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楼主: 杨以明

国家公布300烈士简介(1——100)

[复制链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 09:44 编辑

                   李红光
      李红光(1910—1935),朝鲜族,又名李弘海,李义山,朝鲜京畿道龙任郡丹参洞人。因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残酷压榨,并积级投入到反对日本侵略者和军阀、地主的斗争之中。是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曾任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1935年5月12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栖牲,年仅2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 09:47 编辑

                      王德泰
       王德泰,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身抗日斗争洪流。同年秋,参加当地 的“秋收斗争”,被选为延吉县反帝同盟组织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延吉抗日游击队,先后任游击队小队长、中队长、大队参谋长等职务,成为延吉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1933年参与指挥游击队作战50余次,重创敌军,延吉游击队也在战斗中发展到300余人,并开辟了五隅沟、石人沟、三道湾等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3年6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1934年3月,参与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任师政委。同年6月,又被选为中共东满特委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即与特委和独立师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在延吉、安图、汪清、敦化等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1935年3月下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编,改任师长。
      1935年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升任军长,所辖4个团,总兵力达1200余人。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继任军长,率部队主力向安图、敦化方向活动。
      1936年6月,抗联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任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长。同时,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他在指挥作战时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军事技术好,步枪、手枪、机枪都打得很准,一向身先士卒,勇猛顽强。
     1936年11月初,在临江、抚松交界的大阳岔把两连伪军包围,迫使敌人投降。尔后,率领抗联第二军第四师第一团、第二团三连和第六师一部,到抚松、临江边界的小汤河村召开二军干部会议,研究确定新的战斗部署。
       11月7日早7时,突然遭到600余敌人的袭击,他带领四师与六师的部分战士与敌激战。下午3时,在追歼逃敌时,不幸中弹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 09:49 编辑

                        张敬文
      (1902~1936) 革命烈士。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
       原名张义堂,曾用名张竞生、张瑞林、张生等。阳谷人。自幼随父到大连谋生,曾在日本人开办的印刷厂做工。1925年到西北军冯玉祥部当兵,任排长、连长等职。1927年去吉林省德惠县警察署当警士。1929年春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升职为陶赖昭派出所巡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在群众中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组建抗日武装。
      1932年3月任中共满洲省陶赖昭特别支部书记。同年10月,中共大连市委被破坏,他于1934年1月受党派遣到大连,以印刷工人身份为掩护,发展党组织,恢复中共大连市委。不久,被任命为中共大连市委书记。
       1936年5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日本宪兵逮捕,受尽严刑拷打,凛然不屈,同年8月被敌人杀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1 09:50 编辑

                        吉鸿昌
(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
       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
       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09:24 编辑

             李世超
      出生于小地主家庭。1918年,考入长春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1921年,毕业回伊通县立第一小学当教员。
      1935年,任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承担党的交通和文件发行工作。1936年春,他的行动引起敌人的注意,转移到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负责党的工作。1936年5月,不幸被敌人逮捕。敌人妄图用重刑逼他说出中共满洲省委的情况,未能得逞,遂于同年8月将其秘密杀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09:27 编辑

                         李学忠
       (19101936)山东人。早年到东北谋生。后在吉林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冬回国,到东满工作。
    1935年初,任中共东满特委组织部长。同年3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适逢独立师主力在敦化县以南大蒲柴河一带与数倍于己的日伪军遭遇,为减少部队伤亡,即率领9名战士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多次打退进犯之敌。激战中腿部负伤,9名战士亦只剩下一名朝鲜族女战士。女战士为其包扎好伤口,并将其隐蔽在一个草堆中,然后边打边撤,将敌引开。遂得以脱险。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正式成立,任军政治部主任,并创办随营学校,培训抗日军政干部。8月,率2个连,经多次战斗,抵达吉林?江县(今靖宇县)那尔轰附近,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二师会合。10月与杨靖宇军长会谈,以解决东满、南满和吉东联合抗日问题。
    19361月,在宁安县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和第五军党委特别联席会议,共商抗日大计。3月,中共东满特委改为中共东满省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任省委委员和军政治部主任。7月,中共南满省委成立,当选为省委委员。
       8月,率部到达抚松县大碱兵工厂密营执行任务时,遭日军袭击。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09:29 编辑

                    赵一曼

      1905年10月27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县北部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曾花钱捐了个“监生”的功名,后自学中医,为乡里看病。母亲兰明福,操持家务,共生六女三男,一曼排行为七。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
      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聂荣臻评价赵一曼:“赵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 干革命斗争,并为民族解放献出最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中华女儿的英雄气概和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她的伟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坚毅不拔开拓前进,为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董必武为赵一曼赋诗:“革命潮声杂鼓鼙,宜宾儿女动深闺。焉能照旧营生活?奋起从军弁易笄。北伐旗开胜未终,叛徒决策反工农。招来日寇山东阻,民族危机迫再逢。 北去南来党命御,不因负病卸仔肩。工农解放须参与,抗日矛头应在先。抗倭未胜竟成俘,不屈严刑骂寇仇。自是中华好儿女,珠河血迹史千秋。”

      陈毅评价赵一曼道:“生为人民干部,死为革命英雄。临敌大节不辱,永记人民心中。”
     赵一曼被哈尔滨人民尊称为“白山黑水”民族魂。 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则称其为“万民永忆女先锋。”
      丈夫陈邦达曾为黄埔军校学员,留学苏联,熟悉印刷业务,建国后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印刷局任综合科科长,是第一套到第五套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的题写者。
      1966年被迫害致死。
      儿子陈掖贤小名宁儿。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任政治课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982年8月15日自杀去世,终年5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09:32 编辑

                      夏云杰

      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1903年生,山东沂水人。家境贫寒,1926年3月逃荒到黑龙江汤原。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河金矿做临时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的行列。193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入工矿、农村,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建立党的抗日武装而四处奔波。1933年8月任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经过努力,将分散在汤原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员500余人组织起来,成立东北民众义勇军,夜袭汤原县城,给敌伪政权以沉重打击。
       夏云杰身先士卒,在作战中多次负伤,在部队中享有很高威望。中共满洲省委曾称赞汤原游击队是松花江下游地区“反日反满的唯一中心力量”。
      1934年10月任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
      1936年1月所部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后,任军长,率部在汤旺河地区创建后方基地,将游击区域扩大到汤原、萝北、绥滨、依兰、桦川、富锦等10余县,曾指挥6军主力攻打鹤岗矿山镇等战斗。9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
      同年11月21日率部筹集给养装备时,在汤原丁大千屯遭伪治安队袭击,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妻子和女儿,要团结一致,在党的领导下,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26日壮烈牺牲,时年3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以明 于 2014-10-2 09:35 编辑

                           王仁斋
       出身农民家庭。1921年入山东青州省立甲种农业专科学校读书,192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1927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到抚顺煤矿,以采煤工人身份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以后,他相继在沈阳《平民日报》社、平旦中学和三源浦小学工作,并坚持党的地下活动。1930年春,根据党的指示到东北的通化、柳河、海龙等地以教师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2年8月,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与刘山等人创建海龙工农义勇军,王仁斋任队长兼政委。他指挥这支队伍在通化、柳河、海龙等地,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同年11月,王仁斋收编了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残部270多人。1932年10月,由我党直接组织领导的红军第三十七军第一大队成立,王仁斋任队长
      1933年1月,满洲省委书记杨靖宇将这支队伍正式改编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1933年10月末,杨靖宇率领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主力到蒙江、桦甸、辉南、柳河、金川、通化、清原一带活动。王仁斋带领的海龙游击队编入独立师,王仁斋调到师部任副官长。
      1933年11月,他带领游击队与杨靖宇率领的南满抗日游击队会师于柳河县老鹰沟。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当月24日,王仁斋率部引出伪军邵本良部骑兵,主力部队乘虚攻下三源浦,活捉日稽查局长,捣毁满铁工程局、伪警察署和伪军营房。待邵本良发觉中计急回三源浦时,王仁斋给杨靖宇当向导,抄近路奔袭邵本良的后勤基地凉水河子。两日内连克两处重要据点,使日本关东军奉天驻屯军司令部大为震惊,
       1934 年11月5日,在临江县境内召开了中共南满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中共南满临时特委,王仁斋被选为特委委员。19935年3月,王仁斋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副官长。1935年秋,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之命,以王仁斋率领的游击大队为基础,在柳河四道沟河南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王仁斋任师长。
      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成立,王仁斋任师长。
      10月20日凌晨,王仁斋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埋伏在兴桓公路的梨树沟门,截获伪军21车冬装等物资,既装备了三师,还给驻地穷苦百姓换上新棉衣。
      1936年6月,在金川河里召开东南满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第一、第二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成立中共南满省委,王仁斋被选为省委委员。
      1937年9月中旬, 王仁斋在筹集弹药时遭敌特袭击,在清原钓鱼台战斗中双腿被打断,忍痛焚毁党的文件后,壮烈牺牲。
      遗体安葬于清原县老会房子南山坡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杨以明 发表于 2014-10-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邓玉琢,字温璞,1903年生,前阳石门村邓家堡人。早年考入东北讲武堂。1935年,张学良集训东北军高中级军官时,他被聘为战术课教官。1936年12月,他出任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总部参谋处长。西安事变时,他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筹划一系列军政措施,为推动全国抗战做出了贡献。1937年11月,淞沪战役爆发,邓部临危受命,掩护主战场撤退。在著名的“松江三日"中壮烈殉国。后被国民党诬为“投敌叛变",蒙冤四十余截。1988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记叙邓玉琢将军牺牲经过的文章。1993年3月,辽宁省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5-9-7 02: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