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西兰花

【转】文苑撷英

  [复制链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8-31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8-30 23:01
“不比”              邱翼东
         沪上著名文坛掌故大家郑逸 ...

展卷有益!辛苦了,西兰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答      作者 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摘自《老年日报》   文苑撷英 2015-9-1

       作者简介
         诗人北岛,原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北岛生于1949年,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1978年,北岛和诗人芒克,创办了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现为香港中文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人文学科讲座教授。
北岛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作品开篇以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8-31 06:25
展卷有益!辛苦了,西兰花!

       谢谢昨夜星辰版主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5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15-9-5 23:17 编辑

     
                       复杂永远拼不过简单       马德
  
          左右逢源的人和谁看起来都很好,但是谁也不跟他真正好。低调的人,跟谁也疏疏落落的,但每个人心底里都盛着他。
       一个单位里,活得逍遥的人,是低调的人。活得嚣张的人,是左右逢源的人。
     精神层面,来看,左右逢源的人,需要周旋于各种复杂,于是自己变得很复杂,人一复杂就会疲惫。低调的人,只需静对自我的世界就好了,所以,活得很简单,人一简单,就会很快乐。
        左右逢源干不过低调,就是因为,复杂永远拼不过简单。
    一个跌倒的小孩子,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不到大人把自己哄舒服了,不罢休。
     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孩子。被满足,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人都是在够得着的世界里,挣扎,浮沉;在够着够不着的世界里,纠结,迷乱;然后,在彻底够不着的世界里,寂静,欢喜。
      有一个晚上,很晚了,睡得迷迷糊糊,觉得有好句子闯入脑海,赶紧记在手机上。      
     一边记,一边激动,觉得妙语实乃天赐,华章绝是天成。
白天看了看,很伤心。是极普通的几句话,甚至逻辑都不通。
恍惚间的感受,绝比不上时间绵长的体悟。因为,瞬间永远不会比久远厚重   
     人世的好多人,好多事,直到后来,才能看得真切,看得分明。只有时间的风,才会为我们披沙拣金。
     喜欢于瞬间的感受,却未必去相信瞬间的所得。就像相信一见钟情,而不在结果上苦苦拷问爱情。
   因为真正长大的人,只在时光的长廊上,去看懂人生。
            
           作者简介 马德,《读者》签约作家,现在蠡县中学任教。在《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意林》、《视野》、《知识窗》等报刊发表作品近百万字,有百余篇作品被收入各种选本。已出版《住在爱的温暖里》、《智慧菩提》、《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谁都能创造自己的奇迹》、《允许自己虚度时光》等文集。作品多用悲悯的情怀关注生活,展现尘世的至善、大美,阐发人生哲理,文字或绮丽、或素朴,但都潋滟动人,闪烁着智慧的波光,荡漾着爱的温暖涟漪。作品多用悲悯的情怀关注生活,展现尘世的至善、大美,阐发人生哲理,文字或绮丽、或素朴,但都潋滟动人,闪烁着智慧的波光,荡漾着爱的温暖涟漪。     

       作品多用悲悯的情怀关注生活,展现尘世的至善、大美,阐发人生哲理,文字或绮丽、或素朴,但都潋滟动人,闪烁着智慧的波光,荡漾着爱的温暖涟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15-9-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5 23:02
复杂永远拼不过简单       马德             左右逢源的人和谁看起来都很好 ...

人生真谛!莫过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14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摘抄的“《老年日报》文苑撷英”在各位朋友的关怀下,已经转载了100篇,谢谢朋友们的支持!特别是昨夜星辰版主的一贯的支持和鼓励,是我要坚持下去的必须理由。希望“文苑撷英”能给朋友们带来快乐健康和向上的乐趣。                          
              101 . 域外箴言
        面对压迫,掠夺和遗弃,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政治动荡,甚至多少世纪以来永无休止的战争,都没有减弱生命压过死亡的顽强势头。          ——【哥伦比亚】加西亚 . 马尔克斯
         

                              ——摘自《老年日报》   文苑撷英 2015-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14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 . 域外箴言
*正在长大的谷子,不怕炽热的阳光。
*狮子吼叫的时候,肯定没打赢。
*生活不是电影,而是糟糕的电视剧。
*收获成熟需要付出昂贵的年龄代价。

                                     ——摘自《老年日报》   文苑撷英 2015-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西兰花 发表于 2015-9-1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兰花 于 2015-9-15 19:09 编辑

103 . 人要有“放下”的智慧              莫言

     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地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食欲还是性欲、无论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摘自《老年日报》   文苑撷英 2015-8-11

作者简介
莫言: 19552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10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作品也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莫言关注现实问题,他的大部分作品以农村为题材,他的家乡山东高密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是他的重要描述对象。莫言的小说,笔法特立独行,他的主观感觉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使得人们对他描述的对象产生深深的好奇。在不知不觉中陷进莫言式的语言波浪,仿若置身一个从不曾存在过的精彩斑斓的世外桃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敌老妈 发表于 2015-9-17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载!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敌老妈 发表于 2015-9-17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载!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6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