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255.韩非子语录
  1.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2.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4.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5.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6.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
  8.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9.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10.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1.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2.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3.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14.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5. 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众人会全力帮助他,身边的人乐于结交他,远方的人真心赞誉他,权高位重的人也会推崇他)
  16. 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君主听凭臣下私自施予刑罚与恩德,这样一来就会反为臣下所控制)
  17. 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生杀予夺之权落在臣下手中,如此一来君主就有失势的危机)
  18.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9. 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过于宠信臣下,必然会危及君主自身;臣下权势过重,必然有篡位之心)
  20. 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21. 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假装喜爱,就无法对其再加以憎恶;假装憎恶,就无法再对其施以恩惠)
  22. 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种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而种植荆棘,长大了却会刺伤人。)(说明∶栽培人时应个格外谨慎)
  2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4.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2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26.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商君书
  27.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2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29.欲速则不达。《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3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3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32.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33.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34.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3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36.欲成其事,先败其事。(想要做成这件事,可能首先遇到的是失败于这件事。)
  37.言无二贵,法不两适。(除了国君的命令,没有第二尊贵的言论,国家的法令不能同时迎合公私双方)
  38.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2256.《韩非子》典故:宋人酤酒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是都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往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
  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因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2257.《韩非子》典故: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任何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任何东西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10 21:16 编辑

      2258.《韩非子》典故:讳疾忌医
  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10 21:18 编辑

      2259.《韩非子》典故:三人成虎
  魏国被赵国打败了,因此魏国的太子和大臣庞恭将要送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充当人质。临走时,庞恭对魏王说:“要是有人跑来向你报告,说大街上跑出来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摇头说:“我不相信。大街上哪里来的老虎?”“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 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10 21:20 编辑

      2260.《韩非子》典故: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个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持偏见。主旨:它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说不定害了自己。从邻居家的老人这方面,告诉我们给别人提意见,要尽量用能让别人欣然接受的方式。 同样的事但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却不同对待,这是不正确的。做人做事要公平,实事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261.《韩非子》典故: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2262.《韩非子》典故:楚人养鸦
  楚人偶得一鸦,全体皆白,甚喜,告之亲友,皆不信,曰:汝定是为其鸟朦眼尔。楚人自信其鸟与众不同,敬若神明,遂悉心供养之。
  楚人为其购金丝笼,未顾得妻儿食不果腹,为其吃食,下河摸虾冻伤其腿、上树抓虫摔伤其腰,劳苦奔波,不足为旁人道也。
  一日,楚人需远行,遂带“白鸦”,途中暴雨,避不及,鸟遭雨淋,退白变黑,楚人大惊:尔等鸟儿,欺吾四载,呜呼,天下乌鸦一般黑!遂闲云野鹤,逍遥四海,修为高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263.《韩非子》章节
  初见秦第一
  存韩第二
  难言第三
  爱臣第四
  主道第五
  有度第六
  二柄第七
  扬权第八
  八奸第九
  十过第十
  孤愤第十一
  说难第十二
  和氏第十三
  奸劫弑臣第十四
  亡征第十五
  三守第十六
  备内第十七
  南面第十八
  饰邪第十九
  解老第二十
  喻老第二十一
  说林上第二十二
  说林下第二十三
  观行第二十四
  安危第二十五
  守道第二十六
  用人第二十七
  功名第二十八
  大体第二十九
  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
  内储说下六微第三十一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
  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
  难一第三十六
  难二第三十七
  难三第三十八
  难四第三十九
  难势第四十
  问辩第四十一
  问田第四十二
  定法第四十三
  说疑第四十四
  诡使第四十五
  六反第四十六
  八说第四十七
  八经第四十八
  五蠹第四十九
  显学第五十
  忠孝第五十一
  人主第五十二
  饬令第五十三
  心度第五十四
  制分第五十五
  经典寓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264.韩非子的历史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评曰:“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评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7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