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2012-8-25
在线时间 小时
最后登录1970-1-1
金钱
|
本帖最后由 小成子 于 2016-2-3 10:11 编辑
再发两篇:
斗蛐蛐和斗兔子
斗蛐蛐在民间有几百年甚至上千的历史了,上至朝廷下到平民百姓,很多人都喜欢。斗蛐蛐很有讲究,前人还写过许多这方面的书,直到文革前,北京还有人以它为生。
十一岁那年,我家搬到了一个新地方,院里有几个年龄和我相仿和比我大许多的孩子,常聚在一起斗蛐蛐,我便凑上去看热闹。想不到小小的蛐蛐竟像人一样,有的骁勇,有的顽强,有的机智,有的怯懦;有的残忍,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有的大度,像关云长一样不斩落马之将。我家斜对门的洪铭比我小一岁,他的蛐蛐叫红头大将军,无人能敌。
我看得日子久了心里发痒,便从父亲给的午饭钱中节省出一些,让伙伴们领着来到胡同南头一个卖蛐蛐的那里。他家的廊檐下摆满了蛐蛐罐,蛐蛐有贵有贱,二分五分的,一毛两毛的,一元两元甚至几十元的都有。他见我要买一毛的,打开一个罐子让我看,那是一个中等个的蛐蛐,黝黑黝黑的,全须全尾。他用探子在前面晃了一下,那蛐蛐立刻张开大牙,扑上来撕咬,在后面又轻轻一扫,那蛐蛐立刻掉转过身来。
“看见没有,探须开牙,探尾回头。”卖蛐蛐的说。
“行,就要这只了。”我说。
卖蛐蛐的把它装进纸筒,交给了我。同去的伙伴,也各买了一只。
回到家里,我找了个旧茶缸,在里面放了些黄土,砸实后又放了几个饭粒,然后把蛐蛐放进去,等它吃饱歇足了,便捧着它找洪铭一决雌雄,其他的伙伴也来了。
洪铭有个上下一边粗的青色瓦罐,是专门斗蛐蛐用的。他把红头大将军先放进去,随后玉琪把他新买的蛐蛐也放了进去。两只蛐蛐的个头差不多,各自用长长的须子一扫,发现了对方,玉琪的蛐蛐立刻张开一对大牙,身体快速地前后晃地动了几下,发出了嘟嘟的叫声。
“哈哈,这回红头遇到对手了!”大家兴奋起来。
“哼,等着瞧。”洪铭説。话音未落,两只蛐蛐牙对牙地咬到一起,几个回合过后,只见红头大将军用力一甩,玉琪的蛐蛐被摔个仰面朝天,它翻过身来想逃走,红头大将军上来又是一口,一条大腿掉了。
红头大将军嘟嘟地叫了起来,玉琪难过得要哭。
“你的蛐蛐不行,”洪铭得意地说,“刚才它那叫乍篷,是虚张声势,吓唬人。”
“咱俩斗。”我把新买的蛐蛐放进罐里。只一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而且吓得不敢再战。一个伙伴说:“给它几个嘴巴。”
我学着他们平时的样子,将蛐蛐扣在手心里摇了摇,单手托着,用另一只手拍打这只手的手腕,蛐蛐被抛到空中,然后接住,连续做了几次。蛐蛐回到罐内,又斗了几个回合,还是败了。
“哈哈哈……”洪铭的嘴巴咧到了后脑勺。
“别高兴得太早。”庚寅把他的蛐蛐放了进去。
这只蛐蛐颜色有点发黄,个头也一般,大家叫它黄袍将军。它与红头大将军只打了一个回合,便败下阵来,红头大将军在后面紧紧追赶,不料黄袍将军的后腿突然一弹,红头大将军被踢飞了,撞在罐壁上又被弹了回来。
“红头要完蛋啦!”大家一阵欢呼。
这时,只见红头大将军愣了愣神,又冲了上来。这回黄袍将军再也没有机会施展绝技了,急忙逃出罐外。
“我的蛐蛐从今天起,改名叫无敌大将军!”洪铭摇晃着脑袋高声宣布。
后来我和伙伴们又买过几次蛐蛐,都不是无敌大将军的对手。直到有一天,我家对门的平承弄到一只怪蛐蛐,大牙内侧有两条黑线,他说这叫铁牙。这只蛐蛐与无敌大将军战了十几个回合,最后无敌大将军的两个大牙被掰坏了,这才败下阵来。
过了些天,洪铭又弄来一只蛐蛐,说要给红头大将军报仇,伙伴们闻听都来观看。他的这只蛐蛐也很怪,乍一看有点蔫了吧唧。两只蛐蛐被放在罐里,铁牙张着两只大牙猛虎般扑了上来,它还趴在那里不动,直到两个脑快要撞在一起了,它才张着两只大牙,紧贴着地皮像推土机似的推了过去,铁牙在上面咬它旳脖子,又厚又硬,怎么也咬不动。而这只蛐蛐在下面攻击铁牙的下盘连连得手,很快就咬下了一条前腿,接着又是一条前腿。铁牙翻到在地,再也起不来了。
“知道吗?这地铲子!”洪铭説。
好蛐蛐太贵买不起。为了打败地铲子,伙伴们开始到郊外捉蛐蛐。有一天,庚寅捉到了一只特大号的蛐蛐,比平时见到蛐蛐整整大了一倍。地铲子和他对阵,它也把身体和大牙放的很低。地铲子往前拱,怎么也推不动。而它一用力,地铲子则连连后退,最后被掀翻在地。大蛐蛐得胜了,既不上去狠咬,也不叫,只是静静站在原地,等候对方起来再战。地铲子没了勇气,跳出了罐子。
真正的无敌大将军落到了这只蛐蛐的身上。一天,一个陌生人找到庚寅,花两毛买走了这只蛐蛐。当时大家都劝他不要卖,可他还是卖了。事后,一个懂行的人说:“七厘为王,八厘为宝,十厘的蛐蛐没处找。你把宝贝白白送给了人。”
庚寅听了懊悔不跌。然而更倒霉的是,那天晚上,他拿着卖蛐蛐得来的钱去商店卖嘴吃,被下班回家的爸爸撞见了。他爸爸是一个煤场的厂长,对儿子的管教得很严,以为他偷了家里的钱,非要揍他不可。幸亏我们一帮伙伴作证,他才免遭一顿胖揍。
北风吹落了树上的黄叶,冬季来临,再也找不到蛐蛐了。大家寂寞的难受,一天,我看到家里养的兔子,忽然灵机一动,对洪铭説:
“咱俩斗兔子吧。”
一年前,我家的已经辞退回乡的老保姆来看我们,给我带来一对小白兔。后来兔子长大了,还下几窝小兔。我发现不是一个窝的兔子放在一起,就会互相撕咬。
“斗就斗。”洪铭把他家的一只黄色母兔拎了出来。
我把家里的个头最大的母兔子也拎了出来。院里许多人都出来看热闹。大家关好大门,围成一个人圈。
两只兔子刚一着地,立刻追逐着互相撕咬起来,右盘右旋,一撮撮兔毛上下翻飞。大家连声喝彩。不一会儿。洪铭家兔子败了,冲出人群,逃回了窝里。
终于赢了一回,我洋洋得意了好多天。
201-12-15
看鱼鹰捕鱼
十二岁那年,我在北京城里,看了一次鱼鹰捕鱼。
那是冬天的一天中午,天气很冷。我到达智桥路边的食品店去打酱油,出来的时候,见门口停着一挂马车,上面拉着两只小木船,船上蹲着十几只大鸟。那鸟的嘴很大,也很长,前端还带个小勾,许多孩子围着观看。胆大的,还不时地伸手去摸一下。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书上说的鱼鹰,拎着酱油瓶子也凑了过去。
这时,有两个腰间扎着绳子的农民,手里拿着一包东西,从食品店里出来,赶着马车向北驶去。
“走啊,看看去!”有人说。
一群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迎着寒风,追随马车拐进达智桥,穿过上斜街,来到护城河。马车沿着河岸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到了二道闸。闸上边的河面比下边宽出近一倍,水位也高出许多,河水从闸板下面泄出,发巨出巨大轰鸣,翻卷着浪花奔腾而下。
那两个农民,把船摇到河心,用长长的竹竿,将鱼鹰赶到水里。我数一下,共有十三只。
一只只鱼鹰在湍急的水流中穿梭游动,不时地有鱼鹰一头扎进水里,瞬间便含着一条鱼钻出水面,如果是条大鱼,那鱼的尾巴和半截身子就会露在外面,一甩一甩的。而那鱼鹰的身子几乎要沉下水去,它拼命地将头伸出水面。那两个农民见了,离着较近的一个便忙将小船摇到近前,伸出一个带着长柄的小网,把它接到船上,然后捏着脖子,从下往上一撸,那条大鱼便从它的嘴里落进船舱。有的鱼鹰不肯离去,那农民就把箍在鱼鹰脖子上的套索打开,往它嘴里添些食物,然后将套索勒紧,再把它赶入水中。我明白了,一只只鱼鹰那么卖力地捕鱼,是事先被饿了很久,农民在它的脖子上勒了套索,是防止它们把捉到的鱼吃进肚里。
寒风中,十三只鱼鹰在水面不时地上上下下,两只小船摇摇晃晃,不停地在鱼鹰之间往来奔忙。有时大鱼逃近岸边,可以清楚的看到,鱼鹰在水下几乎将身体拉成一条直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后面紧紧追赶。我发现,大鱼为了逃命,都是顺水而下,大概它认为这样速度更快可以逃脱,殊不知,这个道理对身后追赶它的鱼鹰也同样适用,有的大鱼逃出一两丈远,几次从鱼鹰的嘴里挣脱,最终还是被捉住。有的大鱼钻进水底的杂草中躲藏,也没能逃过鱼鹰锐利的眼睛。
同是为了生存,一个拼命捕食,一个仓皇逃命——惊险紧张刺激的场面,使我忘掉一切,我和那些孩子们一起,沿着河岸兴奋地奔跑着,欢呼着……
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两个农民将捕获的一堆鱼和木船抬上马车,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了。我蓦地想起,自己是出来打酱油的,瓶塞子不知啥时丢了,里面的一斤酱油,洒的只剩了底……
2015-1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