关系颇为紧张。焦仲卿夹在母亲与爱妻之间,处境尴尬,最后因母命难违,劝说妻子暂回娘家。刘兰芝在娘家又不见容于兄长,逼她再嫁,她只得以死相抵,“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消息,幡然醒悟,也“自挂东南枝”,用自己壮烈的死来抗议封建家长的专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2342.汉七发
  《七发》是一篇讽喻作品,揭露了贵族子弟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在这篇赋里,作者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来问疾,在主客的问答中巧妙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赋中以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为题,反复申说纵情享乐、荒淫无度的生活乃致病之由,只有听从圣贤的“要言妙道”,才能消灾祛病。此赋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绘各类事物,词采华丽,想象丰富,寓讽喻于其中。此赋问世后,因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文坛仿作者很多,有时以主客问答形式、用七段文字描写七件事物的赋体文章几乎蔚成风气,“七体”几乎成为文章形式中的一个门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2343.司马相如赋
  司马相如是汉赋全盛时期成就最大的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最为著名。《子虚赋》假设楚国的子虚和齐国的乌有先生展开对话,子虚夸耀楚国的云梦泽之大和楚王游猎盛况;乌有先生则赞美齐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作者在两个人物的对答之中,运用华丽辞藻作了铺陈夸张的描写,伟貌奇观,光华璀璨,使人如临其境。《上林赋》则用虚构的亡是公的话来夸赞皇家苑囿,以压倒齐楚两国,赋中对皇权的歌颂寓于景观的描绘之中。司马相如的赋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辞藻华丽,结构谨严,建立了汉赋固定的模式,卓绝汉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344.汉五言诗
  五言诗萌芽于民间歌谣,其形成受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和军乐的影响,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的发展更影响了当时文人的写作,于是产生了文人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被许多文学史家认为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当然此诗尚不成熟,但它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自此以后,东汉许多作家都有五言诗传世,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辛延年的《羽林郎》等。《羽林郎》一诗描写了一个酒家女胡姬不畏强暴,勇拒贵族豪奴调戏的故事。诗中的少女胡姬,貌美若仙,又坚贞纯洁;豪奴冯子都横行霸道,仗势欺人。此诗与乐府民歌《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乐府民歌影响下的文人创作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6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