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文学小常识

  [复制链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2165. 周易取名
  周易学者孔祥焱认为:姓名学虽是最易学的一种命理,但其实要比想象的复杂很多,易学难精,需要考虑笔画数、文字寓意、音调、笔画五行、文字本身五行等多个方面。
  周易起名属于易学分支,是从《周易》象数理论中衍生出来的新派系,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字中含有五行,数理中含有五行、音律中含有五行,通过不同姓名汉字的组合,显现出不同的吉凶暗示,并表现于人体阴阳五行气场的顺畅与带涩,通则吉顺、滞则凶险。姓名经后天人为补救,可调整人体五行气场微循环结构,使人达到趋吉避凶的吉祥作用。其作用与方位、颜色等等补救措施同理同功。
  易学研究师蔡闻斌认为,姓名决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人称呼的简单符号,它还结合易经的宇宙全息规律,通过姓名中字的形、音、义、数、组合等所产生的五行磁场的诱导力,配合汉字的笔划数、五行、音律等特有信息,对人的起到一种暗示作用,从而影响人一生的性格、健康、事业、婚姻、财运、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姓名学可以达到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至于人生理想境界的目的,实为既节省能源又节约劳力、无污染、无副作用、投入少、回报大的优秀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166.《周易》三才配置
  天、人、地三才配置对人的身体状况、婚姻家庭及人的基础运和成功运具有重大影响。
  天、人、地三才数理只计1-10的数,取10模(只计个位数)若个位数为0,则按10计。
  人格与天格的五行关系反映发展运,人格与地格的关系反映基础运,人格与外格的关系反映人际事业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2167.《周易》股市应用
  周易,是万象轨迹演变规律的提纲,懂得周易,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股市投资当中,关键是看你怎么去融合与应用。周易股市应用主要靠“三板斧”:专业技术、易理指导、古筮参考(特别是六爻预测)。专业技术是其中的铺垫;易理指导则是当中的关键;当然,还可以通过古筮预测法,作为股市趋势分析的参考工具。古筮法不能作为依赖的决策工具,而应该把它摆在分析参考的地位,这是根据周易客观性的特征,造成卦象显示带有“不谋专事”的的属性,因此专门设定的原则。但要把古筮这项传统文化有效利用在金融投资市场,就必须了解它的特征,尊重它的规律,把它放到最适当的位置,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它的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7 14:11 编辑

      2168.《周易》相关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周易、易经、周公、周公解梦等古代词语的关系,这里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由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称为《羲经》、《周易》。
  我国先祖认为:世上一切均有阴阳二气,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决定事物的未来。
  周,中国商末周初的一个历史时期。易,变化。周易预测:是基本按先祖五行变化规律而对事物进行预先推测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自幼笃行仁孝,多才多艺。文王在时,他以孝仁而异于群子;武王即位,则以忠诚辅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忧惧,卜求先王救助。“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称曰:“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摄行政当国”的重担,并且教诲开导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终生辅国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业。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
  自东汉以来,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唐韩愈则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之一。
  周公解梦是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169. 周易与易经区别
  简单的说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就是从属关系上的不同,易经包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说法周易和易经的区别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候,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其实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170.《周易》现代大师
  刘信明,广东廉江人。先天八卦嫡派传人,号行天良居士。自幼年时很喜欢研究国学经史,当时隔于时世,长大后在一次旅途中遇到陈老师傅,至一九七三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拜了陈老为师。师傅察觉我人品老实好学,加以悉心传授,中华医道五行与及先天八卦之学术。人讲我小时候有过目不忘的智慧,先天八卦的六十四卦都能熟记下来。现任香港宏德、朗德科技集团副总裁;和英国际咨询机构首席易智谋顾问;广州华升集团公司常年顾问;广州尚品装饰有限公司常年顾问;东方智慧易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易经》三十多年,为多家企业选人用人;《跨越财富天险—使企业风声水起》直接上市,如达意隆机械。主要作品《先天八卦密宗》、《识人通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7 14:22 编辑

      2171.百家讲坛曾仕强解读《易经》
    《易经》是神秘的,也是科学的,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解读的,曾仕强教授讲解的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带你进入一个与众不同的易经世界。感悟生命,感受中华文明千年灿烂,就在星火视频为你提供的这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
    《易经》是不可取代的,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视频中,提到了《易经》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是一种人工编码系统。它由阴阳通码卦符组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三个不同水平的系统层次,同时配以卦辞和爻辞进行文字说明,有着严密、完美的内码数理结构,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层次最强、结构最严密的符号系统,也是最早运用系统论的典型。《易经》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后世系统论应用树立了典范。
    《易经》编码遵循严密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规律,运用简单卦符系统对宇宙万物发展演化规律进行摹拟,找到了事物间的抽相关联,比之研究具象关联的现代科学可谓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的奥妙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
    《易经》编码的阴阳学说及其极变规律、先后天八卦思想对道家影响深远,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根基,被道家崇为“三玄之一”。
    《易经》也是儒家中庸之道、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等思想的重要来源,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
    《易经》阴阳学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受《易经》的影响很大。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运用八卦取象的观念,明确了中医用药原则。张仲景《伤寒论》把阴阳学说和太极含三为一发展为六经学说,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原则,奠定了临床医学的基础。
    《易经》对军事理论有直接影响。宋代王应麟在《通鉴答问》中称:“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易经》64卦,适合战争机动战略的选择,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吴起、诸葛亮等,都根据《易经》原理排兵布阵。历史上戚继光抗倭,在创立阵法时也是参考《易经》原理。
    《易经》对武术发展也有很大启发。《易经》中有“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的辞,说“君子应整治兵器,以防不测”,对习武健身、防身观念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八卦掌、太极拳等,都来自《易经》理论。
    《易经》对建筑学的影响主要和“风水”学说紧密相关,古代的城建布局、建筑设置等都要以《易经》理论为指导,四合院就是阴阳平衡、和谐观念建筑的典型。传统建筑中的“九梁十八柱”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灵感,故宫角楼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
      围棋也是根据《易经》原理演变的游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当国际象棋大师被电脑击败的今天,计算机在围棋领域甚至无法达到初学者的水平。此外,《易经》在园林、养生、环保、农业等方面都产生过巨大影响,有的至今仍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易经》编码独特的实时定位系统论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了现代科学可以“重复”的神话,强调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面,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深远意义将日益被证明。
    《易经》强调与时偕行的变易思想,是和谐文化、与时俱进等国学传统思想的主要来源。
    《易经》编码的序结构思想,是已知最早研究事物序结构的典范,比现在的基因排序早了五千多年。同样的卦符,由于序结构不同而有《连山》、《归藏》、《周易》、《邵氏易》之别。
    《易经》实时定位的思想,是形成“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至今对环保,保健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易经》编码的模糊观念,是后世的模糊数学的先躯。《易经》编码所依据的四论对中国文字造字、用字的“六书”有着直接影响,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都可以在《易经》的相似论、相应论、相关论、相对论中找到依据。
    《易经》回答了诸多哲学、天文、预测等方面问题,是真正的一分为二观点,比马克思学说早了几千年。它注重推理和条件约束,没有任何宗教色彩,通过象、数、理的推演,展示了独特的宇宙观,回答了物质、能量、信息、质量转换、辩证法则(主次要矛盾、普遍和特殊)、整体运动变化、人的意志等纯哲学命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重要意义,独树一帜。其辩证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先躯。《易经》预测所利用的偶合律,最早找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完美结合点,是探讨偶然和必然哲学范畴的先声;其二元世界统一论思想,揭示了我们目前所处的宇宙空间的真象,暗示了二元世界解决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易经》中常用的很多词语至今仍在我们口头应用,“突如其来”、“夫妻反目”、“谦谦君子”、“虎视眈眈”……等。“咥”仍是陕西方言中“吃”的代名词,“与时俱进”典化于《易经》的爻辞,“和谐社会”典化于 《易经》的“和谐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海尔企业文化“日清/日新”、CL的合金文化等都来自《易大传》。21世纪中国的崛起,正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
    《易经》对中国文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对儒家、道家、中医、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影响深广,是世界上传承非常完整、绵延不绝、生生息息的文化活化石。读懂了《易经》,就读懂了大半部华夏文明,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将为你尽情呈现曾仕强教授眼中的易经奥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2172.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2173.孟子人物介绍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公子庆父的后代,公子庆父之子公孙敖另立一族,为孟孙氏,或称仲孙氏、孟氏。齐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了孟孙氏的的食邑郕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就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于是孟子自此成了邹国人。相传其父名为激,字公宜;其母亲的姓氏也有仉氏与李氏之说。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顽童宋晓华 发表于 2014-6-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顽童宋晓华 于 2014-6-7 17:20 编辑

      2174.孟子平生经历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不敢去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韩诗外传》载有孟母“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和“去齐”等故事。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子思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孔子逝世后,儒家分为八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8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