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再林

返城后日记【我的1983】

[复制链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6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0月25日
         昨天忙的不可开交。从一面坡买回28斤榛子分给大家。给大姐送去一些从那买回20斤面。拿回三斤小鲫鱼。
          安达乘务顺利。
          新徒弟家住双城堡。好说话,好惹事儿。社会习气重。车务出身,基本功还可以,能少让我操些心。
        入党申请书已经在昨晚出乘时交给支部的一个委员王贯一师傅。此人思想有些机械,但是个比较好的老同志。希望我多做些好事儿。帮助别人,参加学习这些表面上的事儿。他既然是组织的一员,我当然必须接受。为了入党需要做一些表面事儿。这是我不愿意的,可现在就这样是不好不做的。
        在安达逛了新开的农贸市场。市场又搬到了七道街,远了不少。从市场买回28斤大青椒,质地很好。再也买不到这样好的青椒了。
        432次19时54分钟终着哈尔滨。交班得明天第六小运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6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0月26日
        参加学习。业务室的林世举讲【行规】真是太费劲说的不清不白,他遭罪。大家也遭殃。我将【技规】中修改的部分订正,又领回新的【行规】然后回来。
        去凤岐处看看。他已经上车,在预备队里准备跑军列。得知小果子已经上班,让人高兴。不过他对小关儿的为人又有所不满,这是必然的。作为朋友,小官儿太多的吃,贪,占,当然是不能长期为人接受的。这样下去的结果,恐怕在政治上要跌跟头。让人爱莫能助了。
        下午略休息。东东的学习有些不踏实,复习中暴露出平时的不用心。又惹我一阵肝火,将他打一顿。
        接到俊太来信。信中主要谈了弄鱼一事。关于去上海弄鱼是大华单位的想法。不实际的很。鱼价太高,花销太大。国家对于调拨鱼有补贴,地方单位弄是不上算的。多方考虑弄鱼之事不能办。我还没得空给俊太写信,要抓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6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0月27日
        昨夜第六小运转下班儿晚些。终着香坊。便乘541次回段已经是8点。之所以下班儿晚,是香坊站本位主义严重,把我的车阻在东门不收。后来经过交涉才在待避了第三小运转之后收进香坊。
        很发困到家先吃饭,接着睡一觉。
        东东中午回来,带回不少复习题,让我复写几份。我忙的够呛。他也学的用心了些。明天休息一天,后天考试。我将复写的题给艾军也送一份儿,让他们明日共同学习。
      我的按票供应的鸡蛋没有领,街里已经没有。只有每斤1.50元的议价鸡蛋。如今人言沸沸,都要造成舆论说要涨价。最近几年物价上涨的厉害,尤其鱼肉蛋。生产发展了,农业丰收了,付食还会涨价吗?人们手中的钱不少。但靠提高物价收拢货币是不得人心的。要靠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增加高消费才行。
        晚上大华回来的早,弄了几个菜,喝些酒还高兴。
1983年10月28日
        想不到第六小运转日勤班儿还是下班儿晚。晚到我们从三棵树乘坐289次回哈尔滨已经是20:30。晚的原因是16时多,从香坊去孙家。附近调度答应下班儿,我本可乘坐731次回段。但拉滨调度非让去平房送车,这样一来,就只好晚了。也好,我因为带徒弟,得明日20:46的长春。也可不去参加学习。
        我到家大华已经睡下。小丽华来也住在这里。对于丽华来我是可以理解的,家中不静,只有姐姐这里可以安慰些。我住的地方紧张,大家在一个床上。真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7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再林 于 2021-6-7 07:30 编辑

1983年10月29日
        在家待一天。
        给俊太写信。
        去久珍医院。得知他因肺感染住院治疗。我到病房看了她。她精神好,就是劳累过度,休几日就会好了。
        从大姐处买回十只油炸糕。拿回50个鸡蛋给她7.50元。鸡蛋是从农村买的,每个0.15元。我回来核算一下,相当1·34元一斤。又买回四斤豆油。
        东东今天考试,据说算数可以,语文差些。两个生字没写上,还少组两个词,拉一个填空的字。有一个造句儿也不太好。下午让他尽情的玩儿。
        看完83年第五期《小说选刊》。共八篇小说。“冬夜”反映文化革命中友谊的破坏。“贺老山的梦”写的是农民对党的新经济政策的态度。“山里葡萄甜蜜蜜”是苗族作者的作品,小说通过对独特的爱情生活的描写,歌颂了美好的心灵,抨击了丑恶的灵魂,让人耳目清新。“交”哲理含蓄,对人生的永恒与短暂,进行了深刻的探讨,生动的描写了即将逝去的生命和刚刚开始的生命之间的交叉点,让人们能看到并理解已经失去的星星的光亮。“在住招待所的日子”写的是粉碎四人帮前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干部的境遇,通过他的经历窥探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干部队伍中的丑类的嘴脸,不无生动,十分深刻。“七月七 看巧云”格调清新,描写年轻的妇女巧云的外在和心灵的美,他对美的追求反映农村社会的新变化。“夜行车”描写和歌颂两个牧民的高尚风格,他们粗犷的性格,勇敢的精神,质朴的感情,对自己生活的信心,留给中外人士深刻的印象,对那些自私自利。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人进行了鞭挞。“两个中国人”则写海外国人对强大祖国的向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
        天气到了每日必须生火炉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7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0月30日
        长春的乘务走足足一夜。晨6时到达。
         首先是吃饭,然后是睡觉,快中午起来洗过澡,然后上街。
        两套小衣服,一套给景凤的小孩儿,一套给大华单位小马刚要的孩子。花了十元钱。还买了地产的花生米四斤,每斤1.10元。
        下午看了两张法制报。睡一觉。将在18点以后返程。
1983年10月31日
        返乘1901次0:20到达哈尔滨。不到一点交班,得晚上18:36到段的477次。班次稍紧些。
        又打扰了大华的睡眠。睡到早晨6点多。多亏了有煤气,大华蒸鸡蛋糕,热豆包仅用20分钟。东东上学赶趟。
        本月的乘务算是结束了,总算没有出毛病。完成214小时的定额。本月完成如此之好,原因有二:上月打下基础多半趟,而且是三十一天。二是虽然运休两,便乘一次,但都是大线车,只跑了一次客车,定额高些。这样下月开支又可达到95块以上。
        晚上出乘后,把708次送三棵树,然后回家休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1日
       11月开始。
        第一趟乘务是477次返432次。昨天晚上出乘,得本月的劳动小时钻,算是打个好基础。本月30天,也难说会完成什么程度。 对于完成任务,不能强求还是听凭自然。
        432次晚点一个小时许。我交班快21时,应该交小运转。我的徒弟傅井龙要求去一面坡。给18时08分的909次。这个徒弟给我的印象不好,其特点有三:1)文化低,修养差,作风有些庸俗。2)学习长进不大,并不热心,作业中需要监督,有时不主动。3)总说没钱,还不知节省过日子,有两次还得我给他干粮,自己不知道带。一般的说带徒弟时都是徒干,师傅监督。看来我还不能放手,不然出了问题。比如出场早晚,违反发车等等,我是要担待不起。
        从安达买回26斤羊肉,分给小艾十斤,候嫂五斤,大姐五斤,小燕儿的母亲3.5斤,剩下自用。
        吃完大华给我留的晚饭,又看电视剧“新科长的难题”有些情节过分夸张到不可信的程度并不好。主题没有问题。现在从上至下开始清除精神污染。经济上清理税收,这是国家生活逐步健康的表现。自由化发横财这本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却在一两年的时间里泛滥成灾,不能不制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2日
         在家待一天。
         看了83年第四期《小说选刊》中的“肖尔布拉克”(汽车司机的自述,和共和国同时代人的遭遇);“安树和和他的诗友们”(格调清新,反应大学生怎样对待理想,人生,命运及不同于他人命运的人的理解。深刻而真挚,尤其是女待业青年的形象让人思索);“青藤巷插曲”(刘绍棠的文章乡土气息浓厚,语言质朴,故事引人发人深思)。还有几篇没有读完再续。
        向精神污染作斗争,中央十分下力。文艺各单位开始自我检查。不也指出两种危害性最大的污染类型。一种是背离马列,宣扬人道主义,人的价值,搞所谓社会主义的异化。一种是公开宣传污秽色情,凶杀恐怖,荒诞离奇的东西和吃喝玩乐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新华社发表的向精神污染作斗争的评论员文章,比较具体的指出精神污染的表现方面。指出其实质就是散布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散布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及共产党领导的不信任情绪。中央配合整党进行清理精神污染,这就在某种程度上给资产阶级予于打击,使大多数人不再犯57年的错误。
        要加强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3日
        一面坡乘务顺利。909次零时到达一面坡。返乘今晨8:20加开的862次,走2102线。中终着哈尔滨是13:19。交班儿14点,得明日8时01分的1936次。
         我的这个徒弟还要到11月20日单独工作。此人不把握,干活儿不着调。昨天的90次,他从蜜蜂开始睡觉,直到一面坡才醒。我并不指他干活儿,可总得让他干。操心。说多了是不行的,这种人不是说出来的。我也懒得喋喋不休的告这告那。他大概没有几年文化。字写的像小孩子,瞎划了不成样子。
        我上楼看了上月完成的情况,奖金可得23.54元。乘务费是14.18元。不容易。关于涨工资的事还无消息,人们已经不再议论。
        晚上大华回来后包饺子。他买回五斤大油,也连气儿靠出来。
        继续看完83年四期《小说选刊》中的小说。“葛全德一家”是年轻作者梁晓声的作品写的好极了,写出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刚毅,正直,写出了年轻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满篇充溢着对普通一家劳动者的赞美。“狍子猎户和采购员的故事”歌颂一对猎人夫妇助人为乐的豪爽性格和他们对公与私的分明爱憎。“她从画中走出来”构思别致,通过一个事事不吃亏,吃亏不饶人的农村妇女的转变,说明人有爱美的本性,而艺术比如一副画,可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使之变得美好。本刊还有著名作家关于评选82年优秀短篇小说的撰文,读之也颇发人深省,令人掩卷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4日
        长春乘务顺利。
        早晨出乘串了一个线,得以参加段上的总点名。书记讲企业整顿的总结。我只听了一部分,很快就走了。
        到长春已经是黑天,这里班次紧张,大概要起早返程。因此吃了饭洗个澡就准备休息。
        看了83年的《小说选刊》的头两篇。获奖的梁晓生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得以目睹。小说的结构和手法很平常。但反映的生活,人物形象的描写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对北大荒人的生活得以客观的,冷静的,不完全贬低的描绘。小说的主人公,矛盾的性格,扭曲的灵魂,闪现着那个时代独有的美好的心灵和境界。作为从那个时代过来人,不能不为之感动,从而引起对比和遐想。结论是,不管路线斗争如何,我们年轻的一代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和伟大精神是永存的。第二篇“舞台小世界”立意深刻,笔法凝练,令人深思。象福奎那样的人到处都有,他们迎合领导,踏实能干却又外行,他们要按自己的意志去搞事业,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用陈旧的,落后的方式对付新世界的挑战,永远找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1983年11月5日
        返程1917次8时9分到达哈尔滨。
         交班得明日晨3时32分出乘。在段上理个发,然后回家。
        中午大华回来用饭,然后去参加学习。
        晚上看电视剧朱瑞将军后上段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李再林 发表于 2021-6-8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1月4日
        长春乘务顺利。
        早晨出乘串了一个线,得以参加段上的总点名。书记讲企业整顿的总结。我只听了一部分,很快就走了。
        到长春已经是黑天,这里班次紧张,大概要起早返程。因此吃了饭洗个澡就准备休息。
        看了83年的《小说选刊》的头两篇。获奖的梁晓生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得以目睹。小说的结构和手法很平常。但反映的生活,人物形象的描写的确让人耳目一新。对北大荒人的生活得以客观的,冷静的,不完全贬低的描绘。小说的主人公,矛盾的性格,扭曲的灵魂,闪现着那个时代独有的美好的心灵和境界。作为从那个时代过来人,不能不为之感动,从而引起对比和遐想。结论是,不管路线斗争如何,我们年轻的一代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和伟大精神是永存的。第二篇“舞台小世界”立意深刻,笔法凝练,令人深思。象福奎那样的人到处都有,他们迎合领导,踏实能干却又外行,他们要按自己的意志去搞事业,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用陈旧的,落后的方式对付新世界的挑战,永远找不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1983年11月5日
        返程1917次8时9分到达哈尔滨。
         交班得明日晨3时32分出乘。在段上理个发,然后回家。
        中午大华回来用饭,然后去参加学习。
        晚上看电视剧朱瑞将军后上段睡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10-4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