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0.格调说:
      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 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 05:41 编辑

      191.性灵说:
      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性灵”,其含意包含性情、个性、诗才。性情是诗歌的第一要素,“性情之外本无诗”。还应该具备表现这一切的诗才,“诗人无才,不能役典籍运心灵”,艺术构思中的灵机与才气、天分与学识要结合并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 05:43 编辑

      192.肌理说:
      清代翁方纲提出的诗论主张,主张“为学必依靠局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二字源于杜甫《丽人行》“肌理细腻骨肉均”之句。肌理本来是指肌肉的纹理。翁方纲借用肌理论诗,理是指义理和文理。义理为“言有物”,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合乎儒家规范的思想和学问;文理为“言有序”,指诗律、结构、章法等作诗之法。义理为本,通变于法,以考据、训诂增强诗歌的内容,融词章、义理、考据为一体。翁方纲以学问为诗,用韵语做考据,遭到袁枚“错把抄书当作诗”(《仿元遗山论诗绝句》)的批评。
  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调和与修正。他用肌理给神韵、格调以新的解释,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 05:48 编辑

      193.桐城派:
      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今桐城文化圈应包括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地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遍及全国,传世作品两千余种,主盟清代文坛二百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 05:50 编辑

      194.阳湖派: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张惠言、恽敬都是江苏阳湖人  相关书籍,故而得名“阳湖派”。此外,还有庄述望、庄献可、陈石麟等。这一派古文家,在总体上是以桐城派为宗,和桐城不同的在于,除了取法《六经》、唐宋八大家外,兼取法子、史、杂家,在许多方面有突破。他们对桐城派大家都有批评。恽敬以刘大櫆文“识卑且边幅未化”、“字句极洁而意不免芜近”;评姚鼐“才短不敢放言高论”;甚至方苞文章也有不足,“旨近端而有时而歧,辞近醇而有时而窥。”为矫桐城派卑弱狭窄之陋,主张加强作家的才学修养,提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但在理论和创作上,都不及桐城派影响大。恽敬,字子居,号简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八年举人,历官浙江富阳、新喻等县知县,为官清正,颇有治绩。有《大云山房文稿》 八卷。尤以碑志写作出色,颇得史法。张惠言又是常州词派创始人。其古文风格骏逸,较桐城派为旷达,也比较讲求词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常州词派:
      是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康熙﹑乾隆时期﹐词坛主要为浙派所左右。浙派标举南宋﹐推崇姜(夔)﹑张(炎)﹐一味追求清空醇雅﹐词的内容渐趋空虚﹑狭窄。到了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懮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红学:
      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五四以后,胡适、俞平伯等用现代的考证方法来研究《红楼梦》,把红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因此,人们把五四以前的红学称着“旧红学派”,而把胡适、俞平伯所倡导的红学叫做“新红学派”。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一祖三宗:
      江西诗派由于黄庭坚的深远影响,一直沿续到南宋,吕本中、曾几、赵蕃、韩淲等人也被看作诗派中人。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2-10-2 09:37 编辑

      198.乐府双璧:
      即《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汉代古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两大代表作。《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 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2-10-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史学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史学著作中,有两本史书如同突兀的双峰,并峙于历史峻岭之中,那就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8-12 09: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