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1-10-28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书香气华:谢谢你对电视片《我爱宝岛台湾》的关注。也谢谢你非常专业的指教。你提的意见很正确。其实在编片之初我已知道这样编片会很混乱,又费时、费事、费工、费精力。为什么还要这样编呢?原因是:
1.出发时,事先没有制作全部行程的电视片的打算。虽然出发前看了并转发了一些有关台湾情况的文字、照片和录像资料,但毕竟不是亲身体验,正如炎冬大姐事先所言,你们去的地方不一定是做节目的电视台去的地方。事实也是这样。所以,只是想到台湾后,看到啥就录啥吧,没有预想。
2.我在A团,BC团是谁录像我事先一点也不知道。就算是在A团,36人中,除了联谊会的办公室3人和我们18组的两人加我老伴外,其余30人我都是第一次见面,BC团我也大部分不认识。况且三个团只是在出发和回来时在一架飞机上,其余时间除了BC 团偶尔暂短相遇外,我们都是各自行动。这样,拍摄者无法沟通、协调,都是各拍各的。因参观游览的景点都是一样的,但时间、天气不一样,摄像机质量高低不一样,拍摄格式不一样,拍摄水平也不一样。所以拍摄的画面凌乱、景点重复在所难免。
3.回来时,BC两团的录像资料及照片都拷贝给了我。怎么编呢?我犯了愁。如果按团编,编一个团最快要一周,总会有一个团20多天后才能看到。再说,B团摄像是个新手,经验不足,所带存储卡空间小,录了三天,不能再录了,中间空了两天,没有任何录像资料。直到在台湾买了新的存储卡后才继续录像。如果单编B团行程,势必缺两天的旅游镜头。所以我只好按天编而不是按团编、按景点编。
4.照片用的太多了是纪录片犯忌的。我想,既然三个团拍了大量照片,除了上网和自己珍藏外,也没什么用了,不如留在电视片里,起码赴台旅游的107人在未来的回忆里会随时看到自己和同行者的形象——假如他随时想看的话。另外,大量用照片也说明我们的录像资料欠缺和不足。
5.从台湾回来,大量文字和照片报道立刻上网了,但录像在我手中,我负责制作。我是志愿者,不是专业的电视台,没有专业的编辑、制作、配音乐、配解说、配字幕等人员和设备。电视片做的不好,遭非议,我犯不上。又没有收入,还搭钱,搭设备,搭身体,搭精力。电视片做得好,根本不可能。创作思想、能力、水平等都无法与电视台或科班出身的电视制作人员相比。那为什么我还坚持做呢?兴趣、爱好而已。调剂精神,打发时光,多活两年,活得快活,仅此而已,别无他求。甚至根本没想在任何媒体、报刊、网站露面——当然,我们的“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除外。2010年随428名知青赴上海参观世博会时,我录了十几盘录像资料,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一集也没编,时过境迁,也不想再编了,除非我闲得发慌再说。但这次台湾游,战友们对我寄予很大期望,我不得不编,决心要编。为了表示这个态度,我在系列电视片上网之前,先发“之一”,搞了个8分钟的预告片,这样的后果是,“之二”发第一集,“之三”发第二集……以此类推,造成标题顺序混乱,给上网者带来不便。
6.台湾游电视片已编了一半,后一半正在日夜编。先这样编完再说吧。全部编完上网后,按你的意见和我的打算,我将精编成两集共120分钟左右,按景点而不是按团、按时间顺序编,去掉质量差的镜头,去掉大量重复的镜头,去掉大量的照片,留下最好的镜头、同期声和解说。如果还能短些、精些,最好。目前尚未行动,结果不可预知。也算预告吧。
7.制作大型些列电视片太麻烦了,为了我的健康,今后不再做大片,而是做小片。当然如果有志同道合者志愿参加,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协作,齐心合力制作,我还是愿意参加的。
8.写了这么多,一是你提的意见中肯,内行,二是还有些朋友和你我一样发出同样的质疑,我不好一一解释回答,所以多写些一并回答。
你的朋友大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